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

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

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本病可分为颈型、痹痛型、瘫痪型、眩晕型,以颈型及痹痛型多见。

1.颈型:中年以后体质渐衰,肝肾气虚,如兼有气血亏虚或劳损、外伤等因素,可致经筋松弛,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头痛等间断发作。

2.痹痛型: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致椎间孔变小,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外感风寒及劳累可明显加重症状,表现为一侧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等。

3.瘫痪型:肝肾久虚,筋骨萎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萎缩。

如兼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则症状加重,肢体萎废,二便失控。

4.眩晕型: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性眩晕为特征,伴头痛、头重脚轻、恶心呕吐、急躁易怒,偶有气血俱弱、气陷而突然晕厥跌倒者。

西医诊断:颈椎病诊断标准:1.颈型(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 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3)X 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和骨赘形成;(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5)临床表现与X 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6)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1)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

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下肢开始,又分轻、中、重三度;(2)X 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现狭窄;(3)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4)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5)有条件者,可作CT 扫描检查。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
平片显示椎体常向前呈楔形、后凸畸形; 压缩性骨折时仅有椎体前半受累。
肌酶(例如 CK)水平升高,常常伴有 ANA 滴度阳性。 EMG 特征性变化包括:电极针插入活动 增强、自发性纤颤、低幅度短时多相运动 电位及复杂重复放电。 肌肉活检显示免疫细胞浸润和肌纤维破坏 可确诊。
臂部血管造影可能显示血管狭窄, EMG/NCV 可显示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相一 致的近端臂丛神经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可见较为罕见的关节外特征,例如在伸肌肌腱 表面可见类风湿结节或者血管炎累及皮肤。胸 膜炎、心包炎及炎症性眼部疾病等临床体征主 要见于临床表现更严重的患者。
主要依据临床病史诊断。最重要的病史因素包
括:头痛频率,发作的持续时间,发作的严重
程度,头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单侧还是双
通常是椎间盘炎通过脊柱静脉播散的进展,导 致严重颈部痛。在一些晚期病例中,可能导致 因脊髓受压引起的脊髓压迫症。
颈椎骨或关节不稳定
更为严重的自发性颈部疼痛或者进行性神经功 能丧失。存在潜在的躯体疾病,例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即,C1/C2)、既往外伤、既往手术 史、先天性异常(颅底)、自发性退行性脊柱 滑脱等潜在病变。
颈部 X 线检查可发现椎骨异常、颈部或第 一肋、锁骨畸形、肺疾病或者 Pancoast 肿瘤。
上肢彩色血流双向扫描、动脉造影及静脉 造影可显示血管性胸廓出口综合征。
颈椎间盘疾病或脊髓疾病的颈髓造影、CT 扫描或 MRI 检查结果正常。
依据 EMG/NCV,能够很容易区分下运动 神经元还是上运动神经元的改变。
脊柱压迫性骨折
尽管不能总是回忆起急性事件,但通常有创伤 病史;休息时或夜间痛、中线叩击痛、后凸加 重;除非有骨向后突出入神经结构(例如爆裂 性骨折等),否则神经系统查体一般正常。

颈椎病鉴别诊断-病历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实用资料

颈椎病鉴别诊断-病历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实用资料

颈椎病
1肩周炎:此病多出现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周压痛明显,不能做梳头、刷牙等动作,患者肩关节压痛点不符,且被动活动不受限,不符合此症状,排除此诊断。

2心梗:多会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心慌、气短,反射性左臂内侧疼痛,患者无左臂内侧疼痛、心慌、气短等症状,故不符合此诊断,排除。

3.椎管内肿瘤:颈部椎管内肿瘤通常最先出现肩部或上肢的感觉障碍,后出现运动功能丧失和手协调功能丧失,体查病理征阳性,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该患者病理征阴性,虽以肩部疼痛起病,但无上肢感觉障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4. 胆囊炎:多出现右肩背部疼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加重,患者症状以左侧为主,不符合,暂排除。

5.颈肩部肌筋膜综合症:该病的特点为颈肩部疼痛明显,广泛伴有活动受限,该患者双侧肩胛提肌、冈上肌、冈下肌无压痛,无疼痛扳机点,暂不考虑此病。

6.颈椎结核:该病患者多有全身倦怠、夜间盗汗、午间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加重或刺激神经根可表现为肩、上肢或枕后放射痛,患侧棘突有压痛感和叩击痛,头部活动严重受限,影像学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有结核结节等征象,该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但目前无结核的全身症状,虽有颈肩部及双上肢疼痛,但颈椎各棘突及棘间无压痛及叩击痛,颈椎MR未见相关改变。

颈椎病地鉴别诊断

颈椎病地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相当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根型。

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压,并且受到颈交感神经的影响,发生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椎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有除额顶二叶以外的整个大脑,以及小脑、间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又供给内耳和眼,因此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它所需要鉴别的病症也很多。

本节所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病症。

(1)内耳疾患:可以是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鸣、耳聋、眩晕,症状严重而不减。

也可为美尼尔综合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率减慢、血压下降。

鉴别点:常与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而非由颈的活动所诱发。

(2)眼源性眩晕:由屈光不正等因所致。

鉴别点:闭目时眩晕消失,有屈光不正,眼源性眼震阳性等。

(3)动脉硬化症:鉴别点:①高血压病史。

②椎动脉造影。

(4)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椎动脉第一段。

鉴别点:椎动脉造影。

(5)其他:如贫血或长期卧床后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侧重于椎动脉机械压迫所致椎动脉血运障碍而产生的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侧重于交感神经兴奋或激惹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所致的供血不足。

此外,后者除椎间盘退变外,非退变因素如外伤、炎症(咽炎等)、肌张力失衡等,也是其常见诱因。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不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而且还有其它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即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头疼、头晕、心动过速、肢体发凉等,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加强、流泪、鼻塞等,有近1/3的患者没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脑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是最易发生硬化的三大部位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可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尤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二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等,故甚易误诊。

但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依据,并可与推动脉型颈椎病相鉴别:◆ 40岁以上,逐步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

(完整word版)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完整word版)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1. 偏头痛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颅内动脉先收缩 ,之后舒张性改变 ,其发病与5—羟色胺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

与局部性颈椎病的鉴别要点是:典型偏头痛的发作先兆是视力障碍 ,如出现闪彩、暗点、偏盲、黑朦等 ,一些病人甚至失语、感觉异常等.先兆期短者几分钟 ,长者半小时,伴有血压升高。

之后出现剧烈偏头痛,疼痛常在颞、额、眼眶等处,为胀痛、跳痛或血管波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汗出、腹痛等等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 ,随后症状消失.偏头痛可有家族史,有人认为只限于女性遗传 ,部分病人在月经期前后发病 ,无颈部压痛 ,颈椎X线片一般无颈椎病体征。

局部型颈椎病颈部剧痛,放射到枕顶部或肩部 ,头颈活动受限制,一侧严重者头偏向一侧,因常在早晨起床时发病 ,故常被称为落枕 ,或颈扭伤 ,就诊时病人常用手托住下颌以缓解疼痛。

检查可发现患者颈肌紧张 ,一侧或双侧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2。

雷诺综合症颈椎病可以引起雷诺综合征.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甚多 ,除颈椎病外 ,须注意与和职业有关的损伤、硬皮病等鉴别 ,雷诺现象表现为阵发性手部苍白、发绀、潮红、遇冷发作、遇热缓解.注意询问职业和进行系统检查,必要时拍摄颈椎X线片 ,一般可以鉴别.3。

美尼尔病美尼尔病又称发作性眩晕,是因内耳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 ,而引起内耳迷路积水、内耳淋巴系统膨胀、压力升高 ,使内耳末梢感受器缺氧和变性所致。

鉴别要点是:美尼尔病为内耳性眩晕 ,多发于中青年 ,特点是眩晕发作有规律性,耳鸣程度轻,进行性耳聋,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颤、恶心、呕吐。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 ,伴有头疼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一般发作时间短暂 ,多与旋颈有关.4。

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颈椎病可合并脑动脉硬化,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硬化,两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 ,容易误诊。

该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脑动脉硬化病人往往于40岁以上逐渐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症状消长与颈椎活动无明显关系。

颈椎病专题—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专题—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专题—颈椎病的鉴别诊断由于颈椎病病因、病位十分复杂,导致了其临床症状的多样以及患者个体间症状差异性较大。

因而,在临床中,颈椎病往往因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似而难以分辨,医生在诊断时容易误诊。

本篇将以相似症状分类列举一些在临床中常见且重要的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项背强痛,活动不利'篇(上)患者向医生叙述病情“大夫,我脖子疼的不敢转头”,并不一定代表这个人得的就是颈椎病。

落枕、颈部肌肉扭伤、项背肌筋膜炎同样会出现颈肩背部疼痛、肌肉酸胀、活动不利。

因此,在下诊断前,详细的问诊和查体,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时还要相应的影像检查做辅助。

1.落枕:落枕常见于青壮年,冬春季多发。

该病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项背部明显酸痛。

患者往往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醒来后症状突然出现。

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落枕在临床表现上与颈型颈椎病易于混淆,同样都是颈部肌肉痉挛、项背疼痛、活动受限。

但落枕与颈部肌肉扭伤一样,具有着鲜明的病史特点。

因此问诊病史是二者的鉴别关键。

且颈椎病往往伴随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会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成角(或伴骨质增生)。

而落枕是由于睡姿不当或枕头不合适等原因引起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扭转拉伸的状态而造成的肌肉损伤,因此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能没有颈椎的退行性病变表现。

2.项背肌筋膜炎:项背肌筋膜炎是指筋膜、肌肉、肌腱等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僵硬,颈部活动受限。

在临床表现上与颈型颈椎病相似。

但该病受天气变化影响明显,阴雨、潮湿、寒冷天气下症状加重明显,且晨起、劳累时同样加重。

项背肌筋膜炎,顾名思义,病在肌肉、筋膜等组织,病位比颈椎病相对较浅,颈椎一般无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无异常出现,这是颈椎病与该病鉴别的另一关键。

另外,在触诊颈背部皮肤时,该病患者往往还会出现局部触感顿挫、皮肤粗糙、毛孔扩大、皮肤与筋膜肌肉粘连等表现。

3.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由于闪挫、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寰椎(第一颈椎)与枢椎(第二颈椎)的关节出现较轻程度(相对脱位而言)的错位的疾病。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
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
酸泼尼松龙,能明显缓解痛。

美尼尔氏征
又称发作性眩晕,是因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迷路积水,内耳淋巴系统膨胀,压力升高,致使内耳末梢感受器缺氧和变性所致。

美尼尔氏病多发于中青年,发作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故甚易与椎动脉型颈椎病互相误诊。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属中枢性眩晕,主要特点是多伴有一系列脑干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发作时间短,多与转颈有关。

美尼尔氏征引起的眩晕属周围性(又称内耳性)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发作有规律性,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颤:缓解后可毫无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9前庭功能试验不正常。

偏头痛
一种是偏头痛可以由颈椎病引起,多是由于上段颈椎错位刺激或压迫枕大神经所致。

往往在C2、3椎旁和后枕部枕大神经出口处触到肿胀的组织,并且压痛明显。

另一种是偏头痛以女性居多,绝大多数起病于青春期前后,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

一般到了绝经期,症状会逐步缓解和自愈。

本症经期易发作,妊娠期多自然缓解。

可有家族史。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病因和相关疾病:
1. 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原因之一,包括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

鉴别诊断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MRI)来确定颈椎的结构异常。

2.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组织向周围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引起的疾病。

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症状表现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

3. 颈椎关节炎:颈椎关节炎是指颈椎关节的炎症和退行性改变,常伴随颈部疼痛和僵硬。

鉴别诊断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关节液分析等方法来排除其他炎症性关节病。

4. 颈部肌肉劳损:颈部肌肉劳损可能是由于姿势不良、过度使用或受伤引起的肌肉和肌腱的炎症和损伤。

鉴别诊断通常通过体格检查、病史和排除其他疾病来确定。

5. 颈椎骨折或颈椎脱位:颈椎骨折或脱位是颈部创伤导致的严重疾病,可能引起颈部疼痛、肌力丧失、感觉异常等。

鉴别诊断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扫描)来确认。

6. 颈部神经根受压症:颈部神经根受压可能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导致的疾病,常伴随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颈椎病鉴别诊断,具体的诊断需
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颈椎病,建议咨询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或骨科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1. 偏头痛
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颅内动脉先收缩,之后舒张性改变,其发病与5—羟色胺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

与局部性颈椎病的鉴别要点是:典型偏头痛的发作先兆是视力障碍,如出现闪彩、暗点、偏盲、黑朦等,一些病人甚至失语、感觉异常等。

先兆期短者几分钟,长者半小时,伴有血压升高。

之后出现剧烈偏头痛,疼痛常在颞、额、眼眶等处,为胀痛、跳痛或血管波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汗出、腹痛等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随后症状消失。

偏头痛可有家族史,有人认为只限于女性遗传,部分病人在月经期前后发病,无颈部压痛,颈椎X线片一般无颈椎病体征。

局部型颈椎病颈部剧痛,放射到枕顶部或肩部,头颈活动受限制,一侧严重者头偏向一侧,因常在早晨起床时发病,故常被称为落枕,或颈扭伤,就诊时病人常用手托住下颌以缓解疼痛。

检查可发现患者颈肌紧张,一侧或双侧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2. 雷诺综合症
颈椎病可以引起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甚多,除颈椎病外,须注意与和职业有关的损伤、硬皮病等鉴别,雷诺现象表现为阵发性手部苍白、发绀、潮红、遇冷发作、遇热缓解。

注意询问职业和进行系统检查,必要时拍摄颈椎X线片,一般可以鉴别。

3. 美尼尔病
美尼尔病又称发作性眩晕,是因内耳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引起内耳迷路积水、内耳淋巴系统膨胀、压力升高,使内耳末梢感受器缺氧和变性所致。

鉴别要点是:美尼尔病为内耳性眩晕,多发于中青年,特点是眩晕发作有规律性,耳鸣程度轻,进行性耳聋,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颤、恶心、呕吐。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伴有头疼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一般发作时间短暂,多与旋颈有关。

4. 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颈椎病可合并脑动脉硬化,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硬化,两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容易误诊。

该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脑动脉硬化病人往往于40岁以上逐渐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症状消长与颈椎活动无明显关系。

往往伴有全身性动脉硬化,如眼底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或肾动脉硬化的征象;血压异常,特点是舒张压高, 收缩压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脑血流图有恒定的缺血性改变。

5. 肩周炎
肩周炎多为50岁前后发病,尤其多见于男性。

鉴别要点如下:肩周炎时肩关节局部因疼痛而使活动受限,肩周组织有压痛、肿胀,咳嗽、打喷嚏不诱发加剧,疼痛多在肩关节,与颈部活动无关,颈神经根无压痛,肩关节局部激素封闭多有效。

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激素封闭无效,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弧度消失,颈椎不稳。

6. 胸廓出口综合症
胸廓出口综合症系由于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狭窄,引起臂丛和锁骨上动脉受压所致,出现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和血管功能障碍的表现。

鉴别要点如下:胸廓出口综合症疼痛多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可出现典型的臂丛神经痛,疼痛多从受压点向患侧颈部、腋下、前臂内侧及手部放射。

患侧手高举而不耸肩时,锁骨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变冷、苍白,甚至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

7. 腕管综合症
腕管综合症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而导致手指麻木、疼痛和雷诺现象。

本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本病与掌腕过度背屈有关,如洗衣、揉面,突出症状是麻木,一般限于桡侧3个手指,几乎所有病人在夜间发作或加剧,影响睡眠,腕管韧带加压实验( 手指压迫或叩诊锤叩打腕横韧带近侧缘)阳性,腕关节背屈试验阳性,但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阴性,颈椎X线片无异常。

神经根型颈椎病往往出现手指或上臂持续麻木,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可见椎节不稳、颈椎生理曲线变异、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改变。

8.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多为病毒感染( 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毒素和机械损伤等原因引起,可根据下列特点与颈椎病相鉴别:本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胸痛与呼吸有关,有时伴有束带感和相应区域的感觉过敏,但与颈部活动无关,有时可与带状疱疹的皮损同时出现,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有效。

9.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的重要特点是在颈胸神经分布区出现痛觉感觉障碍,而触觉正常的感觉分离现象。

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亦可出现不典型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鉴别要点如下: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的痛、温觉障碍多为不完全性缺失,即不能辨别差别较小的温度,但可辨别较大的温度改变;典型的脊髓空洞症的温度障碍则多为完全性缺失,任何温度差别均难辨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感觉障碍表现在皮肤浅层,而深层痛觉受损轻微,针刺皮肤感觉明显障碍,用于捏压深层则痛觉存在或轻微减退;脊髓空洞症则为深浅痛觉平行消失。

10.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损害以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为主,首先出现一侧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并逐步波及到对侧手部至肩背部、颈部和躯干等肌肉,以后下肢肌肉也受损。

本病可与颈椎病手部肌肉或上臂肌肉萎缩相混淆。

鉴别要点如下:进行性脊肌萎缩受累肌群常有肌束颤动,但无颈部僵硬,颈椎X线检查正常,如有下肢瘫痪应为迟缓性瘫痪,萎缩的肌肉出现高振幅电位及同步电位。

而颈椎病出现的下肢瘫痪多为痉挛性瘫痪,可有病理反射;颈椎病萎缩的肌肉可出现去神经电位和多相电位。

11.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包括髓内肿瘤和髓外肿瘤,后者包括硬膜内及硬膜外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是髓外
压迫,与髓外肿瘤的鉴别很重要。

鉴别要点如下:髓外肿瘤一般起病缓慢,但进行性发展;颈椎病往往初期症状可缓解。

颈椎X线检查,髓外肿瘤椎板蒂间距离加宽,可见哑铃性神经纤维瘤及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呈弧行压迫和硬化;如为恶性肿瘤则有骨质破坏,骨髓碘油造影可呈粗大梳齿或口状表现。

颈椎病病人则椎间孔缩小,椎体缘骨赘呈唇状,如为多发性横贯性后缘骨赘,则脊髓造影可呈“洗衣板”样凸凹起伏。

仍难分辨者需作CT 或MRI 检查。

12.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中有散在性脱髓鞘改变,病程中有反复缓解及复发史,并且每次受累部位可不一样,以视神经脊髓及脑干受累较多见,真正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可有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颈髓受害时可出现不整齐的感觉缺失平面、视觉障碍及上肢共济失调障碍。

该病与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该病主要侵犯中青年人,有统计2/3的病例发生于20~40岁之间;本病可从病史中追询出有缓解和复发的波动性病程,开始有脊髓损害,有所缓解后,有的出现视力障碍或脑干强直性发作等症候。

对于初次发病,诊断可能有困难。

本病在某一时期,可有感觉异常,如一侧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类似神经根性颈椎病,但缺乏典型的根痛表现,颈椎X线片正常。

对鉴别有困难者应作CT 及MRI 检查。

13. 颈椎隐裂
颈椎隐裂为先天性变异,脊柱隐裂最常见于骶腰椎,其次为胸椎,颈椎隐裂较少见,但极易与颈椎病相混。

鉴别要点为:本病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为突出,可有类似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如手部营养障碍及分离性感觉障碍。

在正位X线片上如见椎弓未闭合即可确诊为颈椎隐裂。

14. 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椎炎多先侵犯骶髂关节,上行发展至腰、胸、颈椎。

颈椎受累后可引致颈痛、颈僵板, 只要注意颈椎以外的全身表现,不难与颈椎病相鉴别。

但若病变局限在颈椎,则甚易相混,可根据下述检查排除。

多次检查无全身症状,血沉正常;X线检查可见颈椎病骨桥形成且仅限于两个椎体之间,以椎间盘为中心,该椎间隙有狭窄。

强直性脊椎炎呈竹节样且病变较广泛,绝不会表现在两个椎体之间, 可有小关节改变,椎间隙不狭窄。

15. 颈椎结核
颈椎结核根据颈椎表现有时与颈椎病难区别,但根据颈椎结核特点则易鉴别。

该病多有低烧、虚弱等全身性表现,血沉快;X线片可见椎体破坏及椎间隙消失,有的同时有冷脓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