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特征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的特征和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的特征和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的特征和保护措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如今,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显著,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特征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生态环境的特征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而生物多样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这一现象让人们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的多样性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

2.物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结果,包括食物链、生态平衡、物种适应性等。

在自然界中,如何平衡这些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时间尺度生态系统也涵盖着许多不同的时间尺度,从小时、周到年、世纪甚至是千年。

各个时间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如何平衡各个时间尺度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所需面对的一个挑战。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例如,减少空气污染、推行垃圾分类等都是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常见方法。

2.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也是一个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领域。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即通过采用环保型的农业技术和做法,保护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资源,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3.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威胁,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关键。

4.政策和法律政策和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提高环保意识,引导人们采取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

南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

南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

南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南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而闻名。

南方地区包括各种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森林,以及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多样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重点讨论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一、自然环境1. 多样的地理特征南方地区地理多样,拥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和迷人的沿海地区。

山脉如秀美的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以及云贵高原等都是南方自然环境的代表。

这些山脉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水源、矿产和珍稀动植物。

2. 气候多样性南方地区因其广阔的地理范围而呈现出多样的气候类型。

像云南和海南岛这样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华南地区则常年高温多雨,孕育了茶叶、水稻和丰富的热带水果。

而长江流域则以其四季分明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而闻名。

3.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南方地区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珍稀的动植物种类。

保护地如三江源国家公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栖息地都是南方自然环境的精华所在。

这些地区的保护和管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二、人文环境1. 悠久的历史遗产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遗产,包括古代宫殿、寺庙和城墙等。

比如故宫、天坛以及长城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南方地区还有一些古代水镇和古村落,如苏州园林和丽江古城,这些地方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

2. 多元的民族文化南方地区不仅有着汉族的传统文化,还存在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壮族、藏族、侗族和白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习俗。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使得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彩的民俗活动,例如壮族的苗族人、白族的三月三等。

3. 独特的民间艺术南方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达形式,如京剧、陶艺、刺绣、鼓舞等。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南方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观和艺术才能。

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当代依然活跃,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结:南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印度洋的地理特征与海洋资源

印度洋的地理特征与海洋资源

印度洋的地理特征与海洋资源印度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之一,位于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之间。

它的地理特征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为该地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印度洋的地理特征和海洋资源进行介绍。

一、地理特征印度洋地理位置优越,其辐射性和连接性使其成为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纽带。

印度洋以其壮丽的海底地貌而闻名,包括海脊、海沟、珊瑚礁和海湾等。

1. 海脊:印度洋拥有许多重要的海脊,其中最著名的是洛得瑙海脊。

这是一个延伸了5000多公里的脊梁,沿着印度洋底部蜿蜒而过。

洛得瑙海脊被认为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支持证据之一。

2. 海沟:印度洋盆地还划分为一系列海沟,其中最深的是日日索海沟,深度达到9000多米。

海沟的存在为科学家们研究地质变化和地球板块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珊瑚礁:印度洋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分布区之一。

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塞舌尔和毛里求斯等岛屿都由珊瑚礁环绕着,形成了壮观的海底生态系统。

4. 海湾:印度洋还拥有一些著名的海湾,如孟加拉湾、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这些海湾不仅提供了重要的捕鱼渔场,还支持着沿海地区的港口和贸易。

二、海洋资源印度洋的海洋资源极其丰富,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渔业资源:印度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渔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

沿岸国家依赖于印度洋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虾类和贝类等。

2. 石油与天然气:印度洋盆地潜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尤其是波斯湾地区。

这些资源对于周边国家的能源开发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3. 矿产资源:印度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锂、锰和印度洋黄金结核等。

这些矿产资源在船舶制造、电子设备和珠宝等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4. 海洋能源:印度洋的海域潜力巨大,有望为海洋能源的开发提供广阔空间。

风能、潮汐能和海洋热能等都是潜在的可再生能源。

除了上述资源,印度洋还提供了旅游和运输等重要的经济机遇。

沿岸国家通过开发旅游业和建设港口,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旅游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利益。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问题分析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问题分析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问题分析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在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问题方面,可以从高原的地貌、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青藏高原的地貌主要呈现出高原、山地和河谷三个特点。

高原区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地貌呈现平坦而开阔的特点,主要有川西高原和青海高原。

山地区域地势较为陡峭,存在许多世界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

而河谷地貌是青藏高原的特色之一,主要以雅鲁藏布江、斯迈林仓巴江等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的河谷为代表。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直接影响了其气候特点。

由于高原海拔较高,气温普遍较低,冬寒夏凉。

高原上空的大气层相对较薄,阳光辐射更为强烈,因此日照时间长,辐射热量大,但由于高原上空水汽薄弱,降水稀少,形成高原干旱。

此外,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地理中心,受到季风的影响,在进入高原的空气中,逐渐失去水汽,导致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尤其是西部地区。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使得其自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青稞、油菜、青松等具有高寒特点的作物和树种。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珍稀动物如藏羚羊、雪豹、藏麝等生物的栖息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在青藏高原上,冰川的消融速度明显加快,给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

此外,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也对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冰川监测和科研工作,掌握冰川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限制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等行为,恢复和保护植被资源,保护珍稀动物群落。

此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确保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运输 方式
人口
陆路、陆路、 水路、航空运 航空 输,线 交织 路单一 成网 少多
经济 落后 发达
要点突破二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特点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包括东 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甘、宁的东南部和苏皖的北部,东临渤 海和黄海。
黄土 高原 地区
肃宁夏陕、、高沟横原壑,纵 西、

温带大 陆性气 候,冬 季干燥 寒冷, 夏季湿 润炎热
黄土土 质疏松, 便于开 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如信天 垦,发 游、腰鼓;窑洞,是主要民居 展农业;形式 煤炭资 源丰富
西
腰鼓
陕北民居——窑洞
自然条件 区域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14、我国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
主。关于此山脉的走向正确的叙述是( A 南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C 东西走向 D 东西-西南走向
D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我国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是北方地区 B.②表示的是西北地区 C.③表示的是南方地区 D.④表示的是青藏地区
A 2.以下气温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确的是②地区1月平均气温的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B 8. 右图所示民居为( )
A. 北方民居 B. 南方民居 C. 西北民居 D. 青藏高原民居
C 9. 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 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
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 ④城市化程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B. 中国最西的地方——帕米尔高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北方地区多位于内陆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

地势相对平坦,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相对较少。

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

二、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干燥,冬季寒冷且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均降水量相对较低,气候干燥。

三、植被特征: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分布在河谷、山地和平原地区。

主要有草原、灌木林、针叶林等类型。

由于气候干燥,植被生长有一定的限制,相对较少的降水导致植物生长的困难。

四、动植物资源: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草原地区是北方地区的特色,以各种草原植被为主,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如羊、牛、骆驼等。

随着气候的变化,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呈现多样化的分布形式。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北方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一、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南方地区多位于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华南、华东、西南等地。

地势多山地和丘陵地形,山地占比较大。

同时,南方地区还有一些平原和盆地。

二、气候特征: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明显。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年均降水量相对较高,气候湿润。

三、植被特征:南方地区的植被种类多样,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森林覆盖广泛,有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季节性落叶林以及热带雨林等类型。

由于气候湿润,植被生长条件较好,植物种类繁多。

四、动植物资源:南方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森林提供了各种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在南方地区得到保护。

同时,南方的水域和湿地也是许多鱼类、鸟类等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少;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复杂,植被丰富,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

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

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这里自然环境独特,民族文化丰富。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既有壮丽的山川,又有众多的湖泊,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西藏的特点。

一、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临四川,南接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西连新疆,北靠青海、云南。

全区面积120.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

1.2 高原地貌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高原地貌特征明显,山势雄伟,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

1.3 气候特点西藏气候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全区大致分为三个气候区:藏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藏东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和藏北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区。

全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降水量较少。

1.4 水资源西藏水资源丰富,全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

主要湖泊有纳木错、羊卓雍错、巴松错等。

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湄公河、怒江等。

水资源为西藏农业、畜牧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5 动植物资源西藏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珍稀物种。

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雪豹、棕熊、野驴等。

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高山植物、草原植物等。

此外,西藏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藏红花、冬虫夏草等。

二、民族文化特点2.1 藏族文化藏族是西藏的主体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藏族文化主要包括宗教文化、民间文化、艺术文化等。

其中,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族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2.2 宗教信仰西藏宗教信仰主要以藏传佛教为主,此外,还有本教、伊斯兰教等。

藏传佛教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大量的寺庙、经轮、佛像等宗教设施和艺术品。

2.3 民间风俗西藏民间风俗独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藏历年、转山、朝圣等。

此外,藏族服饰、民居、饮食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古国,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对其人民的生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展开探讨。

一、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南北地形截然不同,从南向北依次为山地、盆地、高原、平原。

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为山地,黄河流域为平原,而新疆和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则为高原。

另外,中国还拥有像喀斯特地貌这样的独特地貌,这种地貌主要表现为岩溶崩塌、岩溶塌陷、地下河道、天坑、喀斯特山峰等。

2. 水域系统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在河流方面,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是最重要的。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北方最为重要的水源,长江则是中国南方最为重要的河流,像罗霄山脉、武当山脉、庐山等山脉都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

此外,中国还有比较著名的湖泊,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3. 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

中国拥有铁矿、煤矿、油田、金矿、铜矿、锡矿、钨矿等不同的矿藏,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和钓鱼资源。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独特的自然资源,比如中国的崂山茶、黄山松、漓江竹筏以及辣妹子等。

二、气候特征气候是古代中国地理环境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其谱系全面,区域性极强。

1. 气候划分中国气候主要被划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寒带等几大区域。

其中,温带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黄淮平原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严寒。

亚热带则分布在中南部地区,夏季长而炎热,冬季温和而潮湿。

热带则分布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和台湾,气温高,雨量充沛。

寒带则主要位于中国新疆、内蒙等地,冬季漫长而寒冷。

2. 气候现象中国气候现象五花八门,有雨水、寒潮、暴雨等各种自然现象。

雨季主要出现在南方,中国的南方地区雨季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北方则多为干燥和寒冷。

暴雨则主要出现在夏季,太平洋季风携带着大量水汽经过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就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 图9-4 东北区北部宜农荒地分布 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 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 866.7×104 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 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牧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多种 牲畜饲养。
(二)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
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主,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 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运输机械制造中心,能够生产汽车、内燃机车、船 舶、铁路客车、拖拉机、收割机等。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动力机械制造业基地, 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电设备。
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国29%,以硫酸、纯碱、烧碱、硼酸为主的基本化 工原料工业,以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为主的 化学工业在全国有相当的优势。化工产值占全国的12.6%。以石油化工为 主的化学工业可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
(五)其他骨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远景;建 材工业也有相当规模;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也具有优势。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特征
第九章东北区
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 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 696万 (2001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一、自然地理条件
地表
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 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
教学重点
第九章东北区
• 阐明东北区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 • 阐明东北区农业、工业等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 指出东北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 东北区 (northeast China) • 东北平原 (northeast China plain) • 辽中南地区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Liaoning province ) • 东北林区 (forest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 图们江地区 (the Tumen river region)
结构 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自然 景观
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
雪时间长。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 化现象显著。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针 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东北区
粮食基地 玉米、大豆
用材林基地
重工业为主导 工业基地
边境 贸易
环境与资农源特业征资源 丰富
水资源 丰富
矿种 匹配好
山环水饶,平原广袤 森林、森林草原景观 沼泽、 冻三)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了能源生产基地
煤是本区主要常规能源。全区煤炭储量约723×104 t,煤集中分布在本 区东部和西部。石油储量和产量长期约占全国的1/2左右,是我国最大的 储油和产油区。其中8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大庆。
(四)以大庆、吉林、辽阳、大连、盘锦、锦西、抚顺为主的化工工业基地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约为330×108 m3。水力资 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1 530×104 kW(大于10 000 kW),其中可开发的约 为1 370×104 kW。
本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丰西歉,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 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
(三)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配合较好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已探明储量的有100余种,其中储量 居全国前3位的达45种。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 及稀有元素等。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矿产 有菱镁矿、石墨、滑石、白云石、石棉、钾长石、硼、金刚石等。相 二节 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
一、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基地建设
东北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 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 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
(一)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基地
钢铁工业是东北区工业的基础,以鞍(山)钢、本(溪)钢为主,建起 了包括大连钢厂、抚顺钢厂、北满钢厂,以及通化、齐齐哈尔、凌源等 钢铁厂在内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4)本区内陆水面约333.3×104 hm2,南临黄海、渤海,利于二)水资源比较丰富
较多的降水,较低的蒸发量以及植被茂密的山岭,保证了本区有比 较丰富的水资源。集水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290多条,水网稠密。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1 653×108 m3。6—9月汛期占全年水量的70%~ 80%。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第九章东北区
图9-2 东北区多年冻土南界
图9-1 东北
二、资源优势
第九章东北区
(一)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
(1)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耕地面积为192×104 hm2,约占全国 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 hm2, 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 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 暗色表土层。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 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