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合畸形的形成机制和病因
第三节_错合畸形形成机制和病因

2、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双亲的错颌畸形遗传给子女, 子女的颌面像父母,这是表现在颌面部 常见的遗传现象。但有的子女并不完全 像父母,这与变异和环境有关。
遗传因素的特点
1、遗传因素是错颌畸形的重要致病因素 , 约占29.4%。 2、错颌畸形是多基因遗传,环境能影响基 因的表现。 3、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遗传性错颌畸形矫治困难,矫治结束后需长 期保持。
孕期或分娩时损 伤
牙齿数目异常 牙齿大小形态异常
舌形态异常 唇系带异常 唇裂和腭裂
母体因素
母亲妊娠时的状态, 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胎儿的发育。营养不良、缺乏 必要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妊娠初期患 病、外伤及放射辐射均可引起胎儿发 育畸形。
胎儿因素
胎儿发育早期,其内分泌腺已参与本身 新陈代谢的调节,如果胎儿的内分泌功 能失常,可能造成先天发育异常而出现 畸形;子宫内异常压力,分娩时造成的损 伤,也可能使胎儿颌面部发生畸形,表 现为下颌前突、后缩或狭窄等。
二 肌因素 并稳定在这一位置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肌肉的
形态和功能变异将影响牙齿的位置和关系
牙齿是否能够排列整齐,上下牙弓是否形成正常的
三 骨骼因素
牙合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骨的发育情况。一 切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牙合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错合畸形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 育
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时可表现为乳牙、 恒牙均早萌,乳牙根吸收缓慢、滞留, 牙齿呈青白色,不足时则表现为牙弓狭 窄,腭盖高拱,下颌发育不足等。
局部因素
1. 功能因素 2. 不良习惯 3. 替牙障碍
4. 发育障碍及缺陷
功能因素
1.吮吸功能异常 2.咀嚼功能异常 3.呼吸功能异常 4.异常吞咽 5.肌功能异常
关注错颌畸形,及早进行矫正

关注错颌畸形,及早进行矫正作者:张宝华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2年第10期错颌畸形是口腔及牙齿畸形的总称,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高发的口腔疾病。
错颌畸形指的是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功能性紊乱、口腔的不良习惯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牙弓或牙齿错开,不能对合,以及颌骨颅面的畸形。
主要表现为个别牙齿错位、牙弓形态和上下颌骨发育异常等。
错颌畸形如果没有获得尽快的矫正,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味觉和发音,还会妨碍青少年的容貌和自信,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此外,对于长大后的职业选择与社会交往,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错颌畸形要尽快进行矫正。
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错综复杂,其发生过程可能是由单一因素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形成的时间上进行划分,错颌畸形的病因通常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两大类。
进化因素。
自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颌骨即在进化中缩小。
随着火的出现,逐渐变得精细、软烂的熟食,導致咀嚼器官退化缩小。
尤其是颌骨较牙齿退化明显,致使现代人牙列拥挤,从而易出现错颌畸形。
遗传因素。
包括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怀孕期间母体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儿童先天脸部或牙齿的发育畸形,而错颌畸形又可遗传给下一代。
并且,矫正后的错颌畸形仍有可能遗传,甚至遗传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
后天因素。
如有经常吮拇指、吐舌、舔牙、咬指甲、咬嘴唇、偏侧咀嚼等不良的口腔习惯,乳牙恒牙替换异常,乳牙滞留出现牙齿重叠或虎牙以及外伤、牙周病等原因,均可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不对称、上牙和下牙咬合错位、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及面部畸形等。
由于错颌畸形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所以会出现很多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别牙齿错位。
是指个别牙齿偏离了正常位置,主要包括牙的唇向错位、舌向错位、颊向错位、腭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以及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牙弓形成和牙排列异常。
由于牙弓狭窄,牙齿不规则挤压,导致牙齿的间隙不规整,吻合程度异常,出现腭盖高拱,牙列稀疏或牙列拥挤等。
口腔正畸学 重点整理

口腔正畸学整理口腔科分为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正畸学定义?口腔正畸学是研究错颌畸形的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分析、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它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错颌定义?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如遗传、疾病、替牙期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咬合、颌骨和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颌关系宜昌、颌骨的大小形态位置异常。
错颌畸形遗传因素中的种族进化和个体发育有什么造成?遗传因素之在卵细胞受孕时就已经因遗传基因作用而决定了的。
1种族进化:(1)现代人颅面外形的形成:人类的基本姿势从爬行到直立行走,躯体重心发生改变,颌骨逐渐退化缩小,颅骨因脑量的增大而逐渐扩大。
(2)火的使用:食物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咀嚼器官的功能日益减弱,因而产生咀嚼器官退化性缩小的遗传性状。
(3)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咀嚼器官的退化、减小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肌肉退缩最明显,颌骨次之,牙齿最慢,导致牙量、骨量不调。
2个体发育:Salzmann指出错颌畸形与遗传有关,是有多基因造成。
环境因素能影响基因的表现。
咀嚼器官以退化形状的遗传占优势。
错颌的病因?㈠遗传因素(1)种族进化(2)个体发育㈡环境因素1先天因素(1)母体因素(2)胎儿因素(3)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1〉牙齿的数目异常2〉牙齿的大小形态异常3〉舌形态异常4〉唇系带异常5〉唇裂和腭裂2后天因素(1)全身疾病1〉急性传染病2〉慢性消耗性疾病3〉垂体功能异常4〉甲状腺功能异常5〉营养不良性疾病(2)口腔及其周围的功能因素1〉吮吸功能2〉咀嚼功能3〉吞咽功能4〉呼吸功能(3)口腔不良习惯1〉吮指习惯2〉咬物习惯3〉咬唇习惯4〉舔牙习惯5〉吐舌习惯6〉偏侧咀嚼习惯7〉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4)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2〉乳尖牙磨耗不足3〉乳牙滞留4〉乳牙下沉5〉恒牙萌出顺序紊乱6〉恒牙早失(5)其他局部因素1〉龋齿2〉牙周病3〉肿瘤4〉外伤5〉不良修复体口腔不良习惯?Angle错颌分类法?第三章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形式:(1)个别牙错位(2)牙弓形态及牙齿排列异常(3)he,颌,面关系异常错颌的分类:Angle错颌分类法Angle在1899年提出了该错颌畸形分类法。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口腔正畸学是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齿和颌骨的错颌畸形及其矫治方法。
在复习口腔正畸学时,有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重点讨论口腔正畸学的复习重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正文部分)一、正常牙齿发育与错颌畸形在学习口腔正畸学时,首先要了解正常牙齿的发育过程,以及导致错颌畸形的原因。
正常牙齿的发育包括乳牙和恒牙的生长,了解其发育过程对于理解错颌畸形的形成机制至关重要。
二、错颌畸形的分类与诊断口腔正畸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错颌畸形进行分类和诊断。
根据错颌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治方法。
理解错颌畸形的分类与诊断标准,是进行正确治疗方案选择的基础。
三、口腔正畸治疗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口腔正畸治疗的原理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矫治方案。
常见的矫治方法包括固定矫治、可摘活动矫治以及功能矫治等。
每种矫治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治疗原理,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四、口腔正畸治疗的并发症与风险口腔正畸治疗在取得美观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与风险。
了解口腔正畸治疗的并发症和风险,可以帮助我们在矫治过程中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确保治疗安全和有效。
五、口腔正畸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口腔正畸学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了解口腔正畸学的研究趋势和前沿技术,对于我们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结尾部分)通过对口腔正畸学的复习重点的梳理,我们可以全面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口腔正畸学不仅是牙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保障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对口腔正畸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复习口腔正畸学时提供帮助,加深对该学科的理解。
(字数:580字)。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

牙尖交错颌名词解释牙尖交错颌,也称为交错颌,是一种牙齿排列异常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上下颌牙齿应该是相互咬合的,但是在交错颌的病例中,上下颌牙齿并不是完全咬合的,而是交错着排列。
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咀嚼、语音和口腔健康等方面。
交错颌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长发育异常、饮食习惯、口腔习惯等。
在遗传因素方面,交错颌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
生长发育异常也是交错颌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下颌骨过小、牙齿过多等。
饮食习惯和口腔习惯也会影响交错颌的发生,例如长期吃软食、吸烟、咬指甲等。
交错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牙齿不完全咬合、牙齿间隙过大等。
此外,交错颌还会影响咀嚼和语音,导致口腔不舒适和发音困难。
交错颌还容易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例如龋齿、牙周炎等。
治疗交错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矫正牙齿,另一种是手术矫正。
矫正牙齿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牙套矫正、隐形矫正、托槽矫正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和角度,使牙齿排列更加整齐,上下颌牙齿更加咬合。
手术矫正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调整上下颌骨骼的位置和角度,使上下颌牙齿更加咬合。
手术矫正适用于严重的交错颌病例,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病例,矫正牙齿的方法更为常见。
预防交错颌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饮食均衡、避免口腔习惯等。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预防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交错颌的发生。
饮食均衡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摄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
避免口腔习惯可以减少牙齿的损伤和移位,预防交错颌的发生。
总之,交错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预防方法也很简单。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饮食均衡、避免口腔习惯等可以有效预防交错颌的发生。
如果已经患上交错颌,及时采取矫正牙齿或手术矫正的方法可以有效治疗该病。
错颌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课件PPT

B.颅底
功能:稳定和与颌骨相 连界
主要由蝶筛软骨结合、 蝶骨间软骨结合和蝶枕 软骨结合进行,蝶筛软 骨在出生后7年钙化, 颅底中央部分基本上不 进行生长发育。
蝶枕骨结合在18~20 岁还可以有所活动,颅 底的后部有生长发育。
• (二)上颌骨的生长发育 3、垂直向的动力平衡
生长发育紧密相关,是同时并进的。 B.近中型:有形成安氏三类的错合倾向,仍可形成安氏一类关系
(3)颏部与下颌角的生长发育
• 颏部的特征是灵长类特有的。 • 从幼儿到成人颏部突度逐渐增加。 • 颏部突度是左右面部侧貌的因素。
颏部生长对外貌的影响
颏部的突出度的人种差异----一般来看 白种人颏部较突,黄种人次之,黑种人 再次之.
(4)下颌角随年龄递增的变化
• 新生儿
140~160度 钝
• 乳牙合( 3岁) 130~140
(二)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生长是指体积或数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 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是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细胞脏器 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生长发育紧密相关,是同时 并进的。随着身体的长大,各部 分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大小 比例和相应关系均发生不断变化。
为什么要学习生长发育??
1)长度的增长:随下颌支向后方移动,下颌体沿牙 槽弓的弓形向后移动且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 侧吸收陈骨而使长度增加
2)宽度的增长: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 骨
3)高度的增生:主要靠下颌骨髁突向后、向上的生 长;下颌喙突的生长
(2)髁突的生长
生长方式:软骨成 骨 生长方向:后上
外侧骨表面吸收, 内侧骨质增生
一、 概 述
上颌:0.9-1mm 下颌:1.7-2mm
第二章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发育完成。
青春迸发期
❖ 女孩:9-10y开始,11-13y高峰,14y以后 减速。
❖ 男孩:12-13y开始,14-15y高峰,16y以 后减速。
❖ 骨骼生长最为显著,治疗时机。 ❖ 组织反应迅速,钙化及时。 ❖ 错合明朗化。
二、颅面的生长发育
❖ 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有三种
❖ (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 (2) 骨缝的间质增生:成骨基质钙化而成新骨。 ❖ (3) 骨的表面增生:在骨的表面增生新骨以增大
乳牙全部脱落开始到第二恒磨牙完成建合, 为恒牙列早期阶段,约12-14岁,生长发 育高峰期,颌骨可塑性强,是正畸治疗的 理想时期。
胚胎第几周时构成面部的7个突起开始出现 A 第二周 B 第三周 C 第四周 D 第五周 E 第六周
颌面部的生长曲线是 A “s”型 B 神经系型 C 性器官型 D 淋巴型 E 直线型
婴儿型吞咽:
唇舌接触和下颌的协调。
异常吞咽:
婴儿吞咽方式的持续保留
主要导致上颌前突、开合畸形
4)呼吸功能异常
正常呼吸
❖ 呼吸功能异常
慢性鼻炎、鼻甲肥大,增殖腺肥大,扁桃 体肥大 口呼吸(mouth breathing)。
❖下颌下垂、舌低位,颊肌压迫,内外肌不平 衡, 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遗传因素的特点
❖ 遗传因素是错合畸形的重要致病因素 , 约 占29.4%。
❖ 错合畸形是多基因遗传,环境能影响基因的 表现。
❖ 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 遗传性错合畸形矫治困难,应顺势矫治,矫
治结束后需长期保持。
有遗传因素、 牙齿数目形态异常、 牙齿萌出时间异常、 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深覆合 大多数中等程度的骨性错合是遗传因素所致 。
常见错颌畸形的矫治ppt课件

20
操作程序及方法
1排齐牙齿,使牙齿之间的接触点正确 2确定牙位及牙量 3分牙 4去釉
精选课件ppt
21
邻面去釉注意事项
1保护好软组织 2从后往前 3告知患者去釉后保持口腔卫生
精选课件ppt
22
拔牙矫治 发 展 : 20世纪初Angle以正常合为矫治目标,他认为不
拔牙完全可以获得稳定而整齐的牙齿排列和美的侧貌。没 有必要进行拔牙矫治。
精选课件ppt
30
双颌前突 -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双颌前突有明显的种族和家族倾向。研究表明, 黑人和黄种人中双颌前突的比例最高,南欧白种人及中东地区 的人群中该类患者比例较低,北欧白种人中双颌前突者的比例 最低。我国南方人双颌前突的比例较北方人高。另外,相当比 例的双颌前突患者一至三代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类似的畸 形存在。少数患者因遗传性上唇短缩、舌体肥大、牙体过大等, 亦可表现为双颌前突。
精选课件ppt
10
牙列拥挤的矫治
基本原则:应用各种正畸手段减少牙量和增加骨量。使牙 量和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颌he面的协调性。稳定性及 颜面美观。
减少牙量的方法有邻面去釉,减数拔牙。通过矫治扭 转的牙来减少牙齿所占据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吮吸功能:
婴儿出生后就有吮吸功能,喂养时姿势不正确, 或奶瓶位置不当,或奶嘴孔大小不当,使婴儿 下颌前伸不足或前伸过度,造成下颌远中错位 (深覆颌)或下颌前突(地包天)畸形。
翼外肌功能不足,可产生远中错颌,反之,如 功能过强,则产生近中错颌,双侧翼外肌功能 不足时,可使上下颌骨发育不足,
(4)舌形态异常
巨舌症 小舌症
牙齿的压痕
舌形态异常
牙齿的压痕
(5)唇系带异常
中切牙间隙--唇系带附丽异常
唇 系 带 附 着 异 常
环境因素
后天因素
其他局部因素
口腔不良习惯 乳牙期及替牙期局部障碍
全身疾病
口腔及周围器官功能因素
吮吸功能
吮指习惯 药物习惯
乳牙早失 乳尖牙磨耗不足
某些急性慢性疾病 内分泌紊乱 营养不良
麻疹、水痘、猩红热,长期的营养不良 、胃肠炎、结核病等都可引起牙釉质发育 不全及牙体形态异常,妨碍颌骨的生长和 牙齿的萌出替换,造成错颌畸形的发生;
垂体功能异常:垂体是直接调节生长发 育的内分泌腺,在发育期,其功能异常 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垂体功能的 亢进或不足会相应的引起颌骨过大或过 小,牙齿的过早或过迟萌出,牙体的畸 形或牙槽骨的发育不全;
咀嚼功能 吞咽功能 呼吸功能
咬唇习惯
乳牙滞留
添牙习惯 吐舌习惯
偏侧咀嚼习惯 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
乳牙下沉 恒牙萌出顺序紊乱
恒牙早失 上颌中切牙间隙
全身疾病
1)急性传染病 2)慢性消耗性疾病 3)佝偻病 4)垂体功能异常 5)甲状腺功能异常 6)营养不良性疾病
佝偻病可导致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 上前牙拥挤、前突、开颌及乳牙恒牙的萌 出迟缓;
孕期或分娩时损 伤
牙齿数目异常 牙齿大小形态异常
舌形态异常 唇系带异常 唇裂和腭裂
母体因素
母亲妊娠时的状态, 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胎儿的发育。营养不良、缺乏 必要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妊娠初期患 病、外伤及放射辐射均可引起胎儿发 育畸形。
胎儿因素
胎儿发育早期,其内分泌腺已参与本身 新陈代谢的调节,如果胎儿的内分泌功 能失常,可能造成先天发育异常而出现 畸形;子宫内异常压力,分娩时造成的损 伤,也可能使胎儿颌面部发生畸形,表 现为下颌前突、后缩或狭窄等。
第三章 错合畸形的病因
提要
1.错合畸形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 的结果。
2.错合畸形的病因的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 因素两大类。
3.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 体发育两个方面。
4.环境因素中的口腔不良因素和替牙故障是 错合畸形的常见病因。
5.明确错合畸形的病因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诊 疗计划和疗效预测
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时可表现为乳牙、 恒牙均早萌,乳牙根吸收缓慢、滞留, 牙齿呈青白色,不足时则表现为牙弓狭 窄,腭盖高拱,下颌发育不足等。
局部因素
1. 功能因素 2. 不良习惯 3. 替牙障碍
4. 发育障碍及缺陷
功能因素
1.吮吸功能异常 2.咀嚼功能异常 3.呼吸功能异常 4.异常吞咽 5.肌功能异常
二 肌因素 并稳定在这一位置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肌肉的
形态和功能变异将影响牙齿的位置和关系
牙齿是否能够排列整齐,上下牙弓是否形成正常的
三 骨骼因素
牙合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骨的发育情况。一 切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牙合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错合畸形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 育
二、环境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 素
遗传因素
种族进化
个体发育
人类基本行动姿势的改变
咀嚼器官的不平衡退化
食物形状的改变
一、遗传因素 1、种族演化 (race evolution)
错合畸形是随着人类的种族演化而发生 和发展的 从古人类到现代人,错颌畸形表现出从 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趋势。 80万~50万年前的古人头骨上未发 现错合 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头骨上有轻微错合 ,殷墟人错合占28% 现代人类错合约占48.9%
2、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双亲的错颌畸形遗传给子女, 子女的颌面像父母,这是表现在颌面部 常见的遗传现象。但有的子女并不完全 像父母,这与变异和环境有关。
遗传因素的特点
1、遗传因素是错颌畸形的重要致病因素 , 约占29.4%。 2、错颌畸形是多基因遗传,环境能影响基 因的表现。 3、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 遗传性错颌畸形矫治困难,矫治结束后需长 期保持。
行走姿势的改变
原始人随着生活 环境的改变,人 类的进化,从爬 行到直立,随着 人体重心的改变, 颌骨逐步退化缩 小,颅脑增加
食物性状的改变
–人类进化过 程中,食物从 生到熟,由粗 到细,由硬到 软,咀嚼器官 功能日益减弱, 因而产生咀嚼 器官退化缩小
的遗传性状。
咀嚼器官退化不平衡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可 塑性,咀嚼器官的退化、 减小呈现出不平衡的现 象,肌肉退缩最明显, 颌骨次之,牙齿最慢。 因此颌骨容纳不下所有 的牙齿,导致牙量、骨 量不协调,造成现代人 类牙齿的拥挤错位畸形。
常见的遗传因素引起的错合 颜面不对称畸形 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下颌前突 牙间隙 牙列拥挤 牙形态、数目异常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因素
先天因素
母体因素
营养不良、代谢失调 风疹、梅毒 内分泌失调 放射线照射
胎儿因素
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
子宫内异常压力
胎儿本身内分泌 及新陈代谢失调
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
(1)额外牙:来自牙列发育的起源及增殖 阶段的异常。中切牙多生牙最多见
多生上颌侧切牙
(2)先天性缺失牙:先天性缺牙发生率的 顺序为上下颌第三恒磨牙、下颌切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及上 颌侧切牙
下切牙先天缺失
(3)牙大小形态异常:遗传决定,变异引起。 牙齿过大或过小,侧切牙过小牙,磨牙两 个舌尖,融合牙。
掌握内容:口腔功能因素,口腔不良习 惯导致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形成机制
熟悉内容:替牙期常见局部障碍与错合 畸形的关系
错合畸形的形成机制
一 牙因素 牙齿的数目、形态、大小、位置、萌出顺序、
替牙障碍等都会影响到牙合关系。牙量和骨量 不调是现代咀嚼器官的重要特征
舌肌、面肌和咀嚼肌对引导牙进入最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