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关注错颌畸形,及早进行矫正

关注错颌畸形,及早进行矫正作者:张宝华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2年第10期错颌畸形是口腔及牙齿畸形的总称,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高发的口腔疾病。
错颌畸形指的是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功能性紊乱、口腔的不良习惯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牙弓或牙齿错开,不能对合,以及颌骨颅面的畸形。
主要表现为个别牙齿错位、牙弓形态和上下颌骨发育异常等。
错颌畸形如果没有获得尽快的矫正,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味觉和发音,还会妨碍青少年的容貌和自信,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此外,对于长大后的职业选择与社会交往,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错颌畸形要尽快进行矫正。
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错综复杂,其发生过程可能是由单一因素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形成的时间上进行划分,错颌畸形的病因通常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
进化因素。
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颌骨即在进化中缩小。
随着火的出现,逐渐变得精细、软烂的熟食,導致咀嚼器官退化缩小。
尤其是颌骨较牙齿退化明显,致使现代人牙列拥挤,从而易出现错颌畸形。
遗传因素。
包括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怀孕期间母体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儿童先天脸部或牙齿的发育畸形,而错颌畸形又可遗传给下一代。
并且,矫正后的错颌畸形仍有可能遗传,甚至遗传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
后天因素。
如有经常吮拇指、吐舌、舔牙、咬指甲、咬嘴唇、偏侧咀嚼等不良的口腔习惯,乳牙恒牙替换异常,乳牙滞留出现牙齿重叠或虎牙以及外伤、牙周病等原因,均可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不对称、上牙和下牙咬合错位、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及面部畸形等。
由于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所以会出现很多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别牙齿错位。
是指个别牙齿偏离了正常位置,主要包括牙的唇向错位、舌向错位、颊向错位、腭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以及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牙弓形成和牙排列异常。
由于牙弓狭窄,牙齿不规则挤压,导致牙齿的间隙不规整,吻合程度异常,出现腭盖高拱,牙列稀疏或牙列拥挤等。
错颌畸形名词解释

错颌畸形名词解释错颌畸形是一种牙齿和颌骨的畸形,其特征是上下颌骨的大小、形状、位置或牙齿的排列不正常。
这种畸形可以影响人的咀嚼、咀嚼和言语能力,甚至影响外观,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和社交困难。
因此,了解错颌畸形的名词解释对于正确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非常重要。
1. 颌骨发育不良:指上下颌骨未能充分发育,导致上下颌骨大小不成比例。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错位、牙齿稀疏、嘴唇闭合不紧等问题。
2. 错位:指牙齿的排列不正常,可能是由于牙齿过多或过少,或者牙齿在口腔中的位置不正确导致的。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咀嚼和咀嚼能力下降,影响言语发音和外观。
3. 上颌突出:指上颌骨向前突出,使牙齿和下颌骨不能正确对齐。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咀嚼困难、言语不清和牙齿磨损等问题。
4. 下颌后退:指下颌骨向后退缩,使下颌骨和上颌骨不能正确对齐。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疏松、咀嚼困难和言语不清等问题。
5. 龅牙(又称犬牙突出):指犬齿向前突出,超过了其他牙齿的高度。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咀嚼能力。
6. 翘牙:指牙齿向外翘出,可能是由于上颌骨发育不良或下颌骨后退导致的。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磨损、咀嚼困难和言语不清等问题。
7. 开颌畸形:指上下颌骨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牙齿无法正确对齐。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牙齿疏松、咀嚼困难和言语不清等问题。
8. 颌面畸形:指上下颌骨和面部的形态不正常,可能会影响外观和咀嚼能力。
以上是关于错颌畸形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这些畸形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错颌畸形非常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矫正牙齿、手术矫正颌骨和义齿等。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您的孩子有错颌畸形的迹象,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错颌畸形案例问题

错颌畸形案例分析一、诊断与评估患者张某,男,17岁,主诉牙齿不齐,影响咀嚼和发音。
经过临床检查和X光检查,医生诊断为安氏II类错颌畸形,具体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二、病因分析错颌畸形的形成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
对于张某的案例,病因分析如下:1. 遗传因素:父母的错颌畸形有可能遗传给子女。
2. 习惯因素: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口呼吸等,可能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3. 环境因素:生长环境的变化,如慢性疾病、外伤等,也可能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
三、治疗方案根据张某的具体情况,医生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正畸治疗:通过戴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骨的位置,改善牙齿排列。
2. 正颌手术:对于严重错颌畸形,可能需要结合正颌手术进行矫正。
3. 保持:治疗结束后,需要佩戴保持器一段时间,以稳定治疗效果。
四、矫治器选择矫治器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张某的情况,医生选择了以下矫治器:1. 固定矫治器:通过粘接剂将矫治器固定在牙齿上,患者不能自行取下。
2. 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腔功能来影响颌骨发育,适用于早期治疗。
五、治疗过程与效果治疗过程如下:1. 戴矫治器: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戴矫治器,并定期复诊。
2. 调整矫治器:根据治疗进度,医生会适时调整矫治器的位置和力度。
3. 手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安排手术时间。
4. 保持: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佩戴保持器一段时间。
治疗效果如下:1. 牙齿排列整齐,咀嚼效率提高。
2. 面部美观改善,自信心增强。
3. 发音清晰度提高。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牙尖交错颌,也称为交错颌,是一种牙齿排列异常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上下颌牙齿应该是相互咬合的,但是在交错颌的病例中,上下颌牙齿并不是完全咬合的,而是交错着排列。
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咀嚼、语音和口腔健康等方面。
交错颌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异常、饮食习惯、口腔习惯等。
在遗传因素方面,交错颌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交错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下颌骨过小、牙齿过多等。
饮食习惯和口腔习惯也会影响交错颌的发生,例如长期吃软食、吸烟、咬指甲等。
交错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牙齿不完全咬合、牙齿间隙过大等。
此外,交错颌还会影响咀嚼和语音,导致口腔不舒适和发音困难。
交错颌还容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例如龋齿、牙周炎等。
治疗交错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矫正牙齿,另一种是手术矫正。
矫正牙齿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牙套矫正、隐形矫正、托槽矫正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和角度,使牙齿排列更加整齐,上下颌牙齿更加咬合。
手术矫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调整上下颌骨骼的位置和角度,使上下颌牙齿更加咬合。
手术矫正适用于严重的交错颌病例,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病例,矫正牙齿的方法更为常见。
预防交错颌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饮食均衡、避免口腔习惯等。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预防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交错颌的发生。
饮食均衡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摄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避免口腔习惯可以减少牙齿的损伤和移位,预防交错颌的发生。
总之,交错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预防方法也很简单。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饮食均衡、避免口腔习惯等可以有效预防交错颌的发生。
如果已经患上交错颌,及时采取矫正牙齿或手术矫正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该病。
牙颌面畸形—牙颌面畸形的病因

拥挤,错位等。
双颌畸形
上述各类畸形在不同个体可形成相互交叉的复合类型。 (一)上颌前突伴下颌发育不足 前牙深覆盖深覆 ( Angle II 类牙 ) 1、上颌前突伴开 2、上颌前突伴深覆 或合并深覆盖。
双颌畸形
(二)上颌垂直向发育过度伴下颌发育不足 ( Angle II 类牙合),即长面综合征。
合征)
颌骨发育不足畸形
(一)前后向发育不足畸形
1.上颌前后向发育不足
多为Angle III
2.下颌前后向发育不足
多为Angle II
3.下颌颏部发育不足(小颏畸形) 多为Angle I
(二)上下(垂直)向发育不足畸形
1.上颌垂直向发育不足
多为Angle III
2.下颌垂直向发育不足 多为Angle II
带蒂牙骨段复合组织
自体易位
截骨段在新的位置愈合 软组织愈合
6
现代正颌外科的特点
•外科与正畸联合,形态与功能并举
•手术必须遵循颌骨血液动力学规律 •定量化诊断设计与高精度手术要求 •正颌外科是医学与艺术的结合
牙颌面畸形的病因
牙颌面畸形是指在个体出生以后,在其颅颌面生长 发育过程中,受先天性(遗传性)因素或后天性(获得 性)因素,或由二者联合影响所致的一类生长发育畸形。
Angle(安氏)分类
(一)骨性Ⅰ类错颌 ANB角在0~5度,后牙关系为中性 ,由于上下牙槽骨过度发育引起的双 颌前突属于这类。 (二)骨性Ⅱ类错颌 ANB>5度,后牙关系多为远中 。 1.上颌前突 上颌整体前突及上颌牙槽骨前突 中性 2.下颌后缩 3.上颌前突合并下颌后缩 (三)骨性Ⅲ类错颌 ANB<2度,后牙关系多为近中 。 1.下颌前突 下颌整体前突及下颌牙槽骨前突 中性 2.上颌后缩 3.下颌前突合并上颌后缩
错颌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课件PPT

B.颅底
功能:稳定和与颌骨相 连界
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 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 软骨结合进行,蝶筛软 骨在出生后7年钙化, 颅底中央部分基本上不 进行生长发育。
蝶枕骨结合在18~20 岁还可以有所活动,颅 底的后部有生长发育。
• (二)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3、垂直向的动力平衡
生长发育紧密相关,是同时并进的。 B.近中型:有形成安氏三类的错合倾向,仍可形成安氏一类关系
(3)颏部与下颌角的生长发育
• 颏部的特征是灵长类特有的。 • 从幼儿到成人颏部突度逐渐增加。 • 颏部突度是左右面部侧貌的因素。
颏部生长对外貌的影响
颏部的突出度的人种差异----一般来看 白种人颏部较突,黄种人次之,黑种人 再次之.
(4)下颌角随年龄递增的变化
• 新生儿
140~160度 钝
• 乳牙合( 3岁) 130~140
(二)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是指体积或数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 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是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细胞脏器 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生长发育紧密相关,是同时 并进的。随着身体的长大,各部 分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大小 比例和相应关系均发生不断变化。
为什么要学习生长发育??
1)长度的增长:随下颌支向后方移动,下颌体沿牙 槽弓的弓形向后移动且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 侧吸收陈骨而使长度增加
2)宽度的增长: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 骨
3)高度的增生:主要靠下颌骨髁突向后、向上的生 长;下颌喙突的生长
(2)髁突的生长
生长方式:软骨成 骨 生长方向:后上
外侧骨表面吸收, 内侧骨质增生
一、 概 述
上颌:0.9-1mm 下颌:1.7-2mm
错颌畸形的原因ppt课件

案例二:环境因素导致的错颌畸形
总结词
环境因素如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会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详细描述
口腔不良习惯如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以及替牙障碍如乳牙滞留、恒牙阻生等 ,都可能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这些环境因素在错颌畸形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生长发育快速期。
案例三:疾病与创伤导致的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
定期口腔检查
及早发现和干预错颌畸 形,避免病情加重。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 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 进颌骨的正常发育。
治疗方法
矫治器治疗
根据错颌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矫治器进行治 疗,如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
器。
正畸手术
对于严重的错颌畸形,可能需 要通过正畸手术来矫正。
口腔功能训练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
错颌畸形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研究表明,错颌畸形的发生与 基因遗传有关。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 常,从而增加错颌畸形的风险。
环境因素
母孕期因素
母孕期营养不良、感染、辐射、药物 使用等都可能影响胎儿颌面部发育, 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口腔习惯和疾病
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咬下唇等, 以及口腔疾病,如扁桃体炎、腺样体 肥大等,也可能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
原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 良习惯等均可影响颌骨和 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错 颌畸形的发生。
错颌畸形的分类
01
02
03
04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错颌、中度错颌、重度错 颌。
按部位分类
前突、后缩、开牙合、反牙合 等。
按病因分类
遗传性错颌、获得性错颌。
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调整磨牙关系的方法
改变生长型:口外牵引,功能性矫 治器 拔牙后差动移动:不同支抗设计; 不同拔牙设计 颌间牵引:注意牵引方向及其副作
用
Ⅱ1
矫治步骤
牙弓整平
尖牙向远中移动,调整颌间关系
Ⅱ1
替牙期、乳牙期的矫治方法
翼外肌训练:10岁前适用 不良习惯矫治器:唇挡、前庭盾、腭刺、 口呼吸等 功能性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2 4法:压低下前牙,内收上前牙
Ⅱ 口 外 弓 、 J 钩 、 二 类 颌 间 牵 引 等 1
翼外肌训练方法
教患者确定好中性颌关系,将后退的下 颌缓慢前伸,尽可能伸至反合位,停留 10秒钟,再缓慢退至中性位,再前伸, 反复练习,每日早晚各20-30次,至肌肉 感到疲劳为止。
牙槽骨过长,牙齿唇倾
下牙拥挤,上牙稀疏
深覆合;下前牙伸长;粘膜创伤
咀嚼、发音功能差
磨牙远中关系或中性关系;可伴有牙弓
狭窄,腭盖高拱
Ⅱ1
诊断
牙、颌、合、面的检查,头影测量 家族史,个人史,健康情况 是否骨性,或牙性
*结 合 矫 治 方 法 及 疗 效
Ⅱ1
牙性与骨性畸形的鉴别诊断
指标 SNA角
ANB角 颌突角 上颌长度 病因
下 颌 后 缩 型 : SNA 正 常 , SNB 小 , ANB 大 , 下颌长度小,SL小
混 合 型 : SNA 大 , SNB 小 , ANB 大 , 上 颌 长
度 大 , 上 中 切 牙 凸 距 大 , 下 颌 长 度 小 , SL 小 ,
颌
突
角
Ⅱ1大
矫治
Ⅱ1
矫治原则
去除病因 抑制上颌生长,促进下颌生长 纠正畸形
或活动斜面导板,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口腔 前庭盾,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口腔正畸学的发展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开始的,美国学者Angle将口腔正畸学发 展为口腔医学的分支与科学,并于1890年提 出的Angle错颌畸形分类法至今在世界各国广 泛应用。
Edward Hartley Angle 1855~1930
E. H. Angle时代(1855-1930)
错颌畸形的概念
因而近代错颌畸形的概念已经不只牙齿错位 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颌、颌面间关系不 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错合畸形确定为口 腔三大疾病之一(龋病、牙周病和错合畸 形),并将其正式命名为牙颌面异常 (Handicapping dento-facial anomaly)
1954年 至70年代
学习苏联 正畸科合并入口腔矫形科 活动矫治器 创造了: 后牙合垫式反合矫治器 菱形分裂簧扩弓 改良环卡 环托式矫治器
发展阶段
1978年起 重新招收研究生 1980年起 正畸学科重新独立设科、
前辈们有: 毛燮均、陈华、 詹淑仪、黄金芳、严开仁等
我国正畸学的飞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1978 年)以后。
当代常用技术流派
1、方丝弓矫治技术 2、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 3、舌侧矫治技术 4、无托槽隐性矫治技术
1、Edgewise 方丝弓矫治技术(1928年)
2、Begg 细丝矫治技术
P.R.Begg 1898~1983
3、舌侧矫治技术
矫治前
4、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我国正畸的发展 萌芽阶段: 1949年以前 创建阶段: 1949~1966年 停滞阶段: 1967~1976年 发展阶段: 1977年~至今
萌芽阶段
1917年
华西协合大学开设“正牙学”课程 吉士道(Harrison J.Mullett)主讲
1949年
华西大学牙学院成立正牙科 周肇吾 主任
1950年
归国开展正畸事业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辈开拓者有
毛燮均 (北医) 陈 华 (四医大) 席应中 (上二医) 罗宗赍 (华西) 邓述高 (华西)
创建、停滞阶段
毛燮均教授还提出了以症状、机制、矫治原 则三结合的毛燮均错合畸形分类法。
在错合畸形的临床矫正技术中,自50年代至 70年代初主要应用的是可摘矫正器技术,因 而在可摘矫正器矫正各类错合畸形上,我国 具有独特的经验。
70年代末我国开始成立了独立的口腔正畸学 教研室,并正式成为国家教委培养硕士博士 生的学科。
学科内容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与其它口腔专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一
般医学基础学科及生物学科也有着广泛的联 系。 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ulusion) 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1、学科名称
Orthodontics
(正牙学)
Malocclusion
在口腔正畸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学者们在以 口腔肌肉的功能作为矫治力源的功能性矫正 器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1936年挪威 的Andresen和Houpl首先提出的Activator功 能矫正器,1950年Balters发明的Bionator以 及1960年德国Frankel设计的功能矫正器,已 成为目前错合畸形矫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错合畸形)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正牙与牙面矫形学)
Handicapping dentofacial anomaly
(牙面异常)
口腔正畸学 (齿科矫正学、牙齿矫正学)
2、学科内容
研究牙、合、颌、面畸形的: 病因 (遗传、先天、环境 生长发育) 机制 (牙、牙弓、颌骨、肌功能、颜面) 临床 (诊断、分析、预测、预防、治疗) 原理 (生物学、生物力学、美学、材料学)
不但影响外貌,也影响功能。
发展历史
萌芽期 早期 中期
可溯至公元前 Angle时代 七十年代以前
后期
七十年代至今
发展历史
古希腊的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37年) 最早论述了牙颌颅面畸形,公元一世纪时罗 马医生Celsus教人用手指推牙矫正错位牙, 可视为最原始的矫治技术。
1877年 提出咬合线概念 1900年 创建第一所正畸学校 1901年 组织第一次正畸学会 1907年 创立第一本正畸专业杂志
设计了多种固定矫治器
在固定矫治器矫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70年 代用粘合剂直接粘托槽于牙面从而替代正畸 临床应用了近一个世纪的带环装置,大大节 省了临床治疗的人力物力,成为固定矫治技 术中的一项突破性变革。
口腔正畸学
孙晓辉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读
掌握:错牙合畸形的概念,危害、诊断及矫治标准
熟悉: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
了解:1、口腔正畸学科内容及发展现状 2、国内外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和不同矫治
方法
1. 概念 2. 评价牙颌面异常的标准 3. 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 4.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 5.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 6. 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7.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简况 8.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
错颌畸形的概念
是指与正常合的偏差
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 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 (哪些?),口腔不良习惯,替牙期异常等 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 列不齐,上下牙间的颌关系异常,颌骨大小 形态位置异常等,这些异常的机制是牙量与 骨量,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 颌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
80年代初方丝弓、细丝弓矫正技术在我国开 始应用于正畸临床,并经过不断发展,目前 已成为我国口腔正畸临床的重要矫治方法。
至今,一直是我国口腔医学中发展最快、最 热门的专业之一
吉士道 (H. J.Mullett)
勤学的师长们
毛燮均
罗宗赉与 詹淑仪
陈华
席应中 邓述高
我国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燮均教授是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奠基人, 他建立了我国第一口腔正畸专科诊室。
他从演化、遗传等生物学的内容来研究错合 畸形的发生发展。他的“从口腔理解大自然” 和“演化途中的人类口腔”的论文的发表, 为口腔正畸学注入了新的生物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