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的针刺方法

蜂针疗法的针刺方法蜂针是蜜蜂的自卫器官,当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时,会执行蛰刺的动作,而在针刺的同时,蜜蜂会从蜂针注射一种液体,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对于被针蛰的生物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我们将蜜蜂针刺所产生的液体称为蜂针液。
使用活蜂蜂针,将蜂针液中挥发性成分注入人体,这是蜂针液药剂所无法代替的。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1)直刺法局部皮肤消毒后,用镊子挟着活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点,蜜蜂则自然将尾针刺入,蜂毒通过螫针注入人体(如图4-1)。
因为蜂受到刺激有作出自卫的本能反应。
若蜜蜂不放蜂刺时,可轻压蜂的胸部,或折去其中枢部分再针。
一般留针10-20分钟后将蜂刺拔出。
有的医家用特殊的蜂盒——即“蜂疗控制器”进行蜂针,这比用镊子或手指等直接摄蜂更能保持蜂毒,操作方便。
但该操作要有特殊的装置,要得心应手尚需练习。
最初治疗一般由1—2只开始,每天增加1只,但如遇严重过敏反应,如有发热、全身风疹等症时,应减量。
或维持在2—3只蜂的水平,待渡过蜂毒的过敏期后,再逐渐加量。
过敏期以后所用蜜蜂只数视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每天8-15只左右。
每天或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
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天至1周。
(2)散刺法用镊子将蜂蜜针从活蜂尾部拔出,夹持住蜂针,在患部找与疾病相关的经脉、腧穴点刺即出,一般镊不离针,随刺随拔。
1只蜂针刺三五点,多至十几点,最后可将蜂刺留针几分钟。
本法适用于面部,畏痛者、高敏体质患者、取面部穴及蜂针保健者,散刺法可以减少过敏的机会。
此法为散刺、轻刺、浅刺,很少有痛苦,病人易于接受。
提拔蜂刺时,用牙科或眼科镊,抉住鲜刺的上1/3与2/3交界处,挟的部位过上易夹住毒囊,太下易夹伤蜂刺。
挟蜂刺时用力要均匀,用力太大会损伤蜂刺,太小易使蜂刺滑落。
蜂刺拔出后要即时使用,否则会使蜂毒大量排出而失去治疗的目的。
散刺时用力要适中,刺要垂直,否则蜂刺会断,无法刺入与排毒。
(3)点刺法与散刺法相似,但每针1穴,镊可离针,留针几秒钟或几分钟不等。
蜂针疗法的全身反应

蜂针疗法的全身反应
蜂针疗法也是中医学的—个重要支脉,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课题。
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学科体系,也成为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蜂针的全身反应是值得蜂疗工作者重视的问题,也是患者不接受蜂疗的因素,故此应该尽量避免蜂针引起的全身反应。
只要能掌握其全身反应的规律与原理,全身反应是可以消除的。
(1)发热、恶寒:接受蜂针治疗患者,采取散刺、点刺小量蜂毒治疗,或进行脱敏治疗的,可不出现此反应;但如果按常规的活蜂直刺,即迅速逐渐增加蜂针量的方法治疗时,每天增加1-2只蜂的方法,最常见的反应一般有发热、恶寒、体倦等全身反应。
当然并非初针1-3次就有全身反应出现,其出现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如果患者从未接触过蜂针或蜂毒,而试针后,每天递增蜂量的方法进行活蜂针刺的话,其反应的出现时间约在半个月之内。
笔者对165例接受蜂针的此类患者进行探讨表明:对于未接触过蜂刺的人来说,在蜂针的半个月内的第2-7次是发热的高峰期,其中以第5次发热者最多。
过敏反应发热者占治疗总数的99. 4%。
发热一般出现在蜂针后的3-5个小时,往往维持半天—2天,或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般表现初期为37. 5~39.5℃,尔后有少部分人有低热或午后潮热。
由于发热等过敏反应出现在20天之内,所以如果不是用递增蜂量的方法进行蜂针疗法的话,发热出现率就大大降低。
如果是每天1-2只蜂的话,则发热率不到20%。
所以最好在初期进行小量蜂针刺激,以防止发热反应,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该文出自39蜂疗。
蜂针疗法的好处

蜂针疗法的好处蜂针疗法简介:人類利用蜜蜂螫刺器官為針具,循經絡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針刺以防治病的方法,接受蜜蜂螫刺的歷史非常悠久,蜂螫會引起人體局部或全身反應,因蜜蜂種類很多,不是每一種都可以治療,須經交配特殊種類經培養方可利用,因特殊蜂毒液於人體起反應,臨床實驗顯示蜂毒液具有鎮痛、降壓、抗心律失常、抗凝血和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效應,對紅細胞和血凝作用以及刺激身體腎上腺系統,抗炎、抑菌,尤其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防止細胞膜病變(癌症)和抗幅射防護作用,對由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引起的心血管、腦血管、糖尿病等疑難病症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療效,尤其對關節炎,風濕症、免疫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特佳,顏面神經炎、偏頭痛、失眠症、腦神經痛、尿酸、顏面肌症痙攣、坐骨神經痛、腰骨代神經根炎、頸椎痛、肩周炎、腰椎骨質增生症、支氣管喘息、心律不齊、震顫麻痺、射線中毒、各種病毒感染、腱鞘炎、腱鞘囊腫、體表腫瘤、上臉腫神經炎等免疫系統產生的各種疾病有獨特的改善。
蜂針給人體經絡刺激,同時自動注入皮內適量的蜂針液(BeeVenom),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蜂針繼發局部潮紅、抗凝血兼具溫炙效應,蜂針療法是針、炙、藥三結合復合型刺炙法,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學中之一絕,經國內外蜂針研究者發揚光大,現己成為預防保健及醫療輔助事業中顯示出獨特效用,也是現代人追求天然保健(Nature's Care)之大趨勢。
因工商業社會裡生活人人精神緊繃,壓力很大,運動又少,現代病應運而生,西藥副作用又大,生活品質惡性循環,自體免疫力逐年下降,病人每天擠爆各大醫療院所,國家健保成本大幅增加,國民因病痛苦並未稍減,在在都因國人尚無先進國家國民預防保健觀念以致之,最近曾與日本、韓國、歐盟做蜂療學術交流,方知以蜂療做人體預防保健在世界上己成為不可抵擋之趨勢,各歐美先近國家對台灣蜂療也趨之若騖.先後也派醫師來台灣學習蜂療課程,繼續推廣世界各地。
蜂產品在人體預防保健上更有明顯的藥理作用,其發展歷程如:五十年代用蜂蜜來整腸健胃.六十年代用花粉補充營養,七十年代用蜂王乳來美容,八十年代用蜂膠來提高自體免疫力,九十年代則用蜂療(蜂針+蜂產品)來預防保健、防癌、防中風、更證明全世界性進入生物科技時代的蜂針療法,舉凡腦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過敏虛冷改變體質、痠痛,在蜂療臨床上都有很好的效用,常接受蜂療者更可防中風,防罹癌,正因如此世界各國蜂療人口正大幅增加,蜂療師接受專業訓練,質量的需求日益迫切;以確保蜂療之安全,故蜂療師除本身應具備學術之外,還需一顆視病如親的愛心、熱心、耐心。
蜂针疗法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蜂针疗法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我们来了解一下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特点。
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病证类型,它的主要特点是疼痛部位多在腰部,伴有寒湿感觉、痛经活动、抽痛或拘急等。
病因主要是由于寒湿邪气侵袭人体腰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腰部疼痛。
在西医学上,这种腰痛症状属于非特异性腰痛,也是一种多发病、多病因的腰痛症状。
蜂针疗法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利用蜂针进行刺激的中医疗法。
蜂针疗法通过在穴位部位刺激蜂针,促进腰部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的目的。
其疗效主要通过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来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
对于蜂针疗法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国内外研究尚不够充分。
我们将从一些临床研究中找到的证据来分析蜂针疗法的治疗效果。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蜂针疗法在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百例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了蜂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发现,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症状得到了缓解。
这表明蜂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蜂针疗法在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与传统针灸治疗相当。
尽管蜂针疗法在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效果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但由于研究受试者较少,临床研究质量有待提高,这意味着我们的研究结论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在治疗腰痛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证据基础。
采用蜂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采用蜂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蜂针疗法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早期患者采用此种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坚持治疗,可以避免患者关节出现畸形强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蜂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理是:蜂针液中含有多肽和酶类等有效成分,具有直接和间接抗炎止痛作用;调节免疫能力,加强免疫抑制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末梢血供,增强心脑肝肾生理功能及其局部经络和物理作用。
其中主要是抗炎止痛和免疫调节两项。
从中医角度看,蜂针液进人人体以后,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的功效。
另外,蜂针刺入穴位.有针刺经穴的机械性刺激,又有蜂针液的药理作用,蜂蜇后局部的虹肿反应,还有类似温炙的治疗效应。
所以,蜂针治疗同时具备了针刺、温炙、药物治疗的多种功效。
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
除了蜂针可以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蜂蜜、蜂胶、蜂巢、蜂王幼虫以及蜂王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症的治疗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蜂蜜具有补中益气,驱寒祛湿的功效,对于痹症的治疗是有一定的功效的。
2、蜂胶具有消炎止痛,调节免疫的功能,并且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蜂巢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不仅含有蜂蜡成分,而且,还含树脂、袖脂、色素、鞣质、糖类、有机酸、脂肪酸或甙类,并含有铁、钙、铜、钾、钻等微量元素。
因而,能补充人体多种微量元素,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4、蜂王幼虫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机体机能,既能振奋精神,增加食欲,增强体力,又能益智安神、改善睡眠,其制品是一种新型的滋补强壮剂。
5、蜂王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症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蜂王浆具有抗炎的作用。
因为蜂王浆中含有癸烯酸,而此种物质具有极强的杀菌能力,所以蜂王浆很早就被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些顽症。
②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蜂王浆中大约含有约1O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等。
维生素B12,叶酸和烟酸都与人和动物的生长有关。
蜂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蜂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蜂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蜂针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以下是蜂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选择一个清洁、安静的空间进行操作。
准备好蜂针、无菌酒精棉球、棉签等消毒工具。
确保患者在治疗前洗净双手。
2. 消毒穴位:将无菌酒精棉球擦拭需要刺激的穴位,可用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擦拭。
3. 插针:将蜂针拿在手上,用力插入穴位。
插入的深度一般为2-3毫米。
插针的速度要快,并且要注意角度,保持与皮肤垂直。
4. 刺激穴位:插入蜂针后,可以轻轻转动或上下抖动蜂针,以增加对穴位的刺激。
刺激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5. 拔针:在刺激完成后,用力拔出蜂针。
拔针后,可用无菌酒精棉球擦拭穴位。
6. 处理伤口:如果出现出血,可用无菌棉球进行按压止血。
如果需要,可以给患者涂抹消毒药膏。
注意事项:
- 操作前要仔细对蜂针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卫生。
- 操作时应准确插入穴位,尽量避免误伤周围组织。
- 针头应当不沾染血液,避免传播疾病。
- 患者应保持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
- 在进行蜂针疗法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指导。
蜂针疗法治愈双膝风湿性关节炎

蜂针疗法治愈双膝风湿性关节炎龙岳柳【期刊名称】《蜜蜂杂志》【年(卷),期】2018(038)010【总页数】1页(P19)【作者】龙岳柳【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4年5月,笔者亲戚张某,男,62岁,双膝患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疼痛,肿胀,酸麻,变形,行走困难,无法干活。
治疗多年,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十分痛苦。
笔者建议用蜂针疗法,他同意试试。
蜂针疗法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这步至关重要,千万不能少。
首先用一只活蜂的蜂针蜇在选定好的手臂上,当蜂针蜇到皮肤后立即把蜂针拔出,这样进入人体的蜂毒就只有一只活蜂蜂毒的五分之一或更少,可以把过敏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接受者的安全。
活蜂蜂针拔出后,观察15 min以上,如接受者的蜇针部位只出现轻微红肿,意识上和表情上都无异常,说明没有蜂毒过敏,可以接受蜂针疗法;如果试针后,蜇针部位大面积红肿,瘙痒难忍,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体力不支,这就是蜂毒过敏,应马上送往县级以上的医院救治。
张某作了蜂针试针后没有任何不良过敏反应,可以接受蜂针疗法治疗。
蜂针疗法加上口服蜂产品对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效果好、起效更快、治愈率更高。
蜂蜜、蜂花粉、蜂胶这三种蜂产品,每天早晚一次空腹服用,每次蜂蜜20 g,蜂花粉20 g(油菜花粉、茶花粉均可),用温开水冲化后同蜂胶3粒一起服下,隔一小时左右进食,时间为2个月。
蜇蜂针要先选好穴位,一是髀关穴,位于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低陷处。
功能是髀股痿痹,寸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二是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六寸。
功能是治腿痛,下肢不遂,膝关节肿胀。
三是阴市穴,位于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接线上,髌底上三寸。
功能是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肢体不遂,腹胀腹痛。
四是梁丘穴,位于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二寸。
功能是治疗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
蜂针治疗需因人而治

蜂针治疗需因人而治作者:周一海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4期周一海如果被蜜蜂蛰可不是一件好事,会疼会痒,还会长一块大包。
但刘薇每隔三四天会让五六十只蜜蜂蛰在她身上,已是80岁高龄的她说:“是蜜蜂挽救了我的生命。
”1.医护人员,也苦于疾病缠身刘薇退休前是广西南宁市某医院护士长,在医院呆了三十多年。
退休之后,刘薇还是没有远离医院,因为那时她疾病缠身。
1932年出生的刘薇经历过生离死别和硝烟战火,但身体一向健朗。
意外发生在1968年,“36岁时,我受了重伤,脑震荡伴随全身软组织挫伤,由于动乱时期无法治疗,就落下了病根子。
”刘薇说。
之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先是胸椎部疼痛,不能仰卧入睡,仰卧时两手像触电一样难受,胸部像有绳子捆住般呼吸困难。
医院诊断,她得了不死癌症——强直性脊椎炎。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全身四肢浮肿、僵硬,关节疼痛,更有瘫痪的可能。
1991年,59岁的刘薇已经无法行走,手指无法抓握,更严重的是,她又被诊断为风湿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当时心绞痛无法形容,真的感觉自己要死了。
后来又去了上海做高压氧治疗,情况稍微好点,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当时,所有医生都建议还是回家疗养吧。
”回忆起当时,刘薇眼眶里还淌着泪。
2.绝望时,小蜜蜂带来希望就在所有人劝刘薇放弃时,一个病友建议她用蜂针治疗试试看。
当时还不了解什么是蜂针治疗,但刘薇求生的欲望很强烈,有任何希望她都要试试。
19 9 3 年,她又回到上海接受蜂针治疗。
第一次接受蜂针治疗时,她有些恐惧,因为小蜜蜂蛰在身上,有些痛,麻麻的感觉很痒。
但治疗一个星期之后,她感觉四肢有了变化,至少手指有力气抓梳子了。
好不容易有点希望,但他们不得不停止治疗:“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在上海租房子治病,实在没有钱了。
”当时刘薇想自己懂医,也知道蜜蜂怎么蛰,要不回家自己给自己治吧。
刘薇记得很清楚,在上海福州路的一家书店里,她找到一本蜂刺疗法的书,特别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严重过敏患者应即时送医院处理
由于病人的机体机能反应不同,在蜂 针用量过大的情况下,有时难免会 出现蜂针的过敏反应。如遇到严重 的蜂针过敏者,除就地急救外,应 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要遵医嘱, 以免贻误病情。
5.正确对待过敏反应,坚持治疗,取 得疗效
• 要帮助病人消除对蜂疗的恐惧心理,让 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才容易出现良好 的疗效。对于初期的过敏反应,医生应 该尽量避免,尤其是严重的反应;同时, 让患者意识到这些反应只是暂时的,坚 持治疗反应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尤其 是对一些顽固性疾病,更不是一朝一夕 就能治愈的,而要经过较长的时期,才 可见明显效果。
(一)操作方法
1.直刺法
•在需要治疗的局部皮肤 消毒后,用镊子挟着活 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 点,由于蜂受到刺激有 作出自卫的本能反应, 蜜蜂则自然将尾针刺入, 蜂毒通过螫针注入人体。 若蜜蜂不放蜂刺时,可 轻压蜂的胸部。一般留 针 10 ~ 20 分钟后将蜂刺 拔出。
• 最初治疗蜂量一般由1~2只开始,每天 增加一只,但如遇严重过敏反应,如发 热、全身风疹等证时,应减量;或维持 在2~3只蜂的水平,待度过蜂毒的过敏 期后,再逐渐加量。 • 过敏期以后所用蜜蜂只数视病人的体质 和病情而定,每天8~15只左右。 • 每天或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疗程。 每疗程之间休息3天~1周。
பைடு நூலகம்
3.防止不良反应产生
• 对于接受蜂针疗法的病人,治疗前要消 除其紧张。对过饥、过疲、大汗、重病 体虚、大失血、血糖低等情况的患者, 要防止晕针等不良反应。如遇瘙痒,不 应用手去抓挠,以免损伤皮肤,造成感 染。为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初期的 反应期内,应在蜂针治疗后,让患者在 蜂疗室内留观30分钟,如出现反应可即 时对症处理。
1.适应证
(1)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如各种神经痛、 神经炎。如面神经炎、运动神经原疾病、 周围神经损伤、头痛、多发性肌炎、中 风后遗症等 (2)变态反应与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风湿病、过敏性鼻炎、强直性 脊柱炎、皮肌炎、硬皮病等。 (3)骨关节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扭 伤、各种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关节 滑膜炎、骨质增生等。
蜂针疗法
冯淑兰
定义
• 蜂针疗法是利用蜜蜂(工蜂) 的螫针(shi,zhe)针刺于人体的 经络穴位,通过蜂针液(蜂毒) 的药理作用和经络穴位的调整 作用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蜂针治疗兼有针、药、灸三种作用。 1、蜜蜂的螫针能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 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蜂针中有蜂针液进入人体,发挥了 一系列药理作用,起到抗菌消炎、 止痛消肿、调整免疫等功效; 3、蜂针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肤 温度升高,具有温灸效应,可达到 温经通络、扶正驱邪的作用。
2.禁忌证
(1)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障碍者。 (2)严重过敏反应患者,体虚难以接受者。 (3)严重动脉硬化、月经期、孕妇、手术 后者慎用。 (4)淋巴结持续肿大、疼痛,蜂针减量或 停针也难以消肿者。 (5)血压过高,有高血压危象者。 (6)低血压患者。
• 蜂针治疗与针灸法不同,有其特殊性。 因为蜂针刺入,蜂毒留于体内,一时不 能消除,其后效应远远超过针灸治疗; 蜂毒的药理作用,有时会胜于单纯的针 灸治疗,同时早期的蜂针治病的机体过 敏反应,也是针灸所未有的。只要严格 地控制蜂针剂量,掌握患者状况及蜂针 治疗规律,蜂针疗法不但适应症广,而 且是较为安全的。
(4)内科疾病:高血压、肝炎、支气管哮 喘、甲状腺机能亢进、胃肠功能紊乱、 老年性痴呆等。 (5)外科疾病:胆石症、腱鞘囊肿、腱鞘 炎、脂肪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红斑 性肢痛症、扭挫伤等。 (6)妇科疾病: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痛 经、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等。
(7)儿科疾病:舞蹈病、遗尿等。 (8)五官科疾病:听神经炎、耳鸣耳聋、 下颌关节综合症、虹膜炎等。 (9)皮肤科疾病:荨麻疹、银屑病、带状 疱疹等。 一般针灸科的适应证,蜂针治疗也都 适应,但必须注意蜂针与针灸有一定 的区别,尤其要注意蜂针前期的过敏 反应。
3.点刺法
• 与散刺法相似,但每针1穴,镊可离 针,留针几秒钟。该法仅能刺3~5 点。适用于畏痛者、高敏体质患者、 蜂毒疗法的初期及面部等。注意点 同散刺法。
(二)蜂针治疗的适应症 与禁忌症
• 蜂针疗法是将蜂毒的药理作用与针 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 已探明蜂针疗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 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神经痛等痹痛疾病,及某些骨关节 疾病,有止痛、消肿等作用,有一 般药物无法比拟的疗效,逐渐为医 家所重视。
(三)蜂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 1.注意治疗的时间与部位 • 蜂针疗法虽然对许多疾病有良好疗 效,但并非任何时候与部位均适宜 蜂针治疗。初期及未过反应期的患 者,宜用少量蜂针;已度过反应期 的患者,蜂针用量不可过大。同时 要注意蜂针治疗的部位。在头面部 穴以少刺为佳。
• 因为一则在头部,反应较大且迅速,尤 其是未过反应期的患者,易产生强烈反 应,影响生活与工作;二则头部穴针后 如果肿胀,影响面部美观;三是由于蜂 针刺后大部分人的针刺局部会有色素沉 着,虽然该色素沉着是可消退和可逆性 的,却不易很快消退。初期反应期间, 以肌肉丰富处及四肢伸侧面为佳,因针 刺屈侧面,尤其是关节部位,易妨碍关 节的活动,影响生活。
• 绝大多数蜂螫伤仅有局部红肿和刺痛, 数小时后可自行消失。只有蜂针过量, 医者又不懂得蜂针治疗规律及疾病变化 规律时,才有可能导致全身中毒反应, 如可有头晕、头痛、不安等表现,轻者 一般可在数小时内消失。 • 蜂针疗法过敏反应的轻重,主要取决于 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而不是疗效好坏 的指标,反应的轻重可以作为掌握治疗 时间及蜂刺数量的依据。临床上只要严 格遵守蜂针疗法的操作规程,使用蜂针 疗法是比较安全的。
2.散刺法
• 用镊子将蜂螫针从活蜂尾部拔出,夹持 住蜂针,在患部找与疾病相关的经脉、 腧穴点刺,即出,一般镊不离针,随刺 随拔。一只蜂针分刺三五点,多至十几 点,最后可将蜂刺留针几分钟。 • 本法适用于面部、畏痛者、高敏体质患 者。散刺法治疗可以减少过敏产生的机 会。
• 此法为散刺、轻刺、浅刺,很少痛苦, 病人易于接受。拔蜂刺时,用牙科或眼 科镊,挟住蜂刺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挟的部位过上易夹住毒囊,太下易夹伤 蜂刺。挟蜂刺时用力要均匀,用力太大 会损伤蜂刺,用力太小易使蜂刺滑落。 蜂刺拔出后要即时使用,否则会使蜂毒 大量排出而失去治疗的作用。注意散刺 时用力要适中,刺要垂直,否则蜂刺会 断,无法刺入其它点。
2.严格控制使用的蜂针量
• 蜂针疗法蜂针量并非多多益善,任何药 物,多则为毒,少则为药。蜂针疗法亦 如此,适量蜂针可治人,多量蜂针可杀 人。必须严格控制蜂毒与蜂针只数,即 蜂量。蜂针量不应该贪多求快,人体的 耐受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蜂针量 越多,病就越容易好。蜂针治疗的疗效 与蜂针液刺激数量并不呈正比,有的患 者每次1~2只蜂针毒液就可见效,但有 的患者50~60针似乎也难以满足其要求。 蜂量过大,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超 过机体的解毒能力,易出现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