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128-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127-社交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融合的内在机理研究

社交媒体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融合的内在机理研究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社交媒体与外语教学融合的提出及界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腰围教育教务服务,实现技术与教学的双向深度融合”。
本研究探讨了移动网络环境下, 教师借助微信平台将外语听说教学与社交媒体如何有机结合起来, 创设外语学习者真实的交际生态系统, 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 借助微信辅助语言平台构建非正式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知能力; 通过线上与线下立体化的文化输入、输出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键友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平等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听说项目实践共同体为基础协作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合作技能。
本课题通过教学实验具体探讨微信平台如何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设计过程、理念和方法等方面融合,以期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发和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对社交媒体的研究在近十年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分析,社交媒体与外语移动学习如何结合,社交媒体的教学需求分析和社交媒体下的隐私问题以上四个关键主题开展了下列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Lave & Wenger,(1991)指出社交媒体在成年学习者在“学了什么”的问题和“如何学”的问题这两方面都拥有相当的优势;Ngai(2015)认为社交媒体特别能为“数字化原生代”学生(digitally native students)所用。
Yaros(2012)发现在教学中使用社交媒体可以使学习更加个性化、更有交互性、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更强、课程的衔接度会更高。
Roblye(2010)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学生对社交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持积极的态度。
国内学者从事的大学英语听说多模态教学研究基本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听说教学模型的宏观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听说教学环境的微观研究。
碎片化学习在微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碎片化学习在微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摘要】在微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逐渐兴起并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实践意义、学习效率、个性化发展、学习动力和学习途径等角度探讨了碎片化学习对大学英语课堂的积极作用。
碎片化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英语课程的多样化发展,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拓宽了英语学习途径。
结论指出,碎片化学习有效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成为适应微时代的新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通过碎片化学习,大学英语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英语教学朝着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教育变革、实践意义、学习效率、个性化发展、学习动力、学习途径、教学发展、新模式、改革路径。
1. 引言1.1 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变革成为了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微时代指的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时代,这种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更好地适应微时代的教育要求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育机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一言堂式讲授已逐渐被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所取代,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三是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微时代的教育变革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适应微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2 碎片化学习的兴起随着社交网络、移动应用等技术的普及,学生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渠道获取大量关于英语学习的碎片化信息,如单词、语法、阅读材料等。
课题申报书: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1)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关键词:移动学习终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204224523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基于移动学习终端教学实现了学生智慧平板、教师终端的无缝对接,打破了时空限制,支持课前、课中、课后移动学习,实现线上线下师生交互和评价展示。
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的定义、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方法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策略研究等。
自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室启动“Mobile Education”项目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密切关注移动学习终端下教学模式。
目前国外移动学习终端教学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日本,我国对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较,无论是研究规模还是研究水平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移动学习终端的逐渐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已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形式。
移动学习已经在我国的教育行业践行并且取得初步成果。
在恩施州内,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尤其在国家启动“校校通”工程之后,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创建和优化提升了网络与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很多学校基本完成了数字化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移动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雨课堂”应用研究

基于移动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雨课堂”应用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移动学习大学英语雨课堂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课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在支撑大学英语学习方面使学生的学习多样化、个性化,并引起学生自发性自主性学习并延长了学习时间。
但现有的移动学习大多是基于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因功能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监控很难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需要一个功能全面的教学平台。
“雨课堂”是2016年学堂在线推出了一款线上教学工具。
它通过微信服务号,实现课前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
本课题拟对大学英语“雨课堂”进行应用研究。
1.2课题界定1.2.1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是当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当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
1.2.2 “雨课堂”目前雨课堂在功能上主要为课外与课内两种:课外,教师制作制定版本的课件,课件中可以插入讲义或者习题。
课内,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课堂二维码进班。
教师的PPT会即时发送到学生端,帮助学生保存课件及课程回顾,而且教师会随时收到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节奏与重点讲解。
雨课堂基本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样工作,帮助教师分析课程数据分析和学生情况。
1.2.3基于移动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雨课堂”应用研究本项研究以本校本科专业的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堂开展形式,局限性及需求性,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移动学习理论的无缝对接。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与研究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与反馈意见,尝试考量此款教学软件能否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兴趣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也为未来利用此软件的同行们作出参考。
信息化时代“碎片化”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究

大学教育2021年第6期377与以往的传统学习不同,在现在这个5G时代,学习已经不单单是只在课堂才能够进行的了,碎片化时间的如果可以合理运用,那就可以全方位的将学习包含到生活中去,使学习效率有着质的飞跃,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都可以有学习的时间来对知识进行补充。
以此来促进互联网与现代教育的充分融合,现代教育与生活的充分融合。
1 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这一理念是在当今社会全面信息化下应运而生的理念,其对于传统的学习理念来说,碎片化学习充满着更多的能动性,灵活性,包容性。
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有着实际应用价值,而碎片化这一概念又可以进行细化可以理解为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思维碎片化,以及空间碎片化。
1.1 时间碎片化以往的大学授课方式,都是将学生集中在课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内进行这集中教学。
而现在的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们可以不必只依靠这种集中地时间段来进行学习,例如,在去学校搭地铁时,就可以利用搭地铁的这段时间进行学习,多利用这些平时不被注意和利用的的碎片时间,看似很短暂,没有什么用,但长此以往,这些零散的时间在学习方面的收益也有着化零为整的效果。
1.2 知识碎片化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相关知识点可以着重的较完整地进行学习,碎片化学习将这些较完整地知识完全打碎,知识点由一个大结构,变成了很多的小结构,而这些小结构又互相不影响,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1.3 思维碎片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书本上面的知识,根据其章节目录可以了解到,这种学习方式是依托于书本的思维线性的进行着的,而碎片化学习下,学生可以摆脱这种束缚,以自己的的思维为主导来开展学习,在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学习时,还可以就其中一小节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拓展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库越来越丰富。
1.4 空间碎片化一般传统的学习模式下,都会将学习场地固定在教室,图书馆等地方,相对而言比较固定。
而碎片化学习对于学习的地点就没有这么强的固定性,它甚至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发生。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捷尧灵活等符合语言学习的特点袁其优势明显大于传 此袁本课题构建了移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袁
统教学袁且在他的研究中袁构建了移动学习的大学英 并通过实证研究袁验证了混合教学模式袁能够有效地
语教学新模式袁 该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袁 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遥
朱 燕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动性遥 李思颖尧 高原 渊2016冤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袁通过测试移动 技术的外语辅助教学实证研究袁进行外语辅助教学与
九 十
行写作的批改袁 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遥 Thomson 究较多袁而对于移动学习资源尧移动教学等方面研究
七
&Houser渊2002冤在日本也开展了移动学习平台下的 甚少袁并提出移动教学将优于传统教学模式遥 鲍松彬
期 ︶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袁 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学习平 渊2013冤从移动学习的特点出发袁认为移动学习具有便
期
动学习探索及研究成果曰Lee & Kim渊2003冤设计了 学的无缝对接遥 缪玲尧潘战生尧武丽志渊2011冤深入研究
︵ 总
一款大学英语移动写作评估系统袁 该系统具有自动 了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论文袁发现在移动学习研究方
第
识别的功能袁学生可随时随地写作袁并通过该系统进 面袁有些学者过于宏观袁对移动新技术尧移动终端的研
收稿日期:2018-08-26
基金项目: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016 年教改课题野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冶渊项目编号院JG2016110冤
作者简介:朱燕华渊1982- 冤袁女 袁江苏无锡人袁硕士袁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与基础教育学院讲师袁研究方向院英语教育遥
专业与课程
Majors and Courses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碎片化智能移动微学习的实证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碎片化智能移动微学习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碎片化智能移动微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参与者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满意度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应用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发现该应用在学习成本、学习质量、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碎片化智能移动微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Abstract: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ragmented intelligent mobile micro-learning in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of universities. By analyzing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participants,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application in promoting student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ing learning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certain challenges in learning costs, learning quality, personalized nee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s application.Keywords: fragmented intelligent mobile micro-learn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 of universities; learning effect; learning satisfaction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课题申报范本:4555-移动学习环境下英语写作翻转课堂的设计与模式探索

移动学习环境下英语写作翻转课堂的设计与模式探索问题的提出: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丰富和普及以及激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所谓移动学习即通过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跨情境学习,强调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魏雪峰等2014)。
其特点一是大打破了常规学习的场景限制,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方便学习者对生活中碎片时间的利用;二是存于网络中的大量丰富、有趣、高质量的学习内容极大程度地扩大了学习者的选择范围。
然而,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对学校课堂教学而言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它的灵活性、便利性、趣味性、互动性、内容的多样性等诸多特点,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移动平台,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讲方法的学习活动,并将其与现行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则不仅使教学活动紧跟时代步伐,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对这一挑战的回应,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成为近年来国内教师和研究者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实践的一个热点。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美国数字教育中心( The Center for Digital Education) 2013 年对美国高校教师开展的全国调查显示,美国一些高校教师已经开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Morris & Brown,2013)。
我国很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引进并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缪静敏汪琼,2015)。
国内学者将翻转课堂定义为“由学生课前利用教学视频等学习材料进行自学,上课时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绩效最大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钟晓流等,2013)。
显然,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优点,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适应技术进步和时代变迁的有益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高等教育面临着高校学习资源分配不均、大学英语课时减少等现实因素,这就要求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实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移动碎片化学习的现状,探索移动碎片化学习的可行性,并构建基于移动碎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的研究,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知网数据库(CKIN)作为数据为例。
具体操作为,选取2000-2017年数据库,在“题目”栏中输入“碎片化学习”进行检索,得到论文99篇。
而在其结果中进行筛选,输入“英语”,并无一篇研究论文。
由此可见,对于“碎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的交叉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1、对于碎片化学习理论的探索。
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模式,碎片化学习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与指导。
目前我国对于碎片化学习理论的研究探索分为基础理论和理论建构两方面。
其中,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探讨有关于碎片化学习的含义、本质、内涵以及理论支撑等方面。
碎片化学习的主要理论支撑有很多,本研究主要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终身学习理论。
理论建构方面,主要集中在碎片化学习的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优化设计、模式等理论模型以及对学习人群的定义,同时也关注碎片化学习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傅健在《我国碎片化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文中对我国碎片化学习服务就碎片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以及应用环境发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采访时向我们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外碎片化学习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魏雪峰、杨现民)。
而傅健和杨雪则从宏观角度清晰而有条理的论述了近十年以来我国碎片化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并且预测了碎片化学习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国内碎片化学习领域研究者提供理论的借鉴与参考。
2、对碎片化学习研究主要以软件平台、无线网络、技术的开发居多。
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移动终端作为碎片化学习主载体将会广泛进入人们视野。
马小强在《碎片化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一文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丰富了碎片化学习技术方面理论与实践。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分析了以微信(Wechat)为代表的微学习形式,探讨了以微信平台为主要依托的碎片化学习形式并提出将这种学习形式整合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另外还有一些 JAVA 、Modem、短信等平台的系统设计越来越广泛,但系统的不兼容为不同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整合带来很大的困扰。
而基于这些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的系统设计越来越广泛,学习系统也呈多元趋势,解决不同平台学习资源相融合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3、对碎片化学习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为主的研究。
主要有教学模式设计、学习环境设计、策略设计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设计。
主要集中与课程资源开发设计,王阳以 SCORM 为标准,学习课件进行标准化设计,从而使课件通过统一格式跨平台,解决了不同平台资源整合的问题。
“课程资源已经有实用性学习内容同时兼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良好的前期设计,才能使碎片化学习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取得好效果,而课程资源设计和教学设计会有更大的探索空间”(李楠、李胜聪,2012),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碎片化学习的最高目标就是学习无时不有,教师无处不在。
1.有效促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育部于 2012 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 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
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它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设备(智能手机终端)和学校设施(WIFI 和 3G 无线网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点所在,创新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微型课件、视频、短信等形式向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利用移动 QQ、短信等方式建立多种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学生全天候多维度互联,有问题可及时沟通交流,学习资源随时可达,学习可随时随地开展。
这既符合了办学宗旨和时代诉求又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势必会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则是一个必然的推动。
理论依据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是以人为主导,且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现有知识以及认知水平,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概念的一个探索过程。
所以,我们将人本主义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同时也强调了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而这种观点与碎片化学习不谋而合。
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单单局限于课堂或书本,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更加关注学习者需求。
学习者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获取所需知识,更多的是获得自我探知的能力。
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碎片化学习的理论基础,而碎片化学习也推动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研究把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这两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而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满足了不同学习者对不同学习内容的要求,通过衡量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结构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积极的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认知框架。
研究目标分析当前大学生移动碎片化学习的现状,探索移动碎片化学习的可行性,研究如何构建基于移动碎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究大学英语改革的新趋势,使大学英语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贯穿生活,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信息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
研究内容首先,对大学生英语碎片化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着哪些难题,进而分析大学生英语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通过对大学生英语移动学设备、学习获取的资源以及自身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清晰而明确的了解到影响和制约当代大学生英语碎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
其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更好的引导才能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而碎片化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时随地的发生学习的方式是否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英语学习意识,是否可以引导大学生实现学习,这些存在的疑问都有待解答。
再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影响英语碎片化学习的因素,趋利避害。
同时,也将移动碎片式学习这一概念普及,并将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结合,有效利用课堂及课余时间,使大学英语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贯穿生活,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信息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模式。
研究假设解决目前英语碎片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碎片化学习方式进行探索研究,结合互联网+思维,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融合。
创新之处将移动碎片式学习这一概念普及,并将移动碎片化学习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结合,有效利用课堂及课余时间,使大学英语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贯穿生活,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信息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模式。
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碎片化教学具有灵活性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特点。
碎片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或目的不同,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
另外,学习内容被分割为片段后,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耗时较短,能够保持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不至于产生厌倦、困乏或体力、脑力不支的感觉,从而保障了学习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效。
研究思路为保证此次样本地域的广泛性,也为了保证此次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客观性,也为了解答碎片化学习模式怎样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这一问题。
本研究采用网络发放问卷形式,选择武汉地区的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以期提高研究的实际价值。
本研究将依据回收后的有效问卷,使用 SPSS22.0 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技术路线任何调查问卷的编制都是基于研究课题的本质以及理论的合理假设。
本研究通过对碎片化学习全面分析,确定研究的四个维度:英语碎片化学习工具、英语碎片化学习信息资源、英语碎片化学习行为与英语碎片化学习态度。
调查问卷基本分为五个部分: 1、学习者基本信息。
2、英语碎片化学习工具的使用情况。
3、英语碎片化学习信息资源。
4、英语碎片化学习行为。
5、英语碎片化学习态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收集网络问卷之后对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在检验问卷信度时,Cronbach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目前在各类实证研究中均以该值作为判断信度高低的度量标准。
其依据为α>0.7,则量表信度较高,可以使用该量表进行测试,0.7>α>0.35,则量表信度一般。
但尚可接受该量表,当α<0.35 时,则表示该量表信度过低了,量表不可接受。
鉴于Cronbachα值的权威性及使用广泛性,本研究也将以Cronbachα值来作为判断量表的信度标准。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本课题的学术资源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通过这些渠道对有关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设备和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设备等相关资源内容进行分类收集与梳理。
分析国内外碎片化学习现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汇总。
在一个全面了解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有一个清晰而全面深刻的认识。
(2)问卷法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让被调查者回答后,回收已经回答的问卷,然后对问题答案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得用信息。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归纳编制出一份有效问卷,利用统计软件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出影响大学生移动外语学习的显著因素。
(3)对比研究法本课题将在学校内设定多个实验班级,采用“碎片化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并分阶段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分析,为探索碎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找出最佳的融合模式。
实施步骤○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时间:2017年7——8月)理论学习、形成调查方案。
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进一步提高理水平。
○2初步调查、探索阶段(时间:2017年9月——2017年12月)搜集、查阅资料文献,调查问卷设计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