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多功能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的一体化应用

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的一体化应用

太阳能在绿色建筑中的一体化应用【关键词】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建筑一体化0 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背景下,以及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推动下,太阳能作为永不枯竭的干净能源,是21世纪人类可期待的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

而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又是现阶段太阳能应用最具发展潜力的实用领域。

绿色建筑为满足居住者的舒适要求和使用需要,应具备供暖、空调、热水供应、供电(包括照明、电器)等一系列功能。

太阳能建筑应用领域的科研、技术、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的总体目标,就是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来满足建筑物的上述功能要求。

随着世界太阳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严格意义上的太阳能建筑,应能利用太阳能满足房屋居住者舒适水平和使用功能所需的大部分能源供应,即达到太阳能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

而整合设计不到位阻碍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

许多太阳能构件是附加在已建好的建筑外面,与建筑本体结合不好,破坏了建筑立面的美观,也降低了太阳能建筑的能效。

因此,将太阳能被动式应用与主动式应用结合起来使用,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是太阳能建筑的重中之重,将达到较好的节能和使用效果。

1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1.1 被动式太阳房的基本原理被动式太阳房的定义是不用机械动力而是建筑物本身采取一定措施,利用太阳能进行冬季采暖的房屋。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是不需要专门的集热器、热交换器、水泵等设备,只是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材料和结构与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集取、保持、储存和分配太阳热能,夏季能遮蔽太阳辐射,散逸室内热量,达到采暖和降温的目的,适度解决建筑物的热舒适问题。

运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原理建造的房屋称为被动式采暖太阳房。

1.2 被动式太阳房的常用类型被动式太阳房的采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直接受益式太阳房(见图1)太阳光穿过透光材料直接进入室内的采暖形式。

白天,阳光透过南窗直接投入房屋室内,由室内的地面、墙面和家具吸收变成热能后经由热对流和辐射对室内空间进行加热采暖,同时蓄热。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标准-2023最新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标准-2023最新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建筑设计 (5)4.1一般规定 (5)4.2规划设计 (5)4.3建筑设计 (5)4.4结构设计 (7)4.5电气设计 (8)5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9)5.1一般规定 (9)5.2系统分类 (9)5.3集热器 (10)5.4贮热水箱 (12)5.5循环泵 (13)5.6管路 (14)5.7辅助热源 (15)5.8热交换器 (15)5.9防过热和防冻 (16)5.10运行控制 (16)6施工安装与调试 (18)6.1一般规定 (18)6.2基座 (18)6.3支架 (19)6.4集热器 (19)6.5贮热水箱 (19)6.6管路 (20)6.7辅助加热设备 (20)6.8电气与自动控制系统 (20)6.9水压试验与冲洗 (20)6.10系统调试 (21)7工程验收 (22)7.1一般规定 (22)7.2分项工程验收 (22)7.3竣工验收 (23)8运行与维护 (24)8.1一般规定 (24)8.2安全检查 (24)8.3系统维护 (24)9节能环保效益评估 (26)9.1一般规定 (26)9.2系统节能环保效益评估 (26)9.3系统实际运行的效益评估 (26)9.4系统效益的定期检测、长期监测和性能分级评估 (26)本标准用词说明 (28)1总则1.0.1为规范太阳能热水系统与民用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使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节能高效、与建筑协调统一,保证工程质量,结合山东省地方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民用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

1.0.3新建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工程应纳入建筑工程管理,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1.0.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其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其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其在建筑物中的应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寻找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一种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它是一种清洁、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

虽然太阳能技术存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现在许多新型的太阳能技术,其效率和成本比原来更好,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下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其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1. 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1.1 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但是早期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很低。

现在,新型太阳能电池使用更高效的材料和设计来提高效率。

例如,有机太阳能电池使用有机材料来收集太阳能,这些材料更轻便、成本更低、制造起来更容易,并可以在低照度条件下工作。

此外,柔性太阳能电池可以折叠、卷起来,并且可以适配许多不同的表面,例如:人造革和纸张。

1.2 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热利用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热能。

新型的太阳能热集中技术可以将太阳光集中到一个小点上,产生高温,用于生产热水、蒸汽和电力。

此外,新型的太阳能空间加热技术可以在室内使用,使人们享受到更加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现在,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可以在室内和室外使用。

例如,透明太阳能电池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窗户和玻璃幕墙上,同时保证建筑物的通透性,通过光伏发电来产生电力。

此外,太阳能屋顶瓦片也可以通过光伏技术来发电,并代替传统的屋顶瓦片。

1.4 太阳能驱动的空调太阳能驱动的空调是一种使用太阳能发电的空调系统。

新型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且在不稳定的能源市场下,其成本比传统的空调系统更加可控。

2. 新型太阳能在建筑物中的应用2.1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是将太阳能技术融入到建筑物的设计中。

例如,使用透明的太阳能电池给建筑物供电,使用太阳能热集中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加热,使用太阳能驱动的空调系统来保持建筑物内的舒适度。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能源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与传统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相比,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将太阳能电池板融入到建筑中,不仅能够为建筑提供清洁的能源,还能够为建筑带来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第二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概述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是将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相结合,将太阳能电池板融入到建筑中的过程。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建筑本身具备了太阳能发电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在不影响建筑美观和功能的前提下,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第三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案例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需求,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应用方式。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太阳能光伏建筑立面设计:通过在建筑外墙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利用最大化,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建筑内部温度的作用。

这种设计在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和建筑节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太阳能光伏屋顶设计:利用建筑的屋顶进行太阳能光伏板的布置和安装,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并实现建筑自给自足。

这种设计在住宅小区和商业建筑中广泛应用。

3. 太阳能光伏整体建筑设计: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融入到建筑的整体设计中,使建筑本身成为一个能源发生器。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还能够将多余的能源输出到电网上,实现能源的共享和回收利用。

第四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优势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具有许多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环保节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将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相结合,可以为建筑提供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能源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节约能源、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所谓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太阳能电池板集成到建筑中,实现建筑和太阳能的智能化融合,从而实现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还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约资源,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

一、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现状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7000多个光伏建筑项目已经建成,光伏建筑容量总计超过240MW。

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其中以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光伏建筑项目最为活跃。

二、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优点1、光伏建筑节能由于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利用,因此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实现建筑节能。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冬季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辐射来增加室温,减少暖气设备的使用;在夏季可以反射太阳辐射来降低室温,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另外,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还可以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建筑供暖和生活用水。

2、环保绿色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可以转化太阳能为电能,使用的是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物。

同时,由于可以降低建筑能耗,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量。

因此,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城市的环境维护和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可持续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约资源;可以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改进与升级,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将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与加强,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绿色施工新技术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绿色施工新技术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分为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

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①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②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③基于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④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

光电池组件有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2.技术指标
(1)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和《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技术要求进行。

(2)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按《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技术要求进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MJ/m2的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大部,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的部分低纬度地区。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宜建小区式发电厂。

4.以应用的典型工程
乌鲁木齐市华源·博瑞新村以太阳能真空管为组件的屋顶和外挂墙壁,进行热水供应,小区路灯和地下车库照明采用LED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

探究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的应用

探究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的应用

探究太阳能住宅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摘要:目前,我国太阳能的利用技术特别是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太阳热水器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大批的科技成果,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相应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作为一项新的课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部门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基本概念和设计基本途径与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一体化基本概念;基本途径与方法一.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基本概念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概括起来讲,就是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充分结合并实现整体外观的和谐统一。

具体来讲包括下面几个优点:(一)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巧妙高效的利用空间,使建筑可利用太阳能的部分——向阳面或屋顶得以充分利用;(二)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安装,节省太阳热水系统的安装成本和建筑成本,一次安装到位,避免后期施工对用户生活造成的不便以及对建筑以有结构的损害;(三)综合使用材料,降低了总造价,减轻建筑荷载;(四)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和太阳能设备协调和谐,构造合理,使太阳热水系统和建筑融合为一体,不影响建筑的外观;(五)如果采用集中式系统,还有利于平衡负荷和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六)太阳的利用与建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其节省能源,为民众受益。

总之,经过一体化设计和统一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外观上可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在集合住宅这类多用户使用的建筑中,改变使用者各自为政的局面,易于形成良好的建筑艺术形象。

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基本途径与方法太阳热水器作为一种工业化的技术产品,它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创造富有个性的建筑形体,从而加强住宅的可识别性。

某小区整齐划一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和整洁的建筑、美丽的自然风光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我国建筑行业与太阳能热水器的结合刚刚起步,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使新能源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重视。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属于当前研究和推广应用的重点。

光伏建筑一体化能够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紧密融合到一起,凸显出绿色环保的优势,属于未来建筑实现绿色节能的首选。

通过分析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同时说明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便充分发挥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良好功效与作用。

关键字: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引言:对于我国而言,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光伏产业,建立更多的绿色建筑,实现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然而,虽然发展了很多年,太阳能光伏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相关行业标准的编制、太阳能光伏成本提升等等。

尽管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非常科学,具有更好的居住体验,但是推广的速度却较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才能够发挥出其良好的功效和作用。

1.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分析1.1国外的应用现状从国外的角度来说,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时间已经很久,此项技术得到了逐步推广和运用。

经历了由屋顶光伏、建筑集成、再到把光伏组件当成建筑材料的漫长发展过程。

很多发达国家,比如,英美等国家,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方面十分成熟,拥有丰富的应用经验。

以日本为例,早在上个世纪末期时,日本便已经开始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并且打算在未来的15年之内,让全国人民的居住房屋屋顶上都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总装机容量高达200MW。

为此,日本政府部门拨款100亿日元投入到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工作当中,宗旨在于严格控制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

与此同时,也推动了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进程,加快了研究工作开展的速度。

在21世纪初期,已经构建了光伏产业集团,由此促使光伏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实现了光电商业化应用的效果[1]。

1.2国内的应用现状对于国内而言,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在技术方面,对比很多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有待深入研究与分析,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吨, ,烟 尘的 减排 量 为4.1 年 。 .3 年 1 吨,
太 阳 能供 热 .采 暖 系 统 设 计 思 路 和 要 点
丽江 水 木 清 华苑 是 丽 江德 成 房地 产 开 发 有 限公 司 开 发 的高 档 住 宅 小 区 .建 筑 均 为有 丽 江 民族 特 色 的纳 西族 建 筑 ,太 阳能 热 水
总户 数 建 筑密度
容积 率 绿化 率
建 设单 位 丽 江 德诚 房 地产 开 发 有限 公司
0889. 79m 建 筑 面积 5
停车 位
20 2 辆 源自建 筑 类 型 低 层 ( 栋 或 联 排 别 墅 ) .共 3 2 独 8 户 ( 动 开 滚
2 、太 阳能供 热 采暖 系统 经济技 术指 标

五 J天 I

z e pe  ̄. . o 1, 'b S cJ 3 F  ̄  ̄ ' a 6
产 品 可 取 代 现 有 钢 板 夹 芯 瓦 建 筑 屋 顶 ,除 具 有 原 屋 顶 功 能 外 ,还 有保 温 . 隔热 功能 ,并 能产 出热 水 。
有 特 殊 需 求时 ,住 户 可 自动 或 手 动方 式 启 动辅 助 电 加 热 ,向建 筑 供 暖或 提供 生 活热 水 。
0 3 .2 58 97 0 8 ,9 44 54 8 3 .7 25 .2 2 43
h a m2 m。 m2
市政 及公厕 建筑 面积
20 0
32 8 2 .2 64 %
0.5 6 3 O % 7.0
m2

工 程 简 介
工程 名称 云南 丽江 水 木清 华 苑 太 阳能供 热 、地 板采 暖项 目
图2 太 阳能供热 、采暧 系统工作 原理 图
2 ,低温 热水 地板辐 射采暖 系统
如 图2,低 温热 水地 板辐 射采 暖 系统 的工 作 原理 是使 加 热 的低 温 热水 流 经 铺设 在 地 板层 中的地 暖 管 道 ,并通 过 管 壁 的热 传 导 对 周 围 的混 凝 土地 板 加 热 ,低 温 地板 以辐 射 方式 向室 内 传热 ,具 有 均 匀稳 定舒 适 的采 暖效 果 。 如 图3 ,辐 射地 板一般 由供暖 埋 管和覆 盖 混凝 土层 构 成 .基 层
新建 或 改建坡屋 面 建筑可直 接采 用建筑 构 件型太 阳能 集热 器作 为屋 面板 将其 它屋面 方案投 资转入 与建筑 一体化 太 阳能 产 品中 该项 目太 阳 能供 热 .采 暖 系统 投 入运 行 后 ,每 年 节 电2 77 1 .4
万k ‘ W h,按 照 丽 江 市 电价 0 5 / W ‘ . 元 k h.每 年 可 节 省 运 行 费 用
案 例篇 l
太 阳 能 与 建 筑 一 体 化 多 功 能 技 术 应 用
口 昆明新 元阳光科 技有 限公 司 徐春红 秦茂良
通 过 对 太 阳 能 与 建 筑 一 体 化 多 功 能 技 术 的 研 究 ,结 合 云 南 省 丽 江 市 水木 清 华 苑 太 阳能 供 热 、采 暖 项 目的实 际 情 况 .进 行 研
方 面 进 行 综合 评 价 为 太 阳能 与 建 筑 一体 化 多功 能 技 术在 温 和 地 区乃至 全 国的 推 广应 用提 供理 论 和 实践 的依 据 。 我 国 太 阳 能 资 源 丰 富 .全 国大 部 分 地 区 适 合 应 用 太 阳 能 供 热 、采 暖热 水 系统 .它 在节 能 建 筑 中 扮 演 着重 要 的 角 色 。对 应 不 同建 筑 类型 , 为保 证 集热 效 率 及 尽 可 能 利用 太 阳 能 而确 定 集 热 器 面积 .其 适 用 范 围 为 :有 南 向或 者 南偏 东西 向坡 屋 面 ,屋 面 坡 度 大 于2 。 的各 独 立 式住 宅 及 公 共 建筑 。丽 江 水木 清 华 苑项 目建 筑 0 为独 立式 或 联 排式 别墅 ,屋 面坡 度 为2 。 .各 栋 建 筑均 有 南 向 或 6 者 南偏 东 西 向 坡屋 面 .因此 与 建 筑 一体 化 的 太 阳 能供 热 、采 暖 系 统成 功 应 用于 该项 目。
根据 气 象 资 料提 供 的丽 江 年 太 阳 日照 时 数及 辐 射量 计 算 ,丽
江 水 木清 华 苑 项 目全 年 常规 能 源 替代 量 为4 14 吨 标 准煤 ,通 过 1 .6
该 项 目的实 施 , C 的 减排 量 为 1 1 .1 年 , S 的 减排 量 为 O2 0 63 吨/ O2
1 8.7 元 。 O 8万
该 项 目太 阳能 供 热 、采暖 系统 总 投 资 为5 3 元 ,项 目投 资 7万
回收期 为5 3 。 . 年
3 .环境 指标
产 品使 用材 料 的9 % 以上 均 为3 材 料 。外 观 、色 彩 、 比例 尺 O R
度 与建 筑协 调 ,集 热器 可 与屋面 瓦 片搭 配 .相得 益彰 。 云南 丽 江地 处 北 回归 线 以北 , 纬 2 .7 , 经 1 00 , 北 68 。 东 O .2 海 拔2 9 .m, 日照 时数 :5 9 时, , 3 32 年 2 1小 年 日照 百 分率 :7 年 平 均 气 5 %, 温 :26 , 平均 总 太 阳辐 射 量 :6 6 M , ‘ 。 1 .℃ 累年 1 7 Jm 年
发 ) ,全部 为 中式坡 屋顶 建筑 。 总集 热 面积 :3 2 m ( 据不 同的建 筑 及需 求 .集热 器 面积 69 根 为8 1 m 不等 )。 — 5
总采 暖面 积 :2 0 7 0 7 m
究 、分 析 ,对 其 技 术 原 理 、节 能 指 标 、经济 效 益 、市 场竞 争 力 等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1 项 目建设 指标
表1 水木清 华苑项 目经济 技术 指标 ~
规 翅 用 地 面 积 总 其 中 建 设用地 面积 8.9 O 7.7 7 ha h a
代征 道路 用地 面积 规 翅。 筑 面积 总建 其中 纳西 建筑 院落面积 配套 公建建筑 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