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论文设计(一)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论文设计(一)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论文设计(一)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论文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工程作为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正逐渐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此,本文选题在于探讨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初入这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导论。

二、论文结构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通信工程的概念和背景;第二部分,说明通信工程的特点和优势;第三部分,展望未来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

三、通信工程的概念和背景通信工程可以理解为利用技术手段设计、建设和管理现代通信系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信号处理、电路设计、通信网络、无线通信、数字通信等。

通信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工程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如5G通信、物联网等。

通过通信工程的手段,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安全、智能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四、通信工程的特点和优势通信工程作为一门涵盖面较广的工程学科,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涉及领域广:通信工程不仅覆盖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传统工程领域,还涉及了物理学、数学、电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技术更新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相当迅速,通信工程师需要持续更新技能和知识。

3. 产业前景广阔: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信产业已成为全球一个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

通信工程师的就业前景良好。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超高速度无线通信技术:随着5G和6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无线通信将实现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2. 物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有更为完备的通信网络作为支撑。

通信工程师需要掌握各种网络协议和接口技术。

3.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通信工程师需要了解有关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

六、结论通信工程是一门前景广阔的学科,它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

SCADA系统无线通信论文

SCADA系统无线通信论文

SCADA系统无线通信论文提纲:1. 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应用前景展望;2. SCADA系统无线通信存在的瓶颈与挑战;3. 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指标及优化方法;4. SCADA系统无线通信与信息安全的关系;5. 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一、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现代化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正在迅速更新。

现代化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系统等。

SCADA系统作为实时数据采集、通信、控制的重要手段,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其发挥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也是当前工业4.0时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重要手段。

因此,深入研究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至关重要。

二、SCADA系统无线通信存在的瓶颈与挑战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如无线信号传递距离受限、通信速度受到限制和网络安全问题等。

此外,SCADA系统的控制要求具有稳定可靠性,而无线通信技术本身也存在网络不稳定、无法实时响应控制指令等许多问题,这使得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受到限制。

因此,探讨SCADA系统无线通信存在的瓶颈及解决策略对于改善其可靠性和应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三、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指标及优化方法SCADA系统无线通信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其数据采集、通信和控制的效果。

因此,建立合理的性能指标、分析相关性能数据以及寻找适当的优化方法十分关键。

其基本性能指标可包括通信传输速率、响应时间、旋转速度、信号传输距离等。

而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法,如调整网络拓扑、改善频段使用策略、增强网络传输安全等,来提高SCADA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

5g论文

5g论文

5G论文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创新以及改进,其中通信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提供条件支持。

目前为止,通信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是5G移动通信技术,预计会在2020年广泛使用,5G成了现代通信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对5G的探索与研发并取得很大成效。

一、5G通信技术简介目前,广泛被使用的是4G移动通信技术,而5G更高于4G标准的移动通信技术,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意味着具有更高要求、宽带更大、速度更快,5G通信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对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衔接,可以满足未来各方面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5G将拥有较智能化以及网络自感知、自调整的优点"。

二、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以及优点2.1频谱利用率高目前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利用程度受到很大的约束,在现在的科学技术条件之下利用效率会受到高频无线电波穿透力的影响,-般不会阻碍光载无线组网以及有限与无限宽带技术结合的广泛使用。

在5G 移动通信技术中,将会普遍利用高频段的频谱资源。

2.2通信系统性能有很大的提高5G移动通信技术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通信性能,把广泛多点、多天线、多用户、多小区的共同合作以及组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性能方面做出很大的突破,并且更新了传统形式下的通信系统理念。

2.3先进的设计理念:移动通信业务中的核心业务为室内通信,所以想要在移动通信技术上有更好的提升,须将室内通信业务进行优化。

因此,5G移动通信系统致力于提升室内无线网络的覆盖性能以及提高室内业务的支撑能力,在传统设计理念上突破形成一个先进的设计理念。

2.4降低能耗以及运营成本能耗以及运营成本对于科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朝着更加低能耗以及低运营成本的方向创新。

因此,5G无线网络的“软”配置设计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网络资源根据流量的使用动态进行实时调整,这样就可以将能耗以及运营成本降低2。

关键技术论文(5篇)

关键技术论文(5篇)

关键技术论文(5篇)关键技术论文(5篇)关键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4G移动通信;OFDM;MUD;IPv61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能够满意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PFPLMTS系统标准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不同系统间的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供应话音及低速率数据业务,而且要供应广泛的多媒体业务。

依据ITU的标准,世界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己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有W-CDMA、CDMA2000、TD-CDMA以及我国提出的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TD-SCDMA。

但3G 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支持较高的通信速率。

3G虽然标称能达到2Mbit/s的速率,但平均速率只能达到384kbit/s。

尽管目前3G增加型技术不断进展,但其传输速率还有差距。

不能供应动态范围多速率业务。

由于3G空中接口主流的三种体制WCDMA、cdma2000、TD-SCDMA所支持的核心网不具有统一的标准,难以供应具有多种QoS及性能的多速率业务。

不能真正实现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间的无缝漫游。

由于采纳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需要移动终端配置有相应不同的软、硬件模块,而3G 移动终端目前尚不能实现多业务环境的不同配置。

由于3G系统以上的局限性,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开头着手4G概念通信系统的讨论。

本文主要介绍4G概念通信的技术特点以及可能采纳的关键技术。

24G概念通信技术特点目前,业界专业人士对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a)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b)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c)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d)可以实现特别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e)新的技术可以特别简单地被引入到系统和业务中来。

依据以上描述,将来的4G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it/s。

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通信工程论文范文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信工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通信工程论文范文篇1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有效管理探微[摘要]随着我国通信业的发展,通信技术随之也不断发展和进步,这对通信工程的传输技术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时代在发展,通信工程技术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先进性,如此才可确保通信技术的传输畅通无阻。

但是在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着眼于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还尝试着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通信工程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信企业的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方面领先于对手,甚至领先国内外,必然可以增强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另通过对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进行管理,可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大化,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效率促效益,也可以使企业长远发展,高效发展。

对于现在通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在意识上高度重视,努力解决,以迎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1.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方面大大地影响了通信工程的建设,甚至制约通信企业的发展。

对这些问题的介绍如下:1.1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

管理什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管理的职能活动是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如果能够将充分进行管理的职能活动,那么企业定能科学、长远发展。

一个企业的管理班子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指导该企业的所制定的发展策略是否足够科学、合理。

通信企业缺乏高端的管理人才,致使无法对通信工程技术传输进行有效的管理。

尤其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人才的缺乏,使得现有技术人才无法满足要求,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传输技。

三篇关于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论文

三篇关于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论文

三篇关于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论文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到的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论文一:一、概述在高校数字化校园飞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成为校园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主要途径,在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在笔记本电脑已经相当普及,很多的教师和学生都渴望在教室、图书馆及室外广场等场地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校园网,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因此,无线局域网wlan的优势呼之欲出。

二、有线网络的局限性(1)极其紧张的接入信息点;(2)获取信息受地域局限;(3)配置复杂并易造成浪费。

三、构建无线网络的优势(1)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许多高校教师都配备有笔记本电脑,甚至有些高校已经达到无纸化课堂程度。

随着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不可避免的需要向无线网络技术升级。

(2)可以很便捷地扩容和调试。

对于有线网络,如果办公地点或核心设备的改变通常就意味着重新建网。

(3)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校园网楼宇间互联一般都采用光纤网络的连接方式,有时因为资金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一些距离较远或用户较少的建筑就变成了“信息孤岛”。

还有在学校的主要室外活动地点如主广场、运动场等都无法接入有线网络,但用无线网络的话,只要架设一套无线网桥路由设备,在适当的地方配备一台大功率室外天线,这样就可以轻松上网,享受无线网络带来的便利。

(4)可以节约大量专项经费。

使用无线网络接入方案,可以节约大量的布线成本,无线网络仅需要在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网接口,便能轻松实现无缝接入校园网,还以节省大量的接入交换设备。

(5)可以全面覆盖整个校园。

合理地设置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就可使整个校园都能上网,学校不必再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更多的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图书馆阅览室,学生也不必为上网发愁,真正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6)可以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并存。

以往高校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时,因当时的网络技术基本上都采用有线网络的架设工作,但随着大学校园的扩建,必然要大规模的扩容和增加信息点,而现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社会的发展,个人购买笔记本的已经相当普及,所以各大学可以采用以原有的有线网络为基础,根据需求构建各样的无线网络。

矿业工程研究论文:煤矿通信论文20篇

矿业工程研究论文:煤矿通信论文20篇

矿业工程课题研究论文煤矿通信论文20篇【摘要】要想促进煤矿开采效益的提升,就必须提升现代煤矿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煤矿企业应该在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及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对PHS技术、SCDMA技术、矿井无线数字对讲以及矿井无线局域网等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的探讨,为促进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煤矿通信煤矿论文煤矿通信论文:煤矿企业无线通信论文一、在煤矿企业中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1、PHS技术PHS技术就是常说的矿井小灵通,是现代社会矿井无线通讯的主要设备之一。

矿井小灵通综合使用了大量硬件技术,如FPGA和DSP 等,该技术的软件开发以模块化为标准,其控制体系以逐级分布为主;系统的配置灵活性较高,用户可以随机调换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容量;该系统还能够统一指挥和调度矿区内固定和移动的用户,实现公众通信移动网络和矿区通信移动网络的联合发展。

2、SCDMA技术SCDMA技术是常说的矿井大灵通,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CDMA技术不符合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较小。

主要原因是该技术仍存在着覆盖方式以泄露电缆为主和限制手机定位等缺陷。

3、矿井无线数字对讲该技术在矿井开采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相关的配套设施和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具有可靠、实用和经济实惠等特点。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技术仍很难实现一部手机全双工的保密通信要求;难以完成电信公网和企业原有的固话交换之间的相互连通;并存在业务信道较少以及覆盖面狭窄等缺陷。

4、矿井无线局域网矿井无线局域网属于短距离无线宽带数据传输领域,是非移动无线宽带数据通信产品的典型代表,该技术与其其他通信技术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支持语音业务和移动数据传输,在无线网片和无线网桥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二、煤矿企业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PHS技术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PHS技术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应用频率最高的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最典型的特点有语音通话效果好、移动切换呼通率高一级组网通信规范等。

通信概论论文

通信概论论文

通信概论论文【对通信概论的认识】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

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

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

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在一般所指的通信,指的是电通信也就是由电来传输信息的通信。

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 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现代通信—-网络作为快捷的通讯方式,越来越让人接受。

像邮箱,只要轻点鼠标,几秒钟之内好友就会收到你发的邮件。

又如像QQ、MSN这些聊天工具,也被人接受,同时存在因为以需礼数字传递为基础造成这种传递方式漏洞百出越高新越容易信息崩溃,即使常备份也抵不住数据外溢黑客攻击,同时因为其传递速度快捷也容易使错误的不安分的信息快速传播。

纵观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

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

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帧中继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引言】 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帧中继完成OSI物理层和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它具有吞吐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帧中继 技术主要应用在广域网(WAN)中,支持多种数据型业务,如局域网(LAN)互连,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文件传送,图像查询业务,图像监视,会议电视等。 【摘要】 帧中继是一种统计方式的多路复用服务。也就是说它允许在同一物理连接上共存有多个逻辑连接(通常又叫信道),且在该链路的所有用户之间动态分配带宽,这与划分时间多路复用(TDM)服务相反,TDM对同一链路上的多个信道分配固定数量的带宽。 Abstract:Frame Relay is a statistical method of multiplexing services. That is, it allows to coexist on the same physical connections have multiple logical connections (often called channels), and all users of the link between the dynamic allocation of bandwidth,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which (TDM) services to the contrary , TDM on the same link multiple channel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 fixed amount of bandwidth. 【关键词】帧中继、广域网协议、多路复用 Key words :frame relay, wide area network protocol, multiplexing 【正文】 1、帧中继技术的产生 1)、传统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租用专线和分组网来满足用户需求,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 a、租用专线,成本十分昂贵;线路利用率很低,对突发性业务量的传送不利。 b、分组网,X.25协议过于复杂,交换机和业务成本都很高;复杂的协议影响了传输速率,难以实现高速数据传送;网络时延大。(1) 2)、发展帧中继的必要性 根据最新统计预测用户类型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用户终端--智能主机用户所占比例将由原本的35‰降至17‰,而客户服务器用户的比例将由1994年的18‰增加到34‰。这种用户发展的趋势表明现代用户需求有以下特点: a、要求传输速率高,时延低; b、信息传送的突发性高; c、用户端智能化高。 3)、发展帧中继应具备的条件 由于帧中继协议简单,不存在纠错及流量控制等三层功能,为保证用户数据的正确传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传输线路质量高(BER>10↑-8); b、用户终端智能本身可进行端到端的纠错和流量控制。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宽频带,高质量, 数字化的光纤传输技术日益普及, 为帧中继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 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如在LAN中的TCP/IP、SNA等协议本身就是三层以上, 将原有网络中进行的纠错、流量控制等由网内移至端到端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发展帧中继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帧中继技术正是在这种用户需求提高而现有网络技术又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帧中继(Frame Relay)帧中继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由于光纤网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差错控制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由于光纤网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差错控制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目前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2) 2、帧中继技术概述 帧中继是第二层的广域网协议,因而它是不知道网络号这个概念的。在局域网中,第二层寻址一般是由MAC地址定义的。在帧中继中寻址是由数据链路标识符(DLCI)来实现的。但DCLI号不作为这样的目标地址,也就是基于局域网的MAC地址。DCLI号只在本地才有意义,而不能用于帧中继网络。 帧中继是一种典型的包交换技术。包交换技术能够使网络节点工作站动态的分享网络介质和可用带宽。包交换网络支持可变长度数据包,数据的传输更加有效和灵活。所有的数据包基于交换机制在不同的网段之间进行传递,直到到达最终的目的地。包交换网络使用统计复用技术控制网络接入,使网络带宽的使用更加灵活和高效。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局域网应用,包括以太网和令牌环在内,都属于包交换网络。(3) 帧中继是一种统计方式的多路复用服务。也就是说它允许在同一物理连接上共存有多个逻辑连接(通常又叫信道),且在该链路的所有用户之间动态分配带宽,这与划分时间多路复用(TDM)服务相反,TDM对同一链路上的多个信道分配固定数量的带宽。帧中继其实是X.25的一个节选版,这是因为,帧中继在许多方面都酷似X.25,只是它不提供同等级别的错误校正。在可用的广域网链路主要是传输质量低劣的模拟链路,而且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包经常出现错误时,X.25曾一度被设计为一种分组交换网络技术。 在引入帧中继后,便可以使用越来越多的数字电路了,这便提供了质量最好的传输,并且,一般来说可靠性也更高了。另外像TCP这样执行错误校正和流控制的更高级的协议也日益普遍。因此帧中继的设计者决定,删去所有链路层的确认以及处理非可靠链路的X.25连接有关的其他开销。 帧中继执行的错误检查与Ethernet同样多,在Ethernet中,从循环冗余检查(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中导出一个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并附加至每个发送的帧中,在接收站,可以将这个FCS检测出来。利用这个FCS,接收站可以忽略传输中已经更改的帧;但是不管帧中继,还是Ethernet,都不会再请求损坏的帧。因此,帧中继更好地利用了可用带宽,并且比X.25的传输数据更为迅速,因为它不必生成、接收或是处理确认消息。 3、帧中继帧结构 为了更好的理解帧中继技术,我们需要对帧中继帧的结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对标准的帧中继帧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如图所示,帧中继帧的具体组成如下: 标志字段(Flags) 标志一帧的开始和结束。该字段值固定不变,使用01111110表示。 地址字段(Address) 地址字段包含多种信息,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数据字段(Data):包含被封装的用户数据或负载。该字段长度不固定,最大可以达到16000个字节。数据字段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帧中继网络传递上层协议数据包,例如PDU等。 DLCI:DLCI的长度为10个比特,是帧中继帧的关键部分。DLCI的值代表了DTE设备和交换机之间的虚拟连接电路。每一条复用到物理链路的虚拟连接都使用一个唯一的DLCI识别。DLCI值只是本地有效,所以同一条连接的两端所使用的DLCI可以不同。 帧校验序列字段(FCS):FCS字段可以确保传输数据的完整性。该字段值由发送设备计算,在抵达接收设备之后进行验证,以确定数据是否完整。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由FECN,BECN和DE 3个比特位组成,主要用于控制帧中继拥塞通知机制。关于上述3个比特位的作用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做过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目前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 目前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帧中继网络都是由服务提供商负责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用帧中继服务.帧中继技术无论是在公用运营商网络还是专用企业网络上都可以实现,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两种不同的FR网络类型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a、公用运营商网络,在由运营商提供的帧中继网络中,帧中继交换设备都位于电信运营商的中心业务局.虽然用户需要支付一定的网络使用费用,但是省去了对网络设备和服务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工作。公用网络下的DCE设备一般都是由运营商所有,而DTE设备要么由用户自己购买,要么由运营商作为帧中继服务的一部分提供给用户使用. b、专用企业网络,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专用帧中继网络.在专用帧中继网络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都需要由企业自己来完成,而所有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设备在内完全归用户所有。(4) 4、帧中继的链接方法 大多数主要的电信公司像AT&T,MCI,US Sprint,和地方贝尔运营公司都提供了帧中继服务。与帧中继网相连,需要一个路由器和一条从用户场地到交换局帧中继入口的线路。这种线路一般是象T1那样的租用数字线路,但取决于通信量而定。两种可能的广域连接方法,如下面所述: (1)、专用网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场点将需要三条专用(租用)线路和相联的路由器,以便与其它每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