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肩三针穴的蜂针应用

肩三针穴的蜂针应用涂成文,李万瑶,钟国存((广州中医药大学,39蜂疗网,广东广州510405)肩三针穴并非指肩的一个穴,实际上指的是肩部三个穴位的总称。
但具体指哪三个穴位,则有不同的说法。
传统说法肩三针穴指肩髃、肩贞及肩前;也有指肩髃、肩贞、肩髎者;又有以肩髃为主、再加肩髃前后水平各2寸取一穴组成肩三针者,即靳三针中的肩三针穴[1]。
无论用哪三个穴位,肩三针穴均为肩部穴位,是治疗肩臂疾病的一组非常有效的穴位,蜂针临床上治疗肩部疾病,肩三针穴是最常用的穴位。
下面介绍肩三针的有关穴位及肩痛的某些治疗。
1穴位的定位与特点肩髃:无论哪种取穴方法,肩髃均是主要的穴位之一。
肩髃别名很多,可称为中肩井,扁骨,肩头,肩尖,尚骨,肩骨等。
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部腧穴,也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为主治肩关节及肩臂病变的常用穴。
图1肩髃穴图取穴部位:肩髃在肩部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如图1所示。
简便取穴即上臂外展手平举时,当肩部的前凹陷处。
肩髎:位于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简便取穴即上臂外展平举时(如图2示),当肩部的后凹陷处(一般在上臂外展平举时,肩上部有两个凹陷,前凹陷处是肩髃穴,后是肩髎穴)。
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手下垂,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如图3)。
此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
肩前:在肩部前方,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为经外奇穴,治疗肩前痛的经验穴。
图2肩髎穴图3肩贞穴2主治疾病(1)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由于所有的腧穴均有近治疗作用,而肩三针穴位于肩部,是局部取穴的典型代表。
蜂针刺激后可直接作用于肩部,有通络止痛、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作用。
加上蜂针本身有蜂毒的强大治疗作用,用蜂针作用于肩三针穴是临床上疗效非常确切的一种治疗方法。
(2)颈椎病、中风后遗症、脑外伤等引起的肩臂麻木、乏力、肌肉萎缩、半身不遂等。
蜂针治疗过程中试针法的应用

蜂疗过程中试针法的应用蜂针治疗的皮试是指初次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先用蜂针或蜂毒注射液进行皮肤刺激及部位测定,以观察患者的局部及全身反应。
因为许多病人在初次接受蜂针治疗时都有一定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所以进行皮试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痛苦,让蜂针治疗达到安全而有效的目的。
但是如何进行皮试,如何掌握皮试的结果等方面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以下是探讨活蜂刺激为主的治疗,以提高蜂针治疗的规范性。
1、蜂针疗法试针目的:试针的目的主要是观察病人蜂针后有些什么反应,是否适应于接受蜂针,以提高临床蜂疗的安全性。
通过试针,可以判断患者接受蜂针后的反应严重程度,断定患者过去是否曾被蜂螫刺等等,从而减少蜂针疗法的过敏反应发生,判定多长时间患者可以度过蜂针的过敏期。
试针的作用,一方面试用蜂针的用量小,可不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对患者是否可用多量蜂针、用蜂针会有些什么反应、大概多久可以让患者度过蜂针的过敏期、治疗的预后、即多少疗程可以取效等方面做出初步判定,故此对于蜂针治疗的安全性、预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活蜂治疗试针的方法:蜂针试针往往是将蜜蜂(多采用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1只,挟住蜂的腰段,螫刺在病人的1个已常规消毒的穴位上;或取出1只蜂的蜂刺,用点刺、散刺穴点;或留针5分钟后,将蜂螫刺拔出。
蜂针后观察15-30分钟,若局部红肿直径小,而又无不适的局部或全身反应者,为阴性反应,可接受常规的蜂针治疗。
若局部红肿半径大,或有全身反应者,为阳性反应,则接受蜂针治疗时易出现过敏反应,应用脱敏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全身反应严重者,不可予以治疗。
或用皮肤划痕反应进行皮试。
可将蜂针液全液,或稀释液,涂布在皮肤上再用细针划痕;或在划痕后涂蜂毒制品,观察皮肤反应。
如皮肤反应明显,表示其原来接触过蜂针或蜂毒制品,蜂针时注意其过敏反应。
3、试针部位:试针部位多用肾俞、志室、外关、曲池、手三里、大椎、足三里、血海等穴,或前臂外侧皮肤,或痛点。
蜂针疗法

4.严重过敏患者应即时送医院处理
由于病人的机体机能反应不同,在蜂 针用量过大的情况下,有时难免会 出现蜂针的过敏反应。如遇到严重 的蜂针过敏者,除就地急救外,应 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要遵医嘱, 以免贻误病情。
5.正确对待过敏反应,坚持治疗,取 得疗效
• 要帮助病人消除对蜂疗的恐惧心理,让 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才容易出现良好 的疗效。对于初期的过敏反应,医生应 该尽量避免,尤其是严重的反应;同时, 让患者意识到这些反应只是暂时的,坚 持治疗反应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尤其 是对一些顽固性疾病,更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治愈的,而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 可见明显效果。
(一)操作方法
1.直刺法
•在需要治疗的局部皮肤 消毒后,用镊子挟着活 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 点,由于蜂受到刺激有 作出自卫的本能反应, 蜜蜂则自然将尾针刺入, 蜂毒通过螫针注入人体。 若蜜蜂不放蜂刺时,可 轻压蜂的胸部。一般留 针 10 ~ 20 分钟后将蜂刺 拔出。
• 最初治疗蜂量一般由1~2只开始,每天 增加一只,但如遇严重过敏反应,如发 热、全身风疹等证时,应减量;或维持 在2~3只蜂的水平,待度过蜂毒的过敏 期后,再逐渐加量。 • 过敏期以后所用蜜蜂只数视病人的体质 和病情而定,每天8~15只左右。 • 每天或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每疗程之间休息3天~1周。
பைடு நூலகம்
3.防止不良反应产生
• 对于接受蜂针疗法的病人,治疗前要消 除其紧张。对过饥、过疲、大汗、重病 体虚、大失血、血糖低等情况的患者, 要防止晕针等不良反应。如遇瘙痒,不 应用手去抓挠,以免损伤皮肤,造成感 染。为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初期的 反应期内,应在蜂针治疗后,让患者在 蜂疗室内留观30分钟,如出现反应可即 时对症处理。
骨折引发水肿之蜂针疗法

l上旬投稿邮箱换通知
因中 国雅 虎 邮箱 将 于 2 0 1 3年 8 月 1 9 日停 止 服务 , 《 中国蜂业》上旬刊使用的 z g y f 2 O O 4 @ y a h o o . t o m . c n 投稿邮箱届时也会停止使用。
附近的肌肉, 让穴位的肌肉松弛一点 , 并涂“ 樟脑药膏” ( 有与“ 蜂疗止痛膏” 同功 ) , 以减低疼痛感及 缩短疼痛 时间。 另一手用尖嘴镊控制蜂的蜇刺 ,同时移往穴位上
1 . 一般骨 折 患者都 会去 医 院照 x光 片 ,顺 理成 章 会做 紧急包扎 及 固定处 理 , 如 打石 膏 、 吊挂袋 等 。 2 . 水肿 现象 往往 会在 骨 折第 二 天开 始 ,一 般 医师 会 给 于“ 止痛 剂及 利尿 剂 ” 。
三、 治疗 法 1 . 病 历
摩及 涂抹 “ 樟脑 药膏 ” , 所 以痛感 会减 轻到 最低 。
3 . 愈后
蜂针次 日发现水肿现象已经消了很多 , 后来第 3 ~ 4 日 做巩固治疗 ,第 5 3已完全消退 ,愈后可观察到 6 1 0 日以后都没出现水肿。
四、 结论
1 . 在 1 9 7 9年 , 笔者 曾经 观摩 过 “ 1 3 本 蜂疗 协会 ” 来
骨 折 常 见有 外 力 所 伤 和 自发 性 ( 骨 质 疏 松) 骨 折 两
种, 这两种骨折又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非开放性骨折 。 不 管是哪一种骨折, 都会造成病灶附近肌肉组职遭到破 坏, 形 成 内 出血 或外 出血 的现 象 , 外 出血 必然 同时 出现 内出血 。 如果 内出血不能迅速被排除掉 , 就会造成局部 充 血甚 至瘀 血 ,局 部充 血 或瘀 血 阻塞 了正常 血 液 的流
我身边的蜂疗
蜂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蜂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蜂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蜂针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以下是蜂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选择一个清洁、安静的空间进行操作。
准备好蜂针、无菌酒精棉球、棉签等消毒工具。
确保患者在治疗前洗净双手。
2. 消毒穴位:将无菌酒精棉球擦拭需要刺激的穴位,可用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擦拭。
3. 插针:将蜂针拿在手上,用力插入穴位。
插入的深度一般为2-3毫米。
插针的速度要快,并且要注意角度,保持与皮肤垂直。
4. 刺激穴位:插入蜂针后,可以轻轻转动或上下抖动蜂针,以增加对穴位的刺激。
刺激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5. 拔针:在刺激完成后,用力拔出蜂针。
拔针后,可用无菌酒精棉球擦拭穴位。
6. 处理伤口:如果出现出血,可用无菌棉球进行按压止血。
如果需要,可以给患者涂抹消毒药膏。
注意事项:
- 操作前要仔细对蜂针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卫生。
- 操作时应准确插入穴位,尽量避免误伤周围组织。
- 针头应当不沾染血液,避免传播疾病。
- 患者应保持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
- 在进行蜂针疗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指导。
蜂针疗法的应用

蜂针疗法的应用王静琳,熊亮,马振刚(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媒介昆虫重点实验室,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摘要:蜂疗是对蜂产品入药治病的统称,蜂针疗法以它独特的魅力在蜂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蜂针疗法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活蜂双翅,或用蹑子温和的夹住活蜂的胸部,尾部置于穴位令其点刺;也可用将蜂针取下散刺相 。
蜂针疗法集蜂针的药用与中针学原为,其学的重。
蜂疗针疗在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肿瘤相关疾病、泌尿生殖疾病等方面的运用,可为后续深入了解蜂针疗法的运用提供重要的u关键词:蜂针疗法;发展;治疗疾病;应用中图分类号:S8965文献识别码:8文章编号:1003-9139(2021)01-0001-04A Review of the Applicati o n of BeeAcupu ncture TherapyWANG Jinglin,XIONG Liang,MA Zhengang(Chongqing Key Labora t osy of Animal Biology,Chongqing Key Labora t ory of Vec t or Insect,Chongqing Normal Univers i ty,Chongqing400047,China)Abstract:Bee t h erapy is a general name for the t r ea t men t of bee produc t s,and bee needle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ee therapy with its unique charm.Bee needle therapy often uses t h umb and forefinger to hold the wings of live bees,or gently hold the chest of live bees with tweezers,and place the tail at acupuncture points to make t h em prick;Tweezers can also be used to remove the bee needle and puncture or scatter the related acupuncture points.Bee needle therapy integrate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bee needle liquid with the principle of acupunc t ure and moxibus t ion of t r ad 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medical community.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bee acupuncture in skin diseases,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musculoskeletal an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tumor-related diseases,urogenital diseases,etc.,which can provide a heavy weigh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bee acupuncture.Key words:Bee acupuncture therapy;Development Treatment of diseases Application从古至今,蜂针疗法一直被运用到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国内最早关于蜜蜂的药用价值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中医药古文献中,国外公元前2世纪也出现了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利用蜂针止疼的记载叫随着时的,后前的,蜂针疗法结合了针灸蜂“治病医,具有了针、灸、药等功。
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第一节 概述
蜂针疗法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古 罗马时期,根据出土的文物记载, 古埃及、印度、罗马和中国都曾 经以蜂针治疗风湿病。西方文艺 复兴时期的文献也记载盖伦曾经 用蜂针治疗风湿病的案例。
到上世纪50年代与中国传统针灸医术 相结合形成了现代蜂针疗法。蜂针与 针灸相辅相成,二者功能互补增倍, 产生了神奇效应,现在认为蜂针疗法 具有针、药、灸3种作用,这个便是 现代蜂针疗法的实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之所在。
常用处方
行痹加膈俞、风门、血海。痛 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足三 里、阴陵泉、商丘。热痹加大 椎、曲池。每次选取疼痛部位 及周围的3-5个穴位,用蜂螫。 7天为一个疗程。
常用处方
(二)面神经麻痹:取牵正穴为 主,配以阳白、丝竹空、颊车 、地仓、四白、迎香等穴(配其 中3一4穴即可)。每穴用蜂1只 ,随蜂螫次数增多,而延长蜂 针留置时间。一般留置1-4分钟 。每次间隔3-5天。5次为一疗 程。
药理作用
由于蜂针液在抑制癌细胞的 同时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 强对癌症的抵抗,这种独有的 双重作用得到国外专家高度评 价,被认为是攻克癌症“最好 的免疫剂”。
药理作用
(六)抗辐射作用:蜂针液有明 显的抗辐射功能,因其可增强机 体应激力,减轻辐射损伤程度, 并能刺激造血系统,防止因辐射 引起的骨髓和脾脏退化现象,表 明它有保护和复苏造血干细胞的 潜在作用。
常用处方
(七)结节性红斑:取病变部位穴位 ,用蜂螫。
(八)过敏性紫癜:取足三里、三 阴交、血海等穴,用蜂螫。 7天为 1个疗程。
(九)荨麻疹:取百虫窝、血海、曲 池、三阴交等穴,用蜂螫。一般治 疗1天,即可好转。
常用处方
(十)胆绞痛:取胆囊穴、内关 、关元、迎香、四白和耳穴第 三敏感点,用蜂螫。
蜂毒疗法的步骤方法

蜂毒疗法的步骤方法什么是蜂毒疗法?蜂毒疗法是人类以蜜蜂蛰刺器官为针具,循经络皮肤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针刺,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蜂毒疗法,也称蜂针疗法、蜂刺疗法。
蜂针本身可以与最先进的注射器相比拟,犹如天然注射针,药液可自动注入人体内。
前提是观察治疗对象对蜂毒是否过敏,若不过敏,可采用蜂毒进行治疗。
那么蜂毒疗法的步骤方法是什么呢?蜂针疗法:蜂针疗法是蜂蜇疗法与我国的传统针炙相结合,以蜜蜂的蜇针代替针炙中使用的钢针。
方法是:按病人来诊时间,用ZW-82型子午流注计算仪求出该时辰应选的穴位或经络,然后用镊子夹蜜蜂在选定的穴位蜇刺。
由于蜂针疗法对原始的蜂蜇疗法更精细,效果更好,所以蜂针疗法很快由我国传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
蜂蜇法:这是最古老的方法,应用历史悠久。
目前这种方法仍被广泛采用,由于蜂蜇法能使毒液全部进入体内,故而疗效显著。
具体方法是:治疗前将受蜇部位用温水和肥皂洗净,然后用镊子夹住蜜蜂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使蜜蜂将蜇针刺入皮肤,待4~5分钟毒液排空后,取出蜇针。
蜂螫虫治疗后应观察10~60分钟,看有无不良反应。
治疗必须由医生操作进行。
一般第一天用1只蜜蜂蜇,以后每天增加1只,至第十天用10只蜜蜂,此为一个疗程。
休息4~5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即每天用3只蜜蜂连续蜇刺42天。
两个疗程后,若病情无好转,说明蜂毒疗法无效,应停止使用。
蜂毒电离子导入法:蜂哲疗法和蜂针法虽然效果都很显著,但病人由于怕痛,加上活蜜蜂不易保存,故而有人发明了蜂毒电离子导入法。
具体方法是:先将蜂毒冻干粉与生理盐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均匀地浸湿衬垫,并接通两极的电源,利用直流电通过无损伤皮肤将蜂毒离子导入体内。
治疗后,皮肤略有充血、微肿和轻度的痒感。
蜂毒注射法:将蜂毒制成各种制剂,然后皮下注射,治疗疾病。
此法简单易行,不受地区、季节、活蜂的限制。
本文摘自39蜂疗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蜂针是蜜蜂的自卫器官,当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时,会执行蛰刺的动作,而在针刺的同时,蜜蜂会从蜂针注射一种液体,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对于被针蛰的生物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我们将蜜蜂针刺所产生的液体称为蜂针液。
使用活蜂蜂针,将蜂针液中挥发性成分注入人体,这是蜂针液药剂所无法代替的。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1)直刺法
局部皮肤消毒后,用镊子挟着活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点,蜜蜂则自然将尾针刺入,蜂毒通过螫针注入人体(如图4-1)。
因为蜂受到刺激有作出自卫的本能反应。
若蜜蜂不放蜂刺时,可轻压蜂的胸部,或折去其中枢部分再针。
一般留针10-20分钟后将蜂刺拔出。
有的医家用特殊的蜂盒——即“蜂疗控制器”进行蜂针,这比用镊子或手指等直接摄蜂更能保持蜂毒,操作方便。
但该操作要有特殊的装置,要得心应手尚需练习。
最初治疗一般由1—2只开始,每天增加1只,但如遇严重过敏反应,如有发热、全身风疹等症时,应减量。
或维持在2—3只蜂的水平,待渡过蜂毒的过敏期后,再逐渐加量。
过敏期以后所用蜜蜂只数视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每天8-15只左右。
每天或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
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天至1周。
(2)散刺法
用镊子将蜂蜜针从活蜂尾部拔出,夹持住蜂针,在患部找与疾病相关的经脉、腧穴点刺即出,一般镊不离针,随刺随拔。
1只蜂针刺三五点,多至十几点,最后可将蜂刺留针几分钟。
本法适用于面部,畏痛者、高敏体质患者、取面部穴及蜂针保健者,散刺法可以减少过敏的机会。
此法为散刺、轻刺、浅刺,很少有痛苦,病人易于接受。
提拔蜂刺时,用牙科或眼科镊,抉住鲜刺的上1/3与2/3交界处,挟的部位过上易夹住毒囊,太下易夹伤蜂刺。
挟蜂刺时用力要均匀,用力太大会损伤蜂刺,太小易使蜂刺滑落。
蜂刺拔出后要即时使用,否则会使蜂毒大量排出而失去治疗的目的。
散刺时用力要适中,刺要垂直,否则蜂刺会断,无法刺入与排毒。
(3)点刺法
与散刺法相似,但每针1穴,镊可离针,留针几秒钟或几分钟不等。
此法也可按直刺法,蜂针后,拔针刺入第二和第三穴,或仅留蜂的尾部进行散刺后点刺。
该法仅能刺3—5点。
适用于畏痈者、高敏体质患者、蜂毒疗法的初期及面部穴位。
或取蜂后,截断腹部,留下层端末节含蝉针毒囊的部分,再用上述的散刺或点刺法。
(4)减毒蜂刺法
出于蜂计初期易造成过敏反应,而用散刺法又要求有较高的技术,较难拔蜂刺,所以可采用减毒蜂刺法,或脱敏法,即减少进入机体的蜂毒量。
可用绷带包木板,表固再用胶布固定。
蜂针时先让蜂针点刺在胶布(流失蜂毒量相对较少)或绷带(流失蜂毒里较多)上,再用尖细镊子夹住蜂刺中部,然后针不离镊地散刺或点刺在穴位或经络皮部。
尤其是意大利蜂可用此法以减毒、可将每只蜂毒减少至20%—60%。
注意在布上取针时间不易过长,一般在蜂刺后的1-4秒内完成。
否则蜂毒流失多,达不到点刺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