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IntroductiontoSpecia1ty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16学分:1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中文简介:《专业导论》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整体面貌及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视觉传达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产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方向和具体内容。
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定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是渗透许多科学的综合艺术。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视觉传达的原理。
并能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图形、文字、色彩、编排等设计元素的组合,以及设计思维方法的各种效果。
本课程分析了视觉传达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介绍了传播学的系统结构,强调了传播中的七大要素,对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色彩等的构成形式、不同特征及传达功能分别作了系统的分析。
注重学生掌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设计思维方法,提高艺术修养、启发独创性、并能运用在实际设计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程专题实验和作业练习相结合的手段。
通过调查研究和设计考察,指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向。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页,41页[2]周玉.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光明日报.2005-07-19[3]高中羽.视觉表现28谈[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991.2页[4](日)朝仓直己,辛华泉译.造型基础[C].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4[5]何洁.平面广告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页[6]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8[7]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导论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目标: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进一步深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1. 本专业的概念和定义- 探讨本专业的定义和内涵,介绍该专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专业发展历程- 分析本专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
3. 专业研究领域- 介绍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探讨其内在联系和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
4. 专业研究方法- 综述本专业常用的研究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培养学生系统运用和创新研究方法的能力。
5. 专业知识体系- 基于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介绍相关理论框架和关键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网络。
6. 学术规范和科研伦理- 强调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科研成果的能力。
7. 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指导- 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课程结束时,设置考试或综合评价,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专业导论:理论与实践》2. 参考书目:- 《学科导论》- 《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方法论导论》评价和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2024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24008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学院英文名称:Introduce to Computer 适用年级:202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适用方向:无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1学分,支配16学时编写人:李晓蕾审核人:何广军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专业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担负着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是引领计算机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导游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学问、实力、素养协调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为主体,重视实力培育和素养培育。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微环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
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学问的基础,为今后深化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各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做好铺垫。
(三)课程设计思路用严密性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机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CC2024 报告要求该课程应讲授那些富有才智的、核心的思想。
还要充分考虑现代教化思想(如CDIO)及其在本学科教化中的应用。
因此在构建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充分留意对学生实力的培育,以及强化学生对学问的载体属性的相识和利用。
本次课程内容设计时,以CCC2024 中课程提纲为依据,采纳CCC2024 举荐的课程设计方法,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究性地提出以实践阅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提纲。
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实行专题讲座的形式,由本专业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进行主题演讲。
1.案例教学:本课程应以实物(典型成果)为引导,呈现主题特色,直观说明主题所阐述的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在那些岗位上应用,将来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突破。
2.自主学习式教学:本课程各主题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不宜过多,以2-3点为宜。
一方面,在讲清概念、介绍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导论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 专业导论的概念和内涵a. 导论的定义和作用b. 专业导论的特点和目标c. 专业导论与学习方法的关系2. 专业导论的知识体系a. 专业导论的学科范畴和相关领域b. 专业导论的核心理论和学术观点c. 专业导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3. 专业导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a. 文献检索和综述的基本技巧b. 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c. 学术会议和学术合作的重要性4. 专业导论的实践应用a. 专业导论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b. 专业导论在专业发展中的应用和关联c. 专业导论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分享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学术论文和实践报告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学术期刊、学术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平台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源,并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研究。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根据学期具体安排,每周授课2-3学时,总共15周。
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益。
思考题:1. 你认为专业导论对你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有何帮助?2. 在学习和实践中,你遇到过哪些专业导论相关的问题和挑战?3. 如何合理利用专业导论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果?结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导论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专业导论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背景和发展前景的课程。
本大纲旨在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指导。
二、课程概述专业导论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实践应用以及相关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认识所学专业的背景、特点和前沿发展动态。
三、课程目标1. 提供全面的专业背景知识,包括学科发展历程、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2.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专业环境。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培养其独立判断和批判思维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路径,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四、课程内容1. 专业背景与发展:介绍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2. 学科理论与方法:深入讲解专业领域中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3.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实践应用,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行业发展与趋势:介绍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帮助学生拓宽职业发展视野。
5. 职业规划与发展: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了解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理论。
2.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活动,共同探讨专业问题。
3. 实践:组织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
4. 辅导:为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和职业咨询,帮助解决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六、评估方式本课程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30%,小组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专业导论》大纲

《专业导论》大纲《日语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325051012.课程名称:日语专业导论3.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apanese Major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并融入本专业的学习;科学地认知大学、大学生活、大学学习、日语专业等;培养日语学习的热情并能掌握一定的日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制定学习计划以至于职业规划,为今后四年的大学学生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知大学、大学生生活及本专业基本情况,了解我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以做好学习计划,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明确方向。
本课程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所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以更好的理解上课内容。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与相关课程衔接:本课程的后期衔接课程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3.学时:本课程共16学时,每周2学时。
4.开课学期:第1学期5.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讨论、展示等。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折合为五级制进行成绩评定,具体见课程考试说明。
7.教材:无8.教学参考资料:《日语专业教学规范》(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关于编制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安康学院,2011年)《安康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康学院教务处,2012年)《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2000年)《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教育部,1998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 年)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本科教育的目的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本科教育的基本情况。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专业导论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进入某一专业之前,对该专业的背景与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需求而设计的。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构建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2. 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中的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与团队精神,提高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 专业背景介绍:包括该专业的发展历程、专业的定义与特点、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现状等内容;2. 专业知识与技能:介绍该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重点关注实际应用和专业要求;3. 专业发展趋势:分析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引导学生对专业进行深度思考;4. 专业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2. 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与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网络资源利用:鼓励学生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增强自主学习能力;5. 作业与考核:设计相关作业与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问与回答等,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2. 作业与报告: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报告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 实践操作:针对课程设计的实践任务,评估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能力;4. 期末考试:通过综合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参考资料1. 专业教材:包括该专业相关的主要教材,供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参考和深入学习;2.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与研究动态,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络教学资料、网上课程和学术网站链接,方便学生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经济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6302401课程名称: 经济学专业导论英文名称: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ty of Economics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学时: 15学分: 1适用对象: 经济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 考查先修课程: 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对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培养计划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 了解各类课程的结构安排及其关系, 让学生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对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有总体脉络的了解, 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有一定的认识, 并尝试经济学文献和名著的阅读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尽快熟悉经济学专业的性质、课程设置和就业取向, 理解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的渊源, 思考如何展开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为以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训练, 进而全面实现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供方向性和方法论基础。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programs of economics.On this foundation,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ourses and understand each course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will help students to ge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also help students try to read and think about economics literature and famous works.On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know the natur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economics as soon as possible, understand th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think about how to expand economic theory study and research, which also can trai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 and then provide the direction and methodology foundation for fully attaining our the training goal of economics major.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基本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以及各学年主要课程基本内容。
基本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了解本专业的学习重心和培养方式。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及知识结构。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学时分配
《专业导论》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理解专业培养要求,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及未来就业方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教学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三)教学内容
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介及课程体系设置;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3.各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
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及培养目标;
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第二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方法介绍(3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基础课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专业核心课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学习方法;
2.专业核心课学习方法;
3.专业方向课学习方法;
4.实践、实验类课程学习方法;
5.典型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或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式等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方式及评价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包括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30%)、课程论文(占70%)。
课程论文以对本专业的认识、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为主。
七、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自编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