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蜂毒成分可能的应用

蜂毒成分可能的应用

蜂毒成分可能的应用,前景和结论蜂毒(BV)及其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 具有抗癌活性,包括肺,肝,肾,膀胱,前列腺,黑色素瘤,骨肉瘤,乳腺癌,以及白血病细胞。

结合这里给出的数据,扩展到我们和其他人的研究发现,蜂毒素在体内和体外(5– 9,17,96120 ] 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BV成分,如蜂毒磷脂酶A2,和蜂毒明肽,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的替代医疗成分。

最近的研究表明,BV及其成分,其抗癌作用机制十分多样化。

在体外和体内的研究已经表明,蜂毒成分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等多种不同的基因,(参见图2)。

因此,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凋亡,坏死,和裂解是由蜜蜂毒抑制肿瘤生长的可能机制。

伴随这些, 在蜂毒介入的区域内,由淋巴结发展局部的细胞免疫反应。

注射的路线,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反应,以及处理的细胞类型, 可以确定蜂毒的免疫抑制和/或免疫刺激特性。

BV及其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钙调素活化,和诱导细胞凋亡/坏死的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产生抑制,在人类癌症中,可能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因此,对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包括癌症的治疗,钙/钙调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钙/钙调素在血管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a2 + /钙调蛋白,激活HIF-1,从而诱导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

缺氧诱导增加细胞内Ca2 +浓度,促进Ca2+/钙调蛋白依赖性酶,包括钙调蛋白激酶和钙调磷酸酶的活性,促进HIF-1α表达和转录活性。

此外,通过Ca2 + /钙调蛋白拮抗剂如蜂毒肽,可能抑制血管生成。

楚等人[ 57 ]证明,蜂毒肽,以磷脂酶A2不依赖的方式,独立地诱导细胞凋亡。

而赵等人。

[ 138 ]表明,在几个细胞系中蜂毒肽通过激活磷脂酶A2,导致细胞凋亡。

此外,王等人。

[ 145 ]表明,蜂毒肽联合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能在人类癌症抗性的治疗中,是一个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通过PLA2,胱氨酸蛋白酶和MMP的活化,破坏癌细胞。

蜂毒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蜂毒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蜂毒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淡黄色透明毒液,具有多种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包括多肽类:蜂毒肽(Melittin)、原蜂毒肽(Promelittin)、蜂毒明肽(Apamin)、MCD-多肽等;活性酶类:磷脂酶A2(Phospholipase,PLA,)、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酸(碱)磷酸酶等;此外还有组胺、胆碱、甘油、氨基酸等。

蜂毒主要具有抗炎、降压、镇痛、抗病毒作用。

蜂毒疗法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其它动物源性的毒性物质一样,蜂毒治疗疾病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某些患者经治疗一段时间后,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利用蜂毒疗法治疗疾病并没有完全达成人们的共识 j。

近年来,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研究蜂毒的组成成分、结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及功能,为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展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1 蜂毒的药理作用1.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蜂毒有明显的降血压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能使实验动物离体心脏产生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心脏功能1.3 对血液的作用蜂毒具有溶血和抗凝血作用,治疗剂量极少引起溶血反应;较大剂量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蜂毒直至稀释为1/10000时,其溶血作用才消失 .1.4 抗炎镇痛作用蜂毒中的单体多肽是抗炎的主要成分,它具有类激素样的作用,但无激素的不良反应。

全蜂毒、溶血毒多肽、神经毒多肽、MCD-多肽均能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作用。

1.5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蜂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活蜂循经穴蜇刺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引起的早期肝硬化有较好效果1.6 抗肿瘤、抗菌和抗辐射作用蜂毒对淋巴瘤、肉瘤都具有抵抗作用,对Rous肉瘤和Hela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蜂毒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蜂毒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蜂毒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蜂毒疗法的适应症(一)胶原病或自身免疫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红班狼疮、痛风;(二)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外伤性癫痫、神经痛(如坐骨神经疼、三叉神经)神经炎、偏头痛、痴呆;(三)运动系统疼痛:腰间盘椎突出症、肩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颈椎病、网球肘;(四)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不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内膜炎、下肢静脉曲张、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五)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鼻炎;(六)外科疾病、骨关节疼、腱鞘炎、腱鞘囊肿、下肢慢性溃疡、疤痕疙瘩、良性肿瘤、肌萎缩、小儿麻痹、慢性阑尾;(七)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附件炎、盆腔炎;(八)内科疾病:甲亢、白细胞减少、贫血、肝硬化;(九)皮肤科疾病:多形红斑、感光性皮炎、皮肤结核、银屑病、皮炎、慢性皮肤病;(十)其他疾病:落枕、遗尿、阳萎、运动员肌肉拉伤、挫伤、慢性疲劳等。

蜂毒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出现局部或周身反应是治疗中的正常现象,中途停止治疗丧失了良好的治疗机会,反应越明显疗效就越好,反应期过后,就是病情好转期的到来。

2、蜂毒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用蜂王浆、蜂蜜、花粉、蜂巢治疗能增强体质,早日康复。

3、配合其他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如中西药、理疗、磁疗、光疗、洗浴疗法,同时还可以配合体育锻炼。

4、酒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大汗淋漓、极度衰弱、孕妇、幼儿不宜采用蜂毒疗法。

5、蜂针治疗期间禁忌辛辣热性食物及油炸食物,严禁大量饮酒,禁食螺、蚌、鱼、虾食物和服用含虫类的药物,以免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接受蜂毒疗法者,治疗结束后应休息10 分钟以上,不宜治疗后立即进行活动。

6、治疗前不得吃得过饱,治疗期间不宜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蜂毒疗法的禁忌症孕妇:一般不予蜂毒治疗,以免流产或胎儿畸形。

急腹症:婴幼儿疾病、性病、先天心脏病、蜂蜇过敏或过敏体质、肾炎、肾病变、全身虚弱。

蜂毒的临床应用

蜂毒的临床应用

蜂毒的临床应用1.蜂毒的理化性质及成份一、蜂毒的概念蜂毒是蜜蜂的工蜂毒腺和副毒腺分泌的用以抵御仇敌入侵的防卫武器。

平常贮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具有必然毒性的液体。

蜂毒是天然生物毒素,具有高度生物活性,成份复杂,活性普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二、蜂毒的理化性质;新鲜的蜂毒是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味苦,呈酸性PH值5~,比重。

常温下专门快挥发干燥至原液体重量的30-40%,有12种以上的用气相分析可鉴定的成份挥发,包括以乙酸异戊酯为主的报警激素,由于它们在搜集和精制进程中极易散失,因此在述及蜂毒的化学成份时已被忽略。

蜂毒极易溶于水、甘油和酸,不溶于乙醇。

蜂毒的性质极不稳固,容易染菌和变质,只能保留几天;加热到100o c经15分钟组分破坏,至150o c毒性完全丧失。

蜂毒可被消化酶类和氧化物所破坏,在胃肠消化酶的作用下,专门快失去活性,这是因为蜂毒中的很多活性成份为肽类物质,易被蛋白酶所分解的缘故,氧化剂可使它迅速破坏,醇可降低其活性。

碱与蜂毒有强烈的中和作用。

苦味酸、酪酸、苯酸及某些防腐剂,都对蜂毒有作用。

所有的生物碱沉淀剂,也能和蜂毒发生作用。

干燥的蜂毒稳固性强,加热至100o c、经10天仍不失其生物活性。

冰冻不减其毒性,在周密封锁和干燥条件下,能维持其活性达数年之久。

三蜂毒的要紧成分蜂毒是一组成份复杂的天然化合物,要紧由肽类、酶类和胺类组成。

各组分均有生物学活性。

目前已知干蜂毒要紧含有假设干肽、酶、生物胺类,肽类约占干重的60%,酶类约占13~15%,而蜂毒肽又是其要紧活性成份。

酶类以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为主,胺类主若是组织胺和儿茶酚胺。

1:多肽类;(1)蜂毒肽(melittin):是蜂毒的要紧活性物质,约占干蜂毒的50%,由26-27个氨基酸组成,其水溶液能降低表面张力,在稀薄的溶液中作为单体存在,增加离子强度或蜂毒肽的浓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凝聚现象,直至形成疏水性四聚物。

蜂疗临床应用现状研究

蜂疗临床应用现状研究

蜂疗临床应用现状研究蜂疗,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蜂疗是利用蜜蜂及其产品来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一种自然疗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疗法的重新认识,蜂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和验证。

蜂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蜂针疗法、蜂产品疗法等。

蜂针疗法是将蜜蜂的尾针蛰入人体穴位,通过蜂毒的药理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蜂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蜂毒肽、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

蜂产品疗法则是利用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在临床上,蜂疗已经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风湿免疫性疾病是蜂疗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时效果不佳。

而蜂疗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

研究表明,蜂毒中的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关节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和肿胀。

神经系统疾病也是蜂疗的应用方向之一。

例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蜂疗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对病情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一些临床案例显示,经过蜂疗后,患者的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此外,蜂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如湿疹、银屑病等,蜂毒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皮肤炎症,缓解瘙痒等症状。

而且,对于一些慢性伤口和溃疡,蜂蜜的抗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特性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

然而,蜂疗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蜂疗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由于蜂毒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在进行蜂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过敏测试,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其次,蜂疗的疗效还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虽然目前有一些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了蜂疗的潜在疗效,但由于研究方法和样本量的限制,结论还不够确凿。

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蜂毒是蜜蜂尾部刺中人体释放的一种天然药物,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1. 抗炎作用:蜂毒中的褪黑激素和蠕纹素等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肿胀和红肿,有效缓解疼痛。

2. 解毒作用:蜂毒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以排除体内毒素,净化血液。

它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肝脏负担,提高解毒能力。

3. 免疫调节作用:蜂毒中的多肽类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预防感染和疾病发生。

4. 抗衰老作用:蜂毒中的褪黑激素和氨基酸等成分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维持皮肤弹性,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5. 抗肿瘤作用:蜂毒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6. 改善循环系统:蜂毒中的蜂蛇多肽成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 促进伤口愈合:蜂毒中的蛋白酶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加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形成,加快组织修复和再生。

值得注意的是,蜂毒虽然有很多的功效,但对某些人群可能存
在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蜂毒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此外,蜂毒的使用也需要遵循适当的剂量和方法,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

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蜜蜂蜂毒的作用与功效>蜜蜂蜂毒是指蜜蜂的毒刺中所含有的复杂蛋白质混合物。

蜜蜂蜂毒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现代医学领域,并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和医学应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蜂毒的成分、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功效。

一、蜜蜂蜂毒成分及作用机制蜜蜂蜂毒中主要含有蜂毒蛋白(mellitin)、酸类肽酶(acetylcholinesterase)、蜂毒肽(apamin)等多种活性成分。

1. 蜂毒蛋白(mellitin)蜂毒蛋白是蜜蜂蜂毒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溶解和凋亡。

此外,蜂毒蛋白还可以诱导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2. 酸类肽酶(acetylcholinesterase)酸类肽酶是蜜蜂蜂毒中的一种酶类物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提高神经传递效率。

3. 蜂毒肽(apamin)蜂毒肽是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具有抗癫痫、抗血栓、降压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阻断神经传递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二、蜜蜂蜂毒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作用蜜蜂蜂毒中的蜂毒蛋白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蜂毒蛋白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

因此,蜜蜂蜂毒在治疗皮肤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 抗菌作用蜜蜂蜂毒中蜂毒蛋白具有抗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蜜蜂蜂毒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3. 抗病毒作用蜜蜂蜂毒中的蜂毒蛋白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研究表明,蜜蜂蛋白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有效抑制病毒的感染和扩散。

因此,蜜蜂蜂毒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蜂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3 蜂毒肘关节注射 docx

蜂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3 蜂毒肘关节注射  docx

第三节肘关节病的蜂毒注射(一)应用解剖1、肱骨下端的两侧内上髁及外上髁,容易用手指摸到,若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时,很容易摸到外上髁。

内、外上髁的连线称上髁间线。

肘关节屈曲时,其后方突起的骨尖端部为尺骨鹰嘴。

在内上髁后方有一凹下沟槽,尺神经在这里通过,可以清楚地用手指摸到。

肘关节屈曲,外上髁前方约2.5cm处,即为桡骨头,伸直时外上髁与桡骨头进入凹陷内,其外缘突起的肌肉为桡骨各伸肌,内缘为肘后肌。

真正的肘关节表面位置相当于外上髁下方1cm至内上髁下方2.5cm 间所画连线上。

2、若将前臂旋后并伸直肘关节,可见以肘窝横纹线为基底的两侧缘有两条肌肉隆起,内侧为旋前圆肌,外侧为肱桡肌,两者远端相交,外形似一个三角形。

将肘关节半屈时,在肘窝横纹线上,可摸到一硬条索,即为肱二头肌肌腱;手指向内侧移动少许,可触及动脉搏动;再向内侧移动少许,即为正中神经的位置。

在肱二头肌肌腱外侧的桡骨头前有桡神经约过。

3、在上臂外展时,自腋窝后皱襞至肘窝中心,沿上臂内侧面画一条直线,次线即为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之走向。

尺神经在上段与肱动脉伴行,至下段则向下后方向行至肱骨下端内髁的后方。

桡动脉上段较深,外观标志不太清楚,但从肱三头肌间隙穿出后,前后下方沿桡神经沟绕肱骨至三角肌止点下2.5cm处,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穿出,行至外上髁前,分为深浅两支。

这些均可从表面标志中勾画出来。

肱骨的三脚肌止点处是一重要的解剖标志,有三个重要含意,(1)为肱骨主要滋养动脉进入骨骼之处;(2)为桡神经在此平面饶肱骨背部转折之处;(3)相当于喙肱肌在肱骨内侧缘的附着处。

(二)注射方法一、肱骨外上髁注射1,适应症、肱骨外上髁炎,肘外侧滑囊炎,2、体位,坐位,肘关节半屈放于平台,3、操作方法,根据压痛及疼痛的位置,确定注射部位,以压痛最突出点进针,要熟进针点的解剖结构,不要误入血管,不要刺伤神经,针尖可直抵骨膜,抽无回血,然后可边退针边推药,注入0.5—1ml 药液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