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常见线虫病害

如何防治常见线虫病害
如何防治常见线虫病害

如何防治常见线虫病害

植物寄生线虫长1毫米左右,多呈线形,无色或乳白色,不分节,线虫还可传播病毒,假体腔,左右对称。其口腔壁加厚形成吻针的特征,是大多数植物寄生线虫与其他线虫的重要区别之一,那线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利用线虫病被动传播为主的特点严格执行检疫

措施;利用植物线虫在不适宜的寄主上难以繁殖的特点,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利用大多数植物线虫有在土壤中的生活史的特点,用化学药剂处理土壤;进行种子汰选和种苗的热处理;通过轮作、秋季休闲、翻耕晒土、田间卫生等耕作措施破坏植物线虫存活的适宜条件,以及利用天敌控制等,大家知道如何防治常见线虫病害吗?

1、加强检疫,切断病害被动传播的人为途径。

无庸讳言,植物检疫是目前造成苗木线虫病迁移的薄弱环节。一直以来,由于大家植物检疫意识淡薄,放松了对植物进出的检疫工作,使得线虫等检疫对象的传播容易,造成这些病害的逐年加重。因此,在这里要呼吁业内人士都要自觉加强苗木的检疫工作,培育无线虫病害的健壮苗木种子,来减轻线虫病害的流行。

2、利用植物栽培,控制线虫病害发生。

①轮作是一种有效防治线虫病的措施。

防治根结线虫可以辣椒、大葱、大蒜、韭菜以及禾本科牧草、草坪、小麦、大麦、玉米等农作物轮作;防治花生根结线虫可以甘薯、棉花轮作、一般轮作2—3年。实行水旱轮作,如水稻、水生花卉等轮作一年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②种植诱虫植物和拮抗植物是消灭大量线虫的好方法。

在种植花木前,首先种植生长迅速的速生植物,如菠菜、小白菜、小青菜等1—2个月,线虫大量侵染后还没有产卵前连根拔除,可以大量清除线虫。

种植线虫非繁殖寄主植物或者拮抗植物,如柽麻、石刁柏、猪屎豆等,由于植物根部分泌物还有毒素,会使线虫侵染后不能发育成

虫或不能存活。

种植万寿菊、孔雀草、芥末、芝麻、蓖麻能杀死土壤中线虫,降低土种线虫数量。因为万寿菊能产生一种2-3-噻嗯,是一种强杀线虫物质,尤其对根结线虫效果很好。

3、加强栽培措施,对控制线虫危害十分有效。

①处理病残体或及时清除杂草,会减少线虫数量,从而减少发病。

②通过灌水,可以较好防治线虫病。土壤在夏季淹水1—3周,或者冬季淹水3—5周都可以较好防线虫病。

③增施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既可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控制线虫数量,又保证了苗木健壮,增加抗病力。也可施用无机肥的液态氮或碳酸氢铵,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4、利用天敌控制线虫病。

土壤中线虫的天敌主要是真菌,其次是细菌、捕食型线虫、昆虫及螨类等。真菌有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对控制线虫数量有较大作用。全部弹尾目昆虫的若虫和成虫都能捕食线虫各虫态及线虫卵。

5、通过对繁殖材料的处理,培育无线虫健壮苗木。

①苗木插穗和球茎等繁殖材料,用摄氏40度—摄氏50度的热水浸泡,能够杀死大量线虫,例如仙客来球茎用45度热水浸泡30分钟可以杀死其根结线虫,百合鳞茎在44度热水中浸泡60分钟可以杀死其叶芽线虫,菊花嫩枝在55度热水浸泡5分钟即可杀死叶芽线虫等等。

②使用药剂处理苗木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如40%的克线磷100倍泥浆涂根;50%辛硫磷50倍液浸泡花卉球茎、鳞茎;40%福尔

马林200倍液浸泡球茎3小时

b.增加施入石灰氮(CaCN2),可以有效防治线虫病。具体做法用稻草或秸秆每亩600千克切成4—6cm小段,每亩加石灰氮100千克,掺匀后翻耕入20cm的土层中,在灌满水,覆盖薄膜20天,即可有效杀灭线虫。

②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线虫

防治线虫的药剂大多用于土壤处理剂,少量用于苗木处理或生长季节喷施茎叶。

常用的土壤处理剂有:二溴氯丙烷、氯化苦、呋喃丹、二氯硝基苯等。常用的杀线虫剂有:克线磷(NemaCut)、铁灭克(Temik)、苯胺磷、灭线磷、线克、棉隆等。茎叶喷施的杀线虫剂常用的有:辛硫磷、百威、螨虫清、杀螟松等。

介绍的如何防治常见线虫病害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线虫病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

浅谈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浅谈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摘要】本文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发生条件、发生规律,提出了具体的疫情普查监测措施,对松材线虫疫情普查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松材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以松褐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病害。因其具有寄主植物多、适生范围广、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治理难度大的特点,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松树病害。 1 松材线虫病概述 松材线虫属垫刃目(Tylenehida),滑刃科(Aphglenchoididae),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松材线虫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葡萄牙等国。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我国被发现以来,到2011年已扩散蔓延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6个县级行政区。 松材线虫病的自然传播扩散途径是松褐天牛成虫在病树体内羽化后携带大量松材线虫,当天牛飞到健康松树上取食补充营养或产卵时,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木质部,寄生在松树树脂道中迅速繁殖,导致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使植株水分输导受阻,呼吸作用加强,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减弱直致松树迅速枯死。松材线虫病的自然传播扩散因受松褐天牛飞翔能力和自然屏障限制,传播扩散距离、范围有限。而最危险的传播途径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即带有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松材及其加工制品(含包装材料)通过运输工具的调运而扩散,这种途径不受自然屏障限制,传播速度快,距离远,我国松材线虫病呈现多点、跳跃式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病木及制品人为调运而引起。 2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 2.1 松材线虫病的寄主 松材线虫的寄主种类均为针叶树,其中以松属树种为主,非松属树种很少。据国内外资料记载,自然条件下感病的松属树种有36种,其中我国有9种:日本赤松、日本黑松、马尾松、白皮松、海岸松、火炬松、黄松、湿地松、硫球松;非松属树种有8种:香脂冷杉、欧洲云杉、加拿大云杉、北美云杉、欧洲落叶松、美加落叶松、雪松、大西洋雪松。 2.2 症状和发病过程 受松材线虫侵染后,植株迅速枯死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特点。被松材线虫侵

隧道病害整治方法讨论要点

目录 中文摘要 4 第一章隧道病害类型及整治方案 6 1.隧道病害类型 6 2.隧道病害整治技术 6 第二章水害的种类、危害及成因 6 1.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7 1.1 施工中的隧道水害 7 1.2运营中水害种类及其危害 7 1.3潜流冲刷 8 1.4侵蚀性水对衬砌的侵蚀 8 2.水害产生的原因 8 2.1 勘测与设计 8 2.2 施工 9 2.3 材料 9 2.4 监理 9 2.5 验收 9 2.6 匹配 10 第三章衬砌侵蚀的种类及危害 10 1 水蚀 10 2 烟蚀 11 3 冻蚀 11 4 骨料溶胀 11

第四章冻害的种类及其成因11 1.冻害的种类 11 1.1 冰柱、冰溜子 12 1.2 衬砌发生冰楔 12 1.3 围岩冻胀破坏 12 2. 冻害的成因 13 2.1 寒冷气温的作用 13 2.2季节冻结圈的形成 13 2.3 围岩的岩性对冻胀的影响 14 2.4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14 第五章隧道病害整治技术14 1.注浆加固堵水技术 15 2.锚杆支护技术 15 3.套衬技术 15 4.结构抽换技术 15 5.渗漏水引排技术 16 第六章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16 1.裂缝的类型 16 1.1干缩裂缝 16 1.2温度裂缝 17 1.3荷载变形裂缝 17 1.4施工缝(接茬缝) 17 2.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17 2.1设计粗糙,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18

2.2施工工艺或现场操作不规范 18 2.3原材料质量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18 3.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19 3.1细微裂缝 19 3.2贯通性裂缝 19 3.3密集裂缝 20 4.预防或缓解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0 4.1提高设计精度 20 4.2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 20 4.3严格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第七章实例分析 22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5

(整理)园艺植物病理学重点.

1、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 研究内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论 2、园艺植物病原生物有哪几类?它们各属于哪个界别地生物? 1、线虫-----动物界 2、植生滴虫-----原生动物界 3、寄生性植物-----植物界 4、菌物-----菌物界 5、卵菌-----藻物界 6、细菌、植原体-----原核生物界 7、病毒、类病毒-----病毒界 4、植物病状和病征各有几大类?如何区分它们? 症状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 变色指植物生病后植株全株或局部失去正常颜色,一种是

褪绿或黄化,一种是花叶; 坏死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主要是由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细胞组织以及 寄主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织的分解和破坏,是由病原微生物产生水解酶类等的分解、破坏植物组织所造成的。 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根细胞受害吸水困难或病原微生物毒害、诱导的导管堵塞造成的; 畸形是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受到促进或抑制性病变,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病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和脓状物。 粉状物直接产生于表面、表皮下或组织中,以后破裂后散出,包括銹粉、白粉黑粉和白銹; 霉状物菌物是菌丝、各种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构成特征,包括霜霉、绵霉、霉层;粒状物菌物在菌部产生的大小、形状色泽和排列方式差别很大的物质; 菌核是菌组织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形状差别很大; 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在病部溢出的脓状黏液。

植物线虫病害及防治

植物线虫病害及防治 1、什么是植物寄生线虫?它是什么样子? 线虫又称蠕虫,是一类较低等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在淡水、海水、池沼、沙漠和各种土壤中都有存在,而其中最大量是存活于土壤及水中;也有不少类群寄生在动物上,如常见的蛔虫、钩虫等,对人畜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还有一些类群寄生在植物上,引起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就称为植物寄生线虫。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侵染性的病原之一,它们广泛寄生在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芽和种实上,使植物发生各种线虫病。 植物寄生线虫绝大多数为雌雄同形,即雌雄虫均呈线状,细长透明,虫体很小。一般体长仅1毫米,体宽0.05毫米左右,要借助解剖显微镜才能看清。这类线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分布又广泛,凡是有土壤和水的地方都有可能存在。还有少数植物线虫是雌雄不同形状的,雌虫呈梨形、球形或囊状,而雄虫仍呈线状。最常见的如根结线虫、胞囊线虫、肾状线虫等,它们都是最重要的病原线虫。 由于线虫是一种低等动物,虽然个体细小,但肝胆俱全。所以,线虫虫体内部构造既简单又全面,它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这样才能从植物体内吸取它所需要的营养,以使自己顺利生长发育和繁衍大量后代,才能生存于自然界中。但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就很简单了,一般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这些内部结构。 2、植物线虫怎样为害植物?有什么危害性? 植物线虫和其它植物的病原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主动侵袭寄主和自行移动为害的特点,它们对植物为害,除吸取寄主的营养和对植物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外,主要在于植物线虫的食道腺可分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是多种消化酶,诱发寄主组织发生各种病理变化,可使植物组织细胞发育过度,形成巨型细胞,或使细胞中胶层溶解引起细胞分解,细胞壁被破坏,造成根部和皮层形成空洞及细胞死亡。 最常见的是植物细胞体积膨大,最典型的就是根结线虫为害植物后所形成的巨型细胞,结果在根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叫“根结”;又如穿孔线虫为害柑桔后,使细胞壁分解,结果被害根部的皮层形成典型的空洞,最后导致根腐烂;也有的线虫分泌物则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使根停止生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而表现矮化。以上表现,说明植物线虫分泌物的化学作用能对植物细胞及组织产生的影响,最终使植物生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 此外,有的线虫可以传播病毒,而使植物发生某种病毒病,这样,增加和扩大了病毒病的发生,这种危害性也是相当大的。同时,线虫还与其他病原如真菌、细菌互相作用,共同致病,造成复合病害,加重病害的发生。所以,线虫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策略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19-10-09T13:27:06.1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杨韵[导读] 松材线虫病严重影响松木生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松木大面积死亡。 广州蓝宝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松材线虫病严重影响松木生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松木大面积死亡。基于此,为了提高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水平,本文结合松材线虫病的病症、发病规律、病害机制及表现,提出科学的综合防治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提高对于该病的防治效率。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病症;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一、松材线虫病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是一种寄生于松树的、非常常见的寄生虫,寄生在松树上导致松树慢慢干枯直至死亡,是林业中危害最大的几种害虫之一。其以松褐天牛为媒介,卵通过树表创伤进入松树体内,并在其树脂道内寄生并大量繁殖。繁殖后的松材线虫可以侵犯寄生部位的薄壁细胞、上皮细胞,从而阻断松树的水分代谢,并减弱其蒸腾作用。由于这种损伤是全株性的,因此会造成松树全株损害,包括针叶变色、针叶萎蔫、光合作用受阻等,严重时可以导致松树死亡。 通常,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阶段可以分为病害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后期、发病末期4个阶段。在病害初期,松树的外观往往正常,然而由于寄生虫侵犯树脂道上皮细胞,因此可造成树脂分泌减少。同时,由于松材线虫的入侵媒介是松褐天牛,因此发病松树往往还伴有天牛寄生,即针叶出现被啃食痕迹。随后,由于蒸腾作用的进一步减弱,针叶颜色逐渐变黄,树脂分泌更少,且常見天牛产卵的刻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针叶进一步萎缩,光合作用开始减弱。由于松树的水分供应和营养供应均得不到保障,因此植株开始萎蔫,各种昆虫的蛀屑逐渐增多。到了发病末期,由于真菌寄生,通常也称为“木质蓝变期”,未脱落的针叶几乎全部变为红褐色,全株枯死,且伴有次生害虫及真菌大量栖居[1]。 二、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 由于松褐天牛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是5—10月,因此这段时间的松材线虫倾向于产卵并使虫卵随松褐天牛在松树上的咬食缺口而进入松树内部,并在其中繁殖扩散。由于虫卵孵化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从松材线虫虫卵进入松树到虫卵孵化持续三四个月。随后,由于松材线虫幼虫逐渐生长,被感染的松树逐渐出现以上几种病态特征,若不及时治疗通常于10月枯死。同时,若某年平均温度高于日常且湿度相对较低,松材线虫孵化的时间会有所提前,其孵化率也会提高,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松材线虫病。 三、松材线虫病病害机制及表现 严重的松材线虫病将极大程度地威胁松树健康生长。由于该种疾病具有广泛传播、病死率高等特点,人们通常称其为“松树枯萎病”。虫媒传播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媒介即松褐天牛。通常,松材线虫在侵入松树之前,会首先寄生于松褐天牛体内,并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增强其自身的致病性。此外,由于松材线虫可在松树树脂道内繁殖、移动,使得松树的受害细胞面积广泛,大体表现为针叶首先丧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能力,并因缺水、缺乏营养物质而逐渐枯黄。同时,松材线虫病的特点之一是病树不落叶,而是缓慢降低自身的树脂合成分泌效率,最终干枯而死。然而,即便松材线虫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早已明确,要想彻底除去该种疾病,仍然受到发病快、病死率高、松褐天牛辅助致病等因素的阻碍。同时,幼虫往往广泛栖居于松树表面的疮孔中,因此一方面会加速松树病死,另一方面会促进病虫害的传播。 松材线虫病的受害植物种类主要包括黑松、湿地松、马尾松等松属植物,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以松褐天牛为虫媒的自然传播、以调运患病松木或松木半成品为媒介的人为传播。无论是自然传播还是人为传播,根本原因都在于将携带有松材线虫卵或幼虫的媒介带入易感松树聚集生长地区,从而造成地区内的病虫害蔓延。此外,由于部分地区相关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不足,使得松材线虫病难以得到防控且难以得到有效治理。 四、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疫情检测系统准确掌握疫情进展、建立完善的疫情检测系统是及时解决松材线虫病危害、防止松材线虫病在当地迅速蔓延的有效途径。借助完善的疫情检测系统,当地的疫情监控便能获得提早发现、提早防治、提早消除的效果,从而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发展。首先,应严格检测出入林区的往来木材运输车辆,切段人为传播途径,将携带病虫害的木材或木材半成品与林区隔离[2]。其次,应加大检疫的执法力度,及时销毁已患松材线虫病的树木及树木制品,同时严禁将此类木材用于市场销售和商业活动。再次,要从流通环节入手,坚决抑制患病虫害的木材在市场上流通,让相关商家转变思想认识,意识到松材线虫可能对当地松树林区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免留下安全隐患。最后,应从法律法规方面入手,及时制定合理的相关规定,并将处罚方案细化、落实到位,让政府和林业部门的职责落实情况受到法律监督,从而保证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的具体落实,以此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科学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1.控制传染源 由于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植物传染病,因此,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林区等方面对其进行防治。首先,由于此病虫害的致病过程已经明确,那么就应在松褐天牛羽化成虫之前除去此类昆虫媒介,从传染源头阻断自然传播途径。即砍伐松褐天牛寄生的松树,并及时处理砍伐后的松树。这种以小面积的损失换取整个林区的利益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切断传播途径 正如上文所说,切段自然传播途径的主要方式是控制松褐天牛的数量与生长繁殖。经文献查阅得知,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松褐天牛活动的集中时间,因此应在此阶段安装诱捕器捕杀松褐天牛,以阻断松材线虫的自然传播途径。 3.提高林区抵抗力

松材线虫病防治调研报告.doc

松材线虫病防治调研报告 乡以山地为主,兼有谷底平畈、小盆地、湖泊等复杂地形,平均海拔400多米。年平均气温15.6℃,气候温和湿润。这种气候条件也给了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非常舒适的生存环境。果子园乡近年来着重打造生态旅游景点,南来北往的游客较多,并且果子园乡的地理位置距离沪蓉高速(g42)较近,运输车辆繁多,这些都为松材线虫的传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调研过程; 1. 调研地点:乡内松林; 2. 调研时间:2019年9月26日—2019年10月7日; 3. 调研人员:乡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 4. 调研方式:林业部门查阅资料、现场勘察清理情况,现场访谈当地群众。 二、调研结果; 我乡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印发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对全乡的松树林木进行防治。 1. 监测:我乡成立两支专业工作队对全乡范围内的松树林木开展常年监测,悬挂诱捕器,实时掌握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发生动态。 2. 取样检测:我乡对疑似松材线虫病树木进行取样,并由县林业局统一

送去南京林科所检测。 3. 化学防治:在全乡范围内,对古松、孤立发病的松木进行打孔注药。 4. 枯死木清理:对疫区小班采取择伐的方式对松材线虫病枯死木、病死木、濒死木进行清理。 1) 保证伐桩高度不超过5厘米。对伐桩进行编号后采用不锈钢丝网罩法处理; 2) 高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保证疫木不下山。对疫木及1厘米以上的梢头枝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就地就近烧毁; 3) 切片、粉碎。交通便利的地方,将采伐下的疫木用切片机、粉碎机进行处理。 5. 疫区封锁:全乡根据有关规定,禁止私人或单位采伐松木、利用松木制品以及运输松木。 三、存在的问题; 1. 群众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由于群众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时常会出现阻止我们对疫木的清理工作,无法进行采伐和烧毁,还有少数群众将疫木搬回家作为木柴堆放,对及时控制松材线虫病有较大影响。 2. 伐桩清理不到位; 在乡林业工作站对专业工作队清理疫木进行检查时,时有发现伐桩过高、不锈钢丝网罩覆盖不严、枝丫处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清理工作不扎实。 3. 监测方式不完善; 松褐天牛诱捕器悬挂地点不合理,在乡林业工作人员对松褐天牛诱捕器检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隧道工程常见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隧道内各种病害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根据国内外维修、养护的经验,分别介绍了隧道水害、冻害、衬砌裂损、衬砌侵蚀等病害的现象及其对衬砌结构及运输安全的影响,并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等诸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各种病害的成因,确保从各个方面对隧道工程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治理。 关键词: 隧道病害成因衬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约5 000 座铁路隧道,总延长近30000 km ,长度居世界领先地位,但隧道病害发生较多。据隧道病害调查的资料表明,我国铁路隧道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隧道病害发生较多的地段,从地质情况看,一般是断层破碎带,风化变质岩地带、裂隙发育的岩体、岩溶地层、软弱围岩地层等从地形情况看,多发生在斜坡、滑坡构造地带、岩堆崩坍地带。隧道内各种病害一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其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是水害,调查中发现在隧道养护人员中流传着“十隧九漏”这种说法,这正反映了水害发生的频繁。隧道水害不仅增加隧道内湿度,造成电路短路等事故,危及运输安全,而且还引发其他病害。隧道由于渗漏水、积水,将会造成衬砌开裂或使原有裂缝发展变大,加重衬砌裂损当地下水有侵蚀性时,会使衬砌混凝土产生侵蚀,并随着渗漏水的不断发展,使混凝土侵蚀日益严重。在寒冷地区,水是影响隧道围岩冻胀的重要因素,衬砌水害严重,必然导致冻害严重。衬砌裂损病害主要表现为衬砌的变形、开裂和错台,而衬砌一旦开裂,将会给地下水打开一条外渗的通道,引发隧道严重水害,进而就会产生衬砌混凝土的侵蚀,在寒冷地区产生冻害等。寒冷地区的铁路隧道如果围岩含地下水,就会产生隧道冻害。冻害的循环发生,使衬砌混凝土再产生开裂、变形,导致衬砌承载力降低,同时在春、夏季,冻害部位开始解冻,此时被冻结的冰融化成水,水就会“寻找”通路,致使衬砌产生渗漏水。在含有侵蚀性地下水的围岩中,地下水的侵蚀将造成衬砌混凝土的疏松、剥落,产生衬砌裂损承载力降低,总之,隧道内各种病害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几种情况共同作用,对衬砌结构产生连环破坏,致使衬砌混凝土开裂、变形,产生剥落、掉块等,使衬砌的有效厚度减薄,承载力降低,安全可靠性减小,随着病害的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衬砌结构失稳破坏。 铁路隧道病害严重影响着运输的安全,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为了整治各类病害,铁路部门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于病害的整治分析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例如对于已发生病害的隧道,其承载力如何、是否需要加固,尚没有统一标准,广大的养护、维修人员总是从经验推断病害隧道的可靠性,从而进行维修加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维修、养护的经验,分别介绍隧道水害、冻害、衬砌裂损、衬砌侵蚀等病害的现象及其对衬砌结构及运输安全的影响,并比较详细地分析和讨论了各种病害的成因。 水害的种类、危害及成因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的修建或运营过程中遇到水的干扰和危害。水害是隧道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的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害。水害不仅本身对隧道结构产生危害,降低衬砌结构的可靠性,导致衬砌失稳破坏,而且还会引发其它病害,对隧道整体结构的稳定影响很大。 1. 1 水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1) 施工中的隧道水害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11-25T09:29:00.2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5月中旬供稿作者:付巧云[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付巧云 FU Qiao-yun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3)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430073,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某公路隧道检测为例,介绍了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的有关内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oads and bridges tunnel accounted for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ow to detect diseases of the tunnel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a road tunnel detectio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tunnel about diseas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关键词:隧道;病害;检测;裂缝 Key words: tunnel;disease;detection;cracks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00-02 引言 该隧道拟定的起止桩号为:K0+000~K0+583,全长583m,为双车道公路隧道。隧道所经地层为志留系泥岩中,层理明显,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裂隙较大,岩体较破碎,软弱夹层多,个别处有断层出没,岩石遇水软化成泥。本隧道地下水位较高且具有弱侵蚀作用。隧道结构形式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为初期支护,筑模混凝土为二次衬砌。 2001年8月顺利贯通,通车至今已运营六年多,隧道已出现密布裂缝及多处渗水等病害情况。 1 检测内容 ①隧道外观情况调查。②隧道断面尺寸检测。③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④隧道衬砌内钢筋分布情况。 2 检测情况与分析 2.1 隧道外观情况调查本次隧道外观病害检查采用目测方式进行,对隧道二次衬砌裂缝采用裂缝显微镜测量,对较典型外观缺陷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全面检查,该隧道在外观上存在如下缺陷: ①该隧道衬砌遍布纵、横、斜及环向裂缝,共计182条,裂缝宽度最大达到2.0mm(位于K0+025右拱墙处),一般裂缝在0.2~1.5mm 范围内。隧道进、出口处均存在较大、较长的斜向裂缝,并已形成多条交汇网状分布。②隧道渗水情况严重,超过60%裂缝存在渗水现象,部分裂缝表面已有白色结晶状物质形成;个别节段裂缝出现滴水甚至涌流现象。③隧道砼路面情况较好,但存在个别段山体渗水从路面板间冒出现象。④隧道大量节段接缝处开裂并渗水。 具体典型外观缺陷情况见表1。 通过对翠竹岭隧道外观进行全面检查,该隧道衬砌砼开裂情况较严重且已出现严重渗水现象。 2.2 隧道断面尺寸检测本次对该隧道断面的检测按100m一检测断面的频率进行,采用BJSD-2C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对隧道断面进行测量绘制隧道断面图,表2通过实测隧道断面与设计隧道断面进行比较,检测隧道目前断面变形情况。 通过对隧道断面的检测未发现隧道断面严重变形或沉陷现象。仅K0+305处隧道断面右腰至拱顶略有现下沉陷变形。 2.3 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 2.3.1 二衬砼强度本次对二衬砼强度的检测,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隧道进、出口及洞内抽选4节段,采用中型回弹仪进行了检测,具体结果见表3。通过回弹检测发现翠竹岭隧道二次衬砌砼回弹换算强度均低于设计值。

隧道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的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的一种形式。广义上是指: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隧道在运营中会出现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病害,还有火灾威胁。这些病害和危害对隧道的安全、舒适、正常运营有重要影响和威胁。 1、隧道水害 隧道水害是指在隧道修建和运营过程遇到的水的干扰和危害,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主要指运营隧道水害(即围岩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或间接地以渗漏或涌出的形式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隧道渗漏水(水害)对隧道稳定、洞内设施、行车安全、地面建筑和隧道周围水环境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影响内部结构及附属设施,降低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危害到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运营安全。轻则造成洞内空气潮湿,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机械设备锈蚀,绝缘设备失效,电路短路,漏电伤人;重则威胁人员安全,冲毁洞内机械设备,造成塌方,淹没工作面,中断施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环境。 1.1隧道水害的原因 隧道水害的成因是,修建隧道,破坏了山体原始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过山体附近地下水集聚的通道。当隧道围岩与含水地层连通,而衬砌的防水及排水设施、方法不完善时,就必然要发生隧道水害。也

可以将隧道水害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1)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①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②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③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④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可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2)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 ①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②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③防水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经使用数年后失效。 ④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⑤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⑥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年久失修阻塞。 1.2常用的整治运营隧道漏水的基本方法 (1)适当疏排 对地表水丰富的浅埋隧道,当地表沟谷坑洼积水、渗水对隧道有影响时,用疏导积水、填平沟谷、砌沟排水等措施,使洞顶地表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不使洞顶的地表水流入或渗入隧道。洞口仰坡边缘周围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并保持良好状态。对地下水丰富、隧道内无排水沟或排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公路隧道结构发生病害。因为公路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生,导致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大面积维修处理,严重的个别隧道出现道路暂时中断,对人们正常的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及不必要的經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其病害的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以改善公路隧道现状,进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标签: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公路隧道建设工作。但是,在公路隧道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一些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由于地质、施工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危及到公路隧道使用安全的工程病害最为严重。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我国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相应的技术处治措施,以希冀给予公路隧道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些帮助和建议,进而有效促进我国公路隧道整体质量的提高。 1、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中常见的类型就是衬砌结构病害,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表面病害和非表面病害,两种病害各有特点,但对于公路隧道质量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1.1衬砌结构表面病害 表面病害指的是发生于衬砌表面的病害,主要包括衬砌开裂、严重错台及渗漏水等问题。一般来说,衬砌结构表面病害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外力所造成的。 1.2衬砌结构非表面病害 非表面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首先,若施工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则会直接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其次,若砂石料不合格或粗细骨料配比不合理,便会使得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最后,导致衬砌结构背后空洞问题的原因主要为超挖回填或未回填,同时一些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塌方过于严重同样也会造成衬砌背后空洞。 1.3隧道水害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最多的病害就是隧道水害,它会导致材料内部性的损坏,增加隧道工程对人生命安全的威胁概率。衬砌是隧道工程防止水害最重要的保护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衬砌的定时周期性的检测是保障隧道施工不被水

园艺植物病理学 简答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病状的主要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1.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2.特点: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包括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斑驳(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条纹、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等。 坏死: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包括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叶枯(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叶烧(叶尖或叶缘枯死),猝倒、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后者死而不倒)、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发生龟裂)、炭疽(是由一类炭疽病菌引起的,一般病斑凹陷、变褐色,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等。 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包括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等,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畸形: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现象。增生型(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数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恶苗等),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变态(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蕨叶、花器变菌瘿等)。 二、病症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1.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症主要有粉状物、霉状物、粒状物、菌核、脓状物五类。2.特点: 第三章园艺植物病害的病原 第一节植物病原菌物 一、无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答:真菌无性繁殖孢子类型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三类。 二、有性繁殖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答:真菌有性孢子类型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五类。

松材线虫病及预防措施

松材线虫病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2-03-07T15:17:20.40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2月下供稿作者:余向军 [导读] 危害较轻,病死树数量少且分散,病死株率在10%以下,采用全面清理病死树的措施。 余向军(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赤岭口木材检查站,安徽祁门县 245600)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86-01 摘要:探讨松材线虫病多发生的地域分布、发生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的目的。 关键词:松材线虫;发病分布;发生规律;预防措施 松材线虫(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线虫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1]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一、分布状况 安徽省主要分布合肥市(肥东县)、铜陵市(郊区)、安庆市(郊区)、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马鞍山市(雨山区、花山区、当涂县)、宣城市(广德县)。全省松材线虫病呈扩散蔓延形势,对黄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以及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大面积松林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与祁门县相邻的石台县、青阳县已被国家确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二、病因及症状 病因:本病由松材线虫引起,线虫的耐久型幼虫自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树小枝,并进入树脂管内。这时线虫有强烈的治病作用。待受侵树木停止分泌松脂时,树体中线虫开始繁殖,以树脂管为通道向其他部位扩散,到针叶开始黄时,树木的整个木质部都有大量幼虫存在,翌年,在罹患病的树林内寄生的松墨天牛羽化时又会携带大量线虫,并“接种”传播到健康的松树上,导致病害的扩散蔓延。 症状[1]:病原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色,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松脂停止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接着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为害和产卵的痕迹;再就是大部分针叶变为淡褐色,萎蔫,可见到甲虫蛀屑;最后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树整株枯死,此时树体一般有多种次生性的害虫栖居。 三、发生规律[1] 松材线虫病多发生在每年7-9月份。高温干旱气候适合病害发生和蔓延,低温则能限制病害的发展;土壤含水量低,病害发生严重。在我国,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病原线虫近距离由天牛携带传播,远距离则随调运带有松材线虫的苗木、枝丫、木材及松木制品等传播。松树线虫雌雄虫交尾后产卵,每雌虫产卵约100粒。虫卵在温度25℃下30小时孵化。幼虫共4龄。在温度30℃时,线虫3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低于10℃时不能发育,28℃以上繁殖会受到抑制,在33℃以上则不能繁殖。 四、危害 松材线虫外形极小,小到肉眼无法辨别。一只天牛身上,能寄生几千万甚至数亿条松材线虫。松材线虫则是松树的第一号天敌。死亡速度快,松材线虫病一般在病原线虫侵染松树体内后的半个月至一个月即可出现针叶萎蔫变色的外部症状,外部症状出现后约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即可死亡。 五、预防措施 (一)检疫措施[2] (1)检疫检验方法: 直观检验:此种方法主要在产地调查时使用。在调查时仔细观察树木发育是否正常,注意察看有无树脂分泌减少、停止,针叶变褐、萎蔫,枝干及整株枯死的现象,同时观察树干上有无天牛蛀食的痕迹、产卵孔、羽化孔等,如有再行解剖检查。 解剖检验:用工具将可疑感病的树木锯断劈开,看材质重量是否明显减轻;木质部有无蓝变现象;树干内有无松褐天牛栖居的痕迹。漏斗分离检验:从罹病木发病部位或天牛栖居处钻取木材组织并粉碎,用双层纱布包好,置于下方带有胶管和截流夹的玻璃漏斗上,加水浸泡12小时,取下部浸泡液离心,取其沉淀液15ml,置于解剖镜下,对照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检查鉴定。 (2)检疫处理:木材及其产品在使用前或出境、进境前用60℃热处理或杀线虫剂处理。检疫中发现有携带松材线虫的松木及包装箱等制品,应立即用溴甲烷熏蒸处理;或浸泡于水中5个月以上;或立即送工厂果,实施清理病死树和病区皆伐时,所有伐桩高度低于5厘米,病区除治迹地清理干净,所有松树枝桠全部烧作。伐桩处理。一是伐桩全部连根挖出后集中除害处理。二是伐桩全部去皮后喷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1:100倍液至伐桩湿透(或磷化铝1—2粒),再加套0.8毫米以上厚度的塑料农膜袋,并在四周压土。 2.死树处理。 (1)清理下山的病枝、根桩等集中及时烧毁。 (2)有利用价值的木材可定点加工方法处理。 (3)疫木的管理、利用按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三)化学防治。 清除传媒松墨天牛:在晚夏和秋季(10月份以前)喷洒杀螟松乳剂(或油剂)于被害木表面(每平方米树表用药400-600ml),可以完全杀死树皮下的天牛幼虫;在冬季和早春,天牛幼虫或蛹处于病树木质部内,喷洒药剂防治效果差,也不稳定。伐除和处理被害木,残留伐跟要低,同时对伐根进行剥皮处理,伐木枝梢集中烧毁。原木处理可用溴甲烷熏蒸或加工成薄板(2cm以下)。原木在水中浸泡100天,也有80%以上底杀虫效果。这些措施都必须在天牛羽化前完成。在天牛羽化后补充营养期间,可喷洒0.5切片后用作纤维板、刨花板或纸浆等工业原料以及作为燃料及时烧毁。对利用价值不大的小径木、枝桠等课集中烧毁,严防遗漏。 (二)农业措施。 林地清理,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这是一种较可靠的对策。特别是在危害区采用此法抑制病原的扩散是切实可行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8年修订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为保护我国松林资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疫情防治,切实提高疫情防治的整体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监测普查 (一)日常监测。 1.监测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是电网和通信线路的架设沿线,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疫区毗邻地区的松树。 2.监测时间。定期巡查辖区内松树,每月至少一次。 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 4.监测方法。 (1)踏查。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状况,设计可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采取目测或者使用望远镜等方法观测,沿踏查路线调查有无枯死松树,或者出现针叶褪色、黄化、枯萎以及呈红褐色等松针变色症状的松树。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按照本方案中有关要求进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2)遥感调查。采取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对大面积松林进行监测调查,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根据遥感图像的卫星定位信息,开展人工地面调查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3)诱捕器调查。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非发生区林分的监测,严禁在疫情非发生区和发生区的交界区域使用。在媒介昆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引诱媒介昆虫,将诱捕到的媒介昆虫成虫活体在室内剪碎后进行分离鉴定(或者经过培养后鉴定),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一旦发现携带松材线虫,应当立即对设置诱捕器的林分及周边林分进行详查。 (4)详查。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以小班为单位统计,不能以小班统计发生面积的以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四旁松树的发生面积以折算方式统计)、病死松树数量、林分状况,以及传入途径和方式等情况,并对病死松树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图和疫情小班详图。调查病死树数量时,需将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枯死松树、濒死松树一并纳入病死松树进行调查和统计。 (二)专项普查。 1.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 2.普查时间。每年2次。一般于每年3-6月进行春季普查,于每年8-10月进行秋季普查。 3.普查内容。调查本辖区内所有松树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4.普查方法。同日常监测方法。其中,对已确认发生疫情的小班,直接进行详查。 (三)取样。 1.取样对象。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者刚枯死的松树,不应当抽取针叶已全部脱落、材质已腐朽的枯死树。可参照以下特征选择取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 隧道掘进中的超欠挖 1.1 现象 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1.2 原因分析 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布孔位置偏差较大;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3 防治措施 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2 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 2.1 现象 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2.3 防治措施 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3 隧道锚杆拉力不足 3.1 现象 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3.2 原因分析 锚固长度不够;砂浆灌注不饱满;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3.3 防治措施 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配套;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孔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采用早强药包裹锚杆时,处理后的锚杆外径应与孔眼直径配套。 4 隧道衬砌砼麻面 4.1 现象 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研究

关于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研究 【摘要】本文充分尊重高速公路路网的隧道条件、运营环境,立足于国内标准规范,依据前沿技术研究成果,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在养护管理及运营中常见的典型病害,介绍和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的病害种类、成因及所造成的危害。以隧道工程典型病害为基础,探讨隧道常见治理技术和方法,增强整治主动性,最大程度的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提高高速公路隧道通行率。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探讨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最多,隧道工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公路隧道已超过6000处,总计3000多万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其中交通运输行业项目的需求量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国土面积大且地形地貌复杂,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伴随着隧道修建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隧道所穿越山体工程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复杂多变,加上受到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因素影响,易导致部分隧道出现结构变形、错台、开裂、渗水等病害[1],大大降低了高速公路隧道的通行效率,同时威胁到安全运营,甚至使隧道失去使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整治还处于被动保障,当隧道病害出现以后,技术人员通过隧道病害特征结合隧道所在山体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等因素,主要以经验制定整治方案。不仅缺乏系统的流程,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引起相应灾害。基于此,本文从隧道典型问题本身出发,分系统对高速公路隧道病害进行研究分析。 2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现状和成因分析 2.1 国内公路隧道病害现状 目前国内对公路隧道病害整治还没有将理论很好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系统规范的检查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从隧道运营现状来看,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主要有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隧道衬砌破损、变形、下沉等。这些病害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其中的典型隧道病害都与渗漏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隧道结构的缺陷给隧道渗漏水提供了通道,隧道渗漏水的长期作用又会加剧隧道侵蚀破坏,特别是地处存在地下水结构的隧道,其病害问题更加严重。在隧道运营期间,渗透水常通过混凝土衬砌变形缝、施工缝、混凝土孔隙等通道渗漏进隧道中,造成隧道内部附属设备处于潮湿环境而发生锈蚀、霉烂、变质等。严重的导致路面积水,甚至隧道基础的沉降[2]。 2.2 公路隧道病害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