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渭林金矿矿化富集规律

合集下载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李建忠;刘洪波;李勇;刘多林;陈泽太【摘要】阳山金矿是近年来在川、陕、甘金三角地区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和总结阳山金矿带的成矿特征对指导下步勘查和面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0(024)003【总页数】5页(P193-197)【关键词】找矿方向;富集规律;控矿因素;阳山金矿带;甘肃省文县【作者】李建忠;刘洪波;李勇;刘多林;陈泽太【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阳山金矿带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往南距县城30km,有212国道从矿区通过。

是一个以金为主,含锑、银、砷、铜、铅、锌的金矿床。

1.1 区域地质背景阳山金矿带地处秦岭EW 向构造体系西段的南亚带、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东侧与龙门山N E向构造体系相交接的文县弧形构造弧顶及东翼。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发育,主要有白马-临江断裂,松柏-何家坝-梨坪断裂,马家磨-沙戈里-魏家坝区域性断裂,次级断裂为安昌河-观音坝断裂,总体是呈向南凸起的弧形展布,倾向N,构成文县弧形构造体系(图1)。

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以斜长花岗斑岩为主,呈岩脉、岩株状产出。

区域上由南往北依次出露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

1.2 矿带地质背景1.2.1 地层矿带内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第二、第三和第四岩性段(图2)。

第二岩性段(D21S3)出露于矿带的南部,岩性主要为灰岩、硅质岩、砂质板岩、粉砂岩等。

第三岩性段(D21S4)出露于矿带中部,主要为一套千枚岩、砂岩及灰岩地层。

第四岩性段(D21S5)出露于矿带中北部,岩性主要为灰岩、千枚岩及石英砂岩。

广西金矿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广西金矿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广西金矿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王春生
【期刊名称】《西南矿产地质》
【年(卷),期】1993(007)001
【总页数】7页(P3-9)
【作者】王春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6
【相关文献】
1.陇南地区金矿资源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J], 梁悦
2.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 [J], 周泽昌;吴钊
3.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J], 吴荣华;庞保成;谭杰;张敏
4.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J], 苏蓉
5.赣南梨坑金矿矿化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J], 马涛; 冯巧云; 叶林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津巴布韦GLASGOW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津巴布韦GLASGOW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津巴布韦GLASGOW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吴伟平【摘要】本文根据津巴布韦GLASGOW金矿的勘查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地质特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体、矿石、石英脉、金矿(化)体的富集和产出特征等方面对GLASGOW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简要阐明了该金矿的成矿规律和一些典型的找矿标志.【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6【总页数】2页(P134-135)【关键词】GLASGOW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吴伟平【作者单位】江西凤宝(津巴布韦)矿业有限公司,江西上饶33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津巴布韦金资源量相当丰富,石英脉型金矿是津巴布韦主要的金矿类型之一。

津巴布韦Glasgow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但是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出了部分找矿标志,对该地区的石英脉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GLASGOW金矿床位于津巴布韦大岩墙西侧赛巴奎系绿岩带之中,津巴布韦克拉通中南部,前寒武系南万达——林波波剪切活动带北部边缘(见图1),属布拉瓦约—奇诺伊金矿成矿带[1]。

津巴布韦克拉通是构成津巴布韦地质主要的地质体,主要包含太古界绿岩带和片麻岩、花岗岩、花岗斑岩以及后期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床、岩脉,其中最为著名的地质构造是后期侵入的津巴布韦大岩墙。

津巴布韦大岩墙呈狭长状岩脉则由橄榄岩条带状铬铁矿、辉石和苏长岩组成,是一个长的并列的底层构成的层状杂岩体[2],在后期呈岩脉侵入到基底绿岩带和花岗岩基内部,致使岩体发生剧烈的变形变质作用,与此同时在区域内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和南东向断裂构造,这一系列断裂构造也是附近大部分金矿床的主要成矿、控矿因素。

津巴布韦克拉通每平方千米的黄金含量是世界最高,为金成矿源提供了保障。

津巴布韦大岩墙为成矿创造富集通道,而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绿岩带则为金矿床的形成准备了储矿空间,另外绿岩带为津巴布韦黄金储量出现的主要岩石类型。

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林吉田【摘要】山东玲珑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招掖成矿带东部的玲珑矿田内,是世界闻名的大型金矿床,具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鲁东地盾之胶北隆起区的西北部,南邻栖霞复背斜,西靠郯庐大断裂.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活跃,多期次频繁叠加明显,形成了许多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玲珑金矿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开采历史悠久,浅部资源已基本开采枯竭,能否寻找出新的资源,对深部及两翼进行准确预测,圈定合理的探矿靶区,是确保玲珑金矿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潜力【作者】林吉田【作者单位】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5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1 区域地质概况玲珑矿田位于胶东西北部,招掖成矿带的东部,地处华夏构造系第二隆起区的北部,南邻栖霞复背斜,西靠郯庐大断裂,区内分布着玲珑金矿、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等特大型金矿床,形成了著名的招掖成矿带。

区内广泛出露玲珑花岗岩,另有少量的郭家岭花岗岩及NNE向的早期闪长玢岩脉和晚期的煌斑岩脉产出。

其中玲珑花岗岩内部偶见胶东群残留体,岩性为黑云母片麻岩。

区内一级构造为招平断裂带即破头青断裂,走向NE,倾向SE,倾角35°~40°,属缓倾斜压扭性断裂。

其下盘的次级断裂玲珑断裂控制了矿脉的分布和规模,为导矿构造。

三级构造为F131、F108及其上盘的次级断裂为导矿容矿构造,玲珑金矿床即分布于三级构造内,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2 矿脉地质特征玲珑金矿床为含金石英脉型,自南向北分布着53号脉、55号脉、98号脉、107号脉、108号脉及131号脉等。

(1)108号脉。

108号脉是玲珑金矿床规模最大的矿脉之一。

地表出露长度约5000m,走向NE45°~60°,倾向NW,倾角50°~70°,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膨大收缩、舒缓波状及雁行状排列现象,雁列角10°左右。

河南省新县南部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省新县南部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大别岩群原岩为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夹陆源
*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地质科研基金项目(编号:豫国土资函[2011]36 号)
袁德志(1972—),男,高级工程师,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
1
总 第 631 期
2021 年 11 月 第 11 期
现代矿业
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2]。
形带(图 1)。区内脆性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各种性
带圈定了较好的 Au 异常区。在深入了解该异常区地质特征后,开展 1∶10 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进一步发现其中有 10 处综合异常区,圈出 14 条金矿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区元素异常以
Au、Ag 为主元素(成矿元素),伴生 Cu、Pb、Sb、Bi、W 等元素异常。Au、Ag 异常内带发育,浓集中心
明显,与伴生元素异常相互套合或叠合程度高。
关键词 金矿 地球化学 找矿标志
DOI:10.3969/j.issn.1674-6082.2021.11.001
Soi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or of Gold Deposits in Southern Xinxian,
由表 1、表 2 可知:
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异常区内北北西向、北东东
(1)Au 可作为成矿元素。Sb、Au、Bi 变异系数较
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被石英脉、闪长岩脉充
大(>1),分别为 6.1、5.43、1.02,说明 Sb、Au、Bi 这 3 个
填。
元素离散程度大,呈极强分异(≥1.5)、强分异(1.0~
致呈均匀分布,成矿可能性很小或异常较弱。
了矿区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确定了异常下限值

2015成矿与找矿地质模型

2015成矿与找矿地质模型
●把握关键的控矿要素与找矿标 志,提高矿产勘查效果
●应用——类比/求异进行
类比—指导同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 求异—指导新类型矿床的发现
●矿床成矿模式包括 :
• 区域地质背景 • 控矿条件 • 矿体产状及组合规律 • 矿化蚀变特征及分带性 • 矿化期次(阶段) •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
应用模式指导找矿富有成效
引进促进了三次找矿大突破
●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层控矿床成矿模式 ●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对指导我国找矿突破起重要作用的成矿模式还有: ●岩浆热液型钨矿“五层楼”成矿模式(华南) ●矽卡岩型铜矿“三位一体”成矿模式(铜陵) ●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庐枞泥河)
近十年来我国找矿重大突破
• 矿体通常分布在距离成矿地质体0-3km范围内。 岩脉发育区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 胶东、小秦岭、冀东和冀西北的金成矿作用分 别主要发生在约115Ma、140Ma、170Ma和 230Ma,与各地区的主成岩事件相适应。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图2-5-28 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三位一体” 找矿预测地质
模型
(引自叶天竺,2013)
(引自姚书振,2012)
■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大型矿集区主要产于太古代-元古代以TTG 岩系为特征的花岗岩-绿岩地体中。
●发育基性岩脉,时间跨度大,属于地幔岩 长期垂向加积区
●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区域伸展阶段,而 非碰撞造山阶段
■成矿地质体
• 成矿地质体主要为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的花岗岩 类侵入体。其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 印支期,少数为喜山期,侵位深度一般在58km。
• 通过矿体构造研究,可以追溯矿体的隐伏地段,预 测富矿段的产出地段。

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

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

卡林型金矿的再定义周余国 1,2刘继顺 1 欧阳玉飞 1 何兆波 3 高启芝2(1.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长沙 410083;2.云南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队,昆明 652100;3。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15)摘要:本文介绍了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林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分析这些认识上的差异,结合自身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和思考,本文认为:1、对卡林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2、判别卡林型金矿的标准有四:①金呈(超)微细粒存在于不同的容矿岩石中,②容矿岩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③成因上只能统一于中低温热液成矿,④区带上集中分布;3、依据四条标准,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4、金与砷锑汞等元素的组合关系,一方面受控于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受控于物质来源,金与砷、锑、汞等的组合关系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从元素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成矿系列的角度看,砷、锑、汞(金)等元素的异常既可能直接指示金、锑、汞等中低温矿种,又可能是其它中高温矿种的间接指示。

(审稿认为摘要稍长:拟删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2032)作者简介:周余国,男,1967年生,云南镇雄人,中南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地质研究。

Email:yngoldman@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判别标准,再定义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现卡林型金矿以来,我国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川陕甘“金三角”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发现数百个矿床表征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相同或相似的同类型金矿,随着卡林型金矿找矿的不断突破和科研的不断深入,卡林型金矿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谓和认识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分析这些认识上的差异,结合自身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不判别卡林型金矿的四条标准,并重新给出了卡林型金矿的定义。

江西遂川草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江西遂川草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第29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江西遂川草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张练修1,王㊀驹2(1.江西遂川县国土资源局,江西遂川㊀343900;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㊀100029)摘㊀要:草林金矿属石英脉型金矿床㊂矿床(体)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NW向横店复向斜两翼分布㊂金矿化与岩石中发育的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关系密切,矿体成组成群分布,矿体长度20~70m,厚0.12~1.39m㊂金成矿年龄测定为燕山期㊂矿体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和N E向㊁E W向裂隙构造复合处有关㊂矿体富集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㊂地球化学异常和蚀变破碎带石英脉是主要找矿标志㊂关键词: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遂川草林;江西中图分类号:P618.5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580-050㊀引言草林金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N E向复式背斜带与万洋㊁诸广隆起带复合部位㊂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ʎ23ᶄ,北纬26ʎ13ᶄ,是近年来发现的金矿床㊂1987~1988年核工业262队运用遥感与地质㊁物化探方法原生晕追索等手段,发现几百平方公里金矿化和岩金矿体㊂1989年以来有核工业263队㊁264队㊁武警黄金16支队㊁北京第三研究院㊁核工业270研究所㊁赣西队㊁江西地科院等单位进行了金矿勘查,探明黄金资源储量10t㊂因受地勘费限制,矿床大部分未进行深部控制,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矿床远景和区域同类金矿床的找寻工作㊂1㊀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N E向成矿帯井岡山―陈山隆褶断束与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复合处橫店复向斜部位㊂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遂川―抚州深断裂,矿区断裂为次级断裂㊂区域地层有古生代寒武系牛角河組㊁高滩组㊁水石组,奥陶系爵山沟组,泥盆系跳马涧组㊂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㊁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黒云母花岗岩㊁花岗斑岩等㊂1.1㊀地层寒武系八村群高滩组(ɪ2g):岩性有灰绿色厚㊁巨厚层状变质硬砂岩㊁长石砂岩及部分长石石英砂岩和灰绿色板岩㊁粉砂岩及部分含炭板岩㊁凝灰质板岩组成的韵律层㊂寒武系八村群水石组(ɪ3s h):分布于奥陶系地层两侧,岩性为灰绿色变质砂岩㊁硬砂岩㊁砂质板岩㊁灰绿色板岩㊁少量含炭板岩,总厚431.5m㊂奧陶系爵山沟组(O1j):地层呈NW向展布,为一套黄绿色厚层状绢云母绿泥石板岩㊁黒色页岩㊁黒色含炭砂质板岩㊁灰白至灰黃色变质砂岩㊁板岩及紫红色粉砂质板岩㊂厚398.16m㊂泥盆系跳马涧组(D2t):地层上部紫红色砂岩㊁粉砂岩㊁页岩㊁少量沉凝灰岩,下部灰白色巨厚层状石英砾岩㊁砂砾岩夾粉砂岩㊁页岩㊁沉凝灰岩㊂1.2㊀构造1.2.1㊀褶皱矿区褶皱构造有NW―S E向横店复向斜,核部地层为奥陶系爵山沟组㊁两翼为寒武系水石组地层,复向斜南东端被N E向遂川―抚州深断裂切割㊂1.2.2㊀断裂断裂以N E向㊁NW向为主,次为E W向和N N E收稿日期:2014-09-04作者简介:张练修(1946-),男,江西遂川县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勘探评价及管理工作㊂E-m a i l:131********@163.c o m 引文格式:张练修,王驹.江西遂川草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矿产与地质,2015,29(5):580-584.向断裂㊂N E向断裂:矿区南部分布汤湖断裂带,属遂川―抚州深断裂的一部分,宽100~800m,走向50ʎ~ 60ʎ,倾向NW,倾角50ʎ~75ʎ,表现为硅化破碎带,该断裂控制了地层和花岗岩体的展布㊂NW向断裂:沿横店向斜两翼发育一系列NW 向断裂,其北东翼尤其发育,规模较大的有锡坑断裂,长6600m,宽0.5~2m,断裂倾向N E,倾角46ʎ~ 80ʎ,充填硅化碎裂岩㊁角砾岩㊁石英脉㊂平行断裂构造发育达20多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5条,长500 ~2000m,宽0.2~1.5m,走向300ʎ~330ʎ,倾向N E,倾角31ʎ~86ʎ,该断裂是主要容矿构造㊂E W向断裂:分布在矿区南部,以犁坑断裂为主,长3300m,宽0.2~3.5m,走向近E W,倾向N,倾角70ʎ~85ʎ,西段充填石英脉,东段充填碎裂岩糜棱岩㊂犁坑断裂与NW向锡坑断裂交切复合部位充填富金矿体,含金石英脉充填在NW向和E W向两组断裂带内,形成垂深大于150m的矿柱体㊂N N E向断裂:內带断裂规模小,表现为糜稜岩带㊂外带规模较大的断裂有楊芬―中顺断裂,两端延出图外,北端充填石英脉,区内充填糜稜岩和碎裂岩,与N E向湯胡深断裂相互交切部位,控制了内帶金矿化展布㊂1.3㊀岩浆岩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呈NW向展布,岩性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㊂岩体围岩为寒武纪地层,岩体外接触带角岩化㊁硅化㊁钾化㊁绿泥石化等蝕变发育㊂岩体岩石化学数值硅高富钾,铝过饱和,岩体分异程度高,属含金岩体㊂岩石化学特征见表1㊂表1㊀草林岩体岩石化学分析表T a b l e1㊀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C a o l i n r o c km a s s岩性S i O2T i O2A l2O3F e2O3F e O M n O M g O C a O N a2O K2O P2O5灼失合计黑云母花岗闪长岩66.200.7515.190.544.650.081.573.173.203.460.180.5899.57黑云母二长花岗岩71.500.4013.791.631.820.080.890.722.705.200.061.44100.23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空间分布特征草林金矿属石英脉型金矿床㊂矿床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NW向横店复向斜两翼分布㊂2.2㊀矿体总体特征金矿体分布在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中,成组成群,大致平行展布,间距50~500m,已探明金矿体最大垂深达95m,矿体长度20~70m,厚度0.12~ 1.39m,平均厚0.44m,厚度变化系数51.62%,平均品位9.66g/t,品位变化系数86.10%㊂金矿体赋存的蚀变破碎带岩性组合特征自下盘往上盘分四层:(1)千糜岩:灰绿㊁暗绿色㊁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具有与构造带平行的挤压片理,黄铁矿化明显,强绿泥石化,局部碳酸盐化㊂厚0.05~0.55m,较稳定㊂(2)石英岩:白色或杂色,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是金矿体赋存部位,厚0.1~1.35m㊂(3)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岩:金属硫化物与石英呈条带状相间出现,是金矿体赋存部位,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走向㊁倾向上时有尖灭再现,是金矿体赋存部位,厚0.10~0.35m㊂(4)硅化碎裂岩:为硅化碎裂围岩成分,厚0.3~ 1.2m㊂局部地段含金的石英岩或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岩直接充填在成矿早期的白色块状石英脉中㊂2.3㊀外接触带矿体特征加里东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矿体分布集中在横店复向斜北东翼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中,少量分布在E W向硅化破碎带中㊂矿体间距50~400m,矿体长20~70m,厚0.12~1.39m,倾向延深30~ 95m,金矿分布规律见图1㊂2.4㊀内接触带矿体特征金矿体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中,主要分布在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矿体间距200~600m,长30~80m,宽0.3~1.8m,倾向延深40~150m㊂金矿分布规律见图2㊂2.5㊀金矿石特征矿区矿石有石英单脉型和蚀变碎裂岩硫化物石英脉型两类,氧化矿石一般距地表10~50m㊂矿石以自形程度不等的结晶粒状结构为主,矿前期的石英以镶嵌结构的粗粒石英为主,成矿期的石英以不等粒微晶石英为主,矿后期的石英以梳状石英为主㊂矿石均具有程度不等的碎裂结构㊂矿石构造有角砾状构造,石英脉与黄铁矿脉和铅1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张练修等:江西遂川草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图1㊀外接触带金矿分布规律图F i g .1㊀G o l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i a gr a mo f t h e o u t e r c o n t a c t z o n e 1 泥盆系跳马涧组㊀2 奥陶系爵山沟组㊀3 寒武系水石组㊀4 寒武系高滩组㊀5 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㊀6 断裂构造㊀7含金矿脉及编号图2㊀内接触带金矿分布规律图F i g .2㊀G o l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i a gr a mo f t h e i n n e r c o n t a c t z o n e 1 寒武系水石组㊀2 寒武系高滩组㊀3 花岗闪长岩4 断裂构造㊀5 含金矿脉锌矿脉组成平行的条带状构造,金属硫化物或金矿物呈星点状分布的浸染状构造,薄膜状构造㊂在富矿体中有自形半自形粒状金矿物出现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少量白云母㊁绢云母㊁绿泥石㊁方解石㊁石榴石㊁微量白云石㊁磷灰石㊁钾长石㊁高岭石等㊂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少量铁闪锌矿㊁方铅矿㊁黄铜矿㊁褐铁矿㊁菱铁矿,微量毒砂㊁磁黄铁矿㊁白铁矿㊁斑铜矿㊁自然铜㊁自然铋㊁辉铋矿㊁黑钨矿㊁胶状褐铁矿等㊂金银矿物有自然金㊁银金矿㊁金银矿㊁自然银㊁辉银矿㊂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不高,其中黄铁矿含量高达3.56%,铁闪锌矿含量0.91%,方铅矿0.27%,黄铜矿0.11%,个别矿石中黄铁矿超过10%㊂2.6㊀金赋存特征自然金主要与脉石石英有关㊂金主要以裂隙金存在,占89.59%,少量包裹金占1.13%,粒间连体金占9.28%㊂粗粒金(0.3~0.074m m )占38.57%,中粒金(0.074~0.037m m )占29.42%,细粒金(0.037~0.01m m )占26.57%,微粒金(0.01~0.002m m )占5.44%㊂物相分析结果:自然金主要以单体金及连体金存在,少量硫化物中金,不存在硅酸盐中金(晶格中金),见物相分析结果(表2)㊂表2㊀物相分析结果表T a b l e 2㊀P h a s e a n a l ys i s r e s u l t s 项目总金单体金及连体金硫化物中金硅酸盐中金含量(g/t )16.6915.351.340占有率(%)10091.978.032.7㊀金矿石化学成分特征金矿石一般含A u 3.1g /t~18.6g/t ,平均9.66g/t ,最高达1196g /t ㊂矿石化学成分:A u 10.0g /t ,A g 88.40g/t ,Z n 5.63%,P b 0.35%,S 2.40%,C u 0.09%,A s 0.04%,C0.65%,T F e3.80%,W0.01%,C d 0.07%,S i O 270.0%,A l 2O 38.20%,C a O3.00%,K 2O1.75%,N a 2O0.14%㊂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为A g ㊁Z n ㊁P b ㊁C u ㊁W ㊁C d 等,可综合回收和利用㊂3㊀矿化蚀变分带3.1㊀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特征矿区内地化晕与金矿化分带明显,矿区分内㊁外二带㊂水系沉积物金晕㊁水化学金晕㊁土壤测量金晕㊁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晕面积达60k m 2,有较好的重迭和分带现象㊂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特征微量元素组合为A u ㊁A g ㊁C u ㊁P b ㊁Z n ㊁A s ㊁C d ㊁B i ㊁S b ㊁M o ㊂3.2㊀矿区能谱特征矿区内接触带金矿体总道㊁钍道㊁铀道㊁钾道有较深的低谷表现,重迭性好㊂外带金矿体总道㊁钍道㊁铀道㊁钾道低谷宽浅,重迭性较好㊂能谱测量结果见图3㊁图4㊂2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图3㊀外帯金矿化段能谱测量曲线F i g.3㊀S p e c t r u m m e a s u r e m e n t c u r v eo f g o l do r e i n t h e o u t e r c o n t a c t z o n e S i 含A u硅化破碎带㊀ɪ3s h寒武系水石组变质砂岩图4㊀内帯金矿化段能谱测量曲线F i g.4㊀S p e c t r u m m e a s u r e m e n t c u r v e o f g o l do r e i n t h e i n n e r c o n t a c t z o n e A u 金矿化段㊀γδ3 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3.3㊀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矿区蚀变矿化分外带和内带,外带近矿围岩有硬砂岩㊁含炭砂质板岩㊁黑色页岩㊂近矿围岩蚀变顺序为:角岩化ң钾长石化ң绢云母化ң硅化ң绿泥石化ң黄铁矿化ң金矿体ң碳酸盐化㊂内带有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或花岗二长岩㊂近矿围岩蚀变顺序为:硅化ң绿帘石化ң钾长石化ң绢云母化ң绿泥石化ң黄铁矿化ң金矿体ң碳酸盐化㊂3.4㊀金矿化特征金矿化主要分早㊁晚二期㊂早期金矿化是不等粒微晶石英脉㊁绢云母㊁碳酸盐组合,以少量硫化矿岀现为特征,金矿物以自形或半自形自然金或薄膜金赋存于不等粒微晶石英脉中㊂晚期金矿化为石英㊁黄铁矿㊁黄铜矿㊁铁闪锌矿㊁方铅矿㊁绿泥石㊁碳酸盐组合,呈条带状充填为特征,大量出现自形金和连体金及少量包裹金㊂4㊀矿体富集规律(1)外带金矿体富集在N E向湯湖深断裂与NW向横店复向斜和草林花岗岩体形成的圈闭地块内的蝕变硬砂岩中(图1)㊂(2)内带金矿体富集在N N E向断裂与N E向湯湖深断裂交切地段蝕变花岗岩中的NW向容矿构造带內(图2)㊂(3)金矿体富集在NW向锡坑断裂带内和次级平行断裂中㊂(4)金矿体富集在NW向锡坑断裂与E W向犁坑断裂复合部位㊂(5)金矿体富集在多金属硫化物微晶石英复脉发育地段,富集在NW向矿脉与N N E向断裂复合部位㊂(6)金矿体富集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㊂矿区氧化―还原界面深度10~50m㊂大路面㊁峨岭㊁锡坑㊁车山陂㊁源坑洞㊁南洞㊁梨树坳㊁中顺㊁金坑㊁密石坑等矿段100g/t~1196g/t富矿段赋矿标高为10~ 40m㊂富矿体次生富集迭加特征明显㊂5㊀矿床成因金成矿年龄值测定样品,一个取自内帯花岗岩,中顺陂坑平巷,含金石英脉宽1.2m,自然金与石英脉㊁黄铁矿和铅锌矿共生,石英中见大量气液包体,气液比1ʒ1~1ʒ5,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A r40/A r39法测定金成矿年龄值124.2M a㊂另一个取自外带变质岩,草林车山陂斜井中平巷,含金石英脉宽0.86m,自然金与石英脉㊁黄铁矿脉和铅锌矿脉条带共生,见大量次生包体,A r40/A r39法测定金成矿年龄值143.3M a㊂含金热液来源:①来自元古宙变质基底,变质热液在燕山期成矿;②来自深大断裂富矿热液与花岗岩矿液沿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在燕山期成矿,迭加次生富集改造㊂金矿床受地层㊁岩浆㊁构造联合控制,属中低温热液成因石英脉型金矿床㊂成矿時代属燕山期㊂385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张练修等:江西遂川草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6㊀找矿标志(1)物化探异常标志㊀金的物化探异常分布面积大㊁強度高㊁浓集中心明显,水系沉积物㊁水化学㊁土壤测量化探异常,重迭程度高的地区㊂能谱测量和原生晕追索是发现金矿体的有效手段㊂(2)构造标志㊀区域N E向汤湖深断裂两侧与NW向横店复向斜带复合部位,断裂构造发育,有花岗岩体上侵,金成矿期N E向一级导矿构造和NW 向二级导矿兼容矿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形成良好容矿空间,矿后保矿条件好的部位㊂遥感成矿构造分析和原生晕追索能有效发现金矿化构造㊂(3)地层和岩浆岩组合标志㊀含金花岗岩体其特征是:硅高富钾,为铝过饱和,岩体分异程度高㊂花岗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分布一套硬砂岩,含炭砂岩或板岩和黑色页岩,含金背景值高,角岩化带宽大,钾长石化㊁石英脉发育地区是找矿有利地区㊂(4)矿化蚀变标志㊀外带近矿围岩蚀变顺序为:角岩化ң钾长石化ң绢云母化ң硅化ң绿泥石化ң黄铁矿化ң金矿体ң碳酸盐化㊂内带近矿围岩蚀变顺序为:硅化ң绿帘石化ң钾长石化ң绢云母化ң绿泥石化ң黄铁矿化ң金矿体ң碳酸盐化㊂矿化蝕变发育地段是找矿有利地段㊂(5)富矿体找矿标志㊀金矿体富集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㊂地表以下10~50m深度是寻找特富金矿体的最好部位㊂(6)民采遗迹㊀金矿体地表常有类似 铁帽 出现㊂有过采挖遗迹或历史上有采金遗迹,是寻找金矿体的好露头㊂参考文献:[1]㊀张练修.遂川县黄金资源初步评价报告[R].1988.[2]㊀张练修.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金矿床详查报告[R].1989.[3]㊀江西263地质队.江西省遂川县大路面金矿普查报告[R].1990.[4]㊀江西264地质队.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金矿普查报告[R].1993.[5]㊀黄金16支队.江西省遂川县中顺金矿普查报告[R].1993.[6]㊀北京第三研究院.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金矿研究报告[R].1995.[7]㊀李舒.我国主要金矿类型找矿方向及今后工作意见[J].中国地质,1985(11).[8]㊀严育通.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关系的成因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9]㊀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研究现状与趋势[J].地质与勘探,1997,33(1):21-25.[10]㊀翟裕生.彭润民,邓军,等.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J].地学前缘,2000,7(1):123-132.[11]㊀曾云川,王永恒,邓铭哲,等.致矿小岩体的出露面积特征[J].科技传播,2011(17):113-114.[12]㊀王瑞廷,毛景文,王东生,等.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前沿[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13]㊀李景朝,刘少华,严光生.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4):736-744.[14]㊀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等.成矿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11,32(4):385-395.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o fC a o l i n g o l dd e p o s i t i nS u i c h u a n,J i a n g x iZ H A N GL i a n-x i u1,WA N GJ u2(1.S u i c h u a nB u r e a uo f 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S u i c h u a n,J i a n g x i343900,C h i n a;2.C NN CB e i j i n g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o f U r a n i u m G e o l o g y,B e i j i n g10002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a o l i n g o l dd e p o s i t b e l o n g s t o q u a r t z v e i n t y p e,w h i c h i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i n n e r a n do u t e r c o n t a c t z o n e o fC a l e d o n i a n g r a n o d i o r i t er o c k m a s s,w i t h i nt h et w os y n c l i n o r i u mf l a n k sa l o n g t h en o r t h w e s td i r e c t i o n.G o l d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w i t hNW q u a r t z v e i n s i na l t e r a t i o na n d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i n t h ew a l l r o c k. T h e o r e b o d i e s o c c u r i n g r o u p s.T h e l e n g t ho f o r e b o d y i s20~70m,a n dt h e t h i c k n e s s i s0.12~1.39m.G o l dm e t a l i o g e n i c a g e i s d e t e r m e d t o b eY a n s h a n p e r i o d.T h e o r e b o d y i s e n r i c h e d i n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p l a c e o f N Ea n dE Wf r a c t u r e s a n d s u l f i d e c o m p l e xv e i n s.T h eo r e b o d y i s e n r i c h e d i n t h ev i c i n i t y o f t h e r e d o x i n t e r-f a c e.T h e g e o c h e m i c a l a n o m a l y a n d a l t e r e d q u a r t z v e i n s a r e t h em a i n p r o s p e c t i n g s i g n s.K e y W o r d s:q u a r t zv e i nt y p e g o l dd e p o s i t,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d i c a t i o n,C a o l i n i nS u i-c h u a n,J i a n g x i485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 ,褐铁矿化 、硅化构造 角砾岩 型金矿 石 ,微 细浸染 状结构 。低 温汽
水 热液与浊积岩层 中的钙质交代 ,运移至北西西 向断层次级破碎带 中富集成矿 。
关键词 :微一极微粒金 ;角砾 岩型 ;低温热泉系统 ;中三叠统百逢组 ;云南富宁渭林 中图分类号 :P 1. 1 6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41 8 ( 0 1 0 —3 -4 10 .85 2 1 ) 2140
2 1 第3卷 第2 3 1 页 0年 0 1 期1 3 4 7
云 南 地 质
C5—0/ IN 0—8 N 11 S 14 15 3 4P ¥0 8
富宁 渭林 金 矿矿 化 富集 规 律
石 能学 ,李旭俊 ,张树 鹏
(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 四地质大 队,云南 摘 保 山 6 80 ) 7 00
12 构 .

按 形 成先 后顺 序 ,存 在 四组 断 裂 (I、 Ⅱ、Ⅲ、 Ⅳ) :最 早 的 I 断 裂 近南 北 向 ( 。 ,压 性 高 组 F 、F ) 角度 ,沿 断层 附近 有 大 量 纯 净 石 英 脉 充 填 于 次 级 张 性 裂 隙 中 ,跟 矿 化 关 系 不 大 。 Ⅱ组 断 层 为北 西 西 向 ( 渭林 矿 区 ) 和北东 向 ( 者桑 矿 区) ( , , F ) F 、F 、F 、F、F 、F ,与矿 化 关 系密 切 ,为 主要 控矿 及 容
百逢组一段 ,岩屑 细粉砂岩夹泥 页岩 。
二段 .底部 ( 2 )为纹一 薄层状 泥岩 、页岩 ,局部夹 2 Tb 0多米厚 中一厚层 长 石石英 细 砂岩 ,厚 度 >10米 ;中部 0
( 2 ) 中一厚状石英长 石细砂岩 、含钙质石英 长石细砂岩夹纹一 薄层 含钙质泥岩、页岩 ,包 卷层 理发 育 ,岩石 中含结核 Tb
云 南 富宁渭 林金 矿 区处 于右江 再生地 槽 褶皱 带 ,富 宁一 董堡 与 田东 一 百色北 西 向深大 断裂 挟持 的靖西

广南 褶皱 带上 ,属 滇黔 桂 “ 三角 ” 西段 、滇东 南 金 成矿 区、 富宁一 广 南 成 矿带 , 已知金 矿 有 田林 高 金
龙 ,富宁者 桑 、那 能 、安 那 、那 刀 、腊 刚 、板仑 、芭 什 山等 。早 、中三叠世 ,再 生 地槽 中 的晚古生代 断裂 开 始急 剧扩 张 ,碳 酸盐 台地裂解 、破碎 ,形 成大 面积 的槽盆 凹陷区 ,残 留的碳 酸盐 断块呈 岛链状 散 布于广
状黄铁矿 ,本段土壤含 A 丰度值普遍高于其他岩段 ,达 ( u 7—8 ×1 一;上部 ( 2 3 为灰 白 一青灰 色纹 一薄层钙质 ) 0 T b_) 页岩 ,局部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 百逢组三段 ( 2 T b)为纹一薄层状泥岩 、页岩 、粉砂质 泥岩夹含 云母长石杂砂岩 ; 河 口组 ,黄绿色厚层状长石杂砂岩夹青灰色纹一 薄层状 泥岩 、页岩 。
2 地球 化学特征
区域地层含金普遍较高 ,由高到低 的排列顺序 ( 0 ) .2 .4一 ∈ 4 3一 P4 1—T ×1 :D90 一c83 .5 . l 10 。按 岩石 类 型排列 顺序 是硅 质岩 区 ( -4 .8 2 _4,中值 8 7 一 灰 岩 区 ( . _2 ,中值 27 一 泥岩 区 .) 02 8 .)
( .—85 07 . ,中值 13 . )一砂岩区 (. _25 0 2 . ,中值 08 。 . ) 12 5 A 土壤化探测量 ,以5× 0 9 :. 万 u 1 .为异常下限圈出异常带,呈串珠状从者桑金矿一百 民近东西向
展布 ,在渭林一带分成两个子异常 ,有多个浓集 中心 , 异常极大值 20× 0 2 1 一,位 于最东部。绝大多数异
收稿 日期 :2 1 - _ 0 01 2 2
作 者简介 :石能学 (9 1~) 17 ,男 ,云南保 山市人 ,从事矿 产资源勘查开发及超微矿物原材料应用研究 。
2期
石能学等 :富宁渭林金矿矿化 富集规 律
15 3
图 1 渭 林 金 矿 区地 质 略 图
F g 1 Ge l g c lS ec 印 o el p s i, o o i a k th M fW i n Au De o i i t
矿构造 ,逆冲性质 ,矿体全部产于与该组断层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或层间裂隙中。
褶 皱 多表 现为 小规模 强烈 揉皱 ,较 大 的有者 桑背 斜 、渭 林河 背斜 ,由于构 造破 坏 ,形 态多 不 完整 。渭
林矿 区的所有金矿体 ,都产于背斜南北两翼及东倾伏端的百逢组二段 中部 ( 石英长石细砂岩为主的刚性 岩层 )次级背斜褶皱核部破碎带及层 间裂隙中。
常落在 百逢 组 二段 中部灰 白色 褪色蚀 变 砂岩 内。 3 来自体地质 31 矿 . 体
渭林金矿共发现金矿体 1 ,依据走 向大体可分成两组,北西 向组产于渭林河背斜北翼 ,有 V 一 0条 1 v 、V 、V 六个矿体 ,南西向组产于背斜南翼 ,有 v 、V 二个矿体 ,坡邦矿段两条矿 V 一V O 4 6 7 5 8 9 l 产于者 桑 背斜 的北东 倾伏 端 上 。其 中规模 较大 的有 V1和 V 4矿 体 。 主矿体 V ,产在渭林河背斜北翼的渭林次级短轴背斜 的核部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总体走向 2 5 ,局 1 8。 部 30 左右。走 向长约1 0 m,被一组北东 向断层切割成 20 50 四段 。倾 向北一北东 , 3。 0 2 0 m一 0 m 倾角 6 。 0~ 7。 5 ,空 间上 与 F 、F 等成 矿前 高 角度逆 断层 产状 相 似 。 矿体 厚 15 ~ m,平均 厚 6 2m,东端 因近南 4 .m 7 .3 北 向构造叠加 使矿体 增厚 至 2 .m,并有 近 南北 向石英 脉型金 矿体 与之交错 。单工 程 品位 05 gt 62 .9 / 一 27 gt .3/ ,单样最高品位 1. gt 0 8/,平均品位 19 gt .3/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7 1 ,属于厚度极不稳定型矿体 。 .8 品位变化系数 06 5 .9 ,有用组分分布相对较均匀 ,矿体厚度与品位相关系数 056 .3 ,中等正相关 ,说明矿 体增大变厚 的地方 ,品位变富的趋势。劈理化极为发育处品位一般较高。围岩矿化蚀变带宽厚 2 3 m一 m, 最厚可达数 十米。夹石厚度 3 1m,部分工程中无夹石 。V 与 v 矿所夹宽 6 m一 0 1 2 O米的一段蚀变长石石英 砂岩全部具矿化蚀变 ,品位亦可达 0 2/ ~ . gt .gt 04/。破碎带宽 8 4 m,但不全为矿石 , m~ 0 矿体一般位于破 碎带中间。硅化、褐铁矿化较强 ,角砾成分以细砂岩为主;当角砾成分多为泥岩 ,又无硅化、褐铁矿化蚀 变 ,劈理化也不发育时,品位就达不到工业要求 ,甚至连矿化都没有。矿体顶底板均为百逢组二段中部长
阔深水 、半深水槽盆 中,沉积一套陆源碎屑复理石建造为主的浊积岩系,成为区内重要的含矿地层。
1 矿 区 地 质
11 地 . 层
矿 区位 于者 桑短 轴背斜 的北 东倾 伏端 趾状 褶皱 区内 ,出露地层 比较 单一 ,大 面积 分布 中三叠 统百逢 组
( 2) T b ,巨厚 砂 、泥质 浊积 岩 系 ,为本 区主要 赋矿层 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