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

(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

(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第二章调查

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

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4—

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职能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情节较轻,未造成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吊销直接责任人的环境监测上岗证,责其令调离工作岗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法移送其主管部门实施处罚。

第十二条【排污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第十三条【服务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除承担连带责任外,由负责查处的环保部门将该机构和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列入黑名单,并报上级环保部门,禁止其参与政府采购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

第十四条【设备厂家】监测仪器设备生产机构生产的产品应有防止修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功能,监测仪器设备生产机构配合监测

—5—

数据造假的,由负责查处的环保部门通报公示生产厂家、销售机构及其产品名录。

第十五条【通报公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通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及相关责任人,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目标考核】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涉及目标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考核结果按降低一级认定或确定为不合格,情节严重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取消授予的环境保护荣誉称号;涉及县域生态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建议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减少或取消当年中央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排名的,分别以当日或当月的历史最高浓度值计算排名。

第十七条【领导干部】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名词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统计结果、综合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6—

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十九条【解释部门】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5年XX月XX日起实施。

—7—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细则

第一条【篡改数据】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故意改变点位属性的;

(二)故意改变采样时间、频次、方法的;

(三)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

(四)人为操纵、干预或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五)有稀释排放或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故意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

(六)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

(七)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的性质的;

(八)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

(九)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运行状态或对—8—

监测设备中关键参数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对仪器使用试剂、标样进行人为干扰的;

(十)未向环保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可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

(十一)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

(十二)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处理原始数据的;

(十三)故意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报告或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

(十四)未经正常批准程序,擅自修改报告中关键信息或数据的;

(十五)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二条【伪造数据】伪造监测数据,系指没有实施实质性的环境监测活动,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纸质原始记录与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或谱图与分析结果不对应,或用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图谱替代的;

(二)监测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或者没有相应原始数据的;

(三)监测报告的副本与正本不一致的;

(四)伪造监测时间或者签名的;

(五)通过仪器数据模拟功能,或植入模拟软件,凭空生成监测数据的;

(六)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数据或到现场采样、但

—9—

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报告的;

(七)其他涉嫌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三条【指使行为】涉嫌指使篡改、伪造数据的情形具体如下:

(一)政府、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强令、授意有关责任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二)政府、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将考核达标或评比排名情况列为下属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意图干预监测数据的;

(三)政府、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要求监测机构多次监测并从多次监测数据中挑选数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签上报监测数据的;

(四)委托方人员授意监测机构工作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监测委托,挑选其中“合格”监测报告的;

(五)其他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10—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与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为定义】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部门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 (四)政府部门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 (五)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自行监测。 第四条【责任主体】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3—

第二章调查 第五条【调查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环境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部门会同环境监测部门调查认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六条【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第七条【干预记录】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监测或运维人员应如实记录。否则造成的弄虚作假后果由该环境监测机构或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责。 第八条【举报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受理并为其保密。 第九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接受举报的应及时调查取证,符合立案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章处理 第十条【通用罚则】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4—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 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 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 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875物联网中继器 传感器 PM 2.5 Pe 端 移动端 Padyf5 ??n ? ?f 光 照 度 二氧化碳

三、系统构成 3.1 系统登陆 ① PC 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 及信息)如下图: ② 手机端登陆: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 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 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层次聚类分析应用-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能有效识别环境监测数据集中的隐藏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了层次聚类分析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以热图形式优化层次聚类分析可视化结果,并对热图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层次聚类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热图;应用 引言

定期的环境监测会积累庞大而复杂的化学数据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数据集中的内在关系。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变量相互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包括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其中聚类分析不仅用于环境管理研究,而且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聚类分析可识别变量间的隐藏关系,仅用一小部分因子表示,且没有损失太多数据信息,有利于研究者快速掌握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判别各介质中潜在的污染来源[1]。 1聚类分析方法介绍 聚类分析也称集群分析、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其基本思想是按照所研究的样品或变量之间存在相似性或不相似性,以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变量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使类别内样品(或变量)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通常用距离来度量样品之间的相似性,用相似性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似性,结果以聚类树状图显示。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分析,按聚类的方法可分为层次聚类法、非层次聚类法等。其中,常用

的是层次聚类法,也称系统聚类法,其实质是根据变量或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从最相似的对象开始,逐步聚成一类[2]。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聚类分析也可分为样本聚类(Q型聚类)和变量聚类(R型聚类)。该文将主要介绍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层次聚类分析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降低原始监测数据集的维度,简化数据的复杂程度,以监测点位、时间、指标和污染评价结果等为对象进行聚类分析,便于分析各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及指标间的相关性。适用于不同环境介质监测过程获得的数据。近年来,层次聚类分析作为传统多元统计方法,常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分析[3]。对地表水体的监测点位和时间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可得到若干点位集群和时间集群,监测点位和时间的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可作为采样断面和频率优化的重要依据,可有效降低采样成本[4][5]。除分析监测数据集的时空变化特征外,层次聚类分析也用于监测指标的统计分析,便于判别污染来源。秦文婧等对柳江煤矿所在区域的地下水中的离子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离子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3分) 1.环境监测微生物测试主要包括的项目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人员微生物。 其中沉降菌测试的时间一般为4h。 2.对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取样,对于规则表面通常使用RODAC双碟进行测试,对于不规 则表面一般使用擦拭取样法。 3.静态状态下进行的环境监测,除监测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无其他操作人员 活动。 4.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为1年4次,一般在1、4、7、10月采用沙堡氏培养基加测。 5.所用的每一批号的培养基,应选取3只进行阴性对照,以检验此批号培养基无菌是 否良好。 6.应在A级关键操作的同时,对A级背景区域进行微生物项目的监测。 7.807车间的N1070/06房间及809车间的T128、T149、T207、T239房间,如某一品 种在该区域生产时需要进行A级操作,则该房间按相连B级频率测试;如该房间没有A级操作过程,则按不相连B级频率测试。 8.无菌双碟在洁净区使用时,应在双碟表面标明测试区域、测试位点、测试日期、产 品批号(限有产品的A级区域),避免混淆。用于写标识的笔应为不易擦除的无尘记号笔。 9.沉降菌测试时,在准备好的双碟底部写好编号后放置在各取样点,将培养皿大盖全 部打开,并扣在不产尘的灭菌纸或PE膜上。 10.沉降菌测试过程中,如双碟被不慎触碰,A级双碟继续监测;其他级别的双碟结束 测试并重新放置双碟继续监测,结束后结果按累加计数。 11.浮游菌测试测试位置一般距地面左右,A级区域仪器放在工作台面上。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 1.简述培养基双碟递入递出流程。 1.培养基由车间物流通道进入。 2.在D级递物柜间黄线外去掉纸箱或转运筐。 3.打开物流递物柜房间递物柜紫外灯,空照30分钟后,递入培养基双碟。 4.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方可递入C级区。5操作人员在C级区对双碟进行表面清洁,去掉最外层塑料袋包装,递入B级区递物柜内,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递入B级区存放。

环境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第八章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 监测数据报出的位数,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监测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相适应。记录测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1、大气监测数据(以mg/m3计) ⑴降尘(吨/月·平方公里)取小数点后一位;硫酸盐化速率(SO 3 mg/100cm2 碱片·日)、CO取小数点后二位;SO 2、NO X 、TSP、光化学氧化剂取小数点后三位。 ⑵其它用比色法分析的项目取小数点后三位。 ⑶气温(℃)、风速(m/s)、气压(hPa)取小数点后一位;湿度(%)保留整数位。 2、环境水质监测数据(以mg/l计)。 ⑴重量法分析项目:悬浮物测值<1000时取整数位,测值>1000时取三位有效数字。 ⑵容量法分析项目:溶解氧、总硬度取小数点后一位;高锰酸盐指数测值>10 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COD cr 、BOD 5 测值>100时取三位 有效数字,100>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一位,测值<10时取小数点后二位。 ⑶分光光度法分析项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总铬、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等取小数点后三位;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总氮、石油类、凯氏氮取小数点后二位。 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项目:铅、铁、镍、锰等取小数点后二位,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四位;锌、镉取小数点后三位,镉用石墨炉法测定时取小数点后五位;钙、镁、钠、钾等取小数点后果二位。 ⑸冷原子吸收法测汞取小数点后四位,冷原子荧光法测汞取小数点后五位。 ⑹气相色谱法分析项目(以μg/l计):DDT、六六六等取小数点后二位。 ⑺硫酸盐、氯化物测值取三位有效数字。 ⑻其它分析项目:盐度(%)、pH、氟化物(电极法)、电导率(μs/cm×100)、透明度(m)等取小数点后二位;水温和气温(℃)、水深(m)、气压(hPa)等取小数点后一位。 1、降水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敀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劢监测方弅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办法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及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验室不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亍以下活劢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

(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第四条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敀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劢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敀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 (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弅,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 (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劢监控设施监控的; (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仦器或仦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劣设施的; (六)敀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弅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七)敀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敀意改劢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 (八)敀意改劢、干扰仦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仦器的;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08-04 浏览次数:449 字体: [大] [中] [小] gis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 能对已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科学结论。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与环境监测结合成为可能,换一个角度来说gis的介入使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描述更加符合实际,友好的界面交互、方便的空间分析操作、直观生动的结果显示等都无疑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有从环境信息的存储、简单的地图显示和环境制图到复杂的环境状况的模拟与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文章则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三个方面来对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的是gis的基本功能,在任何目的、形式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都是会用到的,以下的三个方面就不再一一累述,下面主要从gis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功能的角度来阐gis的应用。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环境质量监测一般是针对区域(如流域、城市等)进行的,对该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定点的、长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区域内的污染源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通常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都是空间上一些离散的点的数据,如何用这些离散的监测数据来真实的反应环境的质量状况。这里就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一组空间数据,他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改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改函数关系式推测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样由监测点的数据则可以推算出作为面状要素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根据某条监测河流上的监测断面数据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 此外,在对环境内的各个客体(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质量评价时,往往涉及到多个污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它是中国规定的各类地图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超过的限值。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等。如何根据这些多个单一的、含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综合评价空气的质量,这里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可以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的数量特征,成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通过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和

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分析的应用

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分析的应用 摘要〕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分析的应用,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分析 〔Abstra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data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asked the pres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countermeasure〔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data Environmental analysis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体现和总结,而利用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合理地 分析和运用,从而对所监测的环境进行分析,则是专门研究监测数据规律及效应 的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学的组成部分,属软科学的范畴。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管理服务的手段之一。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环境监测数据分 析技术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内涵也得到不断明确,现已发展成为综合了环境质量 评价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门科学的复合性技术。 1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是环境监测为环境决策管理服务水平的标志,它在环境监测 中的作用是用数据说话,它通过对监测部门取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规类整理、 统计计算,以环境质量报告的形式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各环境要 素的污染程度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箅服务。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中心任务是及时、准确、完整的向政府部门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 个环境监测站数据分析水平就是其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环境监测站的 监测数据分析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保证环境管理的科 学化,是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与发展的关键。 2 存在的问题 监测站的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随着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及计量认 证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相应有了很大提高,为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现就环 境监测站简要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由于受人员、技术等限制,环境监测站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仅靠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不够全面。环境质量报告还停留在就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论质量,不能与污染源监测综合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与排污状况有机地结合,对 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准确解释。 受服务收费等因素限制,环境监测站缺乏与其它部门的支持配合,例如大气环 境质量监测中,缺乏气象部门提供的环境质量监测对应的同步气象数据,使得 环境质量报告缺乏说服力。 2.2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处理技术。微机技术在环境监测站环境 监测数据分析中应用不广泛,不深入。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收集传输手段落后,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时效要求,不能迅速向社会提供环境质量信息服务; 环境质量报告的表征形式以文字报告为主,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声像报告基本 没有,报告形式单调,信息量小、实效性差,失去了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 务的意义。 2.3 监测报告的质量及数据汇总。环境质量报告的质量受到监测项目、监测方法、采样频次不统一的影响,加上监测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影响,增加了 数据汇总、处理的难度。目前,监测站承担的监测任务较为明确,但监测能力、

环境监测制度

漳泽发电分公司 环境保护技术监测制度 1 目的 规范环境保护监测行为,确保环保设备的正常投运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漳泽发电分公司环境保护日常监测管理。 3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职责 3.1.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落实上级各项制度、措施和要求,组织制订环境保护技术监测制度。 3.1.2 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行业管理、指导。 3.1.3 协调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单位,依法开展环境保护相关的监测与检测。根据环保整改意见书的要求,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并落实整改。 3.1.4 对重要的环保监测仪表,落实责任制,确保设备完好。 3.1.5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业务培训。 3.2环境监测站职责 3.3.1 认真贯彻国家、行业、地方的法规、制度和要求,执行《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414-2004)和《火电行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管理规定》等。 3.3.2 按规定完成分公司废水排放口及各生产现场粉尘、噪声的监测,检查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 3.3.3 统计、分析各项监测资料及填报各类环保统计报表。 3.3.4 做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和校验工作。 3.4 环保设施所在部门的职责 3.4.1 环保设施所在部门要认真负责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使其良好运转。 3.4.2 做好各种废水、废汽的处理,做好污染物的监测,做到达标回用或排放。 4 管理内容和程序 4.1 环保监测范围包括: 4.1.1 各种废水处理、废水回收设施及废水污染物的排放。 4.1.2烟气处理设施及气态污染物排放。 4.1.4 各种噪声、粉尘治理装置。

4.2 环保监测内容 4.2.1 环保设施 4.2.1.1 除尘器的监测 1)#6除尘器的考核指标为:电场投运率、除尘效率、除尘器在未改造前出口烟尘排放浓度<400mg/m3。改造后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 2)#3、#4、#5除尘器的考核指标为:投运率、除尘效率、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100mg/m3。 3)除尘器每次A级检修或改造前后均应进行除尘效率、阻力、漏风率、烟尘排放浓度、烟尘排放量等指标的测试。 4.2.1.2 废水处理设施的监测 1)废水处理设施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站、闭式循环、灰水浓缩池及其系统、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回收设施等。 2)废水处理设施的考核指标为:废水处理率、设备投运率、处理水量及运行情况。 3)应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每月度上报一次运行与监测情况。 4.2.1.3 脱硫设施的监测 1)脱硫设施的考核指标为:投运率、脱硫效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旁路门挡板开关状态、在线仪表投运率、在线监测历史数据保存情况。 2)应加强运行管理,严格工艺技术操作,定期校验烟气在线监测仪器,确保烟气脱硫效率达到规定值。应定期对脱硫设施的启停时间、脱硫效率、投运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旁路门挡板开关状态、在线监测历史数据保存,每月度上报一次运行情况。 4.2.1.4生产用水、排水情况的监测 1)各辅机冷却水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勤调冷却水量,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却水使用量。 2)各辅机冷却水要做到随机组检修、备用时及时关闭,以节约工业用水和减少工业排水。 4.2.1.5 噪声治理设施的监测 1)火电厂产生噪声的主要声源均要按有关规定设置噪声防治设施,保证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 2)应定期对各种防噪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防噪效果。 4.2.2 燃煤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完整版

第一张绪论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

环保尾气检测员培训知识

环保检测员培训知识 一、了解3个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标准: 1、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3、DB37/657-2011《山东省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仅是检测结果评判标准。 二、了解车辆参数及分类。 1、基准质量(RM) 指整车整备质量加100kg质量。 2、轻型汽车、重型汽车 轻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 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车辆。 重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车辆。 类车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包括轿车)。 注: M 1 类车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 M 2 类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N 1 3、第一类轻型汽车、第二类轻型汽车、乘用车 第一类轻型汽车指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00kg的M1类车。 第二类轻型汽车指除第一类轻型汽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汽车。 乘用车指主要用于载用乘客及其自身行李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 4、在用汽车

是指已经登记注册并取得号牌的汽车。 5、点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 点燃式发动机,又叫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是依靠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的发动机(如:汽油机)。 压燃式发动机指采用压燃原理工作的发动机(如:柴油机)。6、发动机最大转速(MaxRPM)、怠速与高怠速工况 发动机最大转速: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量得到的发动机最大转速。 怠速工况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挡位);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高怠速工况指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 标准中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2500±100r/min,重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1800±100r/min 7、过量空气系数(λ) 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之质量比。 8、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 通常指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 x)。 三、了解仪器设备自检要求: 1、排放检测设备网络通讯自检要求:界面数据能正常显示。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分析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一、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环境保护的任务非常繁重,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环保部门需要面对辖区内全面性的环境保护工作,点多面广,通常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工作也只是提供一个临时性、应急性的解决方案,大多会经历“污染-治理-改善-再污染-再治理”的反复性阶段,才逐步改进辖区环境质量。所以,总是在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开展的环境保护突击治理是非常不明智的、不合理的,也不是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环保部门必须采用更科学的治理措施。在这个大背景下,环境监测将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它可以提供辖区环境质量的现状数据,使环保部门做更少的工作,找到一个更科学、合理的环境污染控制的方向。环境监测系统将收集在全国各地,如大气、水、土壤和其他自然环境污染,收集后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这个环境的污染,环保部门可以通过环境监测系统检查全国各地,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更直接地发现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环境污染,并为下一步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环境监测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环保部门的工作也需要有相应的参照标准,确定是否在大气、土壤、水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参考性和对比性,能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现状是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如果发现污染的情况,还需要使用标准来衡量环境污染程度。因此,核定环境标准非常重要,环境监测系统的使用可以提供明确当前环境质量的环现状标。当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在自然环境中不同点位、不同时期采集各种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期、不同时期当地自然环境的污染或污染的情况。这些数据可以对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反应良好,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对环境监测的技术进行创新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为确保环境监测系统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必须尽快对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实施改革。例如,根据污染源的监测情况,环境监测技术部门应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解决水污染问题,能更深入的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颗粒物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不同污染源,帮助环境保护部门从污染源方面解决污染问题。

环境监测运维人员培训考试题修正版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 1、用简单非分敢红外仪测量时,介质中的水蒸气不会产生千统(x ) 2、采用相关气体滤光片技术可在同一检测室内定不同的被测气体。( v) 3、音速小孔的长度远远大于其孔径。( x) 4、紫外线汞灯和氙灯所发出的紫外光请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x) 5、烟气温度应在距烟道内壁1000m处测量( v) 6、S0和等许多气体吸收红外和紫外光,其中吸收红外光的特征波长为195(v) 7、第二代对穿法烟尘仪的光路结是双光程的。( x) 8、测定烟尘的等速管采样法分为动压平衡和静压平衡两种方式。( v) 9、测定限与检出限都是表示可能测定的某组分的下限,在数值上是一致的( x) 10、抽取系统中由烧结不锈钢制成的采样探头过滤器能滤去粒径0.5Ha以上的颗粒物( x) 11、如果多项式相关曲线的最小点大于最小颗粒物CBMs的响应值,则不能使用该曲线预测颗粒物浓度。(v) 12、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x ) 13、CBMS的质量控制由几个阶段构成,主要包括适用性检测、购买、安装、验收、运行、考核等。( v) 14、直接测量法测得的结果是湿基浓度,抽取测量法测得的结果是干基浓度。( x) 15、在数据安全管理过程中,一般操作人员除了进行日常例行维护和操以外,只能设定自己的登录密码。( x) 16、压差型流速测定仪器与热平衡型仪器不同,直接测量气体的质量流量,而不是体积流量( x) 17.红外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烟气湿度的方法( x ) 18、超声波测速系统应尽量避免安装在容易出涡流、轴流的位置。( v ) 1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结果达到精密度要求的有效方法。( v ) 20、灵驶度是仪器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的变化的程度,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 V) 二、选择题 1、自控温伴热带是采用( C ) 材料进行加热的技木。 A、PVC; B、PBC; C、PTC; D、PVDF

环境监测各部门职责

环境监测各部门职责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云南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设业务室、环境监测室、化学分析室三部门。 1.各室职责 1.1业务室职责 (1)编制本中心业务工作计划。负责采样样品交接工作,并下达分析任务; (2)负责监测报告的编写、出版; (3)负责组织和草拟本中心的工作总结、报告及各类文件; (4)负责业务联系、申诉和投诉处理工作。 环境监测室职责 (1)贯彻执行单位的质量体系文件和有关规章制度; (2)承接客户委托的监测任务,按要求编制监测工作方案,及时、准确地完成监测任务。对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校核),及时出具监测数据。 化学分析室职责 (1)掌握和熟悉化学分析室的有关制度,并贯彻执行。 (2)掌握和熟悉各指标检测方法,并严格按标准方法实施。 (3)对分析的样品应认真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试样有权拒绝分析,并及技术负责人反馈,要求重新取样。

(4)承接客户委托的检测任务,及时完成检测任务。对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校核),及时出具监测数据。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任意更改或调换操作规程测试方法。 2.各室负责人职责 业务室负责人职责 (1)负责开展仪器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监督工作; (2)负责全站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负责全站仪器设备的建档;负责试剂、玻璃器皿、劳保和办公用品的采购; (3)协调各业务科室工作,负责站务会以及站领导召开的各种会议的组织准备工作,并协助领导检查、督促会议决定事宜的落实;做好站务会及领导召开会议的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 化学分析室负责人职责 (1)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对化学分析室工作全面负责; (2)确定化学分析室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制定年度、季度的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各项检测任务; (3)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新的检测方案; (4)负责督促和检查化学分析室仪器设备的及时送检、维修和保养,贯彻执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技术法规和法令;

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探讨

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我国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先进监测手段帮助其更加有效、全面地掌握环境信息,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基于此,文章就针对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环境监测;大数据技术;应用 一、环境监测的工作以及其作用分析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相关部门将环境当作重要的监测对象,引进现阶段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出重要的数据信息,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工作人员利用先进技术对环境实时监测,一旦出现污染情况便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造成损失或是导致污染扩大。也可以根据所得数据进一步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除了可以掌握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更是开展环境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二、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构架及其主要功能 1.大数据管理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该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满足大数据高效率存储和访问的需求,同时更无法满足高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的要求。大数据管理与传统数据库之间存在本质区别:第一,数据规模存在差异。传统数据库主要以MB为基本单位;大数据则是以GB、TB为基本单位。第二,数据类型不同。传统数据库主要是将结构化数据作为重点,因此种类单一;大数据还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 2.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架构 大数据平台是多方汇聚、吸纳、整合、统筹,对社会各类、各行业信息进行再次组织,同时将这些均参与或是涉及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主动产生、专业产生以及间接产生,是大数据平台的供给。这些多元、异构或是结构化信息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汇聚,且信息价值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大数据平台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挖掘出自身需要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高层次的改造、转换以及有序组织,使其从单一的因子向多维关联转化,从而实现数据信息趋向规律性。整体技术构架主要是根据物理资源以及网络资源,采集整合所有环保相关的数据将其放置在大数据平台上,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挖掘与分析,提供基于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从而建立面向对象的环保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第三方环保应用商提供统一的应用展示平台,更好地为企业、政府等受众群体提供环保信息服务和交互服务。

大数据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32卷第1期2019年2月 污染防治技术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Vol.32,No.1 Feb.,2019大数据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张兰真,陈珂,孔海燕,邢昱,赵颖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应用在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环境监测模式,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引入对传统的环境监测模式带来全面的革新,大数据技术显著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全面性、搜集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文中对大数据内涵进行阐述,结合实际情况对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认识大数据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检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X821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ZHANG Lan-zhen,CHEN Ke,KONG Hai-yan,XING Yu,ZHAO Ying (Hen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Henan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450003,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c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de to a great extent.The introduc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as brought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de,and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e a-bility of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and the ability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In this paper,the connotation of big data is e-laborated,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which will help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actitioner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big data;environment detection;application research 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由此产生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信息处理需求,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云计算为核心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髙效的收集、分类、分析和储存,可以为环境监测人员提供准确的检测信息,使得环境检测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需要对污染物的排放量、种类、扩散趋势等进行分析,数据量大、内容复杂,环保监测部门每天要接收大量的自动监控数据,每年的数据总量多大几十亿条,对于传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而言,根本无法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之一种必然的趋势。1大数据的内涵和特点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是指数据量超过10TB(1TB=1024GB)的数据,大数据的核心是对所有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处理,对巨量的数据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分类计算,大数据的运作流程具体大概包括巨量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统计计算、数据建模、直观呈现以及数据预测等,目的在于通过对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获取对某一方面具有指导价值的数据规律,为现实决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⑷。 大数据含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数据量非常巨 收稿日期:2019-01-07 作者简介:张兰真(1963-),女,河南杞县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饮用水源监测评价。

环境监测数据获取、处理及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获取、处理及分析 【摘要】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是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随着科技发展,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分析更方便、准确,为人类的良好生活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数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1.前言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其任务是要对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环境监测数据是以统计学为基础,各数据之间联系密切,彼此相互渗透,为各类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2.数据获取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环境监测规定了每一次监测所采集的数据可应用的范畴,超出这个范畴评估环境质量将被认定是不符合规则的,因此环境监测数据应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即所获取的监测数据能全面的描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同时还具备准确性和可比性,即数据是经过精密仪器采集,并可通过一定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可比性分析验证。另外,对所进行的监测样品要保证它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这样才不会给监测项目的判断造成大的误差。 目前监测数据的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数据采集过程中监测人员在数据筛选或处理时出现人为误差;监测点布设没有及时根据附近环境变化而更新布防监控;由于仪器设备过于陈旧而无法进行精密度采集或处理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原因:监测人员本身业务素质较低,并不能将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使得部分数据丧失真实性,甚至不能用于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 (2)客观原因:监测仪器配置和监测点位的布置过于陈旧,并未根据最新环境变化情况更新,使得环境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造成评价结果偏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