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光合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四节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1

C1 a C2
AB段:弱光下, b 光合作用小于细胞呼吸 光照强度
O2 O2
CO2
CO2
CO2 吸 收 0 A B c
C1 a C2 b 光照强度
B点: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
O2 CO2
CO2 吸 收 0 A B c
C1 a C2 b 光照强度
BC1段:强光下, 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
O2 O2
基粒 基质
(1)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光强度)
CO2吸收值
表 观 光 合 速 率
真 正 光 合 速 率
CO2释放值
A
(光补偿点)
B
(光饱和点)
光强度
黑暗中呼吸作用强度
真正光合速率 = 表观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②光照强度 A点:光照强度为0时只进行
细胞呼吸,释放C02量 代表此时的呼吸强度 随光照强度增强,光 AB段: 合作用逐渐增强,C02 的释放量逐渐减少,因 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净
B点:光补偿点,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
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
BC段: 随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 C点: 不再增强
(2)光强度
CO2 吸 收 量
C1
a
0 A
B: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光合 作用吸收的CO2 和呼吸放出CO2 相等时的光强度。 b
CO2
CO2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能
6CO2 + 12H2O
叶绿体
C6H12O6 + 6H2O + 6O2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有哪些?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1. 光合作用是不是细胞呼吸的逆反应?
人教版教学课件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件 4

胡萝卜素
橙黄色
1/4
叶黄素 黄色
问题: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1、叶绿素含量较多
2、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是有差别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
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在390-760nm。 波长小于390nm的光叫做紫外光; 波长大于760nm的光叫做红外光。 紫外光和红外光都是人肉眼感知不到的。
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刘桥中学 袁晓燕
太阳能
草
虫
青蛙
蛇
老鹰
绝大多数生物,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
终源头是来自于太阳的光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靠什么 来捕获光能?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C18O2
O2
CO2
18O
2
H2 O
H218O
某种绿色植物
标记过程:
氧的同位素
18
H2O
O CO2
18 H2 O
H218O C O2
18
第一组 第二组
CO2+
18
光能
(CH2O)+ O2
(CH2 O)+O2
18
18
C O2+ H2O
叶绿体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答: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场所
(5)观察与记录
实验原理
色素提取: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
无水乙醇
,
所以,可以用 无水乙醇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过程》PPT课件

叶绿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红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蓝紫光
精选课件ppt
6
三、光合作用过程
太陽光能
CO2 H2O
叶绿体 精选课件ppt
O2
糖类
7
(一)光反应阶段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
1、水的光解
H2O
光能 叶绿素
[H] + O2
2、ATP的形成 ADP + Pi + 能量 酶 ATP
光能
ATP中不稳定(活跃)的化学能
精选课件ppt
14
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可
见光中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 量的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并且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精选课件ppt
15
练习巩固
填空:
1.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吸收的光能,用于 水的光解 和 形成ATP ; 形成的 [H] 和 ATP 提供给暗反应。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 CO2 和 H2O 转变为有机物, 把 光能 转变成 化学能 ,贮藏在有机物中。
3.在光合作用中, 葡萄糖是在 暗反应 中形成的,氧气是
在
光反应 中形成的,ATP是在 光反应中形成的,CO2是
在 暗反应 固定的。
精选课件ppt
16
精选课件ppt
8
O2以分子形式释放出来 [H] 和ATP参与到暗反应中
精选课件ppt
9
(二)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基质
酶
1、CO2的固定 CO2 + C5
2C3
2、 C3的还原 2C3 + [H] 酶
光合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光能 二氧化碳(CO2)+水(H2O)叶绿体 有机物(C6H10O5)n+氧气(O2)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每年约合成5ˣ1011吨 有机物,可直接或间 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 的食物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实验现象】脱色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没有变蓝。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变蓝 。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氧气 1771,普利斯特利
水 1629,海尔蒙特
植物
光照、绿叶 1779氧细菌做实验证 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 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 萨克斯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1)暗处理
2
(2)选叶遮光
(4)去掉
4 (5)酒精中
5
铝箔纸
隔水加热
3
(3)光下照射 4—5小时
(6)先漂洗, 6 后滴加碘液
对以上实验步骤你有疑问吗?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 机物,排除本来淀粉的干扰。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的天 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D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如图3-82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 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 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每年约合成5ˣ1011吨 有机物,可直接或间 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 的食物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实验现象】脱色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没有变蓝。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变蓝 。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氧气 1771,普利斯特利
水 1629,海尔蒙特
植物
光照、绿叶 1779氧细菌做实验证 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 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 萨克斯的实验
实验步骤
1
(1)暗处理
2
(2)选叶遮光
(4)去掉
4 (5)酒精中
5
铝箔纸
隔水加热
3
(3)光下照射 4—5小时
(6)先漂洗, 6 后滴加碘液
对以上实验步骤你有疑问吗?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 机物,排除本来淀粉的干扰。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的天 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D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如图3-82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 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 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人教版教学课件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ppt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 mg· -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L
C.CO2浓度大于360 mg· -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L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解析: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提供了相关的数据,要求 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A和B选项
用所释放的CO2 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
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当光 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 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此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2 浓度的 限制。
光补偿点对于不同的植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与该植物 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 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的高。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 生植物。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总光 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吸收CO2的总 量)。净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或 吸收CO2的总量)中扣除掉在这一段时间中植物进行呼吸作
三、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跟踪训练
1. (2009年安徽卷)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必修1第五章光合作用的有 关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依靠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把水分解成氧 气和[H]同时产生ATP的过程。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的 产物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固定CO2产生有机物的过程。 答案: D
1-5.4生物必修1课堂教学课件—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C

高中生物必修1 ※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返回
总结: 水的光解: 光反应 H2O →2 [H] + 1/2O2
ATP的合成 :
ADP + Pi +
CO2的固定:
暗反应
酶
光能
酶
ATP
CO2 + C5 → 2C3
CO2的还原:
2C3 + [H]
酶
ATP
(CH2O) + C5
产物与反应原料的对应关系: C CO2 (CH2O) H H2O O CO2
化能合成作用
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 制造有机物。少数的细菌。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
硝化细菌
2HNO2 + 2H2O + 能量 2HNO3 + 能量
2HNO2+O2 6CO2+6H2O
硝化细菌
能量
2C6H12O6 + 6O2
自养生物:
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 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 量的一类生物。
而C3的还原不变
C5 的生成正常进行
C3 C5
[H] ↑ ATP ↑
或描述为: C3的合成速率减慢,C3的消耗速率不变
C3
[H]
ATP
2C3
固定
CO2
还原
C5
(CH2O)
④光照不变,
CO2量由不足到充 足
暗反应 ↑ CO2的固定增强,
而C3的还原不变
[H] ↓ ATP ↓
C3 C5
或描述为: C3的合成速率增加,C3的消耗速率不变
光合作用的过程
返回
总结: 水的光解: 光反应 H2O →2 [H] + 1/2O2
ATP的合成 :
ADP + Pi +
CO2的固定:
暗反应
酶
光能
酶
ATP
CO2 + C5 → 2C3
CO2的还原:
2C3 + [H]
酶
ATP
(CH2O) + C5
产物与反应原料的对应关系: C CO2 (CH2O) H H2O O CO2
化能合成作用
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 制造有机物。少数的细菌。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
硝化细菌
2HNO2 + 2H2O + 能量 2HNO3 + 能量
2HNO2+O2 6CO2+6H2O
硝化细菌
能量
2C6H12O6 + 6O2
自养生物:
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 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 量的一类生物。
而C3的还原不变
C5 的生成正常进行
C3 C5
[H] ↑ ATP ↑
或描述为: C3的合成速率减慢,C3的消耗速率不变
C3
[H]
ATP
2C3
固定
CO2
还原
C5
(CH2O)
④光照不变,
CO2量由不足到充 足
暗反应 ↑ CO2的固定增强,
而C3的还原不变
[H] ↓ ATP ↓
C3 C5
或描述为: C3的合成速率增加,C3的消耗速率不变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四节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A.只有乙 C.乙和丙都是
B.只有丙 D.乙和丙都不是
12.下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据图分析的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
D.A产生的气体在细胞内直接进入B要穿过5层膜
13.右图表示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温度对植物光 合作用量(a)与呼吸作用量(b)的影响曲线 图(通过测定CO2量而获得)。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A.该植物在25℃左右时, 重量增加最大 B.该植物在20℃与30℃ 时,重量增加相同 C.该植物在40℃时重量 减少 D.该植物在25℃时,重 量增加是在5℃时的8倍
甲
乙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BF 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 D 点,植株
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E 点。
14.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02的 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 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3)乙图中FG段C0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 光照强度 .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 不同,层析液的主要成分是石油醚,石油醚是 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四种 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最高的 是胡萝卜素,它随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 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 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这样,几分钟后,四 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逐步减弱 以致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H] 逐渐减少,
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
响了C02固定。
高一生物必修1第5、6单元课件: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五章
第4节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三)资料分析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 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第五章
第4节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2.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 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 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 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 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 证实验结果,等等。 3.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第4节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2.暗反应 (1)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中。 (2)条件:酶、[H]、ATP。 (3)物质变化: a.CO2的固定:C5+CO2→________;b.C3的还原:C3 +[H]+ATP→________。 (4)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
第五章
第4节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 物有________。 2.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________证明了 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________技术 最终探明了______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________的途径。
第五章
第4节
成才之路 ·生物 ·人教版 · 必修1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 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 且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两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