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地理必修一是中学地理的根底,也是中学地理中最难驾驭的学问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盼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平凡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依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洁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记是什么?它们分别出此时此刻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留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驾驭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学问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外表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拟;区时的计算(留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拟;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定;

●说出地球的圈层构造,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洁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2)会区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依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缘由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留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定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依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定风力的大小

(3)会依据等压线和其他学问判定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依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依据有关资料判定全球气候的变更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缘由及后果

●以气象灾难(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定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依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洁相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依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更的内、外力因素。

(1)依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缘由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定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化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诞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依据资料判定三种地域分异(2)P101的活动

1.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复习

2.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整理归纳

3.高一地理必修1学问点

4.高一地理必修1考点

5.中学地理学问点总结归纳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学习地理要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一二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FormatTableID_1#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 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 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8、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 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 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 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 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分布:《20__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__年我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 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是高考文科的必考科目之一,但实质上地理是个半文半理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维都要与其他科目不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

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热力状况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x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 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①星云 ②恒星 ③行星 ④卫星 ⑤彗星 ⑥流星体 ⑦星际物质 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 八大行星分类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与分布 ①太阳辐射能由低纬向两极递减。影响年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纬度、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大气透明度。 ②我国太阳辐射极值地区 高值中心——青藏高原 低值中心——四川盆地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位置简图 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三、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普通性——运动特征与其它7大行星相似,结构特征与其它7大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相似;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现代自然地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成的。

一、地震波——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可传播介质相同点 纵波(P波)快固、气、液体 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波)慢固体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不考)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地貌指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与“地形”通用。初中地理课程中有“五种地形”的内容,主要以外部形态为指标将地形划分为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高中地理 则根据成因划分“地表形态”,如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荒漠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景观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自然景观如土壤、植被、地貌等,人文景观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 部 圈 层 大气圈 低层大气的组成主要有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干洁空气的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密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迅速下降。 水圈 水圈,连续但不规则,按空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陆地 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分布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内 部 圈 层 地壳 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平均为33千米,海洋地壳一般厚度 为5-10千米),各处相差很大.横向上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垂直 方向上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由于密度小分布在硅镁层之上,在 大洋地壳中往往缺失。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之上的地幔部分 和地壳合起来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行星地球 1.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及其成员: ●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宇宙环境安全——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3)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4)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最亮)。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周期11年)。(光球层)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色球层)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2)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在高纬地区,两极附近产生极光。 ●跟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正相关或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km/h),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二面角 4.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2)已知某地昼长,则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H=90―∣(φ±λ)∣说明:φ为所求地纬度,λ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时用φ-λ;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φ+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研究手段: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球内部圈层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一篇: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其中,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外部特征两个方面。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水文地理、生态地理和地形地貌。气候变化主要指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世界上有很多自然地理景观,如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 例如,杭州的风景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环境,既有西湖、灵隐寺这类人文景观,也有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对发展带来的影响。再例如,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特点,如地理板块漂移和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 第二篇: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主要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等。而其中,人口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性质、分布和迁移等方面。而城市地理学则是研究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获得的知识可用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例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而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等也是研究的重点。再例如,旅游业也是近年来人文地理学中研究热点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篇: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技术。而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比如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地理教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事件的了解。又比如,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地形地貌的调查、城市建设的规划、地图绘制等等。 第四篇: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形成的文化现象,如传统民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而这些特色则对这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了解地域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而且还能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例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不同地区的美食和服饰,都是形成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再例如,中国的十三陵、黄山、庐山等景点,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贸易的规划和发展,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第五篇:环境保护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11年,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 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 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24.晨昏线:晨昏线是指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总是平分地球并垂直于太阳光。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判断方法: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25、晨昏线上的信息:①根据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可知晨线、昏线与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和夜半球、南北极。②晨线与昏线(晨昏线)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日与经线(经线圈)重合(即经过极点),但晨昏圈总是平分赤道。 ③晨线上各地正在日出,昏线上各地正在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8:00。④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0°。⑤晨昏线如果与极圈相切,说明极昼或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也即是夏至或冬至。⑥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期末考第一章至第六章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和 星云 。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4. 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1)结构特征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地月 银河

5. 地球的特殊性 (1 )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的 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 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 核聚变 反应。 (2)影响⎩⎪⎨⎪⎧直接为地表提供_______和热能维持_____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_______和水体 运动等提供能量人类生产、生活的_______ 2. 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________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 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 层上为太阳黑子、B 层上为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年。 (4)太阳活动现象:太阳黑子(C 光球层)、太阳耀斑(B 色球层)、日珥(B 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A 日冕层);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 (6)影响⎩⎪⎨⎪⎧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_______通信 产生“_______ ”现象,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 确性,甚至使信鸽迷路两极地区产生“_______ ”现象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光能 地表温度 大气 能量 极光 短波 磁暴 大气层 日冕 光球 耀斑 11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记住很多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觉得非常的不轻松。你知道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

高一地理·历史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重点

a β + _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重点 本资料由临沂电力工程学校在网络搜集整理,只为帮助考生复习备考,版权归网络所有。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级别(课本P2、3) 2.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位置排序与三大共同点(课本P4图1.4) 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宇宙环境条件2个、自身条件3个) 4.太阳的概况(课本P8) 5.太阳的能量来源(课本P9阅读) 6.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主要标志(分别对应发生在哪一层)、活动周期(10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4个) 8.地球公转与自转的一般特点(课本P15活动填表内容包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9.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课本P13) 10.晨昏线的判读(见课本P16)顺着自转方向,迎向太阳光,或由夜半球到昼半球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11.地方时的计算(课本P16) 15°/1h ,1°/4m ,东加西减,在光照图上则用12点的经线即正对太阳光的经线数格 步骤:1。先计算出两地经度差; 2。把经度差化为时间差; 3。判断两地东西方向; 4。东加西减 12.区时的划分和规定(课本P17)、计算 全球24个时区,每时区15°,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步骤:1。先计算出两地所在时区(除以15后看余数); 2。计算两地时区差; 3。判断两地东西方向; 4。东加西减 13.黄赤交角的概念和大小、影响(课本P15图1.18) a 角为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β角为90°-a (即极圈度数) 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极圈度数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则情况相反。 14.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可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图记忆)(课本P19) 利用该图可记忆:(对于北半球而言) 1。某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根据所提供日期在图中标出大致位置) 2.某日昼夜长短情况(正区间为昼长大于夜长,负区间为夜长大于昼长) 3.某日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增区间为昼在变长,减区间为昼在变短) 1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计算(课本P19)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注意二分二至日的变化) 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即当地的纬度和当天直射点的纬度的差)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日影长度和日影面积变化、可调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大小变化、楼距 16.纵波与横波的比较以及在两个界面(莫霍、古登堡)上速度的变化; 根据地震波的特点可勘探液气态矿产,如石油天然气等 纵波(P 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 横波(S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 莫霍界面(地面下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17.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层(3个)、两个界面、岩石圈的范围 18.外部四大圈层的特点(课本P22)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