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宗教学专业佛教方向学生书单
读书与宗教宗教学者的必读书单

读书与宗教宗教学者的必读书单一、宗教经典著作1、《圣经》作为基督教最重要的经典,包含了旧约和新约。
对于研究基督教的教义、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古兰经》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和行为的准则,对于理解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和宗教实践至关重要。
3、《吠陀经》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哲学、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的内容。
4、《佛典》包括经、律、论三藏,是研究佛教教义、历史和修行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宗教史研究1、《宗教的历史》(凯伦·阿姆斯特朗著)本书以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宗教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各种宗教的演变和相互关系,对于研究中国宗教的独特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3、《基督教史》(胡斯托·L冈萨雷斯著)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基督教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基督教历史的经典之作。
三、宗教哲学1、《宗教哲学》(保罗·蒂利希著)深入探讨了宗教的本质、宗教与文化、宗教与存在等重要哲学问题,对宗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宗教经验之种种》(威廉·詹姆斯著)通过对个人宗教经验的研究,探讨了宗教情感、神秘体验等方面的问题,为宗教心理学和宗教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著)探讨了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世界各大文明中出现的精神突破,对于理解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四、宗教社会学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著)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现象,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仪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宗教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3、《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杨庆堃著)研究了中国社会中宗教的组织形式、社会功能等问题,对理解中国宗教的社会角色具有重要价值。
宗教文化类必须书目

宗教类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1870年)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878年)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年)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1905年)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1910-1922年)爱弥尔·杜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1913年)马克斯·舍勒《爱的秩序》(1913-1917年)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1915年)鲁道夫·奥托《论“神圣”》(1917年)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1922年)马丁·布伯《我与你》(1923年)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1925年)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1925-1926年)威廉·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1930年)亨利·柏格森《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年)范·德·莱乌《宗教的本质与表现形式》(1933年)列夫·舍斯托夫《雅典和耶路撒冷:宗教哲学论》(1938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米夏·伊利亚德《宇宙和历史》(1949年)埃利希·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1950年)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1952年)米夏·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1957年)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1958年)约阿欣·瓦哈《比较宗教学》(1928年)约翰·希克《宗教哲学》(1963年)埃文斯·普理查德《原始宗教理论》(1965年)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1967年)彼得·贝格尔《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1969年)罗伯特·N·贝拉《超越信仰:后传统世界的宗教研究》(1970年)英格《宗教的科学研究》(1970年)R·露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1973年)埃里克·J·夏普《比较宗教学史》(1975年)约翰·麦奎利《20世纪宗教思想-1900年-1980年的哲学与神学之边缘》(1981年)赖齐克·柯拉柯夫斯基《宗教:如果没有上帝……》(1982年)罗纳德·L·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一种宗教社会学》(1983年)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1985年)布朗《宗教心理学》(1987年)邓尼丝·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1989年)加里·W·特朗普《宗教起源探索》(1990年)卡尔·巴特《教会教义学》(1932年)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狱中书简》(1951年)保罗·蒂里希《文化神学》(1959年)约翰·麦奎利《谈论上帝》(1967年)汉斯·昆《论基督徒》(1974年)小约翰·科布、大卫·格里芬《过程神学:一个引导性的说明》(1976年)J·B·默茨《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1977年)H·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1978年)经济类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或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比较通俗易懂些,而萨缪尔森的难懂些,这就看你的口味了,不过既然学经济,我自己觉得还是专业强点的好,最好看萨缪尔森的通过上述的学习,你将会对单一的宏观和微观有所了解和认识了,之后要看的就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费雪的《利息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1999版目录哲学系哲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教学计划宗教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哲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及招生简章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哲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7学分,限制性选修课48学分,任意选修课25学分。
1.必修课程:7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每门课均为2学分):在如下九大系列中共选4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系列至少选4学分中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外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其中至少有2学分带星号的课程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五大系列至少各选2学分哲学分支系列不做限制第四、外国哲学系列:第七、美学系列:第八、宗教学系列:3.任意选修课:25学分在外系和全校性选修课中自由选课。
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专业简介逻辑学专业成立于1987年,从理科招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深入地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或各类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1.必修课程:8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课程设置参见哲学专业●专业必修课:5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16学分在哲学专业的逻辑系列选修课中选够16学分3.任意选修课:47学分在系内外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自由选课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宗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孙悟湖汉藏佛教比较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孙悟湖汉藏佛教比较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8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
宗教学专业下设宝贵贞的少数民族宗教;何其敏的宗教学理论;刘成有的汉传佛教;孙悟湖的汉藏佛教比较研究;谢爱华的宗教与科学;杨桂萍的伊斯兰教;游斌的基督教。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招生专业宗教学本专业备注招生导师(或导师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孙悟湖汉藏佛教比较研究①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②2001哲学综合③3032中国宗教史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人三、导师介绍孙悟湖,男,1971年生,内蒙赤峰喀喇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2014.03以后中共溆浦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协管发展和改革、扶贫、民族、财政、教育工作。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八九叁,二肆壹,二二陆,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佛教研究英文:Buddhism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课学期:1任课教师及职称:陈坚教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试方式:学期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中国哲学、文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3学分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佛教的发展历史和佛教思想,侧重于中国佛教的讲授,并兼顾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佛教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先修课程要求:先修《佛经导读》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印度佛教16学时,中国佛教48学时,藏传佛教8学时参考文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册,方立天著),《中国佛性论》(赖永海著),《印度佛教源流略讲》(吕澂著)、《中国密教史》(吕建福著)编制人:陈坚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日本宗教研究中文日本宗教研究英文 Japanese Religion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课学期:2任课教师及职称:牛建科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试方式: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历史学总学时和学分:54、3课程作用与任务:讲授日本神道教以及传入日本的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与理论;梳理神佛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宗教交流的特点与意义;加深研究生对东方宗教文化之间以及东西方宗教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历史和范式的理解。
先修课程要求:儒学、佛教、基督教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6课时第二章:日本的古代信仰3课时第三章:佛教及其传入3课时第四章:山岳佛教与乡间佛教3课时第五章:新佛教的首倡6课时第六章: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6课时第七章:儒教与“家”的宗教3课时第八章:神道教概说18课时第九章:新时代的宗教6课时参考文献1、牛建科著《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7月2、铃木范久著、牛建科译《宗教与日本社会》,中华书局,2005年3月3、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88年9月4、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5月5、王守华、卞崇道著《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6、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7、杨曾文主编《日本近现代佛教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8、范景武著《神道文化与思想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9、郑彭年著《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10、张大柘著《当代神道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编制人:牛建科审核人:课程教学大纲[博士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基督教神学研究英文 Christian Theological Studies开课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系开课学期: 2任课教师及职称:谢文郁教授教学方式:授课和讨论考试方式:研究论文适合专业:宗教学,西方哲学总学时和学分:72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了解基督教思想及实践先修课程要求:基督教历史,旧约概论,新约概论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基督教神学信条(4学时);旧约神学(4学时);新约神学(4学时);保罗神学(8学时);新教神学(12学时);19世纪的宗教经验(12学时);20世纪神学讨论(12学时);系统神学问题(8学时);第三世界神学(4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附参考书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考研经验附参考书人大哲学(宗教学方向)考研经验——跨考关于考研的经验,心境和历程和大家分享本人是19考研学生,本科是北京某双非一本院校,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考研,三月份准备考古代文学方向,但是对文学完全无法深入,哲学反倒一直吸引着我,大概在5月份再次决定考研,先确定了考哲学,刚好朋友想考人大,我也非常喜欢人大,就买了人大中西哲学史的专业课书籍,但看书时间要到后面了。
大概是4月22日(具体记不清了)考专四,考完就开始学习考研英语。
下面我单独说一下个人每门课的学习经历。
关于英语英语在专四之后开始学习,英语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满意,六级也是刚刚过线,而且我的情况是翻译写作那块特差,阅读和听力还行,但是考研不考听力,还有两篇作文,我又不是一个善于自主学习的人,于是就报了课(这里说一下,我本人非常不喜欢技巧,认为实力才是资本,所以有课程讲主讲技巧,就会从我的名单里排除),我买课也很经济实惠,语法词汇阅读作文……,阅读老师是陈仲凯,还有其他老师也很棒,疏通了我20年的语法(手动捂脸)英语就是一直跟着课走,但是课程只是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做三遍真题,买的课自带一本真题,然后在网上买了两套,时间大概是6-9月1999-2018年真题,9-11是2006-2018年真题(此时是倒着做也就是18年开始),12月又刷了一下10-18年真题。
Ps.不要觉得自己一遍真题就记住了答案,太高估自己了,如果做不到100%,那就是没有做到。
暑假的时候过了一遍单词,考六级的时候一直用百词斩背,但是效果不好,记不住,后来暑假的时候就用网上21天背单词法,过了一遍,单词书用的也是课程带的,不过网上也有买——陈正康单词书(现在课程里面单词书不是这个了)关于政治政治和英语我是最早复习的,最后政治考了68,毕竟在北京这个大旱区,而且我基本没背,所以已经很满意了政治也是买的课程,和英语不是一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学专业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版社,2009 年。 魏道儒,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1955 年 10 月出生于河北景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考博分校)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③3120 道教史
06 当代宗教
①1001 英语、1002 日语、1003 俄语、 1004 德语、1005 法语选一 邱永辉 ②2062 宗教学原理
邱永辉:宗教系博士生导师。1961 年 4 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1984 年毕业于四川 大学历史系,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史学硕士学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究所研究员、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等。宗教学。
当代(中国和印度)宗教研究方向。主要专著《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996 年)、 《印度世俗化研究》(2003 年)、《印度宗教多元文化》(2009 年)、《印度教教报告》(宗教蓝皮 书)。已经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百余篇。独立完成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 一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 类)项目,2011-2014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 “当代宗教发展态势研究”项目首席研究员。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考博分校)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育明 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刘老师
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 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 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 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四、社科院考博英语
禅宗参考书目

一、禅宗原典要目: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姚秦)鸠摩罗什译2、《佛说维摩诘经》(又名《维摩诘所说经》)(姚秦)鸠摩罗什译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隋)慧能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简称《楞伽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唐)玄奘译6、《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7、《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唐)佛陀多罗译8、《大乘起信论》马鸣造、(南朝陈)真谛译9、《肇论》(东晋)僧肇10、《楞伽师资记》(唐)净觉11、《五灯会元》(宋)普济12、《景德传灯录》(宋)道原13、《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14、《宋高僧传》(宋)赞宁15、《祖堂集》(五代南唐)静、筠二禅师二、禅宗史要目:《中国禅宗史》印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中国禅宗通史》杜继文、魏道儒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洪修平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或199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禅宗思想史纲》或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禅学思想史》)《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麻天祥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或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禅宗思想史略》)《中国禅学通史》高令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潘桂明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葛兆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唐五代禅宗史》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宋元禅宗史》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禅思与禅史》杨惠南(台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禅宗:文化交融与历史选择》顾伟康知识出版社1990年6月《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骨快天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国禅宗史》【日】阿部肇一关世谦译(台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禅与中国》【日】柳田圣山毛丹青译三联书店1988年《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9年三、佛禅研究要目:《中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潄溟商务印书馆《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徵中华书局1979年、2006年《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心体与性体》(上、中、下)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新唯识论》熊十力中华书局1985年《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中华书局1983年《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中华书局1982年《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国佛教史》(3册)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85、1988年《佛教史》杜继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中华书局1988年《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佛教哲学》方立天人民出版社1986年《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傅伟勋三联书店2005年3月《游戏三昧:禅的终极关怀与终极实践》吴汝钧台北学生书局,1993年版《中国佛性论》赖永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8月《印度佛教哲学》黄心川《中印佛学比较研究》李志夫中社科出版社2001年《禅宗思想渊源》吴言生中华书局2001年6月《禅宗哲学象征》吴言生中华书局2001年6月《唐代佛教》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9年《唐音佛教辨思录》陈允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禅外说禅》张中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顾随说禅》顾随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门外谈禅》葛兆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禅学讲话》【日】日种让山《通向禅学之路》【日】铃木大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禅与西方思想》【日】阿部正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禅宗语录辑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906页49.50元《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石峻、楼宇烈、方立天中华书局四、禅与艺术要目:《佛教与美学》王志敏、方珊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佛教美学》祁志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宗教学专业佛教方向学生书单
〇、入门类(上研前必读)
1 方立天、华方田:《中国佛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2 李利安《白话金刚经》/《金刚经鉴赏》
3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4 吕大吉《宗教学纲要》
5 杨曾文《佛教文化面面观》
6《道教文化面面观》
7 刘增慧《道家文化面面观》
8《基督教文化面面观》
9《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10《儒家文化面面观》
11《中国思想史》
12《世界文化史》
一、基础类(硕士必读)
(除原典外共24本)
(一)佛教历史和思想
杜继文《佛教史》
方立天《佛教哲学》
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魏道儒《佛教史话》
(二)宗教学理论
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
缪勒《宗教学导论》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
孙亦平主编:《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三)宗教史
牟钟鉴《中国宗教通史》
黄心川《世界十大宗教》
王美秀《基督教史》
金宜久《伊斯兰教史》
卿希泰《道教史》
李申《中国儒教史》
宗教研究中心《世界宗教总览》
(四)学术研究方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荣新江《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
严耕望《治史三书》
蓝吉富《佛教史料学》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
《中国宗教学30年》
(六)原典
《金刚经》
《维摩诘经》
《六祖坛经》
《四十二章经》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起信论》
《魏书·释老志》
《高僧传(选读)》
《大唐西域记》
《开元释教录》
《宗镜录(选读)》
《道德经》
《南华经》
二、进阶类(博士必读)
(除原典外共33本)(一)原典
《大般涅槃经(选读)》
《妙法莲华经》
《楞严经》
《圆觉经》
《无量寿经》
《梵网经》
《中论》
《肇论》
《成唯识论》
《续高僧传(选读)》
《儒佛道哲学名著选编》
(二)佛教历史和思想
渥德尔《印度佛教史》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
黄心川《印度哲学史》
释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
李四龙《欧美佛教学术史》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杜继文《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
(四)佛教文献
智旭《阅藏知津》
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水野弘元《佛典成立史》(第2版)
白化文《佛教图书分类法》
辛岛静志《佛典语言及传承》
(五)宗教理论与方法
·宗教学总论
包尔丹《宗教的七种理论》
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历史学
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三卷本)
·宗教社会学
韦伯《宗教社会学》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宗教人类学
泰勒《原始文化》
弗雷泽《金枝》
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宗教心理学
弗洛伊德《论宗教》
·宗教现象学
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人性之研究》
鲁道夫·奥托《论神圣》
·宗教经济学
罗德尼·斯达克、威廉姆·希姆斯·本布里奇《宗教的未来》
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
·其他
卓新平《宗教理解》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宗教》
孔汉思、库舍尔《全球伦理——世界宗教会议宣言》
(六)学术研究方法
陈士强《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张世林编《家学与师承:著名学者谈治学门径》(三卷)
三、深入类(非必读书目,好自为之)
(一)宗教学及世界宗教
诺维科夫《宗教学教程》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埃文斯-普里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人性之研究》
鲁道夫·奥托《论神圣》
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杜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朱晓明《宗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范丽珠《当代世界宗教学》
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
卓新平《宗教与文化》
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
佩顿《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
赵林《西方宗教文化》
谭桂林《宗教与女性》
巴尔塔萨《神学美学导论》
何光沪《神圣的根:宗教哲学的21个问题》
黑格尔《宗教哲学讲座·导论》
范丽珠《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
陈麟书《宗教社会学通论》
戴康生《当代新兴宗教》
《世界宗教问题大聚焦》
(二)中国宗教
詹石窗、盖建民《中国宗教通论》
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
卿希泰《中国道教思想史纲》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
严耀中《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
麻天祥《中国宗教哲学史》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卓新平《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楼宇烈《中外宗教交流史》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
王作安《新中国宗教五十年》
萧志恬《当代中国宗教问题思考》
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高延《中国的宗教系统及古代形式、变迁、历史及现状》(6卷本)(三)佛教
·通史类
魏道儒《世界佛教通史》
赖永海《中国佛教通史》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三卷
郭鹏《中国佛教思想史》
潘桂明《中国居士佛教史》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
何建明《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
高振农《近现代中国佛教论》
·宗派史
《禅宗通史》
《华严宗通史》
《天台宗通史》
《唯识宗通史》
《净土宗通史》
《律宗通史》
《三论宗通史》
《中国密教史》
《西藏密教史》
《南传佛教史》
·印度文化与佛教
吴白慧《印度哲学与佛教》
高杨《印度哲学与佛学》
姚卫群《印度宗教哲学概论》
·海外佛教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
何劲松《韩国佛教史》
·佛教思想与文化
潘桂明《中国佛教思想史稿》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
班班多杰《拈花微笑:藏传佛教的哲学境界》
姚卫群《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
江灿腾《中国近代佛教思想的诤辩与发展》
·佛教分支分科
赖贤宗《佛教诠释学》
沈剑英《佛教逻辑研究》
陈兵《佛教心理学》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
王惕《佛教艺术概论》
·专题研究类
许里和《佛教征服中国》
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
李利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
刘长东《晋唐弥陀信仰研究》
刘淑芬《中古的佛教与社会》
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十王经>与中古中国佛教冥界的形成》
严耀中《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
段玉明《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
何孝荣:《明代北京佛教寺院兴建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四)原典
《瑜伽师地论(选读)》
《阿含经(选读)》
《俱舍论(选读)》
《摩诃止观》
《菩提道次第略论》
《清净道论》
《魏书释老志》
《洛阳伽蓝记》
僧祐《弘明集》
道宣《释迦方志》
道宣《广弘明集》
道宣《续高僧传》
道世《法苑珠林》
宗密《华严原人论》
赞宁《宋高僧传》
赞宁《大宋僧史略》
普济《五灯会元》
《景德传灯录》
志磐《佛祖统纪》
德辉《敕修百丈清规》
《元史·释老传》
四、重要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世界宗教研究》
《哲学研究》
《历史研究》
《敦煌研究》
《敦煌学集刊》
《文史哲》
《中国史研究》
《国学研究》辑刊《文史》季刊
《史学月刊》
《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宗教》
《宗教学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