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摘要]环境监测是有效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我们生存周围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监测站开始在民营中逐步出现,而不再是入世之前全部的监测工作都交由环境保护部直属监测站进行。如今,环境保护部直属监测站与民营监测站开始了有机的结合,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有效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多角度分析;数据处理

1.前言

环境监测是指以环境作为监测对象,利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探究环境质量状况极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环境监测数据以统计学作为基础,各数据之间联系密切,彼此互相渗透,为各类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对环境监测更应加以重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可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法律所认可了。因此,环境评价单位要对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期的环境监测数据予以重视,以保证将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1]。

2.环境监测数据可能遇到的状况

环境监测规定了每一次监测所取得的数据可应用的范畴,超出这个范畴评估环境质量将被认定是不符合规则的。比如,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周边监测空气获得的数据是不可以拿来评估十里之外村庄的空气质量的。因此,监测的数据要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它的局限性,不可随意而为之。另外,对所进行的监测样品数据要保证它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这样才不会给整个监测项目的判断造成更大的误差。在监测数据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造成数据缺失或者不实的意外情况,比如,样品被丢失或遭受了新的污染;监测期间内工厂偷偷排放废气废水;在监测过程中监测机械出故障;检测人员认识错误或者由于来自各个实验室获取的数据不一致,为了保持数据的集合性而舍去了一些数据等,都有可能造成数据的缺失或不实。

3.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3.1目前环境监测中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是体现在质量上。比如,在样品监测过程中出现采集或者分析的误差;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只是片面的分析,而没有进行综合的处理;有的地区污染明显很严重,监测出来的数据却是达标的等等,这些都会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产生影响。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排污工厂的生产状况极为复杂,排污状况很难维持稳定的状态。(二)监测仪器质量低劣。有一些企业使用的监测设备过于陈旧或者性能较差,严重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主观方面的原因。(一)监测人员的责任心不够。有一些检测人员在监测现场时,忽视对排污企业生产和污染治理等实际情况,并不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导致一些排污企业轻易隐瞒了真实的排污状况。(二)一些监测人员的业务技能不够高,对监测数据敏感度不够,无法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2]。

3.2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还是对环境管理效能进行检验的一个尺标。而环境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主要是通过监测数据的质量来衡量的。所谓的监测数据质量,是指运用综合分析能力,用丰富的、真实的、专业的数据来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的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通过监测调查所获取得来的数据。由于监测的数据常常受到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样才可以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具体要求有:(一)监测数据要求具备代表性。这里所说的代表性是指监测样品所取得的数据要求能够很好地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的污染物空间以及时间的分布情况,不应该有缺损或是不实的情况存在。监测样品时要注意采样的时间、地点和变化周期等。(二)监测数据要具备可比性。比如,采用一个密度很差的方法去检测所选的样品,在多次进行监测之下,其得出的监测结果应该与选取适宜密度的监测值存在明显差异,否则,这样的监测数据就不具备可比性了。

4.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1对监测数据的整理

对于监测获取的数据资料要进行归类和整理。为了方便后面工作的进行,检测人员在监测工程中应该尽量采用标准的记录表格,专业、清晰地记录下监测所获得的数据。对于原始获得的数据和图表,要经过逐一检验后予以确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那些无用的或者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环境的监测数据筛选出来,使数据更加的简明、实用。

4.2利用统计规律的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是以统计学作为基础的,因此,统计规律的分析方法也经常被采用。统计规律分析方法包含了对环境要素的质量进行各种数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解剖和分析。这种方法主要在环境调查、环境规划以及环评的工作过程中使用。

4.3进行效益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有多种监测方法。比如,环评监测、监督监测、验收监测、例行监测等,在这些方法当中,监督监测的分析数据比较少,数据的合理性比较容易判断;而对于分析数据较多的环评监测、例行监测来说,在较短时间内判断出来的数据更加的合理、准确、可靠。这些综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为环境保护的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

4.4利用手头资料对监测值进行分析

检测人员要利用好手头上的资料,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在进行监测之前,先要了解监测样品是否有新的污染物侵入,要看采样的整个过程有没有异常的现象,比如水的气味、流量等;而对于气体,则要注意观察采样当时的风向,采样器具是否调好等,同时要与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对于使用的容器,要检查是否已达标,显示剂是否已过期,分析光标是否已调零等。在分析过程中,对于存在可疑的数据,经分析明确是无用的或者可疑的,可将其舍去[3]。

4.5通过对污染源的了解对监测值进行分析

对监测值的分析还要结合污染源来进行。检测的数据是多样化的,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土壤等等,还包括点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工业污染源。不同的行业就会有不同的污染物产生,而化学需氧量与氨氮是多数工业污染源的共性污染物。因此,监测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对工作管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了解,要根据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监测项目来监测污染企业,对他们进行监督。

4.6利用监测项目的性质对监测值分析

监测人员要利用检测项目的性质对检测值进行分析。事实上,即使是同一水质样品,根据其性质特点,使用不同的监测项目可以判断出检测值是否正确。例如总氮,即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要是在同一水质样品的监测结果出现总氮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的数据倒挂的话,那么就表明检测的结果出现了错误,应该重新监测,分析原因。除此之外,在大气监测中出现可吸入颗粒物与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之间数据的倒挂也是不合理的现象。

4.7对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