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行政法建设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中国行政法建设发展趋势

张 鹏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300)

摘 要: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和行政法建设。一个国家行政法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其所调整的范围,影响到其中的权利主客体。作为公法范畴的行政法,必然担负起调整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未来的时间内行政法需要做很多的调整,以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行政法;实质法治;法典化;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3-0218-02

收稿日期:2010-04-24

作者简介:张鹏(1986-),男,山东济南人,从事政策法规方向的研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法治建设方面,这不仅仅表现在民主法治的建设上,而且行政法也在这一时间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我国行政法的建设总体看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为逐渐开始建立行政法的初创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978年至1989年,为恢复和重建行政法的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至今,为全面建设并深入发展行政法的时期。尽管三个时期的行政法建设的重点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即逐步树立行政的法治权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行政法的建设进一步的完善,并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并将呈现出一些发展的趋势。

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注重形式法治的建设,这与当时的具体社会环境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法治已经逐渐不适合当下社会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行政法的建设应该追求行政法治的根本,即实质法治。实质法治是形式法治更高层面的反映,是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行政法建设形式上的要求,而应该是体现法律的根本目的,符合法的根本要求,特别是能够体现法的价值要求。因此,未来中国行政法的建设逐渐由表层到深层,由形式到实质的发展,制定符合社会、时代的民主、自由、公平等价值的行政法,以真正实现法的终极价值和目的。

实现一个国家行政法的法典化是检验一个国家行政法治建设情况的重要方面。纵观发达国家法治建设情况,都有自己本国的法典。发达国家的行政法的法典化也很多,充分反映出其行政法建设的完善度。法典是就某一现行的部门法进行编纂而制定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文件。其设立目的是为了便于查阅、适用法律规范和消除法规存在的某些缺陷,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当今中国虽然没有法典化的行政法,但是在未来的时间内,有必要统一行政法,实现行政法的法典化,这是完善行政法体系不可或缺的。我国行政法的法典化与民法的法典化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我国正在筹划在未来不久的时间内完成行政法的法典化和民法的法典化。

行政法属于公法范畴,起初建立的目的就是调整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世界行政法发达的国家的行政法建设已经由国家行政转变到公共行政这样一个阶段。行政国家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指国家的行政权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社会的变化发展与行

政机关密不可分,行政机关也成为一种无所不能之物。我国行政法的建设在未来时间内应逐步由全能性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政府管理职能的权力也有限的下放到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组织管理。但是其中的权力的制约和调整仍由行政法调整,这一点与民法有所不同,因为这牵涉到法律公平原则的实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根据相应的规则对微观主体行为实行干预,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以保护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过程就需要国家进行有序的规制。规制,亦称管制,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理论,其出现与自由市场失灵有直接关系。在我国建国之初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但从长远来看,当时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管理国家各方面的事务,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全能型政府,极大的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改革吹来了一股暖风,国家在各方面开始逐步放松对于各种事务的规制,国家规制问题得到缓解,特别是体现在行政上,国务院及各部门和地方上开始废止一大批繁琐的审批事项。当中国在加入WTO后,要履行所保证的承诺,开放市场,与国际接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又体现出当下我国行政法的某些问题。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巨大的,规制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因此继续进行审批改革和放松规制,依旧是我国行政法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行政救济制度是保护行政相对人的重要制度。当前我国行政法建设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等行政法律救济制度。行政救济,是指国家为受到公共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政处分侵害的行政相对人提供法律补救制度。为了保证行政诉讼法制定的国家行政赔偿制度的实施,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国家赔偿法》,并进一步在《行政复议法》中完善了行政赔偿制度,但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的影响,这些方面在具体的司法救济中还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特别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其有效性受很大的影响和制约,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国家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法修改和完善的重点主要在如赔偿范围、标准、赔偿程序、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公益诉讼等方面。在未来时间里,我国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救济法律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红.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下转第222页)

(1)语境关系顺应限制了词语的词典义

传统的词典只注重词语的概念意义,词典中的词义往往脱离了语境。一个英语单词会有很多词条解释,要懂得它的具体意义还得结合语境。如,在一条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了butterfly 这样一个词,它通常的意思是蝴蝶,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它有4个词条,而当学生听到这里时,就应该根据上下文将它的词义选定为蝶泳。

(2)语境关系顺应补充了词语的省略义

新闻为了表达简略、真实,句子常出现省略。如在一条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Crowds rushing to see Pope trample 6 to death……如果没有语境,这句话可理解为两个意思:Six are trampled to death by crowds rushing to see the Pope,或The crowds are rushing to see the Pope trample six to death。省略的到底是什么还要听上下文的内容才可确定。

(3)语境关系顺应增添了词语的文化含义

新闻词汇出现新词时,必须考虑文化意义,学习者才能理解和接受广播新闻词汇的具体意义。如,“Achilles’ hell” (致命弱点)出现在文化报道中时即使听懂了每一个单词,理解了上下文,没有文化背景知识也无法理解新闻的意思。

3. 多媒体辅助广播新闻词汇的输入

按照Krashen的输入理论,输入的信息还得有趣,才能使习得可理解。要做到有趣,教师应辅以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然而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记忆英语新闻听力词汇是乏味的事情,要使这种乏味的事变得有趣,应该利用生动直观的手段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输入得以理解,从而使词汇的习得变得有效。

听觉在广播新闻中是习得英语新闻听力词汇的重要载体。王艳在听力词汇习得实验的报告中指出听的输入方式比读的输入方式更有利于听力词汇的习得[5]。可见,学习广播新闻词汇的音和义比学习它们的形更重要。用听入而不是读入的方式习得词汇也正好与Krashen的不以语法为纲的输入思想相一致。此外,视觉的刺激,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大量的教学信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被学生吸收。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不仅会在语言信息输入的“量”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也在输入的“质”上有较大的提高。如在学习BBC新闻词汇时,除了可以播放录制的广播新闻外,还可以选择配以图像的BBC电视新闻,或自己通过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同一条新闻以几种方式播出,可以丰富视觉和听觉,加深学习者对新闻词汇的印象,理解词汇在整个语境中的意义。英语新闻词汇的输入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画面、视频、影像和文字,使视觉、听觉并用,这种接近自然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要比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为主的传播方式更能节省时间、更能增进记忆,更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按照Krashen输入假说的条件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新闻听力词汇时应该了解新闻词汇的特点,教师授课时,应创造大量的、真实的新闻报道环境,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大量枯燥的输入变得有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词汇。

参考文献: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1982.

[2]Krashen,S. 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1985.

[3]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4]Verse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ward Ltd,1999.

[5]王艳.输入方式与听力词汇习得——一项听力词汇习得实验的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2 (2).

Input Hypothesis and Acquisition of English Broadcast Vocabulary

ZHONG Lei

(Sichuan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go abroad for training,Chongqing,400031,China)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among the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owadays, the Input Hypothesis by the famous American linguist Krashen offers a good way of English broadcast vocabulary learning. This article analyses Input Hypothe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broadcast vocabulary learning, revealing the importance of mastery of vocabulary features, acquisition of English broadcast vocabulary in context and employment of multimedia tools.

Key words:Input Hypothesis;Vocabulary features;acquisition

[责任编辑:徐 达]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Law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contemporary

ZHANG Peng

(Jinan Changqing District Shandong Institute of the Arts,Jinan Shandong,250300,China)Abstract:The rule of law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Rule of law in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the building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ate administrative law adjust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scope, affecting the rights of which subject and object. As a public law aspects of administrative law, must assume the adjustment of stat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to do a lot of adjustment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Key words:administrative law;substantive rule of law;codification;Regulation

[责任编辑:李 微](上接第21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