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变体画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赏析-----元代

中国山水画赏析-----元代

中国山水画赏析-----元代元代的山水画作,出现了不同以往的一些特点:一、士人是绘画创作的主体,画上题诗、题文在元代空前高涨,有的自题,有的互题,但都和元代山水画的作者多出于士人有关。

二、元画以高逸为尚,这是元代士人闲逸、苦闷、悲凉、委屈的精神状态所致,因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普遍十分低下,所以这些人渐渐放弃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而崇尚隐逸,追求清高。

倪瓒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最能代表元代绘画的精神。

元代初期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唐以来的山水画。

元代中后期,则出现了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

作为移情寄兴手段的山水画,在元代画家手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画家的人格与个性,在笔墨技巧的探索上也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高峰。

天池石壁图天池石壁图元黄公望绢本浅绛纵139.3 X 横5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以浅绛法为之,即勾皴之后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这种效果反映出文人画清逸之意,又切合江南山水明丽秀润的特点。

这一创造不仅为画界所推崇,而且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写山水诀》一书中,黄公望(1269-1354)从“三远”的角度讲述了视角的构建:平远、宽远、高远。

这幅《天池石壁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结构,它将众多细节集于一体,自身也不再只是刻画真实的苏州天池山,而是变为一篇关于山的各种面貌和表现的图画式论文。

陡峭攀升的山谷一分为二,虽然左侧的山谷很快掩映在迷雾之中,右侧的山谷中充满了精心描绘的岩石、树林、瀑布和房屋。

在山顶处,一座统御群领的险峰将两条沟壑联系起来。

黄公望直到50岁才拿起画笔,然而在很多评论家眼中,这位不怎么惹人注意的公众人物,虽然后来转而成为道教全真教的一员,仍被视为元朝(1279-1368)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黄公望受到五代(906-960)和北宋大师们的启发,特别受益于董源,他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表达对某些地点和众山的钟爱,并传递出它们的本质——气。

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潘天寿是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典范,对自己选择的题材每每进行变体创作。

他对艺术的思考既全面深刻,又独辟蹊径。

他经常使用的四个图章是“一味霸悍”“强其骨”“宠为下”“不雕”,他反具有叛逆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突破。

看潘天寿的画,我们会感到有很强的现代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姜宝林感。

潘天寿既是最后一位文人画大师,也是把古老形态的中国画向现代形态转轨的一面旗帜。

对潘天寿的画,一定要细细地读、细细地研究。

时代变,观念变,意境变,形式变,语言符号变,笔墨也要变。

潘天寿崭新的图式语言就是通过不断的变而结出的丰硕成果。

一、《江山如此多娇》与《青绿山水图》《江山如此多娇》是潘天寿1959年为国庆节献礼所作的以毛泽东诗句为题的作品。

此作继承了大青绿山水的传统,但以生宣代替绢素,以写意的手法代替古人的工细双钩,空勾无皴,加以敷色,开创了一种写意青绿山水新样式。

山石用双钩填彩法,秋叶、坡岸用写意的没骨法,山石的石青与秋叶的胭脂冷暖对比明快、强烈,语言简洁。

前面有石、坡,秋树呈向上的势,坡岸用赭色横拖而成,加苔点、小路,后面有远山,非常清新悦目,让人心旷神怡。

秋树左边一丛较密,右边一丛较疏,两丛中间的空白处画一只小船,把这两组秋树联系起来,也可以说是一个开合。

画面中间是空白的江面,有近树远山上下脱节之嫌,于是潘天寿在江面题横款,把两者联系统一起来。

两组秋树的秋叶用胭脂点成,呈三条接近平行的条形块,为打破条块平行状,潘天寿在横款的左下方加了一个重色的“潘天寿”白文印,这样就打破三条平行条块,形成三角形,使画面上下和谐统一。

潘天寿讲,在中国画的平面风格里,线与线的穿插呈不等边三角形为最美。

这是中国画的构成规律,潘天寿在画中无不体现此规律。

这幅画青山红叶的秋景,其手法宛如套色版画,大块整体对比效果明确、强烈,充分构筑了秋高气爽的意境,从而以极简约的语言体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情画意。

《青绿山水图》与《江山如此多娇》相隔三年,于1962年冬天创作,此幅题款“日色与·美术史论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6 06 .总第 期80潘天寿 江山如此多娇图 72×30cm纸本设色 1959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潘天寿 青绿山水图 69×54cm 纸本设色 1962年 潘天寿纪念馆存朝霞,花光艳如绮。

水墨游戏—扇面

水墨游戏—扇面

教学
内容
4.水墨游戏—扇面
教学目标基础目标:了解水墨画的特征。

提高目标:了解各种扇面特征,了解扇面水墨的作画特点。

发展目标:如何把画和扇面有效的搭配做到统一变化
教学
准备
各种扇面挂图,水墨工具
教学
环节
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过程目标
欣赏讨论
学生欣赏不同
的扇面,欣赏每种
扇面的不同构图
欣赏种种类型的扇面
如圆形,蝴蝶形,折扇,竹
扇等等
让学生自己
学会欣赏
讨论研究交流
让学生后研究分析以上四个图形的构图.以及落款.
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

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在扇面上题字的方式有竖题和横题:竖题依斜线斜写,要注意长短句结合;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教师进行演示:折扇的构
图.

生创作利用水墨画的特点
进行变体画创作
个别指导
独立完成


自我评价鼓励自己评价
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喜好进行其他起他
的大师们变体画创

扩大知识领
域。

浅析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浅析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浅析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作者:李亭亭耿依璘张琳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2期摘要: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画之一,是水与墨经比例调和后,利用顺锋、逆锋、破墨、拔墨等绘画技巧而勾勒出的富有层次与意境美的艺术作品,它是我国艺术的瑰宝,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展现了国人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

文章主要介绍了水墨画的语言属性、意境营造中的隐晦性以及表述体系下的意象性等几个基本艺术特点,望文中所述能够兼顾加深水墨画艺术认知的同时,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水墨画;隐晦性;意象性引言我国的水墨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有别于西方的油画、水彩、速写等艺术特点,在历经各朝代的变迁中,随着一批批的国画大师的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色彩,并不断的影响着当代水墨画作的发展,故而,深入探究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对于当代水墨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运用水墨作为语言来表达情绪水墨画是我国独具一格的传统画作类型,历经千年的传承,在当代画家手中再次呈现出异彩。

在当代,绘画者再一次将水墨画的独特语言体系激活,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使水墨画的文化属性绽放,影响着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周京新在水墨画的继承和创新中做出卓越贡献。

它将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和雕塑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水墨雕塑。

水墨雕塑的产生在使得90年代的画坛为之一新,但是这种创新和发展之所以能够带来如此的震撼效果大多还是因为这种艺术水墨画变体的象征性。

水墨画在这种创新中有一个鲜明的艺术特点被保存下来,也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形象性。

当水墨与宣纸接触的一刹那,水墨画的形象便成为画家胸中积淀的爆发。

水墨画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具体的表现出来,其一,描绘对象力求形象生动,能够给人以完整的审美体现。

能在观赏之中得到一个完整的形象。

其二,这种形象性还要结合绘画材料的特质来表现。

周京新就是将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将水墨的物理属性在绘画当中淋漓极致的发挥出来。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水墨人物画|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水墨人物画|苏少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 水墨人物画|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特点,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干湿、浓淡、粗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简单的人物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欣赏能力,以及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人物特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水墨人物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墨画的基本特点:介绍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讲解干湿、浓淡、粗细等技法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3. 人物画创作: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特点,如五官、表情、动态等,并运用所学的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人物画创作。

2. 难点: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如表情、动态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墨画作品、PPT、视频等。

2. 学具:毛笔、宣纸、水墨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水墨画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通过视频和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法。

3. 实践: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的水墨画技法进行人物画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水墨人物画2. 重点内容:水墨画的基本特点、技法、人物画创作步骤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运用所学的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2. 选做题: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名人或历史人物,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人物画创作方法。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节日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2.学习内容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

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教学思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着眼“点、线、面”漫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着眼“点、线、面”漫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2016.3XIAOXUE JIAOXUE YANJIU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部分,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传统,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

美术教学生涯中,儿童水墨画占有较大的空间。

儿童水墨画,即是学生用毛笔在宣纸上临画、写生或创作各种物体形象,从中利用基本的笔墨原理来表现各种形象。

学生看似为难,其实满怀好奇之心,手握毛笔,铺纸蘸墨,形象夸张地绘画出花鸟、人物、山水等内容。

随着学生的大胆表现,画面或许会出现视觉冲击力强、偶然灵动的效果,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多地关注物体形象,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玩画材料,不注重墨色浓淡,缺少笔墨处理,只是偶然画出好作品,其实他们对水墨语言的理解,整体画面的构图,包括点、线、面的处理,水分的掌握等,都是欠缺的。

那么如何使学生将“点、线、面”有秩序地体现在水墨画中,使画面均衡构图,虚实、疏密对比得当呢?笔者在教学生涯中着眼“点、线、面”,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路:一、偶然天成,漫步抽象的“点、线、面”1.拉根线条去散步对于水墨初学者来说,从笔墨纸砚到握笔习惯,再到笔墨晕染,一切都是陌生又新奇的。

作为教育者,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排除陌生,迎接新奇。

新课程在低年级开设了水墨游戏,如《拉根线条去散步》,带领学生调出浓淡枯湿不一的墨色,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竭,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

这是一种点线面的自由运动。

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点、墨线、墨块面,帮助学生比较分析,明确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

学生会惊讶于不知不觉就随意涂画出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从而激起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功练习的热情。

就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神奇的水墨画世界。

2.墨点墨线变变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点撒的墨点,墨线,大块的墨面,适当地添画,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直观。

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充满着童趣。

水墨人物画发展概况

水墨人物画发展概况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49水墨人物画发展概况文/陈曦摘要:水墨人物画是我国较早独立成科的一门艺术形式,历经漫长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以其独特的体系屹立于美术之林。

我国的人物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一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的人物画都各具特色,艺术理念、笔墨技巧等也随之不断演变。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独特性自古至今,水墨人物画有着悠长的发展历史。

随着时代的衍变,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人物画的创作技法与内涵。

新石器时期的人物画大多绘制在生活用品上,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画有手牵手似是跳舞的人物形象,即“舞蹈纹彩陶盆”,商周时期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于青铜器上的图案,以及漆器上的画像。

例如在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图》和 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的《人物御龙图》,这两幅帛画已初具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基本特点。

人物画在汉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等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从整体上看,汉代人物画比较稚拙,但是却对魏晋南北朝、隋唐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期,画家开始将绘画技法系统化,同时脱离了汉代的稚拙风格。

代表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一作中的人物皆散落在山水之间,却毫无孤立之感,人物之间神情的顾盼使画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魏晋时期随着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王微的《叙画》等绘画理论著作的诞生,中国绘画体系开始理论化、成熟化。

顾恺之“形神论”的提出,奠定了古代人物画发展的美学基础。

他的人物画一改形似而追求神似,为写意画的产生埋下种子。

但其所追求的写神与后来衍变的写意并非相同,他的画更多以线条为主要元素,而宋代的写意画即体现线形之感又突出团块形特征,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隋唐绘画不失为繁荣昌盛之阶段,取得突出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水墨变体画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建议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

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

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

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

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