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颈椎特点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
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
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
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
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
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
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颈椎病分型及症状在临床医学上,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4.脊髓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6.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7.混合型颈椎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颈椎病又统称为混合型)其中,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两者占70%以上。
颈型也是最容易治愈的颈椎病。
但它若反复发作,容易加速颈椎的蜕变,从而引起其他各类型的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恐怖,最严重,致残率最高,一旦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来势最凶猛,最突然的。
可出现猝倒,或者突发性眼花,失明等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最麻烦的,最复杂的,因为其症状多变,误诊率比较大,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1.颈型颈椎病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即属于此种改变,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最为有利的时机。
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发僵、运动障碍、头晕、头痛等。
颈肩部疼痛是颈椎病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远端放射性刺痛、隐痛、放电样疼痛,疼痛多发生在颈部和肩背部。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相当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根型。
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压,并且受到颈交感神经的影响,发生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椎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有除额顶二叶以外的整个大脑,以及小脑、间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又供给内耳和眼,因此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它所需要鉴别的病症也很多。
本节所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病症。
(1)内耳疾患:可以是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鸣、耳聋、眩晕,症状严重而不减。
也可为美尼尔综合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率减慢、血压下降。
鉴别点:常与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而非由颈的活动所诱发。
(2)眼源性眩晕:由屈光不正等因所致。
鉴别点:闭目时眩晕消失,有屈光不正,眼源性眼震阳性等。
(3)动脉硬化症:鉴别点:①高血压病史。
②椎动脉造影。
(4)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椎动脉第一段。
鉴别点:椎动脉造影。
(5)其他:如贫血或长期卧床后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侧重于椎动脉机械压迫所致椎动脉血运障碍而产生的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侧重于交感神经兴奋或激惹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所致的供血不足。
此外,后者除椎间盘退变外,非退变因素如外伤、炎症(咽炎等)、肌张力失衡等,也是其常见诱因。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不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而且还有其它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即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头疼、头晕、心动过速、肢体发凉等,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加强、流泪、鼻塞等,有近1/3的患者没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脑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是最易发生硬化的三大部位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可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尤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二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等,故甚易误诊。
但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依据,并可与推动脉型颈椎病相鉴别:◆ 40岁以上,逐步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
常在中年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等等。
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等。
张仲景《伤寒论》说:“项背强几几。
桂枝葛根汤主之”。
清.张璐《张氏医通》中说:“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致肩背痛。
或观书对弈久坐致脊背痛”。
等等。
二、经典分类法1、颈型颈椎病:较为常见,可为其他颈椎病的前驱表现。
2、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占颈椎病的60%,其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3、椎动脉型颈椎病:占20%(10-20%)左右,本型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变化多端,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在椎动脉造影之前难以确诊。
该病的发病年龄较其他型颈椎病高,多在45岁以上,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有平行上升的趋势,症状亦随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加重。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主观症状,诊断上缺乏特异的客观指标。
占10%左右。
5、脊髓型颈椎病:10%左右,多为中老年人,男多于女。
本病症状较重,致残率较高。
该型发病较为隐匿,故易于延误治疗时机。
(一般需要做MRI检查才能确诊,经济原因也是一方面)6、混合型颈椎病:约占20%。
7、其他类型颈椎病:如食管压迫型等。
三、病因病理(一)西医学病理病机1、颈椎的退行性变2、颈部损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但暴力所致颈椎骨折、脱位所并发的脊髓或神经根的损害则不属于颈椎病的范畴。
3、椎动脉本身因素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最大分支,在解剖结构上其走行分为四段:第一段:从起始部上行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至C6横突孔;第二段:行走在C6-C2横突孔之中(老年人增生退变失稳因素);第三段:是从C2横突孔出来到进入椎管前(环枕后膜等软组织病变);第四段:是穿环枕后膜和硬脊膜进入椎管内,此段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在桥脑下端左右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该动脉占大脑供血的2/5,主要供应大脑枕叶视觉皮质,故常常会影响到视力。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或突出压迫椎动脉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头痛、晕厥等。
为了准确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头晕、头痛、晕厥等症状,且相关症状与颈椎活动有关。
2.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CT或MRI检查显示颈椎骨质增生、突出或钙化,并明确椎动脉的受压部位及程度。
3. 血流动力学检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异常现象。
4. 治疗反应:采用颈椎牵引、理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治疗后,患者症状不明显缓解或者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以上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诊断标准。
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和治疗反应等多种因素,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 1 -。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怎样进行护理?
教育与指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病情及护理知识的教育。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谢谢观看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谁是护理的对象? 4. 何时进行护理? 5. 怎样进行护理?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定义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 影响脑部血液供应的病症。
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视觉障碍等。
何时进行护理? 康复期护理
症状缓解后,应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
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
何时进行护理? 定期随访
定期评估患者状况,调整护理方案。
随访可帮助监测病情变化。
怎样进行护理?
怎样进行护理?
基础护理
包括保持良好的颈椎姿势、适当休息等。
应指导患者进行颈部保健操。
怎样进行护理?
疼痛管理
使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缓解疼痛。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病原因
多因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等结构性改变引 起。
长期不良姿势及年龄因素是主要诱因。
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流行病学
该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略多于女 性。
现代生活方式导致年轻人也开始出现相关症状。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护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护理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也应关注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谁是护理的对象? 特殊人群
如孕妇、长期伏案工作者等,需特别关注。
不同人群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谁是护理的对象? 患者家庭
椎动脉型颈椎病护

康复训练
手术后需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如颈部肌肉锻炼、颈椎关节 活动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定期复查
手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了解术后恢复情况,调
整治疗方案。
05
CHAPTER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预防与康 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 椎压力,应定时休息并调整姿 势,如站起来走动、伸展颈部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间盘退变、 脊髓受压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评估标准
01
02
03
症状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 头痛、眩晕、耳鸣等,对 病情进行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
通过检查患者的运动、感 觉、反射等神经功能,评 估颈椎病变对神经的影响 。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的表现,评估颈椎病 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椎动脉型颈椎病护理
目录
CONTENTS
• 椎动脉型颈椎病概述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评估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预防与康复
01
CHAPTER
椎动脉型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 性变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导致 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引起大脑供 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等。
避免颈部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 等,适当休息并保持视线与屏 幕平行。
选择合适的枕头
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枕头, 保持头部和颈部的自然曲度。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游泳、瑜 伽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保
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颈椎病分型与临床检查

6、颈椎病分型: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些患者早期为理型,以后发展成 神经根型。神经相型与脊筋型并存者亦不少见,因此, 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者称为混合型。专业分 类法又将此型称为弥漫型。混合型的患者多病程长, 年龄较大,大多数超过50岁。
3、颈椎病分型: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约占颈椎10%~15%, 在临床中其实不少见。临床上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 的感觉减退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患者以四肢 无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早出现症状。一般先出 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 走困难,下肢各组织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 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由于主要损害脊髓, 且病程多慢性紧张.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成为不可 逆性神经损害,病情严重者下肢先出现病理征,踝 阵挛阳性及上身肢体病理症,如果患者出现夜间下 肢不自主抽搐就要引起重视了。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多有椎管狭窄,加之前后方的压 迫因素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赞、后纵韧带及 黄韧带造成椎管的继发性狭窄,若合并椎节不稳, 更增加了对脊髓的刺激压迫。
神经根症状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就是髓核的突出与脱出。椎体后缘骨 赘形成、后纵韧带的局限性肥厚等。但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 形成,以及相邻三个关酒网膜粘连也同神经要症状有关。
临床检查: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户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要 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病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 使原有症状加重。椎间孔挤压实验呈阳性,臂从神经牵拉施压呈阳性。部分患者 颈椎X线侧位片可显示患椎移位改变;在正侧位或斜位片示,椎体后缘及关节部骨 质增生,或患椎移位出现的解剖位置的改变。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是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因而易产生劳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而发生颈椎退行性变,尤其是4-5,5-6颈椎段是个多事的椎段。
因为颈椎退变包括向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基底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左侧和右侧的椎动脉能互相调节血流量,以应付颈椎活动造成的压迫,使血流正常供应给脑组织。
例如,当头向左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发生扭曲或扭曲加大而使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这是右侧椎动脉即自动调节,以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加而弥补之,不致造成脑组织缺血。
如果右侧椎动脉由于僵化或受骨刺的压迫和刺激引起管腔狭窄时,成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那些代偿性增加血流量呢?因此,导致基底动脉缺血的一系列表现,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一、临床表现眩晕最为常见,几乎每个病人都有轻重不一的眩晕感觉,多伴有复视、眼震、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作时,病人感到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好像自身和周围景物都沿着一定方向旋转;也有的病人感到自身和地面有移动、倾斜及摇摆感。
常在头部活动,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或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或昏迷。
有的病人只能向一侧转头,头一向对侧转动就易导致发作,再转向对侧则又可使症状减轻;也有的病人诉说在一边看黑板,一边低头做笔记时发作。
总之,头颈部活动和姿势改变诱发或加重眩晕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猝倒是本型特有的症状。
有的在眩晕剧烈或颈部活动时发生,病人可突然感到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这种症状与头部突然活动或姿势改变有关。
有人认为是因延髓橄榄体缺血所致,也有人认为是椎体交叉处突然缺血所致。
头痛它是一种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临床表现
1.头痛。
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
常发作性出现,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些,在发作期阵发性加剧。
晨起、转动头颈部及乘车时症状加重。
疼痛多为一侧,在后颈枕部或枕顶部,呈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由颈后部开始,向耳后及枕顶部扩展,或向眼眶和鼻根部放射,可有眼前一过性发黑、闪光视等先兆。
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及心慌、憋气、血压异常,或面部、硬腾、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及异物感等。
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
椎动脉分支枕动脉支配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症状,疼痛性质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可伴灼热感,少数患者患部呈现痛觉过敏,触及患部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即感剧痛。
斜方肌由副神经周围支支配,该神经起于上5-6个颈节,其根性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从附于枕骨外隆凸部的斜方肌健膜中穿出的枕大神经支,由于受到挤压而出现症状。
寰椎或枢椎发生旋转移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损伤或刺激而出现头痛,该神经局部有压痛。
2.眩晕。
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眩晕有:①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一起方向旋转的幻觉;②身体站立不稳,摇晃自感地面移动;③物体倾斜、下陷等。
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
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
可伴有
耳鸣、听觉减退或渐进性耳聋等。
极少发生眼球震颤。
有的患者在转动颈部时忽感下肢发软而突然摔倒,发病时多无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病人能自己起立行走,这是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的一个特点,可和其他脑血管病变相鉴别。
3.视觉症状。
主要为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
由于颈椎病变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所致视觉障碍,轻者视物模糊不清或有复视症状,常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失明、幻视等。
因为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亦可出现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引起眼痛、眼底血管张力变化,如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变细,颈过伸时尤为明显,或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等。
某些颈椎病患者,可伴发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泪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及青光眼等。
4.其他症状。
少数病例可有发作性意识障碍症状,如在某次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和剧烈头痛,并很快发生晕厥乃至昏迷。
数分钟即好转,其发作后可有嗜睡及精神改变。
少数患者可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正常,跌倒后可很快爬起继续行走,或过度转动、猛然回头等出现摔倒。
偶有发作性咽部痛,并伴蚁行、刺痒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呛及咽反射减弱等症状。
5.体征。
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
部分患者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可
听到椎动脉由于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
后颈部拇指触诊常查到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压痛明显。
来源:健康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