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工艺画历史背景及特点
老北京工艺——景泰蓝

老北京工艺——景泰蓝景泰蓝,学术上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
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
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
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必须是色彩润泽鲜明,胎骨厚重坚实,掏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
景泰蓝的釉料非常多种,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天蓝(淡蓝色)、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色)、浅绿(草绿色)、深绿(菜玉色,有半透明感)、白(车渠色)、葡萄紫(有玻璃质感的紫晶色)、紫红(玫瑰色)、翠蓝(介于天蓝和宝蓝之间,色泽亮丽)这几种颜色。
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
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所以,它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
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
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值得鉴赏、收藏、送礼的最佳艺术品珍品。
何谓景泰蓝?景泰蓝是如何起源的?景泰蓝在各个朝代有何特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为何?景泰蓝和七宝烧有何区别?

何谓景泰蓝?景泰蓝是如何起源的?景泰蓝在各个朝代有何特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为何?景泰蓝和七宝烧有何区别?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5期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然后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所使用的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旧时的景泰蓝艺术品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昔日的皇室圣地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那时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景泰蓝艺术珍品。
铜胎、掐丝、珐琅,三个名词道破这类器物的基本属性,自元代起延传至今,赫赫然跨越六百余年光阴。
直到大清伊始之时,清官造办处档案中方始第一次出现对它的书面称呼:“景泰蓝”。
景泰蓝是如何起源的?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
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中国唐代:另一种说法是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公元前12世纪,曾盛行于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帝国。
公元13世纪时元代忽必烈西征,掐丝珐琅工艺才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人中国,最初是先在中国云南一带流行,后来传到京城,并迅速得到了历代帝王宫廷的喜爱。
但也有为学术界公认的一点,那就是明代宣德年问是中国景泰蓝工艺大放异彩的时期,景泰年间更是继承了宣德时期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达到辉煌阶段。
景泰蓝在各个朝代有何特点?景泰蓝初盛于元末明初。
元代的景泰蓝制品风格粗犷,线条流畅,整体上十分大气,但受工艺水平所限,砂眼较多,颜色也比较单一,主要以蓝色为主。
明景泰年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器物的胎大都是以黄铜铸造,胎体厚重,器型多为香炉、花熏、花瓶、杯盏等。
纹饰主要为缠枝纹、折枝莲纹和莲瓣纹。
一个叶片内往往施用三种釉色。
釉料也有了新的突破,器物无一例外地以天蓝色釉、钴蓝色釉或宝石蓝色釉为底色,再用红、白、绿、黄等多彩釉色组成缠枝花卉等纹样。
景泰蓝的制作课件

专家作品展示与赏析
总结词
专家作品展示与赏析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欣赏高 水平景泰蓝作品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鉴赏能力和审 美水平。
详细描述
在专家作品展示环节中,学生们能够欣赏到来自不同 专家创作的景泰蓝作品。这些作品既包括传统经典款 式,也包括现代创新设计,涵盖了不同的风格和工艺 特点。通过观察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们能够更深入 地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和技艺,提高自己的鉴赏 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专家还会对每件作品进行详 细的解说和评价,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启示。
要点一
总结词
学生通过实践制作景泰蓝,展示了他们的创意和技能,同 时进行了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批判鉴赏 能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景泰蓝制作实践环节中,学生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和 工具,运用掌握的传统工艺技术和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 各具特色的景泰蓝作品。在展示环节中,他们不仅展示了 作品的美感和实用性,还从创意、工艺、材料选择等方面 进行了自我评价和互评。通过评价,学生们能够更加客观 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 以改进。
景泰蓝器物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许多景泰蓝作品被收藏在博物馆和艺术馆中,被视为珍贵的 艺术品。
市场行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收藏市场的繁荣,景泰蓝的市场行情不断上涨。一些精品景泰蓝 作品的价格甚至高达数百万人民币以上。
06 景泰蓝制作实践与作品展示
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
根据传统图案或客户需求 进行图纸设计,确定器型 、纹样等细节。
铜胎制作
依据图纸,使用紫铜或黄 铜制作胎体,要求铜胎表 面光滑、无明显瑕疵。
铜胎处理
对铜胎进行矫形、打磨等 处理,确保胎体形状符合 设计要求。
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

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民国景泰蓝工艺是中国传统的突出代表,在世界文化领域享有盛名。
景泰蓝工艺源远流长,它始于清朝,盛于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这种工艺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东方蓝宝石”。
本文将详细探讨民国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历程,包括它的起源、盛行、沉寂和复苏。
一、景泰蓝工艺的起源景泰蓝工艺是一种传统的丝绸织物上采用金银线或铜线织成线框,填充琉璃等矿物质粉末的彩色装饰艺术品。
这种工艺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已出现了“火衫”(火漆彩色珐琅)等瑰丽的彩绘瓷器。
但是,玻璃的发明和流行才为景泰蓝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景泰蓝的彩色琉璃是由玻璃器皿碾磨而成,与其他材料相比更为坚韧、美丽。
据记载,最早的景泰蓝工艺品出现在明代。
在清代中期,景泰蓝工艺逐渐开始繁荣。
清朝多次举办景泰蓝工艺大展,展出各地名匠的作品,使景泰蓝工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承,成为在清朝时期的传统工艺之一。
但是,在清朝末期,由于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全国经济持续下滑,景泰蓝工艺也面临着难以发展的困境。
二、景泰蓝工艺的盛行随着清朝的结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在这一时期,景泰蓝工艺重新得到发展。
同时,中华民国政府对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发展上予以极大的重视,激发了广大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
同时,欧美市场对中国手工艺品的需求也刺激了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使它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景泰蓝工艺品也成为许多民国时期贵族品味、时尚、奢华生活的象征。
民国时期的景泰蓝工艺作品不仅图案丰富多彩、精巧细腻,而且在工艺上也更加精湛。
这时期的景泰蓝工艺品经常用于国礼和古代宫廷的造型装潢上。
它们以青、白、红、黄、绿等基础色调为主体,再加以金、银、铜线细节勾勒,色彩亮丽、瑰丽非凡,形象生动、美轮美奂。
同时,景泰蓝作品的造型也逐渐从传统的花鸟、山川图书中脱离出来,增加了许多古建筑、工艺品、人物、动物之类的形象,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更具有时代色彩。
景泰蓝PPT.

景泰蓝简介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 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 (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 景泰蓝。景泰蓝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 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 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 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 艺品
清朝晚期 (从清朝咸丰年间开始到清朝结束)
器物多为轻 薄。镏金工 艺薄,经过 短时间就基 本脱落干净, 器物的底部 多有旋纹。
掐丝珐琅天鸡尊
铜鎏金崭刻掐丝珐琅龙纹四方大暖炉
铜鎏金掐丝珐琅蓝盘
景泰蓝“座龙花熏
总结明清景泰蓝区别
清朝富贵典雅,珠光宝气,制作精细规 整,略显匠气,胎薄,掐丝细,彩釉鲜艳, 清朝早期略有砂眼,之后几乎没有了。花 纹图案繁复多样,镀金金水薄,金色亮丽。
清朝中期(清朝嘉庆年间-道光年间)
清朝中期景泰蓝器物的特 点:(一)器型大,多 方型,扁型,盘子类, 圆器少,器物上的瑞兽 装饰成小巧耳饰,与早 期相比显得小气,流传 下来的器物有大面积的 脱金现象。 (二)清嘉庆时期的 景泰蓝在制作上与乾隆 时期相比,在器物上的 装饰明显减少了很多, 而且整体设计上尽可能 的将图案样式简单化, 景泰蓝胎体制作也明显 变薄,但釉面的光洁度 较比前朝有所提高。
明朝手工痕迹重。古朴大气,彩釉暗淡, 镀金金水厚。
景泰蓝在生活中美观实用性
清朝画珐琅凤纹高足把杯
透明珐琅:亦称 “广珐琅”,俗 称“烧蓝”,是 指在金属胎上用 锤揲、浮雕、阴 刻纹饰的方式, 有的还饰以金、 银片,然后涂以 透明珐琅釉烘烧 而成,以蓝、绿、 紫色为多,这种 工艺是利用珐琅 釉透明半透明的 特性,使器物装 饰图案产生不同 的艺术效果。
景泰蓝的制作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景泰蓝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尊 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基础能力评估
评估学生的美术基础
01
了解学生的绘画、造型等美术基础能力,为景泰蓝制作教学提
品,以确保质量。
釉料
景泰蓝独特的色彩效果来源于各种 釉料。选购时应注意釉料的颜色、 细度和附着力等性能指标,以及是 否环保无毒。
金银丝
用于镶嵌在铜胎上形成图案。应选 用质地柔软、延展性好的金银丝, 以便于弯曲和镶嵌。
辅助材料清单及功能说明
01
02
03
焊药
用于焊接金银丝和铜胎。 应选用熔点低、流动性好 的焊药,以确保焊接质量 。
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传统手工 艺人的智慧和技艺。
鼓励学生将景泰蓝文化元素融 入自己的创作中,传承并发扬 光大。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景泰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包括景泰蓝的定义、历史背景、工艺特点等 。
景泰蓝制作中的关键技艺
如掐丝的技巧、点蓝的配色与烧制火候掌握 等。
景泰蓝制作的主要步骤
学生对自己的景泰蓝作品进行评价,包括作品的创意、技艺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 。
下一步学习计划安排建议
针对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 足,提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改进 措施,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
践操作能力等。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 性化的景泰蓝制作学习计划,如 深入研究某种技艺、创作特定主
题的作品等。
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工艺发展与文化价值

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工艺发展与文化价值景泰蓝器和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两大代表,它们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背景、工艺发展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景泰蓝器和漆器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但它们的鼎盛期是在明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艺术、制造技艺等方面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景泰蓝器和漆器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所谓景泰蓝器,是指以铜为胎,将五彩琉璃、宝石、玉石等嵌入其中,再进行烧制而成。
景泰蓝器起源于欧洲,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经过了中国的改良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漆器则是指以木、竹、布、纸等为胎,以漆为涂料,通过刻、雕、画、堆、嵌等多种工艺手段而成。
二、工艺发展景泰蓝器和漆器都有着复杂、精细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其中,景泰蓝器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铜胎制作、琉璃描涂、灼烧、研磨、架车等环节。
漆器制作则需要经过基础工艺手段——胎制、单胎涂漆、掩彩、刻花、点螺等,以及高级工艺手段——堆晕、嵌饰、贴棉、打捻等。
不同的工艺手段和材料的运用,使得景泰蓝器和漆器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景泰蓝器以五彩琉璃为主要材料,色彩缤纷、光泽亮丽,敦厚大气,展现出丰富的宏伟气势和艺术感染力;漆器则以漆为主要材料,色彩鲜明、光泽柔和,造型精致雅致,展现出细腻的工艺和古朴的文化传统。
三、文化价值景泰蓝器和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它们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景泰蓝器与漆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技艺传承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工艺技能的继承,更深层次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文化意识的培植。
同时,景泰蓝器和漆器也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宗教和智慧等方面的内在精髓。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 道工序和烧制过程,而瓷器的制作工 艺相对简单。
景泰蓝的色彩丰富多样,图案华丽精 美,而瓷器的色彩较为单一,图案也 相对简单。
05
景泰蓝的保护与传承
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保护措施
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将景泰蓝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予其法
律保护。
分析了景泰蓝独特的色彩搭配、 图案设计和整体造型的艺术魅力 。
作业与任务布置
实践作业
学生需在家中自行寻找一件景 泰蓝制品,并撰写一篇关于该 制品的赏析文章,分析其工艺 特点和艺术价值。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景泰蓝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和传承发展。
知识拓展
建议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 源,深入了解景泰蓝制作工艺 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 素养。
烧蓝
烧蓝是景泰蓝制作的第四道工 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 。
工人在特定的温度和气氛下, 将胎体和釉料进行烧制,使釉 料熔化并填充到铜丝图案中。
烧蓝工艺要求控制温度和气氛 得当,烧制时间准确,以保证 釉料熔化良好、不流不裂。
打磨与镀金
打磨与镀金是景泰蓝制作的最后两道工序。
工人在烧制完成后,对器物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平滑、光亮,然后进行镀金处理, 增加器物的华丽感和价值感。
工人将铜丝掐成各种图案,如 花卉、动物、人物等,再用黏 合剂将其粘贴在胎体上。
掐丝工艺要求精细、准确,图 案清晰、生动,为后续点蓝和 烧蓝工序提供基础。
点蓝
点蓝是景泰蓝制作的 第三道工序,也是最 为繁复的一道工序。
点蓝工艺要求色彩搭 配得当、鲜艳,层次 分明,画面和谐、美 观。
工人将不同颜色的釉 料填入铜丝图案中, 形成各种色彩斑斓的 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泰蓝工艺画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景泰蓝”名字的由来,是由于这种产品在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年)生产得较多,同时由于产品的花纹基色多用“月蓝”(淡蓝色)、“宝蓝”(深且发亮的蓝色),因此得名,它隶属于珐琅器之一。
景泰蓝在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曾经比玉石珠宝都贵重,是京城工艺美术的奇葩,也是与玉雕、牙雕、花丝镶嵌、金漆镶嵌、雕漆、内画、漆画齐名的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景泰蓝工艺技术上不短改良和创新,由此产生了景泰蓝工艺画的诞生。
景泰蓝工艺画是一种高档的装饰画,采用镶嵌工艺,纯手工制作而成,画面平整光滑、颜色亮丽、栩栩如生,显示出景泰蓝工艺画的古朴、典雅、华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一种高档家居装饰及馈赠亲友的最佳良品。
景泰蓝工艺画的特点:
1、颜色丰富自然:彩嵌工艺画的色彩大多是由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石料本身的色彩构成,色泽柔和、自然、真实、原始,色泽的自然运用是该画的独到之处!
2、画面不褪色:经过技术处理,该画几十年、上百年也不会褪色、年久画面也不显陈旧。
3、画面平整光亮:经过特殊处理后,画面表面如同玻璃一样光滑平整。
4、结实不易碎:根据规格大小,画芯的厚度一般在三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彩石和金属丝有机合成在一起有足够的硬度,画芯不会断裂也不可能出现断裂的现象。
5、不怕水不怕潮湿:画芯是直接装在画框中制成成品画的,不需要装裱玻璃,独特的材质使得画芯不怕水,不怕潮湿,非常适合洗浴中心、浴池、家庭浴室等特殊场合装饰。
6、纯手工制作:前后六道工序,每一处都需手工操作,无法用机械代替,所以做工精细,产品精致。
7、视觉效果好:流畅的金属丝线条,粗犷的彩石颗粒(或粉末),自然丰富的颜色,配上各种图案,每幅画都使人驻足观望,引人注目,具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8、产品高档:独特的材质、丰富的画面、精致的手工做工,使得彩嵌工艺画成为一种高档的装饰艺术品,与其他材质的装饰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着独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