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兴趣进行到底》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复习专题:修改病句

复习专题:修改病句
乏热情,___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
经典回放
2.(2014·陕西5题)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语可以说出来
的。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
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③就像一个人一样, 使一个人富裕
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 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__B__、__C__、__A__的 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答案】D 【A否定不当:“王羲之不是”改为“王羲 之是”;B单复数错用,“它”改为“它们”;C语序不当, 关联词用错位置,缺主语:“.虽然好天气”改为“.好天 气虽然”。
什么是病句?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 的句子。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 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 句子都是病句。
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 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 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说明文复习之几点说明

说明文复习之几点说明

一、说明文之下定义的类型题(一) 二维码,老技术新应用对于二维码,人们并不陌生,几年前,在门票、报纸等印刷品上,这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配有摄像头、具备扫码能力的手机尚未普及,更不用说手机上网,所以,人们也很少会去“扫一扫”里面到底存了些什么信息,第一波二维码的应用并没有做起来。

进入2012年,随着手机上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愈加重视互动和信息传播,除了各种印刷品上,机场、地铁、电影院等很多地方的大屏幕,以及更多的户外媒体上,也开始出现了醒目的二维码。

国内二维码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蛰伏之后,终于在2012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二维码背后的趋势是整个世界的互联网化,这一趋势要求信息以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从线下流向线上。

手机轻轻一拍,背后的信息便自动通过移动网络推送到手机屏幕上,由于极大缩短了操作者获取信息的步骤,人们开始渐渐习惯于这种新的获取信息模式。

1.什么是二维码?解析:回答时首先要找到相关的段落前三段并提取相关信息,“黑白相间的小方块”“里面到底存了些什么信息”(第1段)从线下流向线上(第3段),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即为说明对象的定义。

答案:它是黑白相间的小方块图案。

它是存储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

(二)中国珠算王渝生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特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学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

(2分)解析:首先分析题干,发现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再辞细细审题干中的关键词。

第一段可以确定答题区域。

介绍珠算的特点,限定了答题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句子限定的答题的形式。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说明文)(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说明文)(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说明文)2020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石狮为什么不像石狮①行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石狮,有的面目狰狞,龇牙咧嘴;有的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在很多旧时的宅院、园林、寺庙前,石狮是必不可少的镇宅之物。

可是,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往往都不敢确定它们是“狮子”。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②这需要从狮子的来源讲起。

狮子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来之物。

中原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狮子化石,传世文献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狮子诞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记载。

③目前最早能见到“狮子”身影的文献为《汉书》,那时它作为贡品传入中国。

“明珠、文甲、通厚、翠洞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

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从《汉书中可大致看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狮子开始传入中国。

当然,在西汉之前没有关于狮子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说明狮子没有出现过。

④先秦时期有关于“狻麑”这种动物的记载,《穆天子传》中提道:“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尔雅》也描述了这种动物“狻麑,如貓,食虎豹”。

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狻麑与狮子有很多相似之处:跑得很快、凶猛异常。

但是狻麑又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所以难以分辨狻麑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只存在于神话中。

⑤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有狮子作为贡品进入中原,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

因为古代虽然开通了丝绸之路,但交通仍然极为不便。

要远程运送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避开粮草问题不说,路上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就是一大难题。

⑥可见,这样的进贡很难发展其规模,再加上这样的猛兽抵达京城之后,民间的工匠、艺术家很少有机会见到一面,所以这与它们存在于传说中,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区别。

⑦除了上述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狮在外形上更像传说中众多神兽的结合,反而不像狮子之外,随着朝代变迁,石狮的神韵与狮子有所出入也是一大原因。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包含“敬业”和“乐业”两个方面内容,文章的标题又是《敬业与乐业》,说明“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第2~8段)分三个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第二部分三个分论点的关系是并列和层进的关系。

第一个分论点提出了“有业”的必要,而有业又是本文立论的基础。

第二分论点“要敬业”和第三分论点“要乐业”与第一个分论点间的关系应是层进式关系。

第一个分论点提出了“有业”的必要,和第二分论点“要敬业”、第三分论点“要乐业”的前后顺序不得改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因此,第一分论点和第二、三分论点间的关系是层进式。

第三部分是总结全文,把“敬业”和“乐业”概括为“责任心”和“趣味”,希望青年人都要“敬业”“乐业”,立足本职多作贡献,这一部分与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分述和综述的分总关系。

【资料拓展】《敬业与乐业》学案《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讲。

读过课文的同学想必一定能感受到大师的博学、幽默与平易吧,同时也一定会为他的演讲所折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语言通俗严密。

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与大师对话吧。

一、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扫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亵()渎心无旁wù ( ) 强guō () 不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二)再读课文明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为劳动而生活”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义?(2)“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这句话中包含怎样的苦乐观?3.讨论并交流:作者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二、分析揣摩(一)跳读课文理结构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练习一、基础题 (共22题;共203分)1.(10分)看拼音写汉字。

zǎo xiènìméi yù洗机反瑰疆2.(12分)多音字组词旋xuán xuàn转zhuǎn zhuàn著zhùzhuó3.(1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róng yùchú chuāng juān zèng zhuó yǒu chéng xiàodòng jiāng jī’ èxī wàng sī kōng jiàn guàn4.(6分)写出近义词敏锐—司空见惯—无独有偶—5.(8分)写出反义词锲而不舍—司空见惯—敏锐—偶然—6.(16分)形近字组词挤蜗贴设济锅沾没7.(12分)选出带横线字的正确读音挪(nuó luó)动杂拌(bàng bàn) 枯(kū gū) 萎掺和(he huo) 蜷(quán qián) 腿截(jié jué) 然8.(5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今天天气异常糟糕。

今天静静还是按时到校上课。

9.(8分)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普通普遍①洗澡是一件非常的事情。

②这是一种非常的现象。

兴趣趣味③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超大④这是一道性很强的物理题目。

10.(18分)补充完整词语司惯、无独、见知不得、追求、而不11.(15分)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答问题(1)(5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2)(5分)文章中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5分)课文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12.(8分)填入合适的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一、1.C 2.B 3.C 4.A 5.D 6.D 7.示例: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

8.评分要点:①能抓住事物特征。

②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③表达某种情感。

二、阅读(一)1.这首诗讴歌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为万物赋予生命,给人类送去希望 2.方位、情状、动人心魄、气势非凡 3.太阳的光芒照亮了诗人的心胸,使诗人消除了悲观情绪,萌生出坚定的信念 4.象征光明、永生和未来,黑暗即将消退,生命就要萌发 5.这首诗在节奏和风格上雄浑豪迈,气势逼人。

(二) 1.答案要点:①“我”喜欢鸟、爱护鸟,“我儿子”逮鸟;②“我”思念鸟,“我儿子”对鸟不再来无所谓。

2.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或:高度戒备地注视) 3.急切盼望鸟回来。

4.答案要点:①“一下”表现小鸟对我一点留恋心情都没有;②更突出我一种失落的心情。

5.呼唤人世间的温情和关爱。

(三) 1.①满怀激情张扬的青春个性。

②活力四射的叛逆个性和独立自我。

2.示例:哇,那是多么美丽娇艳而又姿态万千的一朵朵山茶花。

同学们都为之欣羡。

3.青春活力,有个性,聪明有才气,心灵手巧。

4.我认为同学们对手绘的喜爱是一种正当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压制”。

第二单元测试卷: 1、C; 2、B ;3、D ; 4、B ;5、①C ②E ③B ④D ; 6、①A ②B ③C ④D ;7、D ;8、C ;9、示例:你循循善诱,像层层演变的进化历程,指引我们探索无穷奥秘.(生物老师) 你灵活多变,像奇妙活泼的英文字母,带领我们走进无限国度.(英语老师) ;你怀才于心,像纵横世界的探测神眼,引领我们饱览无边河川.(地理老师) ;你深入浅出,有永不浩竭的高深智慧,指引我们永攀科学颠峰.(数学老师) ;你慷慨激昂,像妙语连珠的散文诗篇,带领我们挖掘灵感领域.(语文老师)(一)10、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凉阴冷的气氛,为孔乙己的结局蒙上了悲剧的色彩;写我的外貌,进一步衬托了孔乙己生活的穷困、凄惨。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答案】 A2、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C.群众性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答案】 C3、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答案】 D4、“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答案】 D5、天气凉了,刘老师在商场看中了一件大衣,刘老师既想买女神紫的颜色以衬托出自己温文尔雅的气质,又想买经典黑穿出自己的大气,犹豫了半天也没选好。

这是出现了()。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多重趋避冲突D.趋避冲突【答案】 A6、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C.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答案】 B7、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整体性【答案】 B8、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答案】 B9、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

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答案】 C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答案】 A11、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xx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⑦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兴趣进行到底 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
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
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
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
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
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
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
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
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
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
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
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促
进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还是承载
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
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
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
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
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
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赋,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
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
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
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
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
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
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3.本
文的开头写刘谦有什么作用?(3分)14.“兴趣不仅是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
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4分) 15.运用引
用论证,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举出两例分析其作用。(4分) 16.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
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0字左右)
(3分)

举了刘谦在兴趣的引领下,执着追求,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的事
例,(1分)引出了中心论点——兴趣是成功起点,我们要将兴趣进行到底,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2分) 14.入场券:对学习的“外在吸引”,即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2分) 飞
船:对学习持续不断的“内在需求”,产生持久的动力。(2分) 15.例如引用英国人塞缪尔·斯
迈尔斯的名言:“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
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的名言:“教育
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兴趣,才
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的”的观点。(引用内容1分,论证观点1分)
引用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的观点。(引用内容
1分,论证观点1分) 16. 例举生活、学习方面的例子,紧扣兴趣与动力方面的关系,体现
持久兴趣的重要性。例如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去,我对语文学习
忽冷忽热,影响效果。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