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求法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陆相页岩油是指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含油页岩,其储层评价是指对这种页岩的油气储层性质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
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有一些关键参数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这些参数和方法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含油性质。
一、孔隙结构参数的评价1.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孔隙度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
通过对孔隙度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是否存在足够的孔隙空间来储存油气。
2. 孔隙结构除了孔隙度外,孔隙结构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连通性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孔隙体积和孔隙连接情况。
通过对孔隙结构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特征,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岩矿组成参数的评价1. 含油量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评价,含油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通过对含油量的评价,可以判断出储层中的有效含油空间和油气资源量,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岩矿成分除了含油量外,岩矿成分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关键参数之一。
岩矿成分包括有机质含量、粘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等,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储层的岩矿组成情况,从而为页岩油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地球物理参数的评价1. 岩石物理参数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地球物理参数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岩石物理参数包括密度、声波速度、磁化率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为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2. 孔隙流体参数除了岩石物理参数外,孔隙流体参数也是评价陆相页岩油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
孔隙流体参数包括孔隙水和孔隙气的饱和度、渗透率、粘度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评价,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的孔隙流体性质,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

碳酸盐岩的铸体薄片镜下孔隙特征(陶艳忠)
(a)残余颗粒云岩,残余鲕粒铸模孔a、生屑铸模孔b、蓝色铸 体,单偏光,四川盆地,三叠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WL1 井, 4352. 5m; (b) 粉晶藻灰岩,溶蚀孔,蓝色铸体,单江偏光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北碚剖面
a)岩石结构构造、主要粒径范围、颗粒 分选磨圆、岩石胶结类型等岩石基础信息
b)粒间填隙物类型及含量
c)孔隙类型、相对含量、孔隙发育程度
d) 岩石定名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
• 扫描电镜法的机理与电视摄像存在一定近似度,在于通过电子枪发射出 电子束,在加速作用下实现偏转,电子束对样品表层展开扫描,样品与电 子间形成作用,激发出一系列信号,此信号经处理后于荧光屏上成像。
接收样品——样品制备——配置液态浸染剂—— 真空灌注——加压灌注——加温固——分样— —磨铸体薄片、铸体样品酸蚀
铸体技术
• 铸体骨架:若将注入了浸染剂的岩石用酸 处理,溶蚀掉组成岩石的碎屑矿物、岩块 和胶结物,即成为岩石孔隙的空间结构。
• 铸体薄片:将注入浸染剂的岩石进一步加 工成岩石薄片。
一、薄片法--铸体薄片法
(焦淑静,2012)
三、毛管压力曲线法--压汞法
三、毛管压力曲线法--压汞法
基本原理: 对于岩石而言,汞是非润湿相流体,若将汞注入被抽空的岩样孔隙系统内,
则必须克服岩石孔隙喉道所产生的的毛细管阻力。因此,当某一注汞压力与岩样 孔隙吼道的毛细管阻力达到平衡时,便可测得该注汞压力及其该压力条件下进入 岩样内的汞体积。
四、数字岩心法--CT技术
四、数字岩心法--CT技术
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分形表征

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分形表征
马新仿;张士诚;郎兆新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5(012)006
【摘要】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变化规律.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根据储层岩石孔隙分布和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分形几何模型,建立了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分形表征方法.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资料,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和各种特征参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在2到3之间,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与传统统计参数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精度很高,并且使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变为定量计算,对油田开发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马新仿;张士诚;郎兆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2
【相关文献】
1.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研究 [J], 孙霞
2.基于分形建模的高煤级煤孔隙结构特征量化表征——以阳泉矿区山西组煤样为例
[J], 赵迪斐;郭英海;WANG GEOFF;刘静;王琳琳
3.构造煤孔隙结构多尺度分形表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郝晋伟;李阳
4.基于分形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与分类 [J], 陈惠;冯春珍;赵建鹏;林忠霞;杨金花;梁梅
5.基于分形与核磁共振测井的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与分类 [J], 陈惠;冯春珍;赵建鹏;林忠霞;杨金花;梁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孔隙度和容重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孔隙度和容重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孔隙度和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中常用的两个参数,用以描述土壤的孔隙结构和密实程度。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所有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反映了土壤内部孔隙的多少程度。
而容重则表示单位体积土壤的重量,用于描述土壤的密实程度。
孔隙度和容重是研究土壤性质和土壤功能的基本指标,对于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透水性、气体交换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孔隙度和容重的关系,对于理解土壤物理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孔隙度和容重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其关系的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孔隙度和容重的定义、意义和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功能,在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从孔隙度和容重的定义和意义出发,详细介绍两者的相关性,并讨论影响其关系的因素。
最后,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孔隙度和容重关系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读者对孔隙度和容重的概念和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即为对全文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述,包括各章节的内容和主题。
根据提供的目录,我可以为你编写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孔隙度和容重的关系展开讨论,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介绍孔隙度和容重的定义,并阐述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孔隙度和容重的定义和意义。
2.1 孔隙度的定义和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孔隙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孔隙度是指岩石或土壤中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反映了岩石或土壤内部的空隙程度。
我们将阐述不同类型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地质工程、土壤力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2.2 容重的定义和意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容重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多孔材料孔结构表征ppt课件

3. 孔结构的表征技术
3. 孔结构的表征技术
总结 显微法是研究100nm以上的大孔较为有 效的手段 ,能直接提供全面的孔结构信息。 对于孔径在30nm以下的纳米材料,常用气体 吸附法来测定其孔径分布;而对于孔径在 100μm以下的多孔体,则常用压汞法来测定 其孔径分布。
谢谢观赏! Thanks!
多孔材料孔结构表征
目录
1 引言 2 多孔材料的特性 3 孔结构的表征技术
1.引言
多孔材料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在 结构、缓冲、减振、隔热、消音、过滤等 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高孔率固体刚性 高而密度低,故天然多孔固体往往作为结 构体来使用,如木材和骨骼;而人类对多 孔材料使用,不但有结构的,而且还开发 了许多功能用途。
①孔径; ②孔径分布; ③孔形态; ④孔通道特性等
3. 孔结构的表征技术
3.1.显微法 显微法就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多孔陶瓷进 行直接观察的方法。该法是研究 100nm以上的大孔较为有效的手段 ,能直接提供全面的孔结构信息。 但显微法观察的视野小,只能得到 局部信息;而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 较困难,孔的成像清晰度不高;显 微法是属于破坏性试验等,这些特 点使它成为其他方法的辅助手段, 用于提供有关孔形状的信息。
我们以沸石为例,现有制得的两 种沸石NaX和MNaX。
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氮 气吸附/脱附等对样品的结构表征结果
2. 孔结构的表征技术
图为NaX 和MNaX 的XRD 图谱,与标准 样对比未观察到任 何其它的杂峰, 说 明它们具有沸石固 有的FAU 拓扑结构 。MNaX 的衍射峰表 现出宽化的迹象, 说明它晶粒小。
MNaX体现出Ⅰ和Ⅳ型结合的特征,在较低的相对压力 (p/p0<0.01)下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大迅速上升, 即微孔填 充, 而后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加继续缓慢增加, 并当相对压 力达到p/p0≈0.4 时吸附量随压力增加迅速增加,吸附和脱 附过程变得不可逆, 即出现毛细凝聚现象,等温线上出 现明显的滞后环, 表现出典型的介孔材料特征。
中值孔径 压汞

中值孔径压汞中值孔径(Median Pore Diameter)是描述多孔材料孔隙结构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于许多领域,特别是材料科学和化工领域,了解材料的孔隙结构对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压汞测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多孔材料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值孔径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压汞测试技术在中值孔径测定中的应用。
一、中值孔径的概念中值孔径是指在一组孔径分布中,使得较小孔径的孔隙和较大孔径的孔隙之间的体积相等的孔径值。
中值孔径的测定有助于了解材料孔隙结构的平均特征,从而为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中值孔径的测定方法2.1 气体吸附法气体吸附法通过测量气体在多孔材料表面的吸附量,从而计算出孔隙结构参数。
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表面积法和孔径分布法。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较小孔径范围内的中值孔径。
2.2 压汞法压汞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中值孔径的方法。
通过在一定的压力下,用汞浸润多孔材料,并根据背压曲线或浸润曲线的形状,计算出中值孔径。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较大孔径范围内的中值孔径。
三、压汞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3.1 汞的性质汞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在室温下是液态的,并且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和较小的接触角。
这使得汞能够很好地浸润多孔材料的孔隙。
3.2 压汞实验过程1.预处理样品:样品通常需要预先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气体,以保证汞能够充分浸润孔隙。
2.加压注汞:使用汞注射泵,以一定的速率加压注入汞。
汞在材料孔隙中浸润,背压逐渐增加。
3.记录背压曲线:记录压汞过程中背压的变化,通常以背压曲线或压力-体积曲线的形式呈现。
4.计算中值孔径:通过对压汞曲线的分析,计算得到中值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
四、压汞测试技术在中值孔径测定中的应用4.1 材料筛选与优化通过测定不同材料的中值孔径,可以对材料的孔隙结构进行比较和评估,从而有助于材料的筛选和优化。
4.2 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压汞测试技术可以提供孔隙结构的定量参数,如中值孔径、孔隙体积分布等,为研究多孔材料的性能提供详细的孔隙结构信息。
微孔比表面积

微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是描述物质孔隙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内包含的微孔的表面积与总表面积之比。
微孔比表面积对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化学角度来看,微孔比表面积与化学反应的速率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微孔比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微孔比表面积越大,表面上的活性位点越多,从而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反应速率也就越快。
此外,微孔比表面积还对物质的吸附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许多物质,如催化剂、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剂等,都是利用微孔比表面积的能力来实现物质的固定和分离。
从物理角度来看,微孔比表面积还可以影响物质的机械性能。
一般来说,微孔比表面积越大,物质的力学强度越低。
这是因为微孔比表面积越大,物质内部的孔隙结构就越复杂,从而会导致物质的内部力学结构变得不稳定。
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微孔比表面积对物质的机械性能影响更加显著。
总的来说,微孔比表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它对物质的化学、物理和力学性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各种领域中,人们通过对微孔比表面积的研究和应用,来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物质性能的改善。
未来,随着人们对微孔比表面积的研究不断深入,信号高效、能源高效、环境保护、新型催化剂等领域将继续有新的突破。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微孔比表面积本身所涉及的计算方法和检测手段的精度,这对孔隙结构的表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研究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孔隙结构的精细表征,以实现对微孔比表面积的更加准确的计算和检测。
bjh吸附平均孔径

bjh吸附平均孔径吸附平均孔径(Bjh Average Pore Diameter)是反映吸附材料孔隙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指的是吸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吸附剂分子在孔隙内的平均自由路径长度。
吸附平均孔径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吸附材料对分子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吸附平均孔径的计算通常基于BJH(Barret-Joyner-Halenda)理论模型。
该理论是由Barrett等人在1951年提出的,被广泛应用于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表征。
根据BJH理论,通过测量吸附物在吸附剂表面的浸润度,绘制等温线,然后对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吸附材料的孔隙分布曲线。
吸附平均孔径的大小与吸附材料的储存能力、传质性能和反应速率密切相关。
较大的吸附平均孔径表明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孔隙空间,有利于分子的扩散和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而较小的吸附平均孔径则可以增加吸附材料与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为了准确测量吸附平均孔径,常见的方法包括氮气吸附法(BET 法)、水蒸汽吸附法(DFT法)和压汞法等。
其中,氮气吸附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氮气在吸附表面和孔隙内的吸附量,利用BJH 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吸附平均孔径和吸附材料的孔隙分布。
吸附平均孔径的研究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科学中,研究吸附材料的孔隙结构和吸附平均孔径有助于理解吸附过程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在石油工业中,对吸附剂的孔隙结构和吸附平均孔径的研究可以优化催化剂的性能,提高油品的裂化效率。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吸附材料的孔隙结构和吸附平均孔径可以指导新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高吸附材料的性能。
总之,吸附平均孔径作为吸附材料的重要参数,在吸附过程和材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和控制吸附平均孔径的大小,可以提高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优化反应过程,提高催化效率和材料的性能。
因此,深入研究吸附平均孔径的测量方法和孔隙结构分析对于促进吸附材料的应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平均孔喉半径r(单位:µm)
表示岩石平均孔喉半径大小的参数,即半径对饱和度的权衡。求法:
1112ii
iiii
SS
SSRR
r
b、分选系数Sp(单位:µm)
反映喉道大小分布集中程度的参数,其物理意义相当于物理统计中的标准偏
差。具有某一等级的喉道占绝对优势时,Sp值小,表示喉道分选程度好。求法:
11212*2*ii
iip
ii
i
ipi
P
ss
ssr
rr
s
srr
S
c、相对分选系数RD ( 无因次量)
相对分选系数是更能准确地反映喉道分布均匀程度的参数。其物理意义相当
于物理统计中的变异系数。相对分选系数越小,喉道分布越均匀。求法是:
r
S
DpR
d、均质系数( 无因次量)
均质系数是表征储油岩石孔隙介质中每一个喉道(Ri)与最大喉道半径的偏
离程度。从公式还可以认为是平均半径与最大喉道半径之比。在0~1之间变
化,越大,孔喉分布越均匀。求法是:
DSDDniIniIidssR
SRSSRR011max*
1
Ri—孔喉半径分布函数中某一孔喉半径(µm);
Rmax、RD—最大孔喉半径
I
S
—对应于Ri的某一区间的汞饱和度(%)。
e、结构系数p(无因次量)
它是表征了真实岩石孔隙结构特征与假想的等长度和等截面积的平行毛管
束模型之间的差别,他的数值是影响这种差别的各种综合因素的度量。其表示如
下:
2
8rK
p
r
…………..平均孔半径 (µm;)
k………….渗透率 ( µm2 ) ;
………孔隙度 (小数)
f、特征结构系数pDr1(无因次量)
它既反映分选程度,又反映孔喉连通程度。此值愈小,岩样孔隙结构愈差。
大庆的结论是:渗透率越高,特征结构系数越大,其驱油效率越高。
油层岩样岩性系数F(无因次量)
g、它是实测渗透率与由压汞测得的孔隙半径计算出的渗透率之比值,它反
映了孔喉的迂曲程度。求法:
100122102201173.0i
ii
S
rr
SM
KdssrMK
KKFD实测实测计算
实测
单位:当渗透率K为毫达西,半径r为微米,孔隙度为百分数,饱和度S为百
分数时,为0.01173,岩性系数为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