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阶段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阶段测试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1957年,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教育方针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D、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参考答案】:B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的是()A、蔡元培B、亚里士多德C、孔子D、斯坦豪斯【参考答案】:B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参考答案】:D4、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参考答案】:B【解析】:在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上,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起着决定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选B。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A、《论语》B、《礼记》C、《学记》D、《孟子》【参考答案】:C6、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和统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技能是()A、作业分析技能B、作业检查技能C、作业评价技能D、作业反馈技能【参考答案】:A7、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遵循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参考答案】:C【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联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三套教师资格考试网更新:2010-4-27 编辑:婷婷thea《教育学试卷》(第三套)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答案:D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答案:B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答案:D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答案:A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答案:C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教育规范B.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答案:B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答案:C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答案:B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案:A1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A.教育的社会化B.社会的教育化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D.全民接受教育答案:C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答案:A1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答案:C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答案:D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答案:A1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1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答案:D20.班级授课制创始于()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初答案:B二、多选题。
2007年10月浙江教师资格教育学试卷(中学)

浙江省2007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课程代码: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这正是______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就是( )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3.“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______特点的体现。
( )A.公益性B.生产性C.未来性D.终身性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学校绩效B.办学特色C.管理体制D.评估标准5.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特征。
(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家庭B.社会C.学校D.个人主观努力7.我国于______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 )A.1980B.1985C.1995D.1998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1 页(共4 页)8.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
( )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享用性功能B.教育性功能C.发展性功能D.生存性功能10.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
( )A.直接性B.间接性C.循环性D.超美育11.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教育家(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布卢姆12.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 )A.审定制B.自由制C.国定制D.合作制13.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 )A.罗杰斯B.布鲁纳C.布卢姆D.赞可夫14.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 )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5.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 )A.50人以内B.30—40人C.15—25人D.10人以下16.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C.集体的巩固阶段D.集体发展成熟和和谐阶段17.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B.班委会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2 页(共4 页)C.共青团D.少先队18.现代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美国的“指导运动”。
2007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中学部分)

辽宁教师微信:lnjsks一.不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1.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E.《雄辩术原理》2.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下列典型学制类型( )。
A.双轨制学制B.六三三学制C.单轨制学制D.分支制学制E.壬寅学制3.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夸美纽斯4.中世纪教会学校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
A.文士学校B.僧院学校C.教区学校D.大主教学校E.社区学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世俗教育主要是骑士教育(宗教精神与尚武精神)和宫廷学校;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905年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
辽宁教师微信:lnjsks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学讲授纲要》E.《民主主义与教育》6.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
A.教育民主化B.教育多元化C.教育技术现代化D.教育全民化E.教育终身化7、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有( )。
A.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C.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D.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E.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B.教育投资C.领导者的意志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E.文化发展水平9.规范文化主要有下列三种表达方式( )。
2007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2007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A.明代B.宋代C.汉代D.清代E.元代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B.宫廷学校C.大主教学校D.职官学校E.教区学校3.学校文化由( )构成。
A.观念文化B.物质文化C.设施文化D.环境文化E.规范文化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E.特朗普制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A.导向功能B.甄别功能C.诊断功能D.调节功能E.促进功能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B.奋斗目标明确C.规章制度严格D.组织纪律严明E.集体舆论正确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9.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B.学生守则训练C.课堂常规训练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效果评价E.成果评价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2.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1. C 【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著名观点。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2. D 【解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对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目的。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3. D 【解析】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4. D 【解析】这种方法是属于问题预防的方法,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5. B 【解析】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6. C 【解析】生物起源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7. A 【解析】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可以确定。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为繁荣文化服务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8. D 【解析】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2007-2010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附:2007-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真题及答案与评分标准2007 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中学)(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2。
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独场立型【】3。
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A、自我认识B、自信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4.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5.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6.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的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7。
学生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8.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9.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列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A、过度学习B、深度学习C、组块化学习D、及时复习【】10。
下列那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11。
学生在学习弹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A、高原现象B、倒摄抑制C、生理极限D、及时反馈【】12。
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_真题-无答案

2007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总分76,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选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 教学过程B. 教学手段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2.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A. 斯金纳B. 巴甫洛夫C. 桑代克D. 班杜拉3.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 强化B. 惩罚C. 逃避条件作用D. 消退4. 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A. 阿特金森B. 马斯洛C. 维纳D. 班杜拉5. 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A. 迁移B. 动机C. 策略D. 技巧6. 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A. 形象直观B. 实物直观C. 模象直观D. 言语直观7.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A. 操作技能B. 心智技能C. 应用技能D. 学习技能8. 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A. 复述策略B. 理解—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9.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A. 有序问题B. 无序问题C. 有结构问题D. 无结构问题10.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 与生俱来的B. 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 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11. 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A. 道德认知B. 道德观念C. 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12.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A. 系统性B. 预见性C. 结构性D. 实效性13. 可采用_____来治疗失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绘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所把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2.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 ()A.军事体育B.体操训练C.文雅教育D.文法教育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A.结构课程理论B.教育与发展理论C.从做中学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教育具有()A.政治效益B.技术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8.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
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A.人格平等B.主导地位C.自主发展D.自由发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唯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B.身心建康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膳的“七艺”都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12.“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自我评价法1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1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平行管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
每空1分。
共20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促进学习化社会产生并带来教育观念变革的“______”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
17.“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
这说明教师工作具有明显的______。
18.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19.______是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2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宣传思想和______。
2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_____。
22.关于个体发展的动因,有人认为它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观点被称为内发论;而有人认为它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_。
2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______和实践能力。
24.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还必须考虑受______。
25.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______,即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6.课程评价主要有______、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
27.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引导性、简捷性和交往性。
28.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______。
29.综合课大体上由组织教学、______、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环节组成。
30.测验的______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31.______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3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______既是受教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
33.______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34.在班主任工作中,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最能体现班主任作为______所发挥的作用。
35.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
每小题5分。
共3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37.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3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3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0.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41.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有位教育家曾指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请你说明教师人格特征的内涵,并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特征。
43.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
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
”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008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所把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A.孟禄B.杜威C.利托尔诺D.斯宾塞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A.全面调查B.个案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杜威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布鲁姆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意识形态C.执政党D.政治经济制度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A.赫尔巴特B.卢梭C.柏拉图D.杜威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11.道尔顿制的首创者是()A.克伯屈B.伯克赫斯特C.道尔顿D.布鲁纳12.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14.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15.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A.代用制B.自用制C.长用制D.暂用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
共20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______。
17.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______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18.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______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19.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可分为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2)知道为什么,(3)知道怎么做,(4)______。
20.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受制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同时它也具有______性。
21.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______论。
22.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23.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而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所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______。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学说。
25.青少年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发展具有潜在可能性和______性,因此教育的引导至关重要。
26.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______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
27.课程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社会、学科的要求,也要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课程设计要符合______性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