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针疗法

合集下载

全息截根挑羊毛疔、奇穴针法、舌下取栓、中医刺血、特效手法,中医五绝实战技术

全息截根挑羊毛疔、奇穴针法、舌下取栓、中医刺血、特效手法,中医五绝实战技术

全息截根挑羊毛疔、奇穴针法、舌下取栓、中医刺血、特效手法,中医五绝实战技术一、疗法特点:1、挑羊毛疔又名截根疗法,作为本套疗法的一部分,截根意为“从根本上截除病痛之根源”。

据现有典籍记载,针挑疗法起源于春秋时期,流传至今数千年。

它内病外治,针挑取疔,通畅经络,追根溯源,直驱病根,疗效立竿见影。

疔学认为,“羊毛疔”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靠吸收人体血液生长,堵塞血液流通,感觉以酸、麻、困、涨、疼、沉为特点,人体穴位如生有疔毒,就会阻塞经络,影响气血正常流动,疾病随之产生。

截根疗法从病体中取疔,截除病根,病去如退潮,功效非凡。

截根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截除病根,筋肉骨正,气血自流,祛湿排寒、固本培元,这是一套真正去除病根的好方法,治愈后不易复发。

2、本疗法各种针法四肢或皮下进针,不触及深层,无痛操作、非常安全,零基础也可以轻松上手,无任何风险,治疗次数少,很多看似疑难病症一次即愈。

3、独特的手法、刺血疗法、舌下取栓、道家针灸等技术,同时学习,一病多法,适用于不同人群,五大绝技谙熟于心,治疗疾病游刃有余!手法、截根、针灸、刺血等方法各具其功屡创神效,使学者成为一个多面手,想用那种方法治疗就用那种方法,适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两套道家秘传手法贯穿整套治疗体系,渗透力、传导感强劲,疏通经脉、治病养生效如桴鼓,法简效宏,乃徒手治病真传精华,望学者珍视之。

阳面(后背)经筋疏通手法、阴面(腹部)脏腑疏通手法。

本月新增:腹部内八卦、外八卦挑治法,阴阳脏腑图挑治法主治各种疑难杂症、重症,临症时屡建奇功,是全息截根挑羊毛疔技术的高级境界,全身疾病皆可挑治,疗效迅捷宏大,是历来道医挑治法不传之秘,也是刘老师不辞辛劳拜访三山五岳隐士明师独得秘法,至今尚未公开披露,此技术为本机构刘涛老师独有,其他雷同者皆为仿冒!!一、腹部内外八卦挑治法:八卦全息有内外,分辨脏腑各不同;诸内有疾形诸外,通调诸疾显奇功;腑阳脏阴得平秘,气血周流前后通;升降气机呈有序,专治重症疑难病。

挑针疗法

挑针疗法

【原创】我的临床心得经验----挑针疗法2007-8-19挑刺法是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由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

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操作时先常规消毒,将针横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约0.2~0.3cm,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挑尽为止。

术后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对一些惧怕疼痛患者,可先用0.5%普鲁卡因少许打一皮丘,再行挑治。

挑刺用具1、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牙科用的器械改制成锋利的三棱针样长约10厘米的挑治针,还可用眼科“角膜钩”改制成“钩状挑治针。

”2、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

部位选择挑刺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部位。

1.以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灵枢·背腧》提出背俞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并提出了五脏背俞的穴名和穴位。

同时还提出了背俞穴定穴时所出现的“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

”阳性反应现象。

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以此分析、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

也可以此寻求有关穴位邻近的阳性反应点作为取穴依据。

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

2.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治。

壮医针挑疗法研究概况

壮医针挑疗法研究概况

壮医针挑疗法研究概况钟丽雁;龙朝阳;李凤珍;王苑俪【摘要】壮医针挑疗法是壮族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以"壮医"、"针挑"为关键词,检索2017年5月31日以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文献,从历史沿革、理论研究、名医经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壮医针挑疗法的相关研究,阐述该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24【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壮医针挑疗法;外治法;综述【作者】钟丽雁;龙朝阳;李凤珍;王苑俪【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壮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长期聚居于广西地区,该地区多雨潮湿,易患多种疾病,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壮族形成了疗效显著、独具特色、简便易行的外治疗法,其中壮医针挑疗法就是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

壮医针挑疗法是用一种特制针或大号缝衣针,根据病人病症选择体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运用不同手法,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出皮下纤维的一种简便疗法[1]。

现对该疗法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壮医针挑疗法是一种古老治病方法。

虽目前尚未发现相关文字记载,但从其他文献中可得到佐证。

“针挑”一词最早见于陶弘景《肘后备急方》,其曰:“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

宋《桂海虞衡志》记载:“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不佳,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之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

上述相关文献记载表明,挑疗法源于我国岭南地区壮族先民。

近现代壮医药学家为发展壮医药事业呕心沥血,先后发掘整理了多部壮医药著作,形成了完整的壮医药学体系。

中医挑治疗法的原理

中医挑治疗法的原理

中医挑治疗法的原理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挑治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挑治疗法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阴阳平衡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种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包括阴阳两个方面的内容。

阴阳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基础。

中医挑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2. 气血调理: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是人体内外活动的能量,血是体内营养物质的载体。

中医挑治疗法通过调理气血的流通,改善气血的不足或阻滞,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脏腑功能调整:中医将人体脏腑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中医挑治疗法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比如,通过挑治肝脏可以改善情绪失调和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

4.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挑治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症状。

5. 辨证施治:中医挑治疗法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来确定病因,然后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挑治疗法进行治疗。

6.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挑治疗法强调整体观念,即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中医挑治疗法不仅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更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

中医挑治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经验总结,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和经络调理等方面,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挑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中医挑治疗法也需要严谨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以进一步推动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陈氏挑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氏挑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研究
世界中医药
21 0 2年 3月第 7卷第 2期
・3 1 9・
陈 氏 挑 针 疗 法 在 颈 肩 腰 腿 痛 的 临 床 应 用 及 其 机 制 研 究
陈 栋 钟 键 陈 大典。 洪衍 波 罗 良平 章 岳娟 张文容 王刚伟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医针挑科 , 广东省, 州市黄埔大道西 6 3号 ,16 0; 1 50 3 2中山大学 附属第二 医院中医正骨科 )
新 。挑治起 源 于古 代 的“ 半刺 ” 属 于 “ , 刺络 ”, 陈 氏挑 “
针 ” 于 民间 治 病 粗 针 , 更 好 地 适 应 临 床 治病 而 研 始 为 究 了大小适 中 的新 型挑 针 。2 0世 纪 9 0年 代 末 , 种 一 形体 新 颖 、 巧 、 轻 操作 灵 活 自如 , 临床 治 病 范 围广 的 且
从 治疗 麦粒 肿 、 痔疮 、 , L 积 、 dJ疳 瘿瘤 等 疾 病 扩 展 到 治
波” 息 , 达“ 信 传 指令 ” 内外相通 , 能起 效应 作用 。 , 才 针挑治 疗脊 柱疾 病 、 颈肩 腰 腿 痛 等 疾 病 的理 论 依 据 又 与《 灵枢 ・ 海论 》 夫 十二 经脉 者 , 中“ 内属脏 腑 、 外 络 于支 节 ” 的说 法相 同 。“ 其 内 , 形其 外 ” 根 据 体 有 必 , 表 与 内脏之 间 的关 系 , 者 常常 根 据 体 外 变化 来 诊 断 学 疾病 , 按不 同 的疾 病 分 类 , 发 现 在 人 体 体 表 有 “ 并 靶 点 ” 即病变 所在 , 在相 应 的神 经支 配通 路上 选 定 针 , 而 挑 点 , 得显 著疗 效 。在皮 部 的特 定 位 置 给予 适 当 的 取 针 挑刺 激 , 一种 良好 的刺 激反 应 , 充 分发挥 卫 气功 是 并 能 , 到疏通 经 络 , 动气 血运 行 , 和 阴 阳 , 起 推 调 调动 机体

=民间中医绝技疗法:挑羊毛疔(图)

=民间中医绝技疗法:挑羊毛疔(图)

⽺⽑快挑完的时候,出了⿊⾎,我给她拔上了罐⼦。

但是只拔出⼀点⾎,就有东西堵住了伤⼝----就是那种象鱼⼦⼀样的东西。

我拿下罐⼦,开始⼤把的挤捏--挑--挤捏,突然,⼀⼤团鱼⼦样的东西和⾎⼀起冒出来了针挑--拔罐--挤捏,反复⼏次都成功的挤出来了。

看,就是这东西前⼀篇:[转载]民间中医绝技法---挑⽺⽑疔后⼀篇:[转载]韩⽟森教授道破宗神奇的出槽、⾻错位病机秘诀原⽂地址:相术中不得不娶的⼗类⼥⼈作者:南丹⼭⼈相术中不得不娶的⼗类⼥⼈唇红齿⽩ 嘴唇⾊泽偏红,同时齿列整齐不尖不龅、齿⾊偏⽩,伴随这种相的是声⾳偏向柔美,咬字清晰。

具有此相的⼥⼦,和丈夫间的关系甜蜜,夫妻恩爱,感情⽣活美满。

这类能够享受美好情意⽣活的⼥⼦,最⼤的性格优点,就是性格中庸,既不情绪化也不喜欢⼤起⼤落的⽣活经,⽽且很善体⼈意,使得家庭内聚⼒强,感情基础坚实。

下巴圆满 下巴长得圆圆满满的⼥孩⼦,不仅相处起来容易,也是相当善体⼈意的⼥⼦。

相书中有⾔:“丰颔重颐,旺夫兴家。

”就是说:下巴丰满,并且有着双下巴的相貌,就是有帮夫运的好相!娶到这样的⼥⼦为妻,做丈夫的⾮常的幸福,因为她们是标准的贤内助,对全家⼈都相当的体贴,⽽且开朗⼤度、温和敦厚,是可以信赖相守的终⾝伴侣。

⿐⼦⾼挺 ⿐直⽽挺、⼭根丰隆、⿐翼饱满的⿐相,这样的⼥⼦多半都很有贵⽓,能做夫⼈命,拥有如此优良⿐相的⼥⼦,就算书念得不是很好,也不见得没出息,因为凭着⾃信与⼲练,事业上都会有所斩获。

荫夫帮夫,这是⼤⿐美⼥所会做的事,做⽼公的算是很受宠⼜很受保护哩! ⽑发柔软 发质倾向柔软,个性会很柔和,⽐较不会⾃寻烦恼,不⾃找⿇烦,这样的⽣活会相当幽静、安逸。

同时,个性柔软的⼈还有个好处,⾏事上不见得没有主见,⽽是协调性和妥协性很⾼,总能⾯⾯俱到的帮家⾥解决问题,分忧解劳(难)。

⼈中清晰 ⼥性要是具有清晰、深长的⼈中,必定是⽣殖能⼒强、能⽣出优良遗传孩⼦的上上之相!所⽣⼦息也容易⼼存孝道、聪明多福,未来成就且⾼。

挑筋

挑筋

挑筋(挑治)疗法——针挑治疗痔疮(2017-10-19 12:38:11)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挑筋(挑治)疗法——针挑治疗痔疮作者:无名角落一、古老而神奇的挑治疗法挑治疗法又称挑筋法、截根法(容易引起误会,应称为挑病筋法、截病根法),是在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用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针挑疗法源于古老的砭石、砭针,是针灸中一种特殊针法,由我国传统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从古至今多以祖传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间,无人整理发扬,故历代针灸书中无记载。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外界干扰,不怕被同行讽笑,把民间挑、刮、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

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治疗痧胀急症中也介绍使用针挑法、针刺法。

清同治四年(1865年),吴尚先因为见到民间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甚佳,也排除一切困难,对民间各种外治疗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写成了《理瀹骈文》一书,介绍了不少民间挑治法。

挑治疗法的重点是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针挑破皮肤,挑断皮内丝状纤维。

这是通过疏通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等作用。

(一)挑治用具1、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普通缝衣针。

2、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

(二)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选点挑治、区域挑治和截根疗法三种。

1、选点挑治:在背部上起第七颈椎,下至第五腰椎,旁及两侧腋后线范围内寻找疾病反应点.反应点多为棕色,灰白色,暗灰色等,按之不褪色,小米粒大小的丘疹.此法适用于颈部多发性疖肿.2、区域挑治:在腰椎两侧旁开1~1.5 寸的纵线上任选一点挑治,尤其在第三腰椎到第二腰椎之间旁开l~1.5 寸的纵线上挑治效果更好.本法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等.3、截根疗法:取大椎下四横指处,在此处上下左右lcm 范围内寻找反应点或敏感点.治疗时让病人反坐在靠椅上,两手扶于靠背架,暴露背部.挑治前局部常规消毒,用针刺入皮下至浅筋膜层,挑断黄白色纤维数根,挑毕以消毒纱布敷盖。

瑶医药外治疗法治疗风湿痹症概况

瑶医药外治疗法治疗风湿痹症概况

瑶医外治疗法治疗风湿痹症概述莫绍强英建民王柳英李艳玲黄艳娜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院)关键词: 风湿痹症; 瑶医药; 外治疗法;风湿痹症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的一种病,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等可归于痹病范畴,所以风湿痹症难以治愈。

瑶医在治疗风湿痹症的用药上也有很丰富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经验,近年来, 民族医药治疗痹病的方法不断增多, 疗效不断提高, 受到各族群众的喜爱,现将瑶医治疗痹症的外治疗法概述如下。

1 竹筒梅花针法竹简梅花针法,瑶医用竹简梅花针施治时,按常规消毒,将浸泡好的药酒涂在叩打部位上,用竹简梅花针蘸上药酒叩打,竹简梅花针使用方法简便、痛觉极微,效果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2 火针疗法火针疗法是将用火烧红的针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瑶族生活地区被广泛用以治疗因风寒湿邪侵人肌肤,凝滞经络而致的各种痹症、肢体、关节疼痛,肢体关节冷痛,肌肤麻木之痹痛,取桐油火针或酒精火针,针刺病患处,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3 烧针疗法烧针疗法是将针直接用火烧红,快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1)针刺部位选择:根据疾病辨证选穴,与毫针规律基本相同,或直接选取病患点(如疣等)。

选好后,对局部穴位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

(2)烧针:火针的烧制,一般用酒精灯为宜。

使用前,务必将针烧红。

(3)针刺深度:打针前,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穴位,然后立即拔出,深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部位而定,一般不深。

如腰腹、四肢肌肉厚处可稍深,达2—5分,胸背部则宜稍浅,为1—2分。

关节痹痛根据病情,采取关节局部及其邻近穴位治疗;肩关节:肩髃、肩前、臂臑。

肘关节:曲池、手三里、手五里。

腕关节:外关、阳溪、腕骨。

风湿性关节炎主穴:上肢肩关节取尺泽;肘关节取曲泽、肩髃;腕关节取中渚、阳池;下肢髖关节取环跳、委阳;膝关节取足三里、阴陵泉;踝关节取足背穴位、阿是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我的临床心得经验----挑针疗法2007-8-19挑刺法是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由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

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操作时先常规消毒,将针横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约0.2~0.3cm,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挑尽为止。

术后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对一些惧怕疼痛患者,可先用0.5%普鲁卡因少许打一皮丘,再行挑治。

挑刺用具1、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牙科用的器械改制成锋利的三棱针样长约10厘米的挑治针,还可用眼科“角膜钩”改制成“钩状挑治针。

”2、消毒用品、酒精棉球、碘酒和碘酒棉球、敷料、胶布等。

部位选择挑刺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病位,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部位。

1.以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灵枢·背腧》提出背俞穴可主治五脏疾病,并提出了五脏背俞的穴名和穴位。

同时还提出了背俞穴定穴时所出现的“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

”阳性反应现象。

临床可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现象,以此分析、判断属于某一经的疾病。

也可以此寻求有关穴位邻近的阳性反应点作为取穴依据。

如临床治疗头面、颊、颈、项部诸器官疾病,取颈1至7椎夹脊穴;治疗胸腔内脏及上肢疾病,取颈3至胸7椎夹脊穴;治上腹部内脏疾患,取胸8至12椎夹脊穴;治疗腰部和下腹部内脏疾患,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治疗肛门部和下肢部的疾患,取腰2至骶4椎夹脊穴等。

2.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肩痛多在肩胛岗上的表面和三角肌的前缘等处找到痛点;腿痛多在腰骶关节表面找到痛点,即可在该痛点处挑治。

3.以脊髓神经节段分布选点挑刺,这是运用“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挑刺疗法中的一种方法。

4.选反应点挑治:选用某些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等。

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退色。

选点时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

找点困难时,可用手磨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进行寻找。

以上四种选穴方法,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选定穴位或部位进行挑治。

适应证和部位选择头痛、头晕、感冒、神经衰弱、结膜炎、热性病,可于颈项部、颞部选穴或选择敏感点;偏头痛、额神经痛、感冒、眼病、热性病,可于颈项部和颞部、额部选穴或敏感点;头晕、眼病、发热、小儿抽搐,可于项部、额部和眼区选穴或敏感点;眼病,于风池穴和眼区周围选穴和点。

急性结膜炎、眼底或视网膜出血,可于耳郭后风池穴附近和眼区周围部选区敏感点;颈淋巴结结核,可于颈部选穴或选点。

急慢性喉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于结喉附近及颈部选取敏感点;胸痛、肋间神经痛、感冒,可于任脉选穴或敏感点,亦可于相应背俞穴选穴或选点。

热病、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及神经痛、膀胱炎、月经不调,可循经选穴或按以痛为腧、脊髓神经分布、敏感点几种取穴原则综合取穴。

上肢部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疾病,于颈椎部选穴选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方法相结合,选取部位或敏感点。

下肢部的风湿痛、肌肉麻痹、关节痛等于腰骶部选穴或敏感点,亦可按以上四种选穴(点)方法结合应用。

疳积,于鱼际部选穴或脾俞、肺俞部取穴;消化不良,选取四缝或脾俞、胃俞。

挑刺方法挑刺部位确定后,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

左手固定治点,右手持针,将针横刺刺入穴点的皮肤,纵行挑破0.2-0.3cm皮肤,然后将针深入表皮下挑,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数根,以挑尽为止。

术后用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用0.5%盐酸普鲁卡因打一皮丘,用手术刀在皮丘上切一小口,再将挑针刺入,挑出皮下白色纤维样物,用刀割断。

术后处置同上。

注意事项1.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3-5日不用水洗,防止感染。

2.针尖应在原口出入,不要在创口上下乱刺。

3.挑治后注意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

4.对孕妇、严重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三棱针疗法——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点刺法针刺前先推按被刺穴位部,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消毒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见图)。

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如十宣、十二井或头面的攒竹、上星等。

2 散刺法此是针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外缘呈环形向中心点刺,以消除瘀血或水肿,达到活血去瘀、通经活络的作用(见图),此法多血、肿痛、顽癣等。

3 泻血法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压在被刺部位下端,上端用橡皮管结扎,或用手指按压,右手持三棱针对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1分深,然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当出血时,也可轻按静脉上端,以助瘀血排出,毒邪得泄。

此法常用于肘窝、膝窝及太阳穴等处用以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淋巴管炎等4 挑刺法此法是以三棱针或相似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用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时将针横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约0.2~0.3cm,然后再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术后碘酒消毒,敷上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对一些惧怕疼痛患者,可先用0.5%普鲁卡因少许打一挑治。

挑治的部位,根据病症不同有三种选点法。

①以痛为腧选点法如肩周炎,即在肩关节部位寻找痛点或敏感点挑刺;甲状腺功能亢进,起部挑刺。

②以脊髓神经分布特点选点法如颈椎病、颈淋巴结肿大、咽喉肿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选点挑刺;慢性前列腺炎、肛门痔疾等取腰骶部八挑治。

③以脏腑器官病变选取相应腧穴法如背俞穴邻近阳性反应点挑治。

挑治的点可以是穴位或(痛点、丘疹,或条索状物),但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相鉴别。

挑治的工具除了三棱以用员利针,或者眼科用的角膜钩改制成的"钩状挑治针"等。

针挑拔罐及膏药外贴治疗颈肩背痛200例2009年07月18日星期六21:22针挑拔罐及膏药外贴治疗颈肩背痛200例颈肩背痛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发病原因多为外伤、慢性劳损,气血亏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颇多,各有特色。

笔者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200例颈肩背疼痛患者,采用针挑、拔罐、膏药外贴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8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

外伤、慢性劳损诱发123例,因天气寒冷而加剧者44例,无明显诱因者33例。

1.2 治疗方法1.2.1 针挑法首先在颈肩背部疼痛处取穴(阿是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皮肤后,再用2%普鲁卡因做皮下局麻(术前需作皮试),每个痛点注射0.3~0.5ml。

然后用已消毒的自制挑刺针(直径为2.5mm克氏针,针尖制成圆锥形,尾部弯成圆形或“T”形,便于操作),刺入皮下0.5cm,按照时钟3,6,9,12点向上挑刺,挑刺时可见白色的类似纤维状的筋丝,向上挑刺完后,再在原挑刺点作旋转挑刺,并且每一个方向为4~6下,同时要有力度,否则效果不佳。

挑刺时,应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如晕针应立即停止挑刺,让患者休息后再刺。

1.2.2 拔罐法针挑刺前,将长3cm,直径1.5cm竹罐在开水煮好,每次挑刺3~5个点后,立即拔罐,并留罐15min后取罐,罐内往往有暗红色凝血块,用干棉球擦干针孔血迹。

1.2.3膏药外贴法对颈肩背疼痛患者挑刺、拔罐后,将我院自制的跌打风湿膏(主要成分有乳香、没药、肉桂、黑附子、羌活、独活等组成)烘热后将其外贴在针挑部位,3天后去膏药(夏季2天)。

针挑、拔罐相隔的时间,根据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而确定,第1次治疗后,如果疼痛缓解,则隔5天后再进行第2次治疗,若疼痛未缓解,则隔3天后再做1次治疗,但挑刺的力度要加大,拔罐时间要延长。

1.3 治疗效果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患病前状况)173例。

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颈肩部隐痛,不影响工作)18例。

进步(自觉症状减轻,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7例。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者)2例。

总有效率95.5%。

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5次,平均2次。

1.4 典型病例患者,女,37岁,打字员,1994年2月1日来诊。

颈肩部疼痛活动障碍2年,遇寒加剧1周。

查:颈椎生理弯曲消失,颈肩部肌肉紧张,颈椎活动明显障碍,C 5~7 棘突及双侧肩胛骨内上缘压痛,并可扪及条索状物,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皮肤触痛觉正常,X 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消失,C 5,6,7 钩椎关节突变尖,并节间隙变窄。

诊断为颈椎病。

经2次治疗后,患者颈肩背疼痛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2 讨论通过针挑法可松解周围粘连组织,拔罐以疏通经脉。

故“松则不痛”,“通则不痛”,同时有膏药外贴正合名医徐大椿:“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有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

”针挑、拔罐、贴膏药直达病所,直接作用于病灶,加速瘀血的消散或直接濡养经脉,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通的目的。

针挑法、拔罐法及膏药外贴法一体的综合疗法,相辅相成,故较单一的治疗为优。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作用于局部组织后,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改善,血管的紧张度与粘膜的渗透性改变。

同时由于拔罐局部形成瘀血,也是一个缓慢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之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经临床观察,本疗法对上肢皮肤触痛觉减退的病人,效果不佳,200例中有2例无效,均为上肢皮肤触痛觉减退者。

作者单位: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挑羊毛疔(及针挑疗法简介)针挑疗法简介针挑疗法是在机体一定的腧穴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拨出一些纤维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简易外治疗法。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一切干扰,不怕被同行讽笑,把民间挑、刮、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

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治疗痧胀急症中也介绍使用针挑法、针刺法。

清同治四年(1865年),吴尚先因为见到民间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甚佳,也排除一切困难,对民间各种外治疗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写成了《理瀹骈文》一书,介绍了不少民间挑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