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研究

摘要: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他首先发现了“儿童”及“儿童文学”,他以“儿童本位”等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套独

特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

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的儿童学研究理论至今仍是后世研究借鉴的素材,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还仍是很有魅力,对现代的儿童文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他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及儿童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贡献。

关键字: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

其个人简介: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原名櫆寿(后改

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幼年在家乡的私

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后来在国内新学

的风潮中,于1901年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海军军官学校),在管轮班(轮机专业;轮机科)读了6年、后来

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

另外周作人在日本还短暂学习俄文、梵文等。历任国立北京大

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

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

平世界语学会会长。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其创作背景。1、“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学革命,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绚烂的春天。许多作家在这

里实践西方的创作理论,弱小的、被压迫民族的创作经验;把

边缘化的小说、散文等非主流文学体式推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辉煌。在这场时代的洪流中,周作

人以顶立浪尖的姿态创造着他的文学贡献。2、周作人的故乡绍兴是吴越文化滋生和培养的重要土壤,这里的遗风逸俗、乡野

村趣不仅给他的童年带来无限的欢乐,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精

神烙印,少年时期周作人就对故乡的文化、风俗习惯及儿时游

戏非常感兴,这种兴趣和情感也影响了周作人后来对儿童文学

的关注和研究。3、于日本求学期间,他认真阅读了许多日本、英国学者的民俗学理论著作,尤其是当时日本新兴的儿童学与

民俗学的讨论研究运动使他更关注这一方面的研究。周作人在

日本时就因为安特路朗的影响,阅读了哈忒阑(Hartland)的《童

话之科学》与麦扣洛克(Macculloch)的《小说之童年》等专著,

后来又阅读了高岛平三郎的《歌咏儿童的文学》、《儿童研究》,塞莱(Sully)的《幼儿时期之研究》等书,由此产生了对儿

童学与儿童文学的浓厚兴趣。在绍兴担任绍兴教育会长时,周

作人对儿童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周作人有关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最初是以翻译介绍

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开始的。他最早发表于《新青年》上的

一系列的白话译作《童子Lin之奇迹》、《皇帝之公园》、

《卖火柴的女儿》、《铁圈》等都是描写儿童或涉及到儿童的

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他为中国的读者专门翻译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如《安兑尔然》、《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读安徒生的〈十之九〉》、《无画之画册》、《卖火柴的女儿》、《皇

帝之新衣》等,使他成为中国翻译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的第一人。他的这些翻译介绍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与倡导者,他还身体力行地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早在1902年2月,周作人就与鲁迅合译了《域外小说集》,《儿童的文学》(1912.12),在1913-1914年间,陆续撰写和发表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儿歌之

研究》《古童话释义》等文章。1923年他发表了《关于儿童的书》,发表了《歌谣》《读<童谣大观>》《读<各省童谣集>》《谜语》《吕坤<演小儿语>》《<绍兴儿歌述略>序》等儿歌

理论文章。,他的新诗集《过去的生命》中有儿童诗7首,其中以《小孩》(1921—1922)为题的诗有5首,另外还有一首《儿歌》(1920),一首《对于小孩的祈祷》(1921),大多发表在《新青年》及《每周评论》上。他的儿童诗创作直到他的晚年仍在坚持,周作人自编文集《老虎桥杂诗》中就收有《儿童杂事诗》首,这些诗作创作于1946—1949年的南京老虎桥监狱中,主要分为儿童生活、儿童故事两类。他的儿童诗生趣盎然 ,自然,真切,充满儿童情趣,如《新年》、《风筝》、《上学》等。

周作人的的儿童文学理论。一、以人道主义儿童观和人道

主义学观为基础,承认儿童不但是独立的个人,而且是与成人

不同的个人。周作人“发现”:儿童是“完全的个人”,儿童期的生活也是真正的生活;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要客观地理解,相当地尊重;儿童又是转变着生长的,须顺其自然,助长其发达;应以儿童为本位,废去祖先崇拜等。不但要把儿

童当作人,而且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这是周作人对儿童基于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真发现”。周作人认为中国历来对儿童缺乏

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当作小形的人,期望他少年志成,便

是看他作不完全的小人”,结果是一样地不把儿童当作“完全

的个人”。就像“不把人当人看”,“不把女人当人”一样不

把儿童当人,中国人生育儿女子孙,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奉亲

养老,“当作所有品,牛马一般养育,以为养大以后,可以随

便吃他骑他”①。而不曾讲到最起码的“儿童的权利”与“父母的义务”。周作人认为应该废弃“祖先崇拜”的亲子人伦观念,建立合乎自然规律的儿童本位观。周作人强调需要重新评

价儒家道德和重新评价一切传统儿童文学观念的价值,尊重儿

童的独立个性,由此而建立起“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原则。究儿童及儿童文学的最初出发点是儿童教育。

在《儿童的文学》中他呼吁:“把儿童当人看”,“把儿童当

儿童看”,教育必须以“儿童为本位”等关于儿童的看法。

二、他承认儿童有自己的特点,儿童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特

点和需求,强调儿童文学必须反映儿童特有的心理年龄特征。

为此,他在对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进行比较时,特别推崇安徒生童话,认为安徒生童话是以“原人和小儿”的“野蛮的思想”,写“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是“真正的童话”,真正的儿童文学。他说:“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倘若是在‘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那么王尔德的特点可以说是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了。因

此他的童话是诗人的,而非是儿童的文学”②(P.10)。由此可见,

真正的儿童文学必须是有和小儿相近的思维,“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的文学。这种与小儿相近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幻想、想象。在这里,周作人就成功地揭示了儿童文学的本质。还有1920年

10月26日,周作人在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讲演———《儿童

的文学》中,重点分析了幼儿期、少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各

自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要求。)他的这一阐述,祛除了中国传统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