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合集下载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5 设计书的编写
5.1 设计书是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依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 下达的任务书编写。 5.2 设计书编写前准备工作 5.2.1 资料收集
2
a.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土壤 类型、生态环境、地方病等基础资料。
b.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工矿企业布局、以及规划等方面的 资料。 5.2.2 根据测区不同类型疏松覆盖层、河流、浅层地下水、湖泊、滩涂、近岸海域沉积物分布情 况,研究和确定野外采样方法及采样点布局。 5.2.3 实地踏勘
a. 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情况概述; b. 调查区经济发展、农业、土壤及生态环境问题简要评述; c. 前人工作及研究程度评述。 5.3.3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要求 a. 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处理方法; b. 野外工作与样品加工的质量检查方法。 5.3.4 样品测试分析方法与监控方案:包括拟测定的元素、指标,分析方法的选定,质量标准、 质量监控方法等。 5.3.5 数据处理及编图方法。 5.3.6 重要异常查证:包括拟采用的异常圈定、筛选方法,查证方法,查证程度等。 5.3.7 实物工作量与预期成果。 5.3.8 组织管理、人员、装备。 5.3.9 经费预算。 5.3.10 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措施。 5.3.11 设计附图。 5.4 设计书应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较大变化需要进行修改或补 充设计时,应提出书面报告,经原设计审查部门批准后实施。
II
前言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是针对我国第四系发育的平原、盆地、滩涂、 近岸海域、湖泊、湿地、草原、黄土高原及丘陵山地等地区开展的区域性、基础性资源与环境地 球化学调查工作而制定的。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

国土资源大调查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 基础调查部二〇一〇年七月目 录一、工作概况 (1)二、完成情况 (1)三、主要成果 (3)一、工作概况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2001年开始在广东、湖北、四川等省实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工作。

从2002年起,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国土资源部先后与浙江、四川、湖南等18个省区采取部省政府间合作方式,共计投入经费67059.45万元,其中地方经费35809.45万元,占53.4%。

2005-2008年,经由温家宝总理批示,财政部设立“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由我部与环保部共同负责,目前我部到位经费27511万元,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行专项支持,调查工作扩大到全国31省(区、市)。

二、完成情况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分为调查、评价和评估三个层次开展。

调查阶段:主要任务是掌握情况。

全国共计部署450万平方公里调查面积,截至2009年底,已经完成16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东、中部平原盆地、湖泊湿地、近海滩涂、丘陵草原及黄土高原等主要农业产区。

全国投入地质科技人员500余人,采样人员十余万人,选定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采用大型精密仪器测试地球化学样品60万件,分析3240万个元素指标。

基本查明我国土地有益和有害组分等54种元素指标组成、类型、含量、强度及其分布地区、范围和面积等,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各项元素指标的空白。

图1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工作程度图评价阶段:针对调查发现问题,按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北平原及沿海经济带等我国主要农业经济区域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肥力组分和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旨在查清土地有益和有害组分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和变化趋势等,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共计采集各类样品12万件,分析各项指标数以百万计。

贵州省镇宁县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贵州省镇宁县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0 050 0 g 样品
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三酸溶样
定容 25 ml 后直接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ICP-MS)


0 100 0 g 样品王水溶样
0 500 0 g 样品硝酸、高氯酸溶样
0 070 0 g 样品
KBH4 还原、氢化法
垂直对电极摄谱法

0 500 0 g 样品碱熔分解、水浸取
续表
乡 镇
旱地
水田
水浇地
果园
六马乡
5 35
1 20
0 000 2
0 08

3 00
1 06

0 12

马厂乡
募役乡
沙子乡
4 03
2 53

1 85
1 74
0 13
0 000 2
采用“网格加耕地图斑”ꎬ以 1 km 网格( 正方

0 03
茶园

其他园地
总 计
须根ꎬ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ꎮ 将压碎的土样
全部通过 2 mm 孔径筛ꎬ未过筛的土粒重新碾压过
筛ꎬ直至全部样品通过 2 mm 孔径筛为止ꎮ 过筛后
的样品称重后混匀ꎬ采用四分法按分析样和副样
分别装于纸袋和塑料瓶中ꎬ并加入内、外标签ꎬ分
土壤样品测试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按照 50 件左右的样品划分分析批次ꎬ并按照分析
2(2) ) 之间ꎮ 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
系、三叠系、上白垩统及第四系ꎮ 泥盆系以海相碳
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ꎬ石炭系以海相碳酸盐岩及
碎屑岩为主ꎬ二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岩及海相 - 陆相
碎屑岩为主ꎬ 早、中三叠世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ꎬ

贵州省平坝区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质量综合评价

贵州省平坝区耕地土壤地球化学质量综合评价
样品进行检测ꎮ 同时采用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
量监控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分析质量ꎬ内部样中基
础样所有元素测试合格率为 100%ꎬ元素重复分析
按三倍检出限内 RD≤30%ꎬ三倍检出限外 RD≤
降样 3 件ꎬ位于高峰镇小白岩村、乐平镇高院村及
25%统计质量ꎬ并对全部突变高点和突变低点进
月采 集ꎬ 大 气 干 湿 沉 降 物 采 样 器 为 顶 面 直 径 为
硼、锌( Zn) 、有效锌、钼( Mo) 、有效钼、铜( Cu) 、钴
氟( F) 21 个参数ꎬ以及土壤环境元素砷( As) 、镉
( Cd) 、 铬 ( Cr) 、 汞 ( Hg ) 、 铅 ( Pb ) 、 镍 ( Ni ) 和 铊
素的平均值作为背景值ꎮ
和背景值均低于中等土壤养分含量要求ꎬ其余 B、
酸性( pH5 0 - 6 5) 耕地面积 38 70 万亩ꎬ占全区
2 结果与讨论
耕地面积的 63 23%ꎻ强酸性( pH < 5 0) 耕地面积
2 54 万亩ꎬ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4 15%ꎮ
一般以石灰岩、白云岩等较纯碳酸盐岩类为
2 1 土壤地球化学环境
平坝区耕地土壤以酸性为主ꎬ强碱性( pH≥
格率均大于 90%ꎬ各批次各元素相关系数均大于
十字乡四甲村ꎬ于 2017 年 11 月布设ꎬ2018 年 11
43 cmꎬ底面直径为 35 cmꎬ高为 48 cm 的塑料桶ꎻ
以及灌溉水样品 16 件ꎮ
行重新取样分析ꎮ 外部控制样中各批次各元素合
0 91ꎻ双样本方差检验( F 检验) 各批次均小于临
界值ꎮ
图 1 采样点位图
Fig 1 Sampling position
1—平坝乡镇名称ꎻ2—灌溉水采样点ꎻ3—剖面采样点ꎻ4—大气沉降采样点ꎻ5—表层土壤采样点ꎻ6—平坝区县界ꎻ7—平坝区乡镇界线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4
4.1 4.2 4.3
总则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属于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范畴,调查区域主要包括第四系发育的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以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辅以区域水地球化学测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依据我国经济发展与地理地貌特点采取正确有效工作方法,一般
平原、盆地、滩涂、近岸海域、湖泊、湿地、草原、黄土高原及丘陵山地等地区。 量。工作比例尺按 1﹕250000 国际分幅,工作区域按行政区划、经济区带或景观类型划分。 在东部和中部城市密集、水网发育等景观多样地区,采样密度相应较大;西部以草原为主地区, 景观单一,采样密度相应较小。 4.4 求。 4.5 4.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绘制各类地球化学图,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要求对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在生态 查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对发现重要异常进行查证,为各个领域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环境领域,还应依据元素分布特点,对主要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和预测。 4.7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具有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向社会公众发布地学 信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层面、多领域服务功能,是一项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样品,利用大型精密仪器测定其中数十种元 素及十几种有机物指标, 要求样品分析具有较低检出限与较高精密度, 以适应测区特点和调查需
1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是依照 1﹕250000 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系统采集湖泊沉积物样 品,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生态地球化学 ecosystem geochemistry 生态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或化合物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及在地球系统中(岩石圈、土 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循环过程和迁移转化条件、机理,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 的科学。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 Ecological geochemical forecast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是指运用生态地球化学方法理论, 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风险预测, 主 要针对有益与有害元素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对可能产生的生态安全提出警示。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Soil geochemical baseline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是指第四纪地层未受人类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 第四纪地层包括 不同的沉积时代、沉积相或物源类型,存在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差别,基准值是反映这些差别的系 列值。

海南五指山树仔菜重金属镉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海南五指山树仔菜重金属镉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海南五指山树仔菜重金属镉的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杨奕;何玉生;莫位任;张固成;尹明生【摘要】对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圣镇什贺村(属全海南岛表层土壤背景下的镉非异常区)的树仔菜和红山镇什蛇田村(镉异常区)的包心菜、生菜、芥菜、茼蒿菜的根系土、植物样进行了配套采集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树仔菜样品镉含量个别超标,镉的土壤环境质量大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研究区土壤中镉的有效量占比远高于其他元素,镉较其他元素更倾向于在树仔菜中富集,而且树仔菜较其他品种蔬菜更强烈地选择性吸收富集镉,更兼镉在树仔菜中的富集部位恰恰就是可食部分茎和叶,因此,树仔菜的食用安全性不容忽视.另外,土壤中的镉测试结果表明,对树仔菜的种植地要进行大比例尺的土壤详查评价工作,以精确圈定安全的种植地域,确保树仔菜的食用安全性.【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07(026)004【总页数】5页(P264-268)【关键词】镉;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树仔菜;海南省【作者】杨奕;何玉生;莫位任;张固成;尹明生【作者单位】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6;O614.242树仔菜(Sauropus androgynus)学名守宫木,又名天绿香、泰国枸杞等,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

主产于南洋群岛和东南亚,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有零散栽培,也有野生。

以嫩茎叶为食,质地脆爽,色泽翠绿,味道香浓,口感独特,有清热祛湿、滋阴养颜、舒肝明目、调理肠胃等保健功效[1-3]。

自从人们开始追求“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以来,树仔菜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种植面积连年攀升。

海南省的五指山市、保亭县和琼中县为海南树仔菜主产地,其中又以五指山市为最,种植面积曾达3 800多亩,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之一。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编写说明_陈国光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编写说明_陈国光

6、增加了每种元素分析精密度控制合格率要求。每 种元素的分析精密度合格率要求为≥98%。 7、报出率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 当工作区中某些元 素报出率低于95%(原规范为90%)时,说明所采用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不能完全满足本测区试样分析要 求,应采取措施降低方法检出限或采取检出限更低 方法对未报出的样品重新进行分析,直至完全满足 要求。总报出率要求≥99%(原规范为98%)。 8、重复分析要求进一步提高。原规范要求:相对双 差允许限RD≤40%为合格。现规范改为:原始分析数 据含量三倍检出限以内RD≤30%为合格,样品含量三 倍检出限以上RD≤25%为合格。
4、修订了基准值的定义,增加了背景值的内容。
•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代表土壤地球化学本底的 量值,反映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代表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的 量值,反映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二)总则修订
• 增加了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 (1)将采用“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布局分别采集 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写”入到总则中。 • (2)将“样品分析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入到 总则中 • (3)将“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系列参数 值”写入到总则中。 • (4)将“对土壤碳储量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科学 研究”内容增加到总则中。
• 9、深层样采样方法 • 样品应自规定的起始深度以下连续采10-50cm 长的土柱,应避免采集基岩风化层, 若符合要 求的土层太薄或达不到规定深度时,应一点多 坑采样组合,土壤样品原始重量应大于1000g。 • 10、增加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样采集方法 • 11、增加了样品过筛的要求 • 样品过筛过程中要防止混入粗粒级样品,样品 重新过筛后筛后残留样品重量应小于1g。
(十)异常查证
1、异常查证任务:是复核异常是否存在,了解异常 产出的地质背景和生态环境,查明异常元素分布变 化规律,判定异常意义,初步查明异常元素的成因 来源、迁移转化、存在形态及其生态效应,为多目 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推断解释、应用服务。 增加了:了解异常产出的地质背景,查明异常元素 分布变化规律,判定异常意义的任务。 将“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农业区划、资源潜 力预测提供依据,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工作部 署提出具体意见”改为“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 查成果应用服务”。以进一步明确任务。

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是促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是促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现 代 化 的标 志 之 一 。
关键词 :农业地质调 查;农 业发展 ;土地利 用;农 业信 息化
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 础 ,与全 国人 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 农业依赖 于 土地而生存 。 土地是人类 进行生产 活动 的物 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 联合国粮农组织 ( F A O) 于 1 9 9 8 年将土地定义为 :“ 土地是 指生物 圈 内的一个可制图区域 , 其性 质由地球 陆地近 地表 的土壤 、 地形 、 地 表水文 、 近地 面气候 、 沉积物及其他地下水 储存 、 生物资源 、 人类 开拓 及其基础设施等全部特征 所构成 ” 。因 此土地又与地质密切相关 , 因此农 业生 产管 理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建立地质 、土地、农业 三位一体化的信息平 台。 三位一体化即 : 地质背景条件 ( 以岩石 体或 石头为主 ) 、土壤条件及 生物 ( 植 物或 动物 ) 三者构成 自 然界有机的统一体 , 形成 协调 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 系统 。为了 初步 阐明地质与农业关 系 , 必须探 索农业 地 质背景条件 ,加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 。 国外 农 业地 质调 查 发展状 况
探 索争鸣 2 0 1 4年 2月 ( 中)
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是促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发 展的有效方式
张 华 ( 河 南 省 煤 田地 质 局 一 队 ,河 南 新 郑 4 5 1 1 5 0)
摘要 : 我 国农业未来发展 方向为精细化 、 集约化 , 并将面临更加严格 的土地利 用条件和地质条件的严峻考验 。本文重点介 绍我 国农 业地质发展概 况和应用概 况. 采 用农业地质调查一 系列方法促进农 业生产管理信 息化发展 ,并为政府及农 业部 门提供数据 支持 , 从 而更加合理有 效的利 用现有 土地。农业信 息化是我国农 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