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针加穴位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电针加穴位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电针加穴位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并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比较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开始改善,VS、VD及VM值开始上升,PI及RI值开始下降(P<0.05),对照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仅VS及VM 值有显著上升(P<0.05),但两组的血管内径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穴位注射;血流动力学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约占所有颈椎病患者中的70%,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常伴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在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我科于2004年1月~2009年5月,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9年5月在本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均符合全国第2次颈椎病座谈会设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

临床表现:眩晕94例;颈背部僵硬疼痛75例;手麻18例;两眼干涩、视物模糊21例;耳鸣、耳聋10例;猝倒5例。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娇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目的::探究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X2=21.3214(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总页数】1页(P9-9)
【作者】马娇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
【相关文献】
1.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J], 朱建红
2.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廖家权
3.电针配合牵引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蔡朝阳
4.电针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向黎明;曾振秀
5.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J], 江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6例临床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退变、颈椎间盘突出或动脉硬化等病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为主的一类病症,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近2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36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36例均系门诊确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5岁~82岁,平均45岁;病程1个月~12年。

诊断标准参照第2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以颈部不适,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为主要主要症状,经X线及TCD等相关检查确诊。

同时排除耳源性眩晕、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眩晕。

2 治疗方法2.1针刺加电针取穴风池、风府、天柱、颈夹脊穴、肩井、天宗、百会等,用1.5寸毫针进针1~1.2寸,有酸胀等得气感,予平补平泻手法,然后接上电针治疗仪低频脉冲刺激,两组导线分别左右连接,强度以肌肉跳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宜。

1次/d,30min/次,10次为1疗程。

2.2穴位注射取复方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2 1ml、生理盐水1ml,分别注射于风池,天柱穴。

隔日1次,5次為1疗程。

3 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痊愈主症和伴随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月无复发。

显效主症消失,可正常工作生活,伴随症状未完全消除,随访1月未加重。

无效主症和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36例患者中,痊愈26例(72.2%),显效9例(25%),无效1例(2.8%)。

总有效率97.2%。

3.3病例介绍患者张某,女,40岁,职员,2013年8月12日就诊。

主诉,颈部不适伴头晕3年加重1月。

曾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

体检,颈部肌肉紧张,有明显压痛。

旋颈试验阳性。

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5~7轻度骨质增生。

TCD检查为右侧椎动脉轻至中度痉挛,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轻度痉挛。

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按照上述方法治疗1次,已感症状减轻,头晕明显好转。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

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针灸联合推拿的中医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8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0名。

常规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开展治疗,而实验观察组则是运用中体针灸推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均较治疗之前获得好转,而实验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上,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针灸联合推拿的中医治疗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更加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治疗;血流动力学;针灸;推拿椎动脉压迫综合征(CSA)俗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颈椎病中的一种,其症状通常为耳鸣、头晕甚至头疼、视线模糊等。

该病通常是由于患者椎节欠稳使得相关部位动脉缺血所致,并且当患者头部后仰或侧卧时可能会加剧病情[1]。

目前,本研究就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手法的治疗办法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共计收治的8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0名。

实验观察组中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整体年龄分布在37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6±7.57)岁。

常规对照组中患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整体年龄分布在36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1±6.7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个完整疗程均为28天。

关于常规对照组,拟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办法。

向患者给药西比灵(西安杨森,批准文号 H10930003),其用法为口服,每次10mg,每天1次;同时给药西其汀(黑龙江中桂制药,批准文号 H23023509),其用法为静脉滴注,每次250mL,每天1次。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60 G 8 5一 Ⅱ型 电 针 治 疗 仪 ) 采 用 连 续 波 , 率 为 6 , 频 0
0/ i, 度 以患 者 能 耐受 为度 。持 续 3 i, 1 1 。  ̄m n 强 0m n 每 3 次
最长 9年。牵引组 6 , o例 其中男 2 例 , 3 ; 1 女 9例 年龄最 小
2 治 疗 方 法
椎病总数的 94 % , .4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 的加快和工
作压力的提高 , 本病的发病率逐渐提 高, 且呈年轻 化趋势。 本病临床常以眩晕为 主要临床 表现 , 还可 出现头痛 、 心 恶 呕吐 、 听力下降、 视力异常等症 状 , 严重影 响患者的 日常 生 活。2 0 0 6年 1 月至 20 0 8年 1 , 月 笔者采用 电针颈夹脊穴 的 方法治疗本病 10例 , 0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3 1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标 准 : .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 导原则》 制定积分标准。观察头晕或头痛 、 耳鸣 、 恶心或 呕吐 、 位置性眩晕 观察头 晕或头 痛、 呜、 心或 呕吐 、 耳 恶 位
置性眩晕 、 猝倒 、 旋颈试 验六项 内容 , 以非 常明显 , ; 3分 明
1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 风寒阻络型 : .. () 主症 : 颈部感 受风寒而发病 , 肢体酸冷得温则舒。次症 : 颈项强痛 , 活动

3 0・
山 西 中 医 20 09年 1 月第 2 卷第 1 5 期
S A X FT M a.20 o 2 o 1 H N I O C Jn 0 9V 1 5N . J .
电针 颈 夹脊 穴为主 治 疗椎 动 脉 型颈椎 病 疗效观 察
李 莉
摘要 : 目的: 观察 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 型颈椎病的临床 疗效 。方法 :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 动脉型颈椎 病患者 l0例 , 6 随 机分为两组。电针 组 10例 采用电针颈夹脊 穴治疗 , 0 牵引组 6 0例 采取 常规 坐位枕颌 带牵引法治疗, 观察 两组 临床 疗效。结 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 0 O , 0 0 )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P< . lP< .5 , P<0 0 ) . 5 。结论 : 电针颈 夹脊 穴

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刘霞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0(029)002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快
(P<0.01,P<0.05),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刘霞
【作者单位】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2
【相关文献】
1.针刀松解术侧入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J], 王会如;张侠杰;田河水;张俊杰;张俊杰;李嵘;王伟;刘波
2.药枕盐熨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J], 陈立;姚
丽君;赵立;付春桥;徐晓玉
3.红花注射液枕六穴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刘雪芳;王萍;魏盼;高志成;胡晔
4.电热砭石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崔勇;翟骙骙
5.电热砭石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崔勇;翟骙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项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项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项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甲
襞微循环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CVD)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一种颈型
头痛、眩晕及颈部活动障碍的疾病。

在目前的治疗方法中,中药针灸被
广泛应用于CVD的治疗,其中项六针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本研
究旨在评估项六针对CV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动脉及甲状腺微循环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

选取100例CVD患者并随机分组,其中50例作为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项六针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通过颈椎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活质量指数(SF-36)评估治疗效果。

同时,
采用彩超及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驱动指数。

并采用激光多普勒流变仪检测甲状腺微循环。

3. 预期结果:
相比对照组,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改善程度更大,颈
动脉血流速度和驱动指数显著提高(P < 0.05),颈动脉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 < 0.05),甲状腺微循环得到显著改善(P < 0.05)。

4. 意义:
项六针可以显著改善CVD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对颈动脉和甲状腺微循环的影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项六针进一步临
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冉小青;吴松;叶丹屏;周涵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35)9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颈椎退行性变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症
状复杂,多以眩晕为主要临床症状,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具有双向调节机体组织的功能u2-33。

2012年1月-2013年6月,
【总页数】2页(P71-72)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疗法;电针;颈夹脊穴
【作者】冉小青;吴松;叶丹屏;周涵
【作者单位】武汉市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J], 贾红玲
2.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宫秀丽;薛
艳艳
3.针刺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唐波;单佳靖;鲍淑红;金娜
4.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宫秀丽;薛艳艳
5.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电针颈夹脊穴配合刺血疗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J], 陈付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 临床常见病 、 多发病之 一 , 发病率 其 逐年升高 , 且呈现低 龄化的趋势 , 严重影响患者 日常 生活质
量。我科 于 2 0 0 5年 1 月 ̄2 0 0 6年 1 2月, 采用 电针治疗椎动
发性疾病及其 他严 重性疾病 , 精神病 患者 。( ) 能按照 实 5未
治疗 仪 , 连续 波 , 率 为 6 Hz 强 度 以 患者 能耐 受 为 度 。 频 0 ,
8 0例患者 均为 我院住 院病人 , 符合 椎动脉 型颈 椎病诊 断标准 。按患者就诊顺序 分为两组 , 偶数归人 观察组 , 奇数
归人对照组 。观察组大 年
维普资讯
・1 ・ 2
湖北中医杂志
2 0 年第 2 卷第 1 期 07 9 1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曾庆明, 方丽萍 , 熊 毅, 叶 芳, 叶珊芬
430 ) 320 ( 湖北省洪湖市人 民医院, 湖北 洪湖

要 :目的: 观察 电针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 病的临床 疗效及其对血 流动 力学的影响 。方 法: 8 将 0例椎 动脉 型
do0 ) . 5 。结论 : 采用电针治疗椎动脉 型颈椎病 , 能明显改善 患者血流动 力学指标 , 且临床 疗效 明显优 于 丁咯 地 尔
注射 液 静 脉 滴注 治 疗 。
关键词 : 椎动脉型颈椎 病; 针灸疗法; 电针 ; 临床观 察; 血流动力学 中圉分类号 :2 5 9 R 4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0 00 (0 7 1 —0 1 —0 10 - 74 2 0 ) 1 0 2 2
颈椎病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察组 4 例 , 观 0 采用电针治疗 ; 对照组 4 0例 , 用丁咯 地 尔注射液静脉 滴注治疗 。结果 : 采
观察组 4 中, 0例 治愈 2 例 , 7. : 转 9例 , 2 . ; 8 占 00 好 占 2 5 总有效 率为 9 . 。对照组 4 25 0例 中, 治愈 1 例 , 8 占 4 . : 50 好转 1 例 , 3. ; 4 占 50 总有效率为 8. , 0 0 两组比较 , 经统计学处理有 显著性差 异( Pdo0 ) . 5 。治 疗后 , 观 察组 VS V 、 D及 VM 值极显著上升( <0 0 ) P 及 RI P .1, I 值极显著下降( <00 )对 照组仅 V P . 1; S及 VM 值有显著上 升( P<0 0 ) .5 。治疗后 两组血流动力 学参数值均有所 改善 , 但观察组 改善 更明显 , 与对照组 比较 , 有显著性 差异( P
验计 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
1 5 治 疗 方 法 .
脉型颈椎病 , 取得 了显著疗效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15 1 观察组 ..
采用 电针治疗 。
取穴 : 风池 、 3 颈 夹脊穴 、 天柱 , 均取双侧 。
操作 方法 : 患者 俯 卧位 , 部 常 规 消 毒后 , 华 佗 牌 局 取 3 0号 1 5寸 一次性 针灸 针进行 针刺 。风 池穴 向鼻尖 方 向 . 斜刺 1寸 , 余穴 均直刺 1寸 。得气 后 , G6 0 一I 电针 接 8 5 I型
臂 自然下垂。取枕骨 大孔 为探 查 窗 口, 动 脉深 度为 6 ~ 椎 0
者7 , 0岁 最小者 4 岁 , 1 平均年龄 5 . ; 75岁 病程最 长 5 5 , .年
最短半 年, 平均 2 3年 。对照组 4 . 0例中, 2 例 , 1 例 , 男 1 女 9
通电 2 mi, 日 1 。2周 为 1疗程 , 0 n每 次 休息 2日后 , 进行 下 1 程, 疗 共治 疗 2个 疗程 评定 疗效 。 15 2 对 照组 .. 采用丁咯地尔注射 液静脉滴 注治疗 。 用 四环药业股 份有 限公 司生产的 丁咯地尔注射液 ( 国药 准字 H2 0 52 ) 5 m , 0 9 氯化钠注射液 20 静脉 0 5 5 3 10 g 加 . 5 ml 滴注 , 日 1 。2 每 次 周为 1 疗程 , 休息 2日后 , 进行 下 1 个疗
T D, C 探头频率 为 2 z MH 。患 者取坐位 , 头俯 于检查 台上 , 双
() 1符合上述椎 动脉型颈 椎病诊断标准 。( ) 2 非妊娠或 哺乳期妇女 。() 3保证配合治疗 , 完成全部 疗程 的患者 。
1 4 排 除 标 准 .
() 1颈椎病 的其他类型 。( ) 2 脑源性 、 耳源性、 眼源性 、 外
程, 连续治疗 2个疗程评定疗效 。
1 6 血 流 动 力 学 的检 测 .
年龄最大者 7 , 2岁 最小者 3 9岁 , 均年龄 5 ; 平 7岁 病程最 长 者 5年 , 最短者半年 , 平均 2 2年。 .
12 诊 断标准 .
参 照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颁 布 的 《 医病 症 诊 断 疗 效 中 标准 》1 [ 及第 2届颈 椎病 专题 座谈会 制定 的标 准[ 拟定 , 如下标 准 : 1 曾有猝 倒发作 , () 并伴有 颈性 眩晕 。( ) 2 旋颈 试 验 阳性 。( ) 3 X线 显 示 节段 性 不稳 定 或 钩 椎 关节 骨质 增 生 。( ) 4 多伴 有交感 神经 系症状 。
13 纳入 标 准 .
所有患者治疗前 1天 , 均进行经 颅多普勒超声 ( ) 1 检
测, 测量椎动脉 (A) 、 收缩峰值血 流速度 ( S 、 张峰值血流 V )舒
速度( ) 平 均血 流速 度 ( M) 搏 动指 数 ( I、 vD 、 V 、 P) 阻力 指 数 ( 。治疗 结束后 1天复查 。T D检 测 由洪湖 市人 民医院 砌) C T D室进行, C 采用北京精博发展有限公 司生产的 C F 90型 D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