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火山作用发育的某些共同规律
火山岩型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低山丘陵地。为一大型浅剥蚀隐伏 矿。矿床成因,多数人认为属火山
喷气沉积成因。
二、陆相火山岩型铜矿
(一)概述
在我国东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 相火山岩大面积覆盖了北起黑龙江 南到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我国 西部也有许多条古生代至新生代的 陆相火山岩带。 在这些火山岩带,已发现江西银山、 福建紫金山和广东钟丘洋几处大、 中型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
(一)概述
地质背景: 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大多数都
产于不同成分火山岩的交接部位。 含矿火山岩大多属细碧角斑岩建
造,包括有凝灰质火山岩和火山 熔岩。
(一)概述
成矿时代: 从太古宙到第三纪的地层中都 有矿床产出,成矿时代的范围 大,我国主要是产于元古宙和 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
(一)概述
典型矿床: 我国较著名的大、中型铜矿床有
三、新疆阿舍勒铜锌矿田
(二)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矿化富集于泥盆系中统阿尔泰组一套中酸性 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中。该区已发现多处火山 机构。火山机构是该区寻找块状硫化物矿床 的重要标志和前提。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活 动频繁。后期岩浆、次火山活动是改造层控 矿化、形成热液矿化叠加的主要机制。矿化 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闪锌矿、方铅锌和黄 铁矿,下部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 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
(二)典型矿床模型:紫金山
福建紫金山铜金多金属矿田
1、矿田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酸性岩浆 沿复式背斜侵入形成紫金山复式岩体, 以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为主,成 为紫金山铜金矿的主要围岩。主要金属 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蓝辉 铜矿、斑铜矿等。在垂向上具上金下铜 的特点。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 明矾石化、地开石化和绢云母化等。 该矿田景观为湿润深切割中低山区。
高等地质学

火山地质构造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一、火山地质基本概念1、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喷发类型指火山不同的喷发方式,一般以代表性火山命名,基本可分为普林尼型、培雷型、武尔卡诺型、斯通博利型、夏威夷型、玄武岩泛流型、蒸汽型、海底型等8种类型,其中蒸汽型火山喷发又可再分为塞特西型喷发、蒸汽岩浆喷发和潜水火山喷发等3种。
2、火山作用类型火山作用类型是指一期火山岩浆活动各种方式的总和,既可是单一的一种(如溢流),也可包括先后发生的几种方式(如先喷发后侵入等);可分为喷溢作用、爆溢作用、爆发作用、火山—侵出作用、火山—侵入作用、喷发—沉积作用、裂隙式喷发作用(crack type eruption)、中心式喷发作用(central type eruption)和裂隙—中心式喷发作用(crack central type eruption)等几种。
3、火山碎屑物、包体火山碎屑物:包括玻璃质碎屑(玻屑)、晶体碎屑(晶屑)和岩石碎屑(岩屑)三种,在描述时一般应分别说明其种类、粒级、形态、含量等。
晶屑与斑晶之区别:晶屑指火山喷发过程中被炸碎的斑晶之碎块,主要存在于火山碎屑岩中,但在某些过渡类型的熔岩中(如凝灰熔岩、碎斑熔岩等)也可见及少量晶屑;斑晶指岩浆在喷出地表前就结晶形成的自形矿物晶体,仅限于熔岩中出现。
包体:分为残留体、捕虏体、堆晶岩、岩浆团等几种,成因类型包括幔源、壳源和同源;应详细描述包体的类型、形态、空间展布,以及包体与寄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
4、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原生构造系指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构造。
查明火山原生构造,对确定火山喷发类型、火山构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原生构造包括:①环形断裂;②放射状断裂;③层理构造(涌流相的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等);④节理构造(潜火山岩平卧节理、喷出岩柱状节理);⑤正断层和逆断层等。
5、成因类型根据物质来源,可将火山岩的基本成因类型划分为幔源、壳幔混合源、壳源三种。
沸石介绍

沸石一、矿产名称沸石(Zeolite)二、矿产类型及其分布沸石族矿物是一种富含水的K、N a、Ca、Ba的铝硅酸盐。
形成沸石族矿物的先决条件,必须有富含足够水份的碱和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等成矿物质。
从世界范围看,沸石岩一般产在厚层沉积和同生的火山作用的较年轻的(主要是新生代,其次为中生代)造山带。
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古地中海地区。
中国东部濒临太平洋,属环太平洋造山带的一部分,我国已发现的沸石产地,绝大多数分布在这个地区。
1、矿床的成因类型沸石矿床的类型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按地质成因可分为内生和外生沸石矿床两大类,内生成因的矿床一般不能形成大规模单矿物堆积,暂无工业意义,而外生成因的矿床,往往形成有重要价值的工业矿体。
现将国外有代表性的二种分类方案列出,见表1。
R.L.Hay(1966)、A.I ij i ma和M.Ut ad a(1972)、R.A.Sep p ard(1973)、F.A.M ump t on(1973)、米哈伊诺夫(1977)G.G ot t ard i和J.Obr ad ov ic(1978)、A.Ii j im a(1980)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R.A.Sep p ard(1973),米哈伊诺夫(1977)和 A.I i ji m a(1980)的分类方案(附表二)。
据《国外地质》一九八二年五斯期资料。
注**:盐碱湖沉积型沸石矿床是目前工业意义最大的矿床类型;产于“开放”淡水湖或地下水沉积型矿床分布广泛,工业意义较大。
其它沸石矿床类型的意义因地而异,但自然界常有二种以上类型彼此重叠形成的复杂类型。
国内的沸石矿床成因分类研究主要是参考国外的分类方案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1979年以来,赵宗溥、徐邦梁等同志先后归纳、提出过一些分类方案,一般认为有风化型、热水型、沉积型(包括与火山物质有关的沉积型和与火山物质无关的沉积型。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苏明迪、戴长禄同志在“地质科学”(1983.4,№.2)发表的“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沸石岩的地质特征和成因”一文中指出:在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的沸石岩主要是由降落或喷溢在淡水湖盆地或陆地上的火山灰、火山灰流和火山熔岩中的火山玻璃在“开放体系”中与湖水、渗透地下水或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水反应所形成,进一步可分为二种成因亚类:一种亚类是指在远离火山通道的淡水湖盆地中由火山碎屑岩中的玻屑在成岩作用期间与水介质反应生成的沸石岩,以产出斜发沸石为特征,它多呈层状、似层状,甚至多层状,具有规模较大,质量较均匀等特点。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

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是地质体中能够反映成因的地质特征的总和。
火山岩相一词由前苏联学者较早引入地质文献。
早期主要指火山熔岩,即溢流相火山岩。
火山岩相能够揭示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和不同岩性组合之间的成因联系。
不同岩相带的孔隙和裂隙及其组合不同。
因此,岩相是火山岩成因和物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科普切弗- 德沃尔尼科夫把火山岩分为原始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Lajoie 按成因将火山碎屑岩分为自碎屑岩相和火成碎屑岩相。
李石和王彤划分3 相8 亚相,包括喷发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管道相。
Fisher 和Schmincke 将火山碎屑岩分为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岩相、喷发冲积相和火山灰流相。
Cas 和Wright 按物源特征和搬运方式将火山岩相划分为熔岩流相、火山碎屑岩相、火山碎屑降落沉积相、陆上碎屑流和涌浪相、凝灰岩相和水下碎屑流和深海火山灰相。
陶奎元、邱家骧划分11 种火山岩相,分别为喷溢相、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涌流相、火山泥流相、崩塌相、侵出相、火山口- 火山颈相、次火山岩相、隐爆角砾岩相和火山喷发沉积相。
金伯禄按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分为4 相11 亚相,包括爆发相、喷崩及喷溢相、侵出相及潜火山相和喷发- 沉积相。
谢家莹等划分出13种岩相,包括喷溢相、爆发空落相、火山碎屑流相、爆溢相、基底涌流相、火山泥石流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颈相、侵出相、潜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侵入相、火山湖相。
刘祥将火山碎屑岩分为4 种岩相,包括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火山碎屑流状堆积物、火山泥流堆积物、火山基浪堆积物。
刘文灿把大别山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喷发- 沉积相、潜火山岩相。
谢家莹等对东南地区竹田头J 3 - K1 火山岩- 沉积岩序列进行剖析,划分出5 组岩相,包括喷溢相、火山碎屑流相、爆发空落相、喷发沉积相和火山沉积岩相。
近年来火山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火山岩相识别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
松辽盆地火山岩被分为爆发空落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基底涌流相和喷发沉积相。
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

简明扼要的总结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时空演化规律一、中国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太古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岛状古陆到大陆板块的发展过程。
根据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体制和不同时期东亚大陆岩石圈的板块构造格局,将我国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粗略地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表4.3):1. 古陆核形成演化阶段(Ar~Pt1)2. 元古大陆板块演化阶段(Pt2~Pt3)3. 古板块形成演化阶段(Z~T2)4. 活动大陆边缘与板内构造演化阶段(T3~Q)表4.3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二、中国区域构造演化及其主要特点(一)区域地球动力学体制(系)的交替区域构造是在一定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系)作用下的产物。
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系)产生不同特征的区域构造,因而区域构造的演化反映地球动力学体制(系)的交替。
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在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地球动力学体制可能与板块构造体制有本质的区别。
但这一阶段中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地球动力学体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早元古代后,即距今1600Ma以来,板块构造体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种地球动力学体制中,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发展主要受控于与其相邻的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
因此,我国大地构造学家常以在区域构造演化中起主导作用的大洋盆地来命名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系。
从我国区域构造演化来看,自中元古代至今曾出现过以下几个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系;1. 古蒙古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前中生代,我国北方大陆(即塔里木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曾被古蒙古洋占据。
随着古蒙古洋的扩张、消减闭合,塔里木一华北板块出现裂陷、褶断,大陆地壳向北增生、扩大,并最终于古生代末与向南扩大的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对接。
因此在前中生代,我国区域构造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古蒙古洋地球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2. 古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自二叠纪至早白垩世,我国东部处于古太平洋西岸,古太平洋的扩张、消减、关闭,直接控制着中国东部区域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构造演化。
长白山地区火山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

95-11-03-03-02长白山地区火山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吉林省地震局2000年11月1长白山地区火山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子专题编号:95-11-03-03-02主持部门: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承担单位:吉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负责人:李春风王瑜参加人:郑雅琴盘晓东杨清福刘志萍张兴科王军亮孙旭丽蔡宏雷报告完成人:王瑜、李春风起止时间:1997.6-2000.122目录一、区域地质概况1、大地构造位置2、区域地层及岩性特征3、区域断裂(带)特征二、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与火山作用1、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2、长白山及周边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3、长白山天池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喷发的时-空分布4、不同时期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断裂构造的关系5、不同时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所具有的大地构造意义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四、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五、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更新世以来的地壳抬升六、长白山天池火山构造背景分析七、长白山天池火山潜在喷发的分析八、结论参考文献3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课题95-11-03-03-02子专题长白山地区火山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研究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火山区的区域地壳结构、构造、及应力场的特征,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火山活动时的构造作用过程以及火山作用过程中的时空演化与构造作用的分布关系;并结合岩石圈结构(如壳幔包体)的特征建立构造动力学模式,阐明与周围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从而对该区火山喷发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本项目的考核指标:提交长白山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及构造动力学模式,阐明与周围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提出一种“通过构造作用与火山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等”的综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揭示火山活动、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对未来火山活动发展趋势的预测。
在火山作用构造背景和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动力学环境预测水平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分析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藏的储层主要为火山岩,加强对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是深层天然气突破的关键。
为此,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沉积特征、代表性火山岩类型及特征,对于指导现场地质录井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1 前言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以中生代为主的大型陆地相沉积盆地,其中松辽盆地北部是指嫩江东段及松花江以北地区,面积1.2×105km2。
盆地具有断、坳双层结构,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在晚古生代基底上形成了克拉通内裂谷盆地,产生了NE 向及近SN 向展布的断陷盆地群,早白垩世晚期到新生代发育了大型坳陷盆地,不仅形成了大庆长垣等大型构造油气藏,而且在向斜区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油藏。
徐家围子地区的火山岩储层近年来有了很大的突破,年时期探井卫深井、徐深井相继获超百万方无阻流量的高产工业气流,尤其是徐深井的成功钻探,在徐家围子断陷中部升平一兴城构造带发现了大型火山岩气藏,成为大庆油田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入战略突破阶段的标志。
也使得徐家围子地区成为了中石油近年来重点勘探与开发的地区。
由于火山岩的存在对油气的形成和聚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具有油气储集能力的火山岩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
2 区域地层特征2.1 沙河子组上段为砂泥岩,局部地区见有兰灰、黄绿色酸性凝灰岩。
靠断陷边缘砂砾岩增多。
下段砂泥岩夹煤层,常为稳定的可开采煤层一层。
是深层主要的烃源层。
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较发育,厚度多在200-400m之间。
主要岩性为下段砂泥岩夹煤,泥岩厚度大,部分靠断陷边缘的井,出露的是砂砾岩夹砂泥岩、煤层岩性组合。
上段为砂泥岩,粒度变粗,夹砂砾岩,个别井夹煤层升深井。
本区沙河子组可分上、下二段,下段下部泥岩夹砾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为泥岩。
上段下部为厚层泥岩夹砾岩,上部为厚层泥岩与砾岩互层。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征

c o s v la i o k i man y d s i u e n t e e s o h a i ; h e o o c ma ma s ma e d v d d i t e u o c n c r c s i l i r td i h a t ft e b sn t e C n z i g f m y b ii e n o tb i
,
2 e ac stt o xl ai ・Rs r I tu E po tn& D vl m n,e o hn ae Ole o p n ,equH bi 65 2 C iⅡ e h n i ef r o ee p etP t C iaHubi i l C m ay R ni, ee 0 2 5 , h ) o r f d i n
金春爽 , 乔德武 , 伟宁 淡
( .国土资 源部 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中心, 1 北京 10 3 ; 0 04 2 .中国石油 华北 油 田分公 司 勘探开发研究 院 , 河北 任丘 0 25 ) 6 5 2 摘要 : 渤海湾盆地经历 了中、 新生代两个裂 陷旋 回, 随 了很 强的 中酸性和 中基性 岩浆 活动。通过 系统 总结 盆地 内中 新 伴 生界 火山岩分 布及 其油气藏类型 , 山岩油气藏发育特 征及规律 , 火 探讨 了渤海 湾盆地 火 山岩 油气藏 的勘探 潜力。研 究认
,
t n p t n ilo oc n c h d o a b n r s r or n B h iB y B s Th s z i e pe i1v t e Ea l e a i oe t fv l a i y r c r o e e v is i o a a a i o a n e Me o oc. s c a1 h rv C t n a d t err s r ort p s c r c e si sa d p te n t sp pe ic s e he e p o a oc n c r c it u i n h i e e v i y e i o ha a tr t n atr s,hi a rd s u s st x lr . i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 I }
I
厥 7 ) 豸 ~ 侄 巷(Volum ̄)15,期(Numb ̄ ̄)3,总(Total ̄6] 矿 物 岩 石 页<Page)1—7,】995,9,{ ,1995) J MINEkAL PETROL
) I ,/7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火山
’ 作用发育的某些共同规律
- 李有柱 (西安地质学院资源系,西安7l 054) 。 【摘要】 中国末部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广太范围泛发育。根据构造关系笔者把拳珏划分为三个部分:、中和南构造地姨。 新生代又作用在时空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 老到新又山作用演化的特点是s曲t饱和枉度减少,碱空属和镁含量增加 跌南构造地块到北构造地块出现的玄武岩各具特色。从东沿海向西北,即从东南沿海断裂控长白山~酃声断裂到太兴岭一太行山断裂方向
是地壳厚度增加 的方向,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演化也盅生蝇律性变化。 ·
拳文根据作者与其他研究者的资料,从岩石学、地球‘匕学和构造学的 观点,对新生代玄武岩在时间上的演化和空闻上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关键词】 构造地块 富武岩 局部熔融对空分带 同位素研究 底辟上隆
中国东部包括兴安岭一布列亚河(俄罗 斯)加里东造山带的中间地块、前寒武纪华北 地台和东部的(华夏式)加里东褶皱带。研究 区内划分为北、中和南三个大型构造地块(见 图1),分别用c,u和K】表示。前者是分布在 古生代地区内的兴安岭一布列亚河中间地块 的一部分,中者包括华北地台的太古代和元 古代基底的突出部分(山东地盾、山西地盾和 大别山断块隆起) 及在震旦纪和显生宙在 这个基底上形成的陆向斜 断陷槽和断陷盆 地,后者把秦岭海西造山带东南部(其中包括 洞庭湖盆地的基底)和在前寒武纪基底上形 成的苏一桂陆向斜联合在一起,它包括我国 南方诸省(图1)。 中国东部地质发育史漫长,它经历了太 古代、元古代、古生代,直到中生代初期, 印 支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燕山期(侏罗纪 白垩纪)的遣山作用告一段落,这两次造山作 用都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在中生代出现 许多钙碱性火山作用区,同时有大量花岗岩 浆的侵入 所有这些作用把中国东部构造上 不均一的基底焊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中国东部在新生代曾处于稳定状态,其 中产生一些北东向延伸的断裂 ]。正是这些 断裂带控制着本区的火山活动区和火山中心 的分布(图1)。 中国东部现代地壳的厚度h/kin为3O一 40,由东向西有增加的趋势(图2)。断裂构造
收稿日期:l094—04—22 改目日期{1995—06—07 . 作者简介:享有岳48岁尉教授(90年获原苏联副博士)岩石学专业研究方向:玄武岩及舯幢源包体
f- p
1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矿 物 岩 石 使地壳的厚度减少4 km 8 km 。
圉l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分市圉 (据Ma x{r yuan-1986【 简化和扑克) FiS-l The distril ̄tion of Cenzoic volcanic rocks in ea或e¨'C na (Simplified and added from Ma Xin ̄yuan、1986) 1.新生代火山岩,2.新生代沉积物充填的盐地;3 喜马拉 雅造山带,4.燕山造山带 5.申支遣山带,6.华力西造山 带}7加里东遣山带f8.秦岭造山带}9吕集遣山带;10. 构造地块界线{l1.区域性断裂;12 国界 火山中心及其编号:1.抖浩}2.五太莲池,3.二克山f4. 牡丹江;5.伊通}6 臣清}7.挥南{8锅盟;9.宽甸{10 汉 诺坝,1l_平泉;l2 蓬莱{13 山旺;“.女山;15.六台方 山}16.慊县一新昌f17 龙拇牛头山;l8.明溪;19.麒薜; 20.海南岛(据池际尚,1988)乜]
1新生代火山作用在时间上的 分带
l995 圉2中国东部莫霍面赋存的津度 (据Ma X Jngyuan.1986[】1简化和补克) Fig.2 The depth of Mohm:ovh ̄d ̄scontflluity in eas— telT ̄China (Simplified add神仃om Ma xjn&yu ̄m.1986) 1.奠藿面赋存深度等值线(kin),2.新生代火山中心 厦其编号,3.国界 火山中心厦其编号:同圈l
三纪和第四纪三个时期。早第三纪以拉斑玄 武岩为主,晚第三纪以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 性橄榄玄武岩为主,第四纪以碧玄岩和橄榄 霞石岩为主(表1)。其中玄武岩和碧玄岩分 布最广,还见有霞石岩和碱性苦橄玄武岩以 及玻基辉橄岩、响岩、粗面岩和碱流岩。基性 火山岩和超基性火山岩以高Ti,P而相对低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早、晚第 AI为特点(表2),这正是大陆上地台构造环
● I
^ l 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5卷第3羯 李有柱: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火山作用发育的某些共同规律 境下形成的地幔岩浆岩的特点 从地球动力 学的观点看,中国东部新生代的火山作用属 于内板块型啪。 。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作甩在时阿上的演 化特点是SiO:的饱和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逐渐减步 含标准矿物Hy的拉斑玄武岩 被含标准矿物Ne的碱性玄武岩取代,依次 被碧玄岩、碱玄岩和含大量标准矿物Ne的 霞石岩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碱金属和镁含 量也随之增加。这由标准矿物Or,Ab和ol以 及其他实际矿物含量的增加得以证实。这是 笔者在对比分布在同一构造地块、同一火山 地区和火山中心范围内的古新世一渐新世火 山岩和更新世全新世火山岩(表I)时查明 的规律 这种规律具有统计性质,在某些地方 可能与此普遍规律有些偏离。不仅相容元素 Ni,Cr含量随M值(Mg/Mg- ̄Fe)增加而增 加,而且不相容元素含量的变化也是如此 。 表1中国隶部新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表
构趟 火山岩的年龄 止山岩的主要类型 火山作号 亩 蔷 乎其编号 地域 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Ma ’—— 全新世晚期 0.O1 嚣蛊喜 ; l 昌羹出:螽话 莲 ̄j22,泊 更新世中晚期0.06—0.58 盯 匈
更新世早期0.85一1.5 北 上新世 2 O一4 2 羞藿盍囊茎主攀詈妻季 中新世 7—23
所新世 27—37襞磊蓉茎窖 詈磊譬茎岩 下辽阿、通化马鞍山 跟辽、牡丹江通化(4 始新世 39一 9 拉斑玄黄岩、过馥型言武岩 长春大中=、吉林殂辽 古新世 6l一78 宝所世 张授曩石岩 番墨 阳高 靠权 ★同 河北井陉 更新世 宦武岩
± 茬更新世早期 <9.66—4. 4 薯墨喜虢盏蔷差武岩 嚣黍 蓁 : 蕊 黑 中新世 066—26. 3 碧玄岩、碱性檄榄玄武岩 翠 挲 平泉n”’赤峰、牺胸’橐
衙新世 32.O 要萎莩、火山谇屠岩 景埒、阳原—蹰县 华北裂谷、抚顺 由 始新世 46.50 喜摹喜厦傲慢臣石岩 华北裂答 古新世 >60.O 更新世中一中期 童山(14)、斧山 上螽世 张懂担曩蛋武岩 霎 未拿啬 鬈 ”、江 、 蕃、 上新世一中新世 42.6 靳新世—古衙世 拉斑百武岩、蕞性徽鬣喜武岩 养北盆地、照明山 全新世 玄武岩 海南岛术掌(20) 雷虎等地
吏新世 2.05 玄武岩、撖揽玄武岩、局部玻基 喾 舞溉 辅 - 辉槭岩、高铝玄武岩、安山岩
第四纪耒分 玄武雨熔岩和罱砾岩 南 上箭世一更新世早期 ‘ 磐要看 薹 撩玻 辉撇 并嚣、 蔫胡 岛、挖海
中新世 玄武质熔岩、台湾岩 台湾北部、南海中央盆地 晚第三纪未丹 玄武岩、碧玄岩 霞石玄武岩等 三水 河蔼、新江厘县等邋 露衙世 {5—5磊蔷喜、翟面岩椰鞭褫岩搜火山 吾 i 羊着盏地中 古新世 5l一6l
-据郦奠岚、赵来升修改和扑充口] s_衄埘ifⅫand added EMo] ̄n 1987 玄武岩成分在时间上构规律变化取决于 部熔融的程度.只有0.7 --1.0 。这些 地幔岩浆源由东向西依次加深,取决于熔出 评价没有考虑到地幔原生岩浆结晶分异作用 流体数量的减小 根据吴利人等的资料可知, 以及地幔物质局部熔融以前遭受的交代改 导致始新世拉斑玄武岩形成的Ga- ̄-辉橄榄 造 如果考虑到以上两种因素,可能对局部 岩局部熔融的程度为5 一8 ,在新第三 熔融程度得到更高的评价 ’ 。但是吴利人 纪玄武岩熔出时,液相的数量减到4 一5 等强调随着时间的变化岩浆形成的强度有减 商在第四纪玄武岩和霞石岩形成期间,局 小的总趋势是可以肯定的。
蔓k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矿 物 岩 石 我们发现,第四纪火山岩最富不相容元 素,这可能与局部熔融程度最小有关,与地幔 物质和岩浆源底部流体相作用以及与发生强 烈的交代作用有关。 新生代火山岩在时间上演化的一个共同 的区域性规律就是局部源区的岩石在时序上 裹2中国东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和标准矿物成分.W(B)I Table 2 The chemi ̄l component and normative mmer ̄ls of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ln ea啦rn China(in percentage)
SiO.-4 53 48.i4 49.87 40.88 43.70 44.52 44.59 47.4i 42.25 51.5 5 TiO ̄98 2 23 2.12 2.34 2.52 2.35 2.68 2.46 2 59 1 0 Alto3 1 .70 i5.00 13.39 i4.26 13.5i 14.91 13.36 1 3.22 l1.78 1 5.5 1 F ̄ ̄Oa .99 3.23 3.19 4.31 4.75 4.14 0.51 4.03 5.70 2 9 - F ̄O .55 9.27 5.94 7 90 0.98 9.94 0.30 7.08 0.95 0 9 MnO .18 0.22 0.15 0.25 0.】7 0.19 0.22 0.17 0 19 0.i M .04 7.26 7.90 7 51 10 54 9.0i 9.39 0.52 1i 78 0 3 CB0 .4I 7.5i 0.32 8.00 9.38 9.86 9.52 9 90 9 53 9.2 Na.-O .76 4.1i 3.90 3 21 2.98 4.59 3.05 3 25 2 88 2.6 K±0 .41 2.70 5.00 i 43 i 18 0.94 1.39 i 59 1 88 1 i P 05 .37 0.55 0 99 0.05 O.61 1.44 i 12 0.73 i 09 0 2 } 11-O 50 O.77 0 37 2.73 3.08 一 i.90 3.30 3 02 2.2 其他 ——0.0i————0 08 0.07 0.07 0.7O O i3 0.1 总计 9 i 02 i00.00 99.54 i00.03 99 38 99.91 190.15 99 92 99.75 99.7 I 9 01 1.34 2.02 1.08 1.34 3.48 2 69 1.68 1.01 0.6 l 79 4.25 4 10 4.40 4.96 4.46 5 10 4 70 3.79 3.1 79 4.63 4.63 O.25 6.95 6.27 9.49 0.71 5.79 4 1 4.0 47 10.14 29.50 8.35 7.24 5.52 8 35 9.46 1 4.47 0.6 68 21.S7 1 4.36 27.27 l9.86 0l_94 23 86 27 27 1 4.08 22.5 2 08 14.47 4.17 20.31 20.59 17.62 18.64 19.94 13.08 26.9 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