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刨制——吴茱萸炮制
中药材吴茱萸

中药材吴茱萸别名:茶辣、漆辣子采收加工:栽后3年,早熟品种7月上旬,晚熟品种8月上旬,待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未分离时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断果枝,晒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脱落,扬净。
如遇雨天,用微火抗干。
药用部位:果实产地: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科:芸香科原植物:吴茱萸植物情况: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技、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
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钱裂。
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吴茱萸药材性状: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
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
质硬而脆。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优等品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吴茱萸药性:【本经中品吴茱萸味辛温。
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根,杀三虫。
藙。
】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制吴茱萸生产工艺规程

第4页共7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制吴茱萸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名称 文件编码
制吴茱萸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TS-SC-166-03
文件类别
生产管理
工序 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项目
吴茱萸 备
料 甘草
真伪、优劣、原药质检报告 真伪、优劣、原药质检报告
净制 拣选
除去杂质、异物、非药用部分
时间 炮制
辅料制备
气浓郁者为佳。
5.5 性状: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
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具有果梗残痕或短果梗。质硬而脆。气芳香,味辛辣
而微苦。
5.6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庙腹痛,寒湿脚气,经
行腹痛,院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4.责任:生产车间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和按该规程编制标准操作程序,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
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名称:制吴茱萸
5.2 汉语拼音:Zhiwuzhuyu
5.3 拉 丁 语:EUODIAE FRUCTUS
5.4 来 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英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 Benth.、石虎 Evodia
第二次 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约 42L)。
5.10 包装规格:1.0kg/袋 。
5.11 复验期:三年。
第1页共7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制吴茱萸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名称 文件编码
制吴茱萸中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TS-SC-166-03
文件类别
吴茱萸 炮制 经验

吴茱萸炮制经验
吴茱萸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炮制。
炮制是指将药材在高温下进行处理,以改变其性质和用途。
对于吴茱萸来说,炮制可以去除一些有毒成分,并且提高其药效。
炮制吴茱萸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先用开水煮沸,然后用冷水浸泡,最后晾干。
经过炮制后的吴茱萸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炮制吴茱萸还可以用于治疗腰腿酸软、筋骨疼痛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炮制可以提高吴茱萸的药效,但过度的炮制也可能导致药性减弱。
因此,在使用炮制吴茱萸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以确定适合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此外,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吴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炮制

吴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炮制吴茱萸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 pa (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 uss.) Benth. 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炒法(《玉函》)。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盐制、醋制(《雷公》)。
唐代有姜汁制、酒制(《食疗》),熬制(《外台》)等法。
宋代有炒令熟、炒令焦、醋制、焙制(《圣惠方》),煨制(《博济》),汤浸(《衍义》),“水浸去涎炒”、醋浸炒、酒浸炒、黑豆制、汤浸去涎大豆同炒(《总录》),酒醋童便复制(《局方》),盐制(《总微》),米醋熬(《三因》),汤煮(《妇人》),蒸制、童便浸(《朱氏》)等炮制方法。
元代有汤洗焙干(《脾胃论》)、酒洗焙(《宝鉴》)、盐炒(《丹溪》)等法。
明代有烫浸炒黄、醋浸炒黄、酒浸炒香熟、酒醋小便米泔或猪胞酒醋小便盐复制、火炮、酒醋制、破故纸炒(《普济方》),水浸、黄连炒、牵牛子炒(《奇效》),汤泡烘干(《蒙筌》),煮制(《撮要》),汤浸去苦汁盐水炒(《入门》),滚盐汤泡去毒炒(《仁术》),盐汤泡焙干(《必读》),童便制(《景岳》),炒黑(《济阴》)等方法。
清代有黄连制(《握灵》)、盐汤洗焙干(《本草汇》)、沸水泡(《崇原》)、盐炒童便煮(《说约》)、糯米煮制(《本草述》)、酒洗(《金鉴》)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吴茱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2、制吴茱萸:①取甘草片置锅内,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加入净吴茱萸拌匀,闷润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吴茱萸每100kg用甘草6kg。
盐制吴茱萸炮制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盐制吴茱萸炮制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马青青;许文清;张洁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卷),期】2016(000)033
【摘要】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等,在我国分布广泛。
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抗菌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
中药吴茱萸是以炮制品入药,盐制吴茱萸也是常用的炮制方法。
本文采用RP-HPLC法,测定盐制吴茱萸炮制过程中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和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3种有效成分含量在不同的炮制条件下有明显差异,且呈现出一定规律。
【总页数】1页(P112)
【作者】马青青;许文清;张洁
【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道警察学院;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姜制吴茱萸炮制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2.甘草制吴茱萸炮制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
3.数种吴茱萸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
4.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5.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制黄连的炮制工艺优选

吴茱萸制黄连的炮制工艺优选
代良敏;代良萍;陈永钧;周杰;黄群莲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22(24)8
【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汁制黄连的炮制工艺。
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
结果:影响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的因素排序依次为炒制温度>烘制温度>炒制时间。
优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生黄连饮片,加入吴茱萸汁50 mL,浸泡24 h,不时翻动,直至汁尽药透,于90℃炒制6 min,取出,于70℃烘箱烘制24 h,即得。
结论:为吴茱萸汁制黄连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炮制工艺。
【总页数】6页(P1549-1554)
【作者】代良敏;代良萍;陈永钧;周杰;黄群莲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吴茱萸制黄连的炮制工艺研究
2.正交试验优选酒黄连最佳炮制工艺
3.正交设计优选微波法炮制萸黄连的最佳工艺
4.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提取工艺优选研究
5.正交设计法优选吴茱萸炮制工艺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中药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张韬;张世臣;魏璐雪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1994(19)6
【摘要】对吴茱萸生品、甘草制品、醋制品、盐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油总量依次按生品及醋、甘草、盐制品下降。
同时,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生品和甘草制品挥发油组分有明显区别,组分含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总页数】3页(P341-343)
【关键词】吴茱萸;炮制;挥发油
【作者】张韬;张世臣;魏璐雪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1
【相关文献】
1.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陈炯;高悦;谭鹏;王蕾;张先灵;张语凡;王鑫;李飞
2.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J], 张晓凤;高南南;刘红玉;杜红;杨蕾;李飞
3.不同产地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与小花吴茱萸的比较 [J], 宫海明;赵桦
4.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成分含量对比分析 [J], 刘湘丹;蔡嘉洛;邹君华;郭婷;刘平安;张聪子;高昱;张亚利;易刚强;童巧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的实用方法

吴茱萸的实用方法吴茱萸可当家庭医生!吴茱萸又名茶辣、气辣子,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接近成熟的果实。
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降逆、理气燥湿、镇痛镇静、驱蛔、抗菌的功效。
本品外用可治疗下列多种疾病。
1.高血压:吴茱萸研末,每次取20-40克,以米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
连敷12~24小后血压开始下降,症状减轻。
2.口腔溃疡:吴茱萸10克,研末,以米醋调成稀糊状,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扎紧。
每天涂敷12~24小时。
涂敷2~3次可生效。
3.黄水疮:吴茱萸研粉,以凡士林调制成10%软膏,涂搽患处(先用温水洗净)。
每日1~2次。
治疗4-6次后可以治愈。
尤其是止痒效果显著。
4.湿疹:吴茱萸研末,以凡士林调成30%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
l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治愈。
5.妇女阴下湿痒:吴茱萸适量,煎汤频洗患处,立即见效。
6.消化不良(胃寒型):吴茱萸10克,以食醋20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 摊于洁净棉布上,贴敷于脐部,用胶布固定。
12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取吴茱萸5克、生姜3片煎服,疗效更佳)。
连敷2~3次显效7.赤白痢疾:吴茱萸、黄连、木香各6克,研成粉末,以水调敷脐部。
每天2次,每次4~6小时,轻症者疗效显著。
8.腰腿风湿冷痛:吴茱萸15克,研末,以米酒拌匀,炒热,摊于油纸上敷患处,用布包扎,立即止痛。
9.寒凝头痛:吴茱萸15-20克,煎汤趁热熏洗头部,每天1次。
10.牙痛:吴茱萸6克,米酒100ml,以文火煎煮10分钟。
待药酒凉后加入冰片l克调匀,即可含漱。
l~2次即见效。
11.小儿流涎:吴茱萸3份,胆南星、五味子1份,以陈米醋调匀,涂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
每天涂敷10小时,一般3次显效。
吴茱萸药源广泛,但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
阴虚有热者忌用。
本品外用一般用6~40克,研成粉末,分别以水、酒、醋、油、凡士林等调成药备用。
方法取吴茱萸适量研成极细粉末,醋调成糊状备用,每晚临睡前热水泡脚19-20分钟后,取麝香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剪成3*3CM大小,将调好的药做成直径1.2CM,厚0.25CM的圆柱形小药饼,置于胶布中央,临睡前敷于足底涌泉穴,连用1-2周见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offcinalis(Dode)Huanp或疏毛吴茱萸 Eve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一、净制除去杂质(《药典85》)。
二、炮炙
1.甘草制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焖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盐制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四川》)。
4.姜制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
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取汁(《浙江》)。
5.酒制
(1)将净吴茱萸与黄酒拌匀,焖润酒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黄酒20kg(《河南》)。
(2)取原药拣净杂质及梗,筛去灰屑,置于锅内,用文火边炒边洒酒,炒至呈褐黑色,微发泡,有香辣气,取出晾冷。
每吴茱萸100kg,用白酒10kg(《云南》)。
6.黄连制取黄连,捣碎,置锅内加水适量煎汤,捞出黄连渣,倒入净吴茱萸,焖润至黄连水尽时,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吴茱萸500kg,用黄连60kg(《云南》)。
7.甘草、盐制
(1)拣去杂质及果柄置缸内,另取甘草置锅中,加15倍量水煮沸2小时,舀出,过滤,再将甘草渣复置锅中,加10倍量水,煮沸1小时,过滤除去甘草渣,合并两次甘草水置锅中煮沸后,趁热倒入已盛吴茱萸的缸内浸泡,不断翻动至吴茱萸泡至发胖吸尽甘草水,捞出晒干。
再用油砂炒至变色,发炮为度,即时筛去油砂,趁热喷淋盐水拌匀,放凉即得。
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盐2kg(《湖南》)。
(2)取甘草片与盐共置锅中,加适量水熬汁,捞去渣,将吴茱萸倒入锅中,煮至汁尽时,取出,晒干。
再置锅中用文火炒至稍鼓起变色,取出,晾凉。
每吴茱萸10kg,用甘草300g,盐120g(《吉林》)。
8.醋制将净吴茱萸与醋拌匀,焖润至醋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500kg,用醋90kg(《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