野性与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性与人性
——读《狼图腾》有感
草原空荡荡的,狂劲的风喊出的是寂寥和悲哀。
狼群消失了,牧场荒芜了,一座座新起的房子像草原的坟墓,祭奠那群桀骜的灵魂。
这是故事的结尾,高三那年暑假,我有幸遇到姜戎先生的《狼图腾》,有幸了解辽阔、神秘、深沉而伟大的蒙古草原,更有幸走进狼,走进这个饱受误解的生物,它们被草原人崇敬,最后也在人的猎枪下飞升苍天,飞向无比博爱宽容的腾格里。
我一直相信,狼群的最后一声哀嚎是给人类听的,比利格老人听得愤恨、陈阵听得悲恸,只有那些一直向草原索要的贪婪的人听得入迷,并在麻痹中走向毁灭。
这些人的荒唐和麻木让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沦为荒凉死寂的不毛之地。
从自然的视角看去,人类在对待草原这一方面做的远不及狼。
文明程度决定了支配权吗?不,人类没有权力支配任何一种生物,然而我在姜先生的笔下看见的,确实就是一群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类,手握着一条条在他们看来是卑微的生命。
这篇小说给我最大的启示莫过于此:人的技能远远凌驾于狼群之上,但人的品性却未必比狼更崇高。
这一点主人公陈阵最有发言权,作为一名插队到草原的知青,他掏过狼洞、养过狼崽,与狼拼杀过,也与狼缠绵过。
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充斥着陈阵的好奇心,同时也教我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酣畅淋漓。
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狼的小说,不如说他是揭露人性的小说,它引导人类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人和自然间的平衡关系。
它用狼哭嗥的愤怒与血泪的控诉换回人们的良知,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大世界中的地位和应该担负的责任。
草原学是一部生态学,也是一部生存学,更是一部古老而又奇妙的关系学。
草原上的各种生物通过捕食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食物网,以草开始,以狼终结,这其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对草原的生态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狼是草原的保护者,他通过对其它食草动物的捕食而大大限制了草的敌人,因此,保护草原的任务就落在了狼的身上,即便从草原生态学的角度看,狼也有着其它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仅如此,自古以来狼还对草原游牧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有着巨大影响,这也就是草原狼的“狼性”。
多少年来,人们对狼总有一种“传统的误解”,凡是与狼有关的往往被赋以邪恶的外衣,诸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等,就连童话故事也都不约而同的把狼当成丑恶的象征,于是就连孩子都知道“狼外婆”的可恶。
也许没有《狼图腾》,我也会随波逐流地误解这群生灵,但是现在我要为狼平反,因为它们的狼性理应受到尊重。
首先,狼是勇敢的,风雪中它们来回穿行,从无畏惧;狼是无私的,与马群抗争中老狼不惧死亡,撕扯在马群外围,与其同归于尽;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狼是团结的,一只狼产生的威胁微乎其微,但一个狼群的威力足以教猎物闻风丧胆;狼也是有情有义的,主人公陈阵收养的小狼在他危难的时刻拼死相救,诠释了人与狼无尽的温情。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狼性的闪光之处,每种生物都有属于自己种群的生存法则,如果仅仅因为狼吃羊就把它列为残酷者,那么杀狼的人岂不更加冷血无情?狼的确大口吞食猎物,甚至吐了再吃,但这就是它们的生活,如果说这叫丑恶,那么人类为了一己私利而贪腐成性岂不更令人作呕?在狼的眼里,我们恐怕更凶残无道。
没有哪一种生物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无论人也好、狼也罢,任何生物的品性都有其独特之处,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则,对于拥有高度文明的人类来说,自然的维系需要我们提供更
大的力量。
野性与人性在本质上都是自然的产物,人与狼互相影响、互相依赖。
感谢《狼图腾》教会我人与万物间的关系,教会我勇敢团结、无私谨慎、坚韧不屈的狼群精神,我想这不仅是姜戎先生通过《狼图腾》而向我们传递的,同样也是大自然通过狼群而向我们传递的。
万事万物,争必衰,和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