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檗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 黄檗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 黄檗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1 黄檗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黄檗是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褐色,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外层木栓发达,内层薄,鲜黄色,味苦。木材髓心黄色,无特殊气味。花单性,黄绿色,萼片5。花瓣5。雄花的雄蕊5,有退化雄蕊。雄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聚伞或伞房圆锥花序。平均每穗有果21个,初时绿色,成熟时蓝黑色,内光泽,核果宿存,圆球形,径1 cm果皮浆质,有特殊气味[3]。雌雄异株,15~20年生开始结实,有丰欠年之分,种子丰年间隔期2~3年。种子通过食果实鸟类传播[4]。

黄檗为阳性树种,在林冠下更新不良,仅在火烧、采伐迹地上偶尔见到小面积纯林。在分布区多为伴生树种,在黑龙江林区常散生在河谷及山地中下部的阔叶林或红松、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中,常与水曲柳、核桃楸等硬阔叶树种混交,下木层内包含原始红松阔叶林中常见的种,如茶条槭、青楷槭、东北山梅花等,草本层植物有毛缘苔草、四花苔草、小叶芹等[5]。

黄檗的抗寒能力较强。从各采样点的气象资料来看,在年平均温度6-10℃,极端低温41℃,无霜期在150-200d 的气候条件下,都能健康的地生长发育。

群落结构:黄集在自然条件下处于伴生地位,单个散生在林内、路边,极少数黄檗群落处于优势地位,成片出现。在不同区域,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种群数量差异较大,在调查的5处样地中,黄麋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山样地的黄檗均为成年或老年黄檗,树龄在50~70年,密度在1~2.3株/hm2,在样方内及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内未发现一株黄檗幼树,均为由中老龄树组成的成年塑或衰退型种群。

3黄檗资源的研究价值

黄檗为古老的残遗植物,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4纪冰种期气候有科学价值[2]。高等植物每种平均携带遗传基因40万个以上,一个物种就是一

个基因库,其中很多对人类来说是育种的好材料,它们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后备种质资源。黄檗的价值:

黄檗内皮即关黄柏,是名贵中药黄柏的主流商品,无论从品质还是供销情况看都是黄柏的第一品种。黄柏具有消热燥湿、泻火解表、退虚热之功效,独特的抗

真菌作用,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黄柏产销量在1×106 kg左右,基本上处于产不足销、供应紧缺状态;至90年代初,黄柏产量达到4×106~6×106 kg。黄檗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粉碎萃取可以作为开胃性食品添加剂[1“。在日本,黄檗叶已经开发作为美容商品和治疗便秘药品的原材料。相信随着黄檗化学成分研究工作的开展,人们对黄檗的认识会越来越完全。

黄檗是“东北三大硬阔之一”,木材黄色至黄褐色,材质坚韧、纹理美观、耐湿、耐腐、富弹性,是重要的国防和工业用材[1…。黄檗树冠宽阔,秋季叶变黄色,可作为秋色叶绿化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常作为庭荫树或成片栽植。另外,黄檗对以S。铅为主的复合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抗性[1“,可作为抗污染树种。黄檗是潜在的工业软木材料,在前苏联远东作为饲养蜜峰的重要蜜源树种,而且它的果实可能成为重要的杀虫剂[1“。黄檗与红松混交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红松根量。在白俄罗斯与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混交的时候

被称为土壤的改良者[5]。

杂草学

●杂草的三大特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 ●杂草的重要性----经济意义 1.杂草使农产品的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 2.杂草防除的高额成 本.3.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4.杂草的可利用价值 杂草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意义 1.杂草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2.改变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 的原生植被;也可以作为人文景观中的主要植被;3.由于杂草在任何缝隙内生长,所以可以保持水土、释放O2、利用和固定太阳能、富集和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等。 杂草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意义 研究物种起源和进化,揭示物种本质的好材料:如拟南芥。 ●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一年生类型.二年生类型.多年生类型. ●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光合自养型. 寄生性杂草 ●杂草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1.抗逆性强2.可塑性大3.生长势 强4.杂合性5.拟态性. ●杂草繁衍滋生的复杂性与强势性 1.结实量极大2.种子寿命 长3.种子成熟度与萌发时期参差不齐4.繁殖方式多样5.子实具有适应广泛传播的结构特点和途径. ●休眠原因内因:①种子或腋芽或不定芽中含有生长抑制剂②果 皮或种皮不透水和不透气或机械程度很高③胚未发育成熟外因:①不良环境条件如高或低温、干旱涝渍、除草剂、黑暗②高CO2的比例

●打破休眠的方法:去/破皮、淋洗、化学刺激如赤霉素等。 ●影响萌发的生长调节物质:赤霉素类(促进萌芽)、脱落酸(抑制 萌发)、细胞分裂素类(抗内生抑制剂)。 ●杂草种子库的构成与密度因地而异,主要取决于种植制度与杂 草防治水平。 ●杂草与作物间的资源竞争:地上竞争.地下竞争.不同资源竞争 的互作. ●影响杂草与作物间竞争 1. 杂草种类和密度;2. 作物种类、 品种和密度;3. 相对出苗时间. ●当杂草密度超过经济阈值之后,防治的收益会高于防除的成 本。因此,见草就打或除草务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若该物质直接来源于植物的分泌或是分解,则产生的化感作用 称为真化感。 若化感化合物通过微生物降解产生,间接来源于植物称为次生化感化合物。 ●化感作用物进入环境的途径主要有:挥发、淋溶、根分泌、残 体分解。 ●化感作用的机理:1.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抑制蛋白质合 成及细胞分裂3.抑制光合和呼吸作用4.抑制酶活性5.影响水分代谢和营养的吸收 ●化感作用在杂草治理中的应用 Ⅰ. 利用具有他感作用的植物作为覆盖物;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1]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有被降解的化合物种类浓度,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如群体的相互作用直接控制反应速度的环境因素。 一.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水环境中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当微生物代谢时,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因此,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两种代谢模式:生长代谢(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谢(Co-metabolism)。这两种代谢特征和降解速率极不相同,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生长代谢 许多有毒物质可以像天然有机化合物那样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基质。只要用这些有毒物质作为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便可鉴定是否属生长代谢。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可对有毒物质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因而是解毒生长基质去毒效应和相当快的生长基质代谢意味着与那些不能用这种方法降解的化合物相比,对环境威胁小。 2.共代谢 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它在那些难降解的化合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展示了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可使某些特殊有机污染物彻底降解的可能性。微生物共代谢的动力学明显不同于生长代谢的动力学,共代谢没有滞后期,降解速度一般比完全驯化的生长代谢慢。共代谢并不提供微生物体任何能量,不影响种群多少。然而,共代谢速率直接与微生物种群的多少成正比,Paris等描述了微生物催化水解反应的二级速率定律: 由于微生物种群不依赖于共代谢速率,因而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可以用 Kb=Kb2·B表示,从而使其简化为一级动力学方程。 用上述的二级生物降解的速率常数文献值时,需要估计细菌种群的多少,不同技术的细菌计数可能使结果发生高达几个数量级的变化,因此根据用于计算Kb2的同一方法来估计B值是重要的。 3.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适应能力及降解潜力 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 终极降解:有机物彻底分解至释放出无机产物CO2与H2O 的过程。 生物转化:通过微生物代谢导致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某种改变、生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化学结构 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难易程度首先取决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同时也与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有关。 环境物理化学因素

PEG对生物可降解聚氨酯性能影响的研究

PEG对生物可降解聚氨酯性能影响的研究 田存1周青1*喻建明1王彤2臧洪瑞2 (1. 北京科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102200) (2. 北京同仁医院100730) 摘要: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引发丙交酯和己内酯单体合成聚己内酯-丙交酯-聚乙二醇(PCLA-PEG)的共聚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封端,并进行扩链反应制备一系列PEG含量不同的生物可降解聚氨酯。通过红外以及DSC研究了PEG含量对聚氨酯材料结构的影响,发现采用分子量较高的PEG制备的材料,其软硬段相分离程度较高;另外对样品进行了力学性能、亲水性及降解性进行了测试,发现PEG含量增加,样品的力学性能下降,亲水性能提高,降解速度加快。 关键词:聚己内酯-丙交酯;聚乙二醇;生物降解; 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以及易加工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有价值的医用合成材料之一。现代医学的治疗对生物高分子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骨折内固定、人工皮肤、人工血管以及药物控制缓释放等方面,经常需要一些暂时性的医用材料,这就期望高分子材料不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在创伤愈合或药物缓释放过程中可生物降解和降解产物容易被吸收或代谢,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 聚己内酯和聚丙交酯降解后无毒副作用,因此常用其作为软段制备聚氨酯,但是聚己内酯和聚丙交酯均聚物易结晶,降解速率较低[1,2,3],而加入PEG可以提高其降解速率[4]。因此本文选择用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合成聚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作为聚氨酯的软段,将亲水性较强的PEG引入到分子链中,并且选用脂肪族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5]和1,4-丁二醇(BDO)为硬段,考察软段中PEG含量不同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主要原料 丙交酯,冷冻密封保存,北京元生融科技有限公司。ε-己内酯,工业级,青岛华元聚合物有限公司, 通过氢化钙脱水,然后减压蒸馏得到除水的ε-己内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工业级,烟台万华聚 氨酯股份有限公司。1,4-丁二醇(BDO),分析纯,天津市津科精细化工研究所,真空脱水后使用。聚乙二醇(PEG),分子量为400,600,1000,化学纯,真空脱水。辛酸亚锡(T9),分析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_王周玉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S ich ua n Uni 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 hnolog y 文章编号:1000-5722(2003)增刊-0145-03 收到日期:2003-03-2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部(基)349):四川工业学院人才引进项目(0225964) 作者简介:王周玉(1977-),女,四川省彭州市人,西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聚物的合成、改性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王周玉,岳 松,蒋珍菊,芮光伟,任川宏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掺混型高分子材料四类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对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包装、餐饮业、农业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O631.2 文献标识码:B 0前言 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按体积计算已居世界首位,由于其难以降解,随着用量的与日俱增,废弃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必须使用降解性塑料的塑料产品范围;我国目前的塑料生产和使用已跃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几百万吨不可降解的废旧物,严重污染着环境和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可见开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寻找新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来代替塑料已是当务之急。 降解高分子材料[1]是指在使用后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在一些环境因素如光、氧、风、水、微生物、昆虫以及机械力等因素作用下,使其化学结构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引起物性下降,最终被环境所消纳 的高分子材料。根据降解机理[1,2] 的不同,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光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光-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氧化降解高分子材料、复合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其中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自然界微生物或在人体及动物体内的组织细胞、酶和体液的作用下,使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分子量下降及性能发生变化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广泛,在包装、餐饮业、一次性日用杂品、药物缓释体系、医学临床、医疗器材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开发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 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根据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特性可分为完全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Biodegradable materials )和生物破坏性高分子材料(或崩坏性,Biodestructible materials );按照其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掺混型高分子材料四类。 1.1 天然高分子材料 [3,4] 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甲壳素、蛋白质等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特别是天然产量居首位的纤维素和甲壳素,年生物合成量超过1010 吨。利用它们制备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可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无毒,由此形成的产品兼具天然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意义,因而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日本。如日本四国工业技术实验所用纤维素和从甲壳素制得的脱乙酰壳聚糖复合,采用流延工艺制成的薄膜,具有与通用薄膜同样的强度,并可在2个月后完全降解;他们还对壳聚糖—淀料复合高分子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调节原料的比例、热处理温度,可改变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和降解时间。 天然高分子材料虽然具有价格低廉、完全降解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热力学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性能要求,因此对天然高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天然高分子之间的共混及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共混以制得具有良好降解性、实用性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1.2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3,4,5]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由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

最全云南农业大学杂草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1.杂草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包含杂草及其防治两个主体。杂草是其中的核心,没有杂草就没有杂草的防治。 恶性杂草:分布发生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杂草:杂草是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2.杂草具有三性:适应性、持续性、危害性,此三性概括了杂草不用于一般植物的基本特征。 3.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其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简而言之,指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第二章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 4.杂草生物学特性:杂草对人类和生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条件即人工生境长期适应,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5.杂草生活史具有多样性:a一年生:(繁缕、婆婆纳),在一年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死亡的杂草,分为春季一年生和夏季一年生杂草。B二年生或越年生杂草:(野胡萝卜)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的杂草。C多年生:(简单多年生----蒲公英匍匐多年生)可存活两年以上的杂草。 6.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有哪些:1、光合自养2、寄生性:全寄生性、半寄生性

7.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原因:a 抗逆行强---杂草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具体表现为对盐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如个体小的杂草生长快、生命周期短、结实率高、繁殖快(繁缕),个体大的杂草,竞争力强,生活周期长,像田旋花,芦苇等多年生杂草。b可逆性大----杂草在多变的人工环境条件下,具有对其个体大小、数量、生长量和结实量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如 和反枝苋的株高可从5cm到300cm不等,结实数既可少至5粒,多至百粒。c 生长势强----杂草中的C4植物比例明显较高,由于C4植物光能利用率高,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低,其饱和点高,蒸腾系数低,而净光合速率高,能更为高效地利用光能,CO2和水合成有机物,从而使杂草的竞争力强于作物。d 杂合性---由于杂草群落的混杂性、种异花授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性,导致一般杂草的基因型均具有杂合性,因此增加了杂草的变异性和增强了抗逆性能。e 拟态性----如稗草与水稻伴生,野燕麦或看麦娘与麦类作物伴生,上述伴生关系中,杂草与作物在形态、生长发育以及对生态因子的需求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很难从作物中将这些杂草分开或清除。杂草的这种特性被称之为对作物的拟态性,这些杂草也被称之为伴生杂草。它们给除草,特别是人工除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一种答案:a 具有多种授粉途径b 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实性 c 具有多种传播方式 d 杂草种子具有长寿性 e 出苗持续不一f 多数杂草具有C4光合途径,生长发育迅速g 具有杂合性h

讲解生物降解的机理方式

讲解生物降解的机理方式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能被微生物或其分泌物在酶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is to point to in a certain time and certain conditions, can be microbes or their secretions in enzymatic or chemical decomposi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大致有以下3种方式:生物的细胞增长使物质发生机械性破坏;微生物对聚合物作用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侵蚀高聚物从而导致裂解。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和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量的化合物;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种种的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iodegradable generally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ell growth makes material mechanical damage; Microbial

effect on polymer produce new substances; Direct effect of enzymes, namely microbial erosion polymer which can lead to cracking.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wo processes. First, the microbes to secretion in vitro hydrolysis enzyme and combination of materials and through hydrolysis to cut off the polymer chain, generated molecular weight smaller than 500 compound of small molecular weight; Then, degradation products by microbial intake of the body, through a variety of metabolic route, synthesis of microorganisms or energy into microbial activity, eventually into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因此,生物可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除了生物可降解外,高分子材料在机体内的降解还被描述为生物吸收、生物侵蚀及生物劣化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除与材料本身性能有关外,还与材料温度、酶、PH值、微生物等外部环

杂草学知识要点

《杂草学》知识概要 绪论 杂草:在人工生境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杂草的三性:适应性(前提和先决条件)、持续性(核心地位)、危害性(必然结果)【考点】杂草的有益性: 1.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保持水土,光合作用,富集、清除金属离子 2.可利用价值:药用,作物育种材料,食用价值,畜牧业利用价值 3.科学价值: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好材料,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生理代谢的抑制剂 杂草的危害性: 1.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如:毒和毒麦 2.防除成本巨额 3.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宿主 5.改变人文景观,破坏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 6.威胁人畜安全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植物物种本身的形态、分布、生长繁殖、栖息等方面的特征。强调:人工干扰环境 主要内容:【重点以及考点】 1.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①个体大小的变化②根茎叶形态结构③组织结构 2.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生活史:物种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①一年生杂草②二年生杂草③多年生杂草(简单和匍匐) 3.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①光合营养②寄生性(全寄生和半寄生) 寄生性杂草:种子发芽后,经历一段时期的生长,必须依赖于寄主的存在和寄主提供足够有效的养分才能完成生活史全过程的杂草。 4.杂草的适应性 ①抗逆性强②可塑性大③生长势强④杂合性⑤拟态性 5.杂草的繁衍滋生的复杂性和强势性 ①惊人的结实性②种子寿命长③种子的成熟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需补充】 ④繁殖方式多样(有性和无性)⑤子实具有广泛传播的附属结构 Ⅱ.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杂草生态学:研究杂草与其环境之间的学科【非重点】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之和 ⅰ.种子休眠 休眠: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发或生长状态。(大部分种类的杂草种子和营养器官都具有) 内因:【重点】

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特性介绍及其发展趋势

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特性介绍及其发展趋势 一、生物工程包装材料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材料?由于生物材料的内涵丰富,而且从事生物材料研究的又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因此目前对生物材料尚无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广义的生物材料可以理解为一切与生物体相关的应用性材料。按其应用可分为生物工程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其它生物应用材料。而按生物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生物材料;与此同时材料学的发展使有些材料兼具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特性。狭义的生物材料指的是能够用来制作各种人工器官和制造与人工生理环 境相接触的医疗用具和制品的材料,即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包装材料。 本文所指的生物包装材料是指生物工程材料中的包装材料。其定义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并与生物体相关的包装应用性材料。或称为生物工程包装材料。 二、生物工程包装材料的现状与趋势 当代生物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尤以生物工程材料中的包装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最为迅猛。 在包装材料方面,众所周知,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自然界中遗弃了很多不能自然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之后遇到的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之一。在过去的50 年中,石油塑料和各种聚合物在包装上的应用增长是惊人的,现在全球每年生产1.5X108t价值1500亿美元的各种塑料相关材料。对此

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大都只能部分解决污染问题或用污染转移的方法来掩盖。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减少非环保塑料的使用,我国也作出相应的规定。这些都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开发使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同时世界范围的石油紧张也是促使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包装材料走向市场的动力。与生物包装材料相比,当代生物用材料已更为产业化,其中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已占到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份额的一半。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增长则更快。 预计在今后15—20年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可达到相当于药物市场份额的规模。与此同时,随着生物材料前沿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将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为常规材料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导向。 三、几类形成热点的生物工程包装材料 在生物材料中,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是研究得最早最多的,研究得较多的还有生物陶瓷?无机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等。其中金属材料应用最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羟基磷灰石是另一种现在研究得较多的合成生物材料,它是哺乳动物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自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青木秀希和美国的Jarcho成功地人工合成了羟基磷灰石,它便成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 随着人们对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同时也是应生物材料自身生物化的要求,天然及半天然的生物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天然生物材料就是由生物过程形成的天然材料,如贝壳?骨?牙齿?蚕丝?蜘蛛丝?木材?蛋壳?皮肤?腱等。由于生物材料是由千万年进化形成,因陋就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树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适宜栽培的立地条件 马尾松 为先锋树种。树冠 稀疏、主干通直圆满, 尖削度小,形数大,材 质好,出材量高。针叶 旱生结构,抗旱力强, 灰分含量低,对土壤改 良作用不大;根系庞大, 垂直根系明显,侧根水 平伸长,吸收根分散, 菌根共生。雌雄同株, 隔年结实。 强喜光植物,不耐 庇荫,林下更新不良, 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对光照条件要求都很 高;喜温树种,对热量 条件要求高;耐干旱, 马尾松不耐长期水渍, 应避免选择水湿地。马 尾松针叶灰分含量低, 属低营养型树种,能耐 贫瘠土壤,但在肥沃的 土壤上生产力高,因此, 在肥力水平低的土壤施 肥能促进生长。 在玄武岩、紫色砂岩、变 余砂岩上发育的土体生长最 好。变质板岩、花岗岩、长石 石英砂岩低山的马尾松林生 产力较高,泥质页岩、第四纪 土及石英砂岩低山的马尾松 林生长较差,生产力较低。马 尾松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分布 区内除碱性紫色土、碱性石灰 土外,各种酸性砖红壤、赤红 壤、红壤、黄红壤、黄壤、黄 棕壤、酸性紫色土及淋溶性石 灰土均适宜马尾松生长,但土 层厚。 杉木 杉科常绿乔木。高可 达33米,胸径3米,树 干端直,树形整齐;雌雄 同株。春夏开花,雄球 花柱形,雌球花圆形, 球果直立,卵圆至圆球 形;花期4月,果10 月下旬成熟。杉木根系 强大,易生不定根,萌 芽更新能力亦强,虽经 火烧,亦可重新生出强 壮萌蘖;其在生长过程 中,表现出很强的干性, 各侧主枝在郁闭的情况 下,自然整枝良好,下 枝会迅速枯死。 杉木属中性偏阳树 种,幼树和幼苗阶段有 一定的耐阴性,幼林进 人速生阶段(3—4年)就 不耐阴,需光量明显增 加。杉木对小环境要求 比较严格,喜生在群山 的低山、丘陵的背风、 空气湿度较大的阴坡、 山谷、山冲、山麓、山 坡中下部,坡度在10 度一25度的凹形坟地 段上。而在山顶、山 脊、阳坡或山坡上部, 由于日照长、温差大、 湿度小、风力强、土层 薄、肥力低,因而杉木 生长最差。 杉木为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 气候,不耐寒,绝对最低气温 以不低于-9℃为宜,但亦可抗 -15℃低温。雨量以1800mm 以上为佳,但在600mm以上 处亦可生长,杉木的耐寒性大 于其耐旱力。在气候条件基本 一致的地区内,土壤条件是影 响杉木生 长发育的主导因子。要求琉 松、肥沃、深厚而富有腐范质 朗土壤,最适于杉 木生长的松土层厚度应在 40~50cm,30~40cm的厚度生 长一般,而低于25cm时杉木 生长较差。土壤湿度要比较 大,但排水必须良好。瘠薄干 燥和过于粘重的土坡则生长 很差。杉木适生于酸性土壤 上,酸碱土PH值五至七为好。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 米,树龄成百上千年, 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 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樟 香樟树喜光,稍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 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 严,较耐水湿,不耐干 适宜生长在砂质土壤,含腐殖 质较多,肥沃疏松,土层深厚, 呈微酸性反应,PH5~6。地下 水位稳定在1~1.5m以下,林

人类与垃圾之生物降解

环境科学论文人类垃圾与微生物处理 班级:J高分子1101 姓名:赵京阳 学号:411112601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一步步走向文明,而我们身后却留下了一堆堆的不文明,生活中,工业上,研究上,到处都充满了废弃物,这些东西数量的庞大也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压力巨大,怎样让我们生活和环境良好的相处呢,那么处理垃圾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怎样解决垃圾成了重中之重,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在了处理垃圾上,显然,微生物降解垃圾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有关垃圾和微生物之间的那些事。 一、垃圾的历史 垃圾有它自己的历史。像人类历史一样,在二十世纪飞速发展的时代,垃圾同样有着它的传奇故事。 第一时期是在中世纪。施堆肥,燕麦,焚烧,饲养动物:大自然长期以来承载着销毁垃圾的职责。城市化进程打破了这一自然循环,在近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生活在垃圾蔓延的城镇中。 在十九世纪,由于有了专职卫生工作人员和巴黎行政长官拜勒著名的发明,清除生活垃圾进入了其历史的第二阶段。地区社区政府承担了清除垃圾的工作,他们确认所作品的一切不只是让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工业化和消费时代的到来加速生产---消费---抛弃的循环,也将增加需要处理的垃圾的数量,特别是包装物。 人类的历史与垃圾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史前祖先把他们的垃圾扔到土坑里,逐渐地垃圾充满了这一地区并将他们从这里挤了出去。然后他们就去找新的居住地。若干个世纪之后,他们成为李定居民族,便把小花垃圾的事交给大自然来处理,实行掩埋,积堆肥,燃烧,给主或者圈养的动物做饲料。 这种自然生态的循环被城市化的发展阻断了。仅仅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相联系中一个因素的垃圾,已经逐渐低变成了废弃物。城市里不像住洞穴的人,他们不再有经常搬家的兴趣,因为他们习惯了垃圾及它们发出的恶臭为邻。在过去的近一千年里,西方城市的肮脏是令人难以形容的。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特别是家庭垃圾,被乱七八糟的丢弃堆放在公共道路上,往往这些垃圾会被清除城外。在人口增长的推动下,当这些城市的周边向外扩展的时候,其周围的土地早已被力道祖先的垃圾所占据。 十九世纪标志了世界卫生历史的一个根本转变。在证明细菌存在的巴斯德发现成果之前,卫生人员的发发是靠经验。后来,在巴斯德时代,卫生程序中赋予了科学技术;城市逐渐装备了自来水和排污水管网。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距今仅仅一个多世纪以前,巴黎行政长官拜勒在巴黎实行了垃圾箱法。工业文明加大了生活垃圾清除的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垃圾数量逐渐增长,随后近几十年形成了加速发展的局面:生产—消费—丢弃。1872年,巴黎市民人均每天扔掉二百克垃圾,而到了1994年要扔掉一点六公斤垃圾。人们不再修修补补扔掉旧的,然后再用新的代替:砖瓦,钢笔,剃须刀,娃子,手表,维修工具以及各式各样的小用具,这些东西如瘫痪一现,在经历了他短暂的生命周期之后便被淘汰掉了。 垃圾的侵袭对“现代社会”的行政官员来说已成为了一件令人头痛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 1.天然生物材料如淀粉、纤维素的改性材料制成的塑料; 2.化学合成聚脂:PLA、PCL、PBS、PPC等; 3.微生物发酵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LA、PHA; 4.转基因植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HA。 生物基含量和价格 材料生物基含量% 价格RMB/T(待定)PLA(聚乳酸)100 >1.9W(差价高) 淀粉基树脂≤100 >4W(差价低)PPC(聚碳酸亚丙酯)50左右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0 >3W(差价一般)PCL(聚己内酯)0 >6W PHA(聚羟基脂肪酸)100 >4W 材料优缺点 材料优点缺点 PLA 1.市场认可 2.透明性好 3.刚性好 1.很低的断裂伸长率和较高 的模量阻碍其应用领域 2.耐热性差 淀粉基树脂 1.可完全降解 2.薄膜性能好1.对水敏感 2.价格较贵 PPC 可以利用工业废气CO2 1.不能单独使用 2.软化点太低、耐温性不好 3.不能替代大部分石油塑料 PBS 1.可完全生物降解 2.可作为淀粉等材料的改性 1.对石油有依赖 2.对水分敏感,在空气中就降 解使用受限 PCL 1.成膜性能好 2.成功用于淀粉基材料熔点低,价格高,所以很少单独使用 PHA 1.可完全生物降解 2.可替代大部分塑料,价格可以和石油塑料 竞争 3.分子结构多样性,综合性能好 4.可单独使用或和淀粉等其他生物质共同使 用 5.可取代PCL、Ecoflex等石油基可降解材料 6.核心技术门槛高 竞争者很难模仿进入 1.产能太小,需加大市场开发 和市场认可 2.目前市场售价高 3.同类产品生产厂家少 材料具体价格 材料厂家型号价格RMB/T 4032D 21700 2002D 36000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Microbial Ecology 绪论 1. 名词解释: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生物+非生物 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和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 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⑤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 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 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 5.什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什么? 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 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和联系。主要有三层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变化的过程; 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格局和数量的动态,反映了物种关系的状态,如寄生、捕食、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配置、营养结构变化,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物种增加和空缺的反应等。

绿色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及特点

绿色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及特点 叶斌,陶德华 (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 摘 要:阐述了绿色友好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和摩擦化学特点,提出了绿色润滑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绿色润滑剂;生物降解性;机理;基础油;合成酯;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TE6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738(2002)1120021203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 reen Lubricants YE Bin,TAO De2hua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072,China) Abstract:Characteristics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green lubricants are reviewed.The main problems during devel2 oping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ubricant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predicted. K ey w ords:green lubricants;biodegradability;mechanism;base oil;synthetic ester;additives 1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矿物基润滑剂产品由于生物降解性能差,正面临着环境要求的严峻挑战。发展绿色润滑剂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润滑剂领域新的发展课题。 绿色润滑剂是指润滑剂必须满足对象的工况要求;润滑剂及其耗损产物对生态环境不造成危害,或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所容许。绿色润滑剂又称为环境友好润滑剂(主要包括合成酯和天然植物油),其研究、开发的目的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具有普通矿物基润滑剂的性能,而且具有易生物降解性和无生物毒性或对环境毒性最小[1]。现代润滑剂大都由86%以上的基础油,再加上各种添加剂组成。随着对环保的重视和对植物油改性的开发,世界上各大石油公司都已经着手研制开发环境友好型绿色润滑剂以取代传统的矿物基润滑剂[2]。绿色润滑剂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矿物基润滑剂引起的环境污染同样严重,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对绿色润滑剂的研究和开发已迫在眉睫[3]。基础油无疑是润滑剂影响环境或 收稿日期:2001211222;修订日期:2001212221 作者简介:叶斌(1967-),男,山东聊城人,上海大学博士生。 导师:陶德华教授生态的决定性因素,本工作主要探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和摩擦润滑化学特性。 2 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机理 润滑剂的生物降解率是指该润滑剂能被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消化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或组织中间体的能力,并以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润滑剂被微生物降解百分率来衡量。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即润滑剂受生物作用分解化合物的能力。润滑剂在生物降解过中,总要伴随一些现象产生,如物质的损失、二氧化碳和水的形成、氧气的耗用、热量发生和微生物的增加等。润滑剂发生生物降解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一要有大量的细菌群;其二要有充足的氧气;其三要有合适的环境温度。 不同类型的润滑剂有着不同的生物降解过程,目前公认的生物降解过程有三种,即酯的水解、长链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和芳烃的氧化开环。三种生化降解历程的活化能不同,因此不同类型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也不同。另外,对同一类型的润滑剂来说,由于其结构不同,经受水解、β氧化和芳烃氧化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生物降解性也有很大差异。2.1 合成酯类 酯类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水解成有机酸和醇,在酶的作用下,通过脂肪酸循环,进一步裂解生成醋酸,再通过柠檬酸循环降解成CO2和 第26卷第11期2002年11月 机 械 工 程 材 料 Materials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26 No.11 Nov.2002

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的分析研究进展

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的分析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降解材料降解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从不同的降解环境,包括在堆肥环境、水性 环境、惰性固体介质环境等进行的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研究进行了比较、评述与展望。 关键词:生物降解;可生物降解材料;降解环境 高分子材料以其优越的机械性能、良好的持久性以及较低的成本,自20世纪以来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正是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废弃的高分子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扩大,成为一个令全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制与使用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的热切关注[ 1 ] ,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都在大力开展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这类材料在使用后,通过堆肥等措施,可以大 部分降解为CO2和H2O,进入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中,对环境基本无害。而在这类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中,其材料的性能指标之一即生物降解性能的分析评价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分析评价的环境体系及其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因此显得非常有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研究的相关评价方法,并从几种不同的降解环境出发,对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研究进行了分类介绍与评述。 1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研究的相关评价方法 按美国ASTM 定义: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细菌、真菌、藻类等自然界存 在的微生物作用下能发生化学、生物或物理作用而降解或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生物破坏性材料和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能完全分解为CO2和H2O。 因此,对于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能力的分析评价则是表征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https://www.360docs.net/doc/c3146187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生物降解材料: 1.天然生物材料如淀粉、纤维素的改性材料制成的塑料; 2.化学合成聚脂:PLA、PCL、PBS、PPC等; 3.微生物发酵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LA、PHA; 4.转基因植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HA。

6.核心技术门槛高竞争者很难模仿 进入 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厂家 种类公司型号产能(吨/

PLA PLA 产业链 产业链分析: 1.PLA 改性材料生产企业:其生产受到上下游的影响比较严重。

2.PLA生产企业:此类企业上游供给影响不大,来源和供应量很充足,关键在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能。美国的natureworks处于领先地位,每年14万吨的产能,巴斯夫、日本三井和荷兰普拉克都有超万吨的产能。国内海正生物和金发科技分别拥有5000吨左右的产能,在国内PLA生产商中实力较强。 3.PLA原料(中间物)生产商:PLA生产主要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工艺,两步法应用较多,即先由乳酸聚合并解聚得到中间体丙交酯,再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PLA,两步法中,中间体丙交酯的生产成本和纯度直接影响PLA产品的成本和性能。 4.PLA改性材料使用企业:这些企业使用PLA改性材料作为生产进一步产品的原料,成品涵盖范围包括农业、工业、门用等等领域。PLA材料经过改性和复合,其理化性质得到相应改进,可以采用传统吹塑、热塑机械生产成品,传统成品生产企业的转换成本并不高,而此类企业在国内数量巨大,并不构成对于PLA改性材料生产企业的直接瓶颈。 5.消费者终端: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决定了PLA改性和复合材料使用企业对PLA改性材料的间接需求,成为真正的、可能的需求瓶颈。因此,分析PLA改性和复合材料行业下游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终端的分析。 PLA改性材料企业 PLA PHA 基本性能: 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力学性能,非线性光学性,气体隔离性,耐水解性能,压电性,良好的加工性能,耐热性。 性能指标: 分子量: 1000-1000000 玻璃态温度: -60℃~+60℃ 熔点: 40℃~190℃ 结晶度: 10%~60% 断裂伸长率: 5%~1000%

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宋晓丰,叶桂峰.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10(1):1-3. 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 宋晓丰1 ,叶桂峰 2 (1.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河北磁县056500; 2.河北省磁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磁县056500) 摘要:以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菵草[B eckmannia syz i gac hne (Steud .)F erna l d]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化学防除与农业防除相结合的综合防除策略,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杂草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菵草;生物学;生态学;综合防除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 (2010)01-0001-02 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宋晓丰(1970 ),女,河北磁县人,一级教师,从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E -m ai:l songx2001@sina .co m 。致谢:饶娜对试验工作和论文撰写给予热情帮助,特致谢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 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全世界农作物受杂草危害平均减产9.7%,其中粮食作物减产10.4%[1] 。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菵草已从田间次要杂草逐渐演变成部分田块的主要杂草。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4] 。1 菵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菵草适生于水边及潮湿处,为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稻茬麦田和油菜田主要杂草,在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的长江两岸地区大量发生。我国多数省(区)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发生 [5] 。菵草尤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块危 害严重,并为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锈病的寄主。 世界范围内有关菵草的研究中,较多涉及到对菵草的利用。作为一种本土杂草,菵草在美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和北部各州并被用作饲草。菵草是阿拉斯加州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野生动物提供庇护场所和食物。其变种 Egan !在1986年由阿拉斯加植物资源中心定为栽培种进行广泛种植,用于湿地改造。1986年,前苏联的M artynyuk 在调查23种野生杂草时发现,有11种对水稻病原菌敏感,其中又以菵草等3种杂草最为敏感[6] 。 2 菵草的生物学特性 菵草是禾本科菵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圆锥 花序顶生,长而狭。小穗近无柄,排列于近三角形的 穗轴两侧,两侧压扁,有1~2小花。颖膜质,钝或凸尖。外稃膜质,内稃透明,与外稃近等长。雄蕊3。菵草属之学名B eck m annia H ost 系为纪念德国植物学家Johann Beckm ann 而定。模式种为B.erucaefor m is (L i n n .)H os,t 产欧洲。本属约2种及1变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种及1变种 [5] 。 通过对菵草和看麦娘中胚轴伸长与对除草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7] 发现,菵草黄化苗的中胚轴长度比看麦娘短。在深于1.5c m 的土层中,菵草也能萌发,但胚轴的伸长则限于约1c m 以内。菵草生长点分布的最大范围是1.1~1.5c m,而看麦娘的生长点则在0.5c m 以内。菵草与看麦娘在除草剂处理下存活率的不同,与它们的生长点在土层中的深度有关。褚建君研究认为,菵草的根茎叶均具有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可适应于多水环境[8] 。菵草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的排列呈平滑的 波浪形!,其表面积较小,不利于除草剂喷雾液的滞留与吸收。并于1996年调查了油菜田主要杂草的物候谱,发现与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猪殃殃、 大巢菜相比,菵草出苗的持续时间较长[9-10] 。3 菵草的生态学特性 3.1 菵草的生长范围 菵草侵入农田、危害农业生产,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涂鹤龄等报道 [2-3] ,长江流域的稻茬油 菜田和麦田中,菵草的发生量呈上升趋势。90年代中后期,有关菵草的危害及防除问题得到了人们的 密切关注。吉林等报道[4] ,从90年代开始,菵草迅速在麦田蔓延,1999年已成为苏南太湖地区麦田主要杂草之一,形成了新的草害。此外,江苏省赣榆县 1 杂草科学 2010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