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1.7 1亿有多大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亿有多大》说课

一、说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的最后一课,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活动教学的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实验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

1. 创设情境,发展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过程的变化。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联系生活,培养数感数

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设计课件,从身边的数据、长度资料、面积资料、时间资料、重量资料等五个方面,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具体生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四、说学法

1.问题解决,探索研究

学习不只是新信息的简单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即新经验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之中,而新经验的进入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原有经验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习者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而问题解决活动可以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并通过积极的、系统的学习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

本课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在小组合作阶段,每个小组围绕课题“1亿有多大”这个开放性问题展开主题研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活动远比空洞、乏味的说教高效得多。体现了“做数学”的活动教学思想,也使学生获得数感的体验,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感也逐渐生成。

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的教学更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对数学学习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这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入到学生的经验世界当中,而不只是按照教学设计者预先确定的框架和路线来生成新

旧知识的联系。问题解决为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2.小组合作,加强交流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同一数学情境中,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则不得要领。这些表现都直接指向于个人的数学气质。议一议、做一做、写一写、评一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灵感产生于思维碰撞中”、动作交流、语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启发,共同进步。

五、说教学程序

活动一情境引入,发展数感

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了“1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米粒由少到多的变化,直观反映出学生对数的认识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并且质疑1亿粒大米有多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活动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四人小组的活动估算出1亿粒大米有多重,使学生从质量的角度初步感受1亿有多大。在试教中我发现了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怎样选择合适的样本来推测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另一个是怎样利用倍比法或归一法来帮助解答1亿粒米有多重。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对选择多少粒大米作为样本非常茫然,不是太小(比如:1粒大米)就是太大(比如:1麻袋大米),这就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100粒大米这个样本既能让估测比较准确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去数,比较切合实际。虽然学生在三年级接触过归一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