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纳米压印技术进展及应用

纳米压印技术进展及应用

纳米压印技术进展及应用一、概述纳米压印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微纳加工技术,近年来在科研与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技术通过机械转移的方式,将模板上的微纳结构高精度地复制到待加工材料上,从而实现了对材料表面的纳米级图案化。

与传统的光刻技术相比,纳米压印技术不仅具有超高的分辨率,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微电子、生物医学、光学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压印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_______教授首次提出。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纳米压印技术已经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化。

纳米压印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微纳加工,包括硅、金属、聚合物等,并且在加工精度和效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应用领域方面,纳米压印技术已经在半导体器件制造、生物医学传感器、光学元件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案例。

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纳米压印技术可用于制造微处理器、存储器等微纳器件,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压印技术可用于制造仿生材料、生物传感器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在光学领域,纳米压印技术可用于制造微纳透镜、光纤等光学元件,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

纳米压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纳加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纳米压印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科技和工业的快速发展。

1. 纳米压印技术的定义与基本原理纳米压印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微纳加工技术,正逐渐在微电子、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该技术通过机械转移的方式,实现了对纳米尺度图案或结构的高效、精确复制,为制备具有纳米特征的结构和器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纳米压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压力和热力学效应,将具有纳米结构的模具上的图案转移到待加工材料表面。

制备一个具有所需纳米结构的模具,这一步骤通常依赖于电子束或光刻技术等高精度加工方法。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进展研究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进展研究

纳米 科 学 技 术 ( n 一 ) 2 Nao 是 0世 纪 8 0年代 诞 生 并逐 渐 崛 起 的 新兴 科技 , 本 内涵 是 : 基 在纳 米 尺
寸 ( —1 0 m) 围 内认 识 和 改 造 自然 , 过 直接 操 1 0” 有 前 途 的材 料 , 世 2世 最 在 界 范 围 内 已掀起 了研 究 的热 潮 , 中材 料 制 备 成 为 其 材 料科 技 发 展 的前 沿 和重 点 , 文 就 近 年 来 纳 米材 本
纵观 纳 米材 料 发 展 的历 史 , 米 材 料 的发 展 可 以 划 纳
气体 冷 凝 法 是 在 16 9 3年 由 Ryz Uyd oi ea及 其 合作者提出的, 即通 过在 纯 净 的惰性 气 体 ( , 气 ) 氩 氮 中蒸 发 和冷 凝 过程 获 得 纳 米微 粒 。2 0世 纪 8 0年代 初 , e e 等人 提 出 了将 该 方 法 制 备 的 纳 米 微 粒 在 Glir t 超 高 真空 条 件 下 紧 压致 密 可 以得 到 多 晶体 , 而进 从
1 1 气 体 冷 凝 法【- . 3J 4
域 中, 纳米材料 的制 备是一个重要 的部分 。其实纳 米材 料 的制 备 可 以 追 溯 到 10 0多 年 前 , 如 中 国 0 例 古代利用燃烧蜡烛 收集碳黑做为墨 的原料及 染料 ; 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经证实是纳米氧化锡颗粒构 成 的一层 薄 膜 , 过 当 时 并 没 有 纳 米 材 料 的 概 念 。 不
新 技 术领 域 中的应 用 。
们 能 把 百科 全 书储 存 到 一个 针 尖大 小 的 空 间 内并 能 移动原 子 , 么 这 将 给 科 学 带 来 什 么 !这 正 是 对 纳 那 ” 米新 科技 的预 言 … 。 纳 米 材 料 和 技 术 是 纳 米 科 技 中 最 富有 活 力 , 研 究 内涵非 常 丰 富 的领 域 。广 义 的讲 , 米 材 料 是 指 纳

聚合物纳米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聚合物纳米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聚合物纳米空心微球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吕晓虹;张继德;汤建新【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29)006【摘要】以二乙烯三胺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基本原料,在室温下通过反相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空心微球.研究了乳化剂、连续相、分散相和助稳定剂对反相细乳液稳定性和空心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以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甲酰胺为分散相、环己烷为连续相、AgNO3为助稳定剂时,可制备出粒径在100 nm左右且具有明显空心结构的聚脲纳米微球,其微球囊壁厚度约为17 nm.以罗丹明B为模拟药物对纳米空心微球进行了药物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微球具有较强的药物负载能力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每克空心微球最大药物吸附量可达101 mg 罗丹明B(即101 mg/g),体外连续释药时间能达14h以上.【总页数】6页(P85-90)【作者】吕晓虹;张继德;汤建新【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O631.5【相关文献】1.Fe3O4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的研究 [J], 刘坤;陈良勇;蒋恒;韩钧尧;徐敏;林金辉;马晓艳2.基于纤维素模板的聚合物空心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研究及分析 [J], 南静娅;刘玉鹏;陈莹;王春鹏;储富祥3.碳酸钙纳米结构多孔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J], 李亮;朱英杰;曹少文;马明燕4.SiO2-CaO-P2O5-CoFe2O4磁性玻璃陶瓷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J], 巫海燕; 李彬; 罗文钦; 李菲; 林佳丽; 黄薇; 杨佳文5.基于纤维素模板的聚合物空心微球及磁性复合物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摘要) [J], 南静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纳米管的复合空心纳米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纳米管的复合空心纳米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纳米管的复合空心纳米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级管状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力学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空心纳米球是一种球形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药物载体性能。

将碳纳米管与空心纳米球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同时创造出新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碳纳米管与空心纳米球的复合应用,以及相关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提出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碳纳米管的特性、空心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以及两者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给出结论。

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能够对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深入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碳纳米管的复合空心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碳纳米管和空心纳米球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二者复合后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制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同时,本文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种新颖的纳米材料制备思路,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碳纳米管的特性: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使其在各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碳纳米管的一些主要特性:1. 结构稳定性:碳纳米管由碳原子以纳米尺度排列而成,具有非常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它们能够承受高温、高压和弯曲等条件下的应力,而不容易破裂或变形。

2. 导电性:碳纳米管是优秀的导电材料,具有很高的电导率。

由于其结构中存在着π-键共轭结构,使得电子能够在其表面自由传导,因此碳纳米管具有很好的电导性能。

3. 热导性:碳纳米管也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能够快速传递热能。

这使得碳纳米管在热管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备高效的散热材料等。

激光蚀刻法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微结构特征研究

激光蚀刻法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微结构特征研究

激光蚀刻法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微结构特征研究激光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激光蚀刻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微结构的方法。

本文将就激光蚀刻法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制备过程、表面微结构特征以及相关应用前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激光蚀刻法的制备过程。

激光蚀刻法是利用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热效应来实现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结构修饰。

在激光照射下,材料表面会迅速升温,达到熔点以上的温度,形成液态或气态,然后通过光热效应形成不同形状、大小和分布的微结构。

蚀刻深度和蚀刻速率可以通过调整激光功率、蚀刻时间和扫描速度来控制。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激光蚀刻法制备纳米材料表面微结构的特征。

激光蚀刻法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微结构特征,如微孔、微凸台、微圆柱等。

这些微结构特征具有尺寸小、分布均匀、形状可控等优点。

例如,通过调节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可以实现不同直径和间距的微孔阵列。

这些微结构特征的尺寸可以从亚微米到纳米级别,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材料表面进行实现。

此外,激光蚀刻法还可以实现三维微结构,如微槽、微沟等,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和性能调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激光蚀刻法制备的微结构具有多种应用前景。

首先,这些微结构可以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应用。

由于微结构表面存在大量凸起和孔洞,可以增加表面积,并形成局部电场增强效应,从而提高拉曼信号强度。

这一特点使得激光蚀刻法制备的微结构在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分析和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

其次,这些微结构也可作为纳米材料的模板,用于制备其他功能性纳米材料。

激光蚀刻法制备的微孔阵列可以作为模板用于制备二维材料薄膜;微圆柱结构可以用于制备光学波导器件等。

这些模板具有高度可控的尺寸和形状,可以通过调节激光蚀刻参数实现对模板的精确控制。

最后,这些微结构还具有超润湿性能,可以用于制备超疏水或超亲水表面。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纳米技术在21 世纪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纳米器件、微型机器、分子计算机制造的最可能的途径之一。

纳米材料学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科学家们利用纳米颗粒作为结构和功能单元,可以组装具有特殊功能如特殊敏感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的纳米器件。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在量子物理,信息存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金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其独特的光学、催化特性而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这主要是因为:金是一种惰性元素,其化学稳定性良好;金和硫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键合作用,这有利于在其表面组装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单分子层。

由于纳米金粒子这些特有的化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自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化学界对纳米金粒子的应用及其功能化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一.化学还原法制备法超细金粉制备原理:将金化合物的适当溶液通过化学还原而得到单质金粉.1.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生产超细金粉工艺①王水溶金将黄金用去离子水冲洗,在置于稀硝酸中煮洗5~10min后,适当加热以启动反应,当反应较为平缓后,可再加入少量王水,直至大部分尽快获金粉溶解.反映结束时应保证体系中有少量未反应的黄金存在,即在投料时必须保证黄金的过量.②浓缩,赶硝将溶金液倾入另一烧杯中,用水洗净未反应的金块或金粉,转入下一循环使用。

洗液并入溶金液。

加热并在此过程中滴加浓盐酸以赶尽氮氧化物,过滤,滤液转入旋转蒸发皿进行浓缩结晶,然后配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

③还原将抗坏血酸配成饱和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氯金酸溶液滴加到抗坏血酸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h,静置沉降。

④清洗、干燥和筛分将上层清液倾出,用水和乙醇以倾析法清洗金粉。

所得金粉置于真空干燥。

冷却后,将金粉过筛分级,得到不同粒度的球形金粉末。

2.Na3C6H5O7 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nm 之间Na3C6H5O7 为还原剂时,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1 时最佳;采用HAuCl4 溶液加入到加热的Na3C6H5O7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溶液Na3C6H5O7 溶液加入到室温的NaBH4 与PVP 混合溶液制得的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小且更均一。

超精细微结构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超精细微结构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超精细微结构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近年来,超精细微结构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发展迅速。

这种技术利用高质量的先进制造工艺,制作出无法肉眼识别的微小结构。

这些超微结构拥有不同的形状和特性,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科学和工业场合。

它们在生物医学、能源、光电子学等领域拥有无限的应用前景。

一、超精细微结构的制备技术超精细微结构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光刻、电子束光刻、离子束刻蚀和纳米压印。

其中,光刻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利用光敏的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微结构。

简单来说,这种方法是在光刻胶上感光防腐蚀,然后通过显影,将无光区域清洗掉,得到所需的微结构。

电子束光刻技术是另一种精密制造方法。

它采用电子束的形式进行微细线条的刻蚀。

当光束经过样品表面时,样品表面的电子会发生相互作用,并将电子束理化掉,从而使样品表面慢慢地被刻出。

这种方式在集成电路和光子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应用广泛。

离子束刻蚀技术是通过用精细化工程来修饰和定位物体表面微观构造的一种新型加工工艺。

它是通过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对物体表面进行离子束照射,从而去除物体表面的材料,制造出所需要的微结构。

纳米压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超微结构制造技术。

它是通过塑料模具或硅基础上,把想要形成的结构压入其中的过程。

该方法是一种新型微纳制造工艺,能够制造出具有复杂结构和良好光学性能的微纳米结构。

这种方法用于制造微器件和纳米结构也非常有效。

二、超精细微结构的应用技术超精细微结构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学、能源和纳米电子技术等。

下面列举几种应用。

1.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超精细微结构可以制造出更高效、更创新的生物传感器。

例如,可以用光刻技术制造出超越红外光谱区的金纳米线。

这种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出特定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

同时,纳米压印技术也可以制造出具有高效、灵敏化学反应的纳米传感器。

2.能源在能源方面,超精细微结构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

由于这种微结构在太阳能电池上可以增加光吸收,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

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纳米微胶囊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纳米级封装技术,能够将活性成分、营养素或其他功能物质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从而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提高其在食品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本文将对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该技术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的潜在作用,以及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包括常见的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

随后,将重点综述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实例,如营养强化食品、功能性饮料、保健食品等,并探讨其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口感、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还将对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应用中所涉及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包括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纳米胶囊在食品中的释放行为及其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等。

本文将对纳米微胶囊技术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分析其在提高食品品质、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食品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制备方法纳米微胶囊技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纳米微胶囊制备方法:界面聚合法:此方法通常是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界面处,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微胶囊的壁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微胶囊制备。

界面聚合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因此在功能食品领域应用广泛。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含有壁材和芯材的溶液通过喷雾器雾化成小液滴,然后在热风中迅速干燥,形成微胶囊。

这种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然而,喷雾干燥法可能会导致芯材的损失,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王小杰,邵 谦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fH 摘 要:空心微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其独特而优异的性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材料领域 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如模板法、水热法、喷雾干燥法、高温 溶解法及超声波法等,并介绍了空心微纳米结构的表征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 能谱及红外光谱等,同时综述了空心微纳米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空心微纳米结构;制备;表征;应用 中图分类号:TB 383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 wANG Xiaojie,SHA()Qian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na) Abstract: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 have recently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researching topics,because of their u— nique and superior performances. In this paper,the preparation of 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 via novel methods,such as template method,hydrothermal method,spray drying method,thermal treatment and ultrasonic method,were reviewed.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characterizing 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 were presented,which include SEM、XRD、XPS、FTIR etc. Moreover,the applications of 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Hollow micro/nanostructures,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pplication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一些具有 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新型纳米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关注。其中具有双层或多层结构的核壳结构纳米材 料可以满足各种应用要求。由于核壳相异组分的复 合,协调了各组分之间的共同特点,使所形成的核壳 粒子具有不同于核层和壳层单一材料的性质和许多 独特的性质,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如果利用一些手 段将内核去除,便可以得到孔体积及壳厚度可控的 空心微纳米结构。由于这类结构具有高的比表面积 和低密度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 域[1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空心微纳米结构材 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1 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1.1 模板法 模板法是制备空心材料的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方 法。该法通过吸附或化学反应使产物或其前驱体包 覆在模板表面,形成核/壳复合结构,然后经化学溶 解或高温煅烧除去模板,得到相应的空心材料。该 法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如尺寸、形貌可控,并且模 

; 蛤 ; 哈、 牙、!: 石 石\ 牙 ; 石 、! 、 写 分 ; e 分 \ ; 盎 

3 结语 离子氮化的预先热处理有助于低温盐浴渗铬, 在610℃渗铬可获得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铬碳化合物 层,渗铬层的相结构为Cr。。C 、CrN、Cr/Fe、(Cr, Fe)7C3、(Cr,Fe)2N等相。 

参考文献 [1]Baggio Scheid V H,Vascoucelos G de,Oliveira M A S,et a1.Duplex surface treatment of chromium pack diffusion and plasma nitriding of mild steel[J].Surf Coat Technol,2003, 163—164:31 3-31 7. [2]邹敢锋,黄元盛,袁叔贵.T10钢低温盐浴渗铬工艺的研 究[J].金属热处理,2000,25(4):28~29. r3]Lee I W,GDuh f,Tsai S H Y.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the chromized coating process in a dual phase Fe2Mn2AI2Cr alloy1-J].Surf Coat Technol, 2002,153(1):59-66. [4]Saunders S J R,Nicholls J R.Coating and surface treat ments for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J].Mater Sci Technol,1989,5:780—785. [5]倪宏昕,单丽云,王超,等.预先氮碳共渗对渗铬和渗钒 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9(6):13—15. I-6]叶金玲,叶峰.45钢的低温盐浴渗铬[J].机械工程材 料,2006(6):52—54. 

作者简介:叶金玲(1978一),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金属材 料表面改性研究。 收稿日期:2010年5月17日 

责任编辑王亚昆 《新技术新工艺》・热加工工艺技术与材料研究 2010年 第9期 ・77・ 板可变等。模板法又可分为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 1.1.1硬模板法 硬模板法以固体粒子为模板来制备空心微纳粒 子。常用的硬模板有高分子聚合物(如聚苯乙烯 (PS)、苯乙烯与丙烯酸共聚物(PsA)等),及无机纳 米粒子(如SiO。、CaCO。及c纳米粒子等)。 Hu等口 以磺化的聚苯乙烯胶体颗粒为模板,以 CTAB为辅助制备出具有高表面积的介孔LiA10。空 心球。Wang等 利用苯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PSA) 为模板,通过PSA表面羧基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制备出形貌规则的氢氧化镍及氧化镍空心球。 徐扬子等[s一 采用简单可控的层层自组装法,利 用二氧化硅模板表面的静电作用吸附纳米晶粒子, 生成硫化锌纳米晶包覆层,最后通过氢氟酸对二氧 化硅刻蚀,制备了同蚀刻度的空腔型硫化锌纳米球。 Wang等 ]以针状CaCO。纳米颗粒为模板,通过 CTAB与SiO 自组装,在常温下制备出空心SiO。 纳米管。Sun等 报道一种新型的绿色模板—— 胶体碳球,他们利用其为模板制备了Ag/C核/壳结 构及氧化镓与氮化镓的空心球结构。在此基础上, 许多科研工作者又制备出ZnO、SiO 、TiO 以及 SnO2空心球等_g。 。 1.1.2软模板法 与硬模板法不同,软模板法不用具有固定形态、 尺寸的固体粒子作为模板,而选用微乳液滴、表面活 性剂胶束、气泡、囊泡、细菌等作为模板制备空心球, 省去了模板合成操作。 Zhao等 u利用非水微乳体系BF /TX一100/ 苯制备出SiO 空心球,与含水微乳体系相比,该法 可以避免水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Wang等 利用 C 。N。形成的球状胶束为模板,制备出Ag/AgC1空 心球。 Du等口 利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 在溶液中 形成微纳米气泡,而新生成的SnO。纳米晶由于较 高的表面能不稳定而趋向于在气泡和水的气一液界 面聚合。随着聚集的不断进行,SnO 空心结构形 成。 Xu等 利用表面活性剂(CTAB)形成的单室 囊泡和多室囊泡作为软模板,制备出‘T Cu。O单层 和多层空心球结构。这种多层壳空心球是一种全新 的结构,有望在催化和载体方面带来新的性能和应 用。 Zhou等L15]以球菌为模板,利用其内表面含有 的功能基团与金属离子发生作用,通过控制反应的 条件,在其内表面制备出氧化钴空心球,为生物材料 应用于微/纳空心球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1.2水热法 近年来水热法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多孔材料 的合成中,该法可制备物相均匀、纯度高、晶型好、单 分散、形状及尺寸可控的纳米微粒。 以氧化亚铜为例,Chang等L1。]通过水热方法合 成了直径为100~200 nm的Cu O空心微球。Teo 等n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单晶Cu。O空心纳米立方 体。Zhang等 胡通过水热法首次合成了多层的 Cu O空心八面体。 1.3喷雾干燥法 喷雾反应法通过喷雾装置将前驱体溶液雾化成 液滴进入反应器中,液滴表面的溶剂迅速蒸发,溶质 也立即发生热分解或燃烧等化学反应,沉淀下来形 成空心球壳。该法可使溶质在短时间内析出,且制 备过程连续、操作简单、反应无污染,所形成的产物 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Sun等口 用 喷雾干燥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空心球,这种空心球 具有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平均粒径为5 p.m左 右,可用于药物运输及分离纯化。 1.4高温熔解法 高温熔解法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将各种形状的 固体颗粒熔融,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入液体介质中冷 却,形成球形颗粒。该法工艺操作简单,微球的粒径 分布均匀,尺寸和形态可以控制。Karoly等_2。。采用 热喷涂的方法制备了粒径为40 m的氧化铝空心 微球,原始粉末具有多孔的结构及较高的含水量,更 有利于空心球的形成。 1.5超声波法 由于超声波所产生的超声空化气泡爆炸时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和具有强 烈冲击力的微射流,能够驱动许多化学反应ll2 。该 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且反应 时间短。Xu等 采用超声协助的原位模板法分别 制备出CdS和CuS中空球,它们由均匀纳米粒子组 成。 

2 空心微纳米结构的表征 2.1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对试样表面全貌或微区及 断面的形态进行表征,分辨率高,可直接观察表面的 近原子像,但不能确定内部结构。 透射电镜是观察样品形状和内部结构最常用的 表征方法。用HRTEM还可以观察到球壳的微观 结构。文献E21]对由直径在几十纳米左右的颗粒所 团聚而成的孔壁进行高倍TEM测试表面,团聚韵 颗粒由更微小的、直径10 nm左右的纳米颗粒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