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问题)评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评课

12月9日我参加了仙岩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了分别由刘老师和陈老师执教的《搭配问题》一课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

《搭配问题》这节课是三年级上的一节数学广角。这节课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的一节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本课通过各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小组合作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这两节课的教学中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两位老师的《搭配问题》上得都很成功,她们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默契,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并且整个教学流程清晰,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自然教学效果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两位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两位老师的课堂中还有各自突出的亮点,十分值得我学习。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巧妙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虽然两位老师都用了连贯的情景设置,但陈老师选用“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贯穿全课,让学生包括我都进入了故事中。陈老师用田忌总是输请同学们当军师来选盔甲和战靴、选择出发路线、选马匹、选择比赛策略等这一系列的故事环节来设计全课的引入、新知学习、巩固练习和拓展应用。相比较刘老师的喜羊羊与羚羊公主搭配衣服、拍照情景,我觉得陈老师的情景更吸引学生的眼球,更加富有故事性。从课堂实际来看,陈老师的课上学生参与热度高,课堂氛围更好一些。我想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学到数学知识。

第二,精心设计,注重数学方法的培养和应用。

在教学中,陈老师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盔甲和战靴有几种方案中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探索过程,并要求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记录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后展示不同方法的记录结果:文字描述、图标连线、编号列举等,并从中学习两种分配方法。这一活动的设置,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体现了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最后让“军师”出谋划策,设计方案让田忌赢得比赛,以及设法打开密码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而刘老师虽然没有巧妙的活动设计,却也体现出其精心安排。刘老师用搭配上衣和下装,让摆一摆,画一画,列式计算等,一步一步学习:列举→画图连线

→符号表示→列式计算。相比较陈老师在一个活动中将多种方式一次全部呈现在学生面前,刘老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更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各种方法,渗透数学思想,稳扎稳打掌握好各种分配方式。

第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句话“引导”二字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较完整地出来体现。比如刘老师注重学生“说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的办法时就说,“这个动作过程你能用个词语来表示吗”、“你能一边摆一边说说你的方法吗”。再比如:“没有学具不能摆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看得清楚是怎么搭配的吗?”、“看不懂,请说明(羚羊公主搭配衣服时,学生出现用符号连线)”、“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等问句引导探索多种搭配方式,正确进行合作学习。而陈老师的课堂上“引导”主要体现在用表扬的法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如:“我觉得他说得很好,值得掌声”、“我发现这边的同学听的可真认真啊”、“我们三(1)班的同学可真棒啊”……

但是两位老师的课堂中还有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刘老师选用美羊羊这个动画人物引入服装搭配,但很多人知道美羊羊在动画片中并不穿衣服,而且课件出示的上衣和下装也并比适合美羊羊和羚羊公主。刘老师设计美羊羊和羚羊公主搭配衣服是在他们相约去公园玩的背景下的,但最终并没有为他们选出最漂亮的搭配方案,显得该情景故事不完整。另外刘老师安排的数学活动一搭配服装花的时间较多(20多分钟),而活动二同样还是搭配衣服,显得本节课活动单一,不利于课堂兴趣的培养。

其次,陈老师的活动请了较多的学生上台展示,当学生无法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时,陈老师显得比较着急,原本让学生摆一摆的,在展示台上成了老师摆学生讲了,从而不能体现学生的意志。而活动中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探究过程,当发现许多学生采用文字描述时便说:老师发现同学们怎么都用文字描写。这句话似乎表示用文字写不行,否定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若陈老师换个方式去引导会更好,比如:你们怎么都花这么时间去记录啊,原来要写很多字啊,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总之这是一节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课,两位教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开发和创造,对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通过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思考,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发现对于我这个新教师来说,还有许多不足和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