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3546137.html,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于红利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年第12期

在22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不迷信、不盲从,要敢于怀疑和否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批判中成长。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传统的以教师绝对权威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容易造成学生的消极、被动和盲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必须建立在民主、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

富有挑战精神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积极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让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和他人挑战、向自己挑战。

要敢于向书本挑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的权威性,大大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因此,我教育学生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书本知识,不唯书,不尽信书。

如在教学“化简比”这一课时,例题是把“∶”化成最简整数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化简,即:=(×6)∶(×6)=5:4,而在实际的化简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习

惯这种方法,他们认为∶=÷=5∶4也是可以的,但因为书本上没有这样的方法,所以学生不敢提出来。我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告诉学生书上的方法不一定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开动脑筋,完全可以超越书本。

要敢于向教师和他人挑战。传统的“为师命是从”的思想和从众心理大大束缚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同时,鼓励学生不要盲从别人的思维模式,要学会“一题多解”。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问:“还有谁是这么想的?”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

手了。我继续问:“还有别的方法吗?”结果,半天没人举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列式:(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即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此时,我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了倍比的方法。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批判性的思维是作为人自身的良好品质,并非单单局限于它的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表过一则重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则报告中指明了现阶段的人们要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会学习中就明确要求人们不能单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发展系统而全面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批判性思维。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求广大教育者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性思维决定了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否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由此可见,对中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批判性思维概念的界定 按照心理学中的描述,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人类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 理性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判断对错,二是对别人的猜想和理论结果要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林崇德教授在他的著作《学习与发展》一书中将批判性思维概括为“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利用一

切有利条件发展这种思维。 根据以上见解,对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如下定义,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严肃而认真的审批思维材料并不断质疑材料合理性,不把书本知识当做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证明的过程。 三、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大都缺乏批判性的思维,往往都是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调节、监控和反思,就只能毫无质疑的接受别人的思想,重复别人的成果,未来的人才也就无法先人一步做出突破性的成就,所以在学生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是重大的。 1.批判性思维是对中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将成为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而创新思维却是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就不会有独特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就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2.批判性思维是促进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批判性思维具有钻研性、坚持性、活跃性的特点,而钻研性与坚持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什么要进行批判性思维,或者说,为什么要审查我们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进化的角度看,思维已成为人的一种本能,当我们遇到问题,都会本能地开始思考问题,只不过思考的方式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而已。这种思维习惯基于一种预设,就是认定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正确的、所了解的信息材料是准确和全面的、所掌握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思维态度,是对于自己思维能力的“本能自信”。但是,这种预设不是必然成立的,事实上,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中可能存在错误的或过时的成份,所了解的信息材料中可能有不准确、不全面的成份,所运用的方法中也可能有不恰当或错误的方法,思维过程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因此,我们的思维活动并不是必然科学合理的,得出的结论不是必然正确的,而是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我们的思维过程进行审查,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错误。思维过程中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这就是需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依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要从对自己思维的“本能自信”,转向对自己思维的“自觉质疑”和“仔细审查”。 批判性思维是通过完成一套思维审查程序来进行的。审查从质疑开始,就是提出一系列问题并逐步有序回答问题的过程。从一般意义

上看,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审查程序由五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包含一个问题清单。 1.问题审查 问题清单: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否恰当合理问题表述是否准确、清晰对问题是否具有共同一致的理解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从“审题”开始。人们思维活动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问题没有搞清楚,就急于思考问题,就像目标不明确就开始行动一样。有效思维的基本前提,就是首先要弄清楚问题,问题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问题是否表述清楚、是否清晰,这些内容必须搞清楚,否则,思维从一开始就会产生错误。特别是在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时,大家都把问题搞清楚,形成对问题一致的理解,是进行有效讨论、争论的前提。 2.内容审查 问题清单: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否正确、是否陈旧过时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是否过时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与问题相关的数据是否真实、合理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思考问题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储存着知识、积累着经验,没有知识和经验,是无法思考问题的。但是,知识在发展和更新,经验也在不断变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可能存在错误的或陈旧的内容,应用这些内容思考新问题,会导致思维错误。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3546137.html,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王一平 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9年第06期 批判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是指在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肯定、质疑或批判。初中生身心发育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不仅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深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禁锢,充分锻炼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完善,同时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教學方法都比较陈旧,侧重于“知识教学”而不注重“思维训练”。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法给学生讲解字词、语句、课文等内容,对于抽象化的思维则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块。这就导致批判性思维培养无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扎根,学生也很容易出现“不知道批判性思维是什么,不知道要批判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批判”等问题。其二,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师生关系缺乏清晰定位,认为学生就应该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进而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做出严格管理和限制,这就导致学生的成长过程充满禁锢。学生只能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从而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思考探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兴趣,逐步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和对知识的被动接收心理;其次是鼓励学生在兴趣指引下进行主动学习,从不同视角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充分发挥个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逐步学会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化解读。比如教学《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时,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街灯亮起、群星闪烁、天河宽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流星划过等相应意象的图片,将纯文字的课文进行多维呈现并创设出艺术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情境感染下学生就很容易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我觉得星星像珍珠不像街灯”“我觉得天河就是一条行星带不是街市”……如此便能从小处着手激活学生潜在的批判性思维,避免学生出现盲目认知的现象。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学生对不同意见的发现与思考,而提问则是延伸学生课堂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学习路径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的问题引导,避免直接塞给学生知识内容,而是多向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发问,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多维思考。比如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问: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三次拜访的结果分别是什么?三顾茅庐有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是怎样让学生高效地获得新知,在数学方面获取新知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呢?著名教育家赞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体会: 一、用爱心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积极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的看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成功的快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去获取新知,放手让学生去学数学。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对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政治论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石旁 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相信什么,这种相信是否有足够的理由”,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勇敢且公正地探寻。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当代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情境问题对话考试 石芳,女,北京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质疑和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把批判性思维和一般思维过程比较,会发现一般性思维常常是轻信、接受习惯的或流行的观念,但不质疑,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海绵吸收式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强调独立思考,经过全面探查证据、严密推理论证等“我思”过程,才确定相信什么或付诸何种行为。批判性思维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解释、分析、推理、论证、评价、自我校准等认知能力,以及一致性、相关性、清晰性等思维策略。二是情意性的“心理性向”,即自主思考、求真、坦诚、公正、勇敢、冒险、好奇心、开放等内蕴于

性格、情感、态度中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善于批判”的能力和“勇于批判”的精神的结合。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1.用批判性思维重释教育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很多教师会负责地说:“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实现人生的成功。”教师们十分重视课程的内容标准,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成果,于是通过背、抄、模、练、考等方式,拿着标准答案一字一句地纠正。而学生则困于无所不包、细密的知识体系中挣扎着理解。特别是高三整整一年的青春年华流逝于重复性的记忆和训练中,学习的意义被扭曲了。这样的教学不是发展人,而是在使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变得越受教育,越没有创造性。生命是能动的存在,人是自主、自为的主体,单纯的模仿活动,只能让人的理性沉睡。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思考,也不会思考,习惯于接受教育给他的一切。 “记忆不等于教育,成功不等于成长。”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忆知识的量,不应将人脑贬低为计算机硬盘的存储功能。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记忆是展开更高级思维的基础,但是决不能停留于此。《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教条化的灌输,而是要把学生们培养成一个用自己大脑思考、自我教育的“大我”。 在根本上说,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兴起和发展,代表着教育范式的重要转换,即由注重研究学科内容转向挖掘人的思维潜能,由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具有客观主义特征的人才“生产范式”,走向注重主体思维的“理解范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的、分析性、可供批判的系统加以对待,以主体思维的能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引入生活实际中。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它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悟、学习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表象,同时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并感悟其中的问题,激起的学生的思维,,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找寻现实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新知。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在被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的思想被各种来源的信息影响甚至左右。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络上说、专家们说、亲友们说··· 面对如此多的信息轰炸和信息陷阱,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保持人格的独立,坚守自己的底线。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怀疑的人,拨开云雾,追求真理。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真,耳听不一定为实。我们要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样才能活得更明白。 截至目前,批判性思维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武器。批判性思维似乎是业界精英和政客们才拥有的特质。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具备精英意识的优越感。自信,思想独立,敢于挑战和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中国要真正进入现代文明,必须培养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公民,会依据理性和程序解决问题,知道什么时候问问题,知道怎样问问题才能确定相信什么,知道提出批判性问题是维权的必须能力。而不合格的公民,听话时是顺民,不听话时是刁民,受到伤害时就被煽动成暴民。 受到教育的人民应该理性地看待问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作为现代文明人,我们不能头脑空空任人摆布,我们不能依赖别人的思想生存,我们不能总像愤青一样活着,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探究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要主动形成自己的观点,不要一直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 我们要有对书籍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判断报告者或演说者的水平,我们要公正地评价历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这个世界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他们为什么说假话? 别把拥有批判性思维当作是赶时髦,拥有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且,批判性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改变思维,克服情感,关注价值,自我批判并反复练习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学会问问题的要素。 改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绵式思维,另一种是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是选择性获取信息。阅读时问自己: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个段落的意思是?通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要求记住作者的观点及推理。淘金式思维是主动与信息提供者互动。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推导过程合乎逻辑吗?这个论据的可信度高吗?目的是发现有意义的论点。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摘要】教师从知识的整体出发,用联系的观点指导教学,在知识的连结处,在知识的从属、对立统一关系中,采用同化与顺应等整体教学手段,把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时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各部分知识的脉络,及其在知识块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大纲中“学会”这一目标具体化、系统化,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几个孤立的点,而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逐步具有“从整体看事物”的数学思想,有条理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整体教学主动性指导教学 【正文】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协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在知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上实施整体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在数量众多的知识中,有些知识是平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这是数学本身辩证法的体现。像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等,它们彼此互不包含,而且在文字表述上只有几字之差,极易引起混淆。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实施整体教学,把对立的知识集中在一个整体结构中,从区别点出发,进行比较鉴别,以达到区分异同、准确掌握、合理应用的目的。 例如,质数与合数都是自然数,又都有约数,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约数的个数不同。教学时,先让学生求每个数的约数,再比较并加以区分。 二、激疑中组织操作,形象地理解教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理解概念、法则、认识数学规律这类内容,这些内容逻辑性强,也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样,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就形成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设法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个距离。如在学生急于探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仍然不忙于告诉结论,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自己找出特征。在进行激疑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领。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模块四专题1:批判性思维与物理教学的整合100分】 答: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思维中对已知或结论等积极辨析判断,并能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断定,在评判中形成主观结论的较为全面的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改变观念,打破“师道尊严”的格局,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路和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找出原结论的缺陷与不足,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批判,并及时进行正确、灵活的评价、反馈,甚至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 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1.鼓励质疑问难。质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对文本知识不迷信,对已有结论不盲从,对一切持怀疑态度,才能于无疑处生疑,才能对原有结论进行重新的判断评价,才能闪现批判性思维的火花。当然,质疑不是无根据的怀疑,它以事实定理为依据,以科学论证为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得对问题全面正确的把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倡批判精神,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学会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倡导辩论争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一些学生盲从于已有的结论,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辨别正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怀疑的态度对既有事实和理论进行辨析,区别真伪。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论题,使学生通过辨析争论阐述自身观点,客观评价他人意见,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围绕对“克隆人”的这一论题,我倡导进行一场辩论赛。正反方观点:克隆人利大于弊/克隆人弊大于利。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兴趣盎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手们或陈述我方观点,阐明理由;或寻找对方纰漏,有力反诘。双方思维相互碰撞,在各种信息面前进行审视、判断、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创设想象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局限于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而想象力覆盖整个世界,包括那些将会知道和理解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心理学》科目考察卷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班级:思政08-1 任课教师:王海玲 姓名:钟晓平学号:08064120127 成绩: 浅论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一、什么是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也称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对所学的知识的性质、价值及真实性、精确性所进行的个人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1]。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忽视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收老师所教的内容,不会或者不想去自己思考,不会去考虑老师所讲的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的失去创造性,只能固步自封。有了批判思维,就有了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具有总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变得尤为重要。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个人就不能对信息进行辨别和选择,被信息汪洋所淹没,甚至会被他人迷惑、利用。所以说,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他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知识的增长不是对以往知识不分好坏全盘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对以往知识不断修正甚至是舍弃的过程。学生当然要掌握原有的知识,但还应该对旧有的知识进行批判,对落后的知识进行剔除,而后提出自己的认识并严格求证。学生没有批判意识和能力,只能围着旧有的知识转圈,永远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永远不会有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只有成功培养出批判思维,才能在书本中发现问题,激发活力,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求知能力,培养他们的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全国继教网文/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 / 唐启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

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讲读课文《愚公移山》时,学生会好奇地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己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 ---- 搬家呢?这时,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爱动脑筋,然后请同学们共同探讨原因,再予以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一开始教师采取的是批评的态度,批评学生上课打岔,那么以后学生就不爱提问题了,自然也不会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创造性思维便受到抑制。 二、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

浅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包括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倾向性反映个性的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个体的批判性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具有一种趱和能力,即自觉地运用各种检验得到的初步结果,以及对归纳、分析和直接的推理天字第一号进行检验后作出适当的调整。 批判性思维较强的中学生还表现为善于订正和发现运算中的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计算与思考。因此,批判性思维较强的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和正确率(从而得分率)都比一般同学高。 批判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为思维的论证性。论证性较强的同学不迷信书本,不盲从老师,而是耐心地和精心地探求足以进行某种判断的事实。,追踪每一步根据,去伪存真,最终正确揭示假设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遗憾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反面—无批判性却是目前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表现在“老师布臵什么就做什么,书上怎么写就照着做”,发现书上的错误就无所适从。作业或测验时不认真检查,作业上的错处不认真订正,以至于由轻信别人的结论而抄袭作业者触目皆是。这些都形成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严重障碍。 为此,必须采取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既会当“学生”,也会当“老师”。 一、让学生明确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批判性精神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要求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首先,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进行。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一方面增加了知识产生和传递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使知识的良莠不齐现象更为严重。即使互联网能快速地对人们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提供无数的答案,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答案的确切含义,无数的答案只会是一种学生的负担。缺乏足够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就会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般的知识所淹没。 其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密切。要创造,就要求众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普遍认为是定论、真理、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遇到的一切事物。这要求人们要有批判性精神,还要进行批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在现代社会里,众接受的大多是间接知识。即便是众的直接知识,也普遍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日积月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盲信。由于科学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人们的所有问题,就为迷信留下了生存空间,加上现代迷信不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与术语进行诠释,使得比以往任何迷信都更具迷惑力或煽动力,要一下识破它们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人们缺乏应有的批判性思维就容易上当受骗,有时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动荡和不安。法轮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批判性精神,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认知的成熟性;批判性精神,要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李国琼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几乎谈不上,在几年的教学中,将我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今,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每个学生的潜能就像取之不尽的宝藏。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二、用爱心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 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积极给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下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的看法,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让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成功的快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去获取新知。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

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受益无穷。 3、质疑习惯。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 4、自我管理习惯。 小学生虽然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杨柳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湛江经济开发区觉民小学杨柳静 【内容提要】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但当前的教学却严重缺乏“思维因子”,尤其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因子”!本文从自身的经历说起,提出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真正缺少的是一种质疑的精神,即批判精神!进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会倾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三方面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 二年级的语文月考卷有这么一道题:选择“上车”和“坡上”的“上”字的义项。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前者是动词,后者是方位名词。但是由于“参考答案”的出错,改卷的老师唯“参考答案”是从,竟然没有一个老师怀疑;评讲试卷时,老师也照讲不误;听“讲”的学生呢,当然也就唯师是从了。整个年级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一位老师怀疑“答案”!我办公室的陈老师的儿子就读于该年级,于是在试卷签名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陈老师问及我这个问题时,我感慨万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究竟缺少的是什么? 由此,我又想起了我曾经听过的一节公开课——《记一次科技活动》。在“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其实是课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下一次科技活动快点到来”。学生填写的答案是“我(盼望着)下一次科技活动快点到来。”由于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一个“着”字,教师就给个“错”。当时,我很震惊,更遗憾。其实,多一个“着”字,更能表现出那种盼望的状态,比原文还好。可老师的“唯书论”容不下这个“着”字,把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了。 以上的例子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又是什么?是一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归根到底就是缺少一种批判性思维。 前人早就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像这种“唯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心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心得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基础课,不仅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于今后其 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职责的本质界定。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数学同样如此,那么如何才能给予正确的“渔”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 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应该培养以下 几方面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认真作业”的学 习习惯等,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 动力。 二、认真备课是前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是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 善于运用,要让学生探索时觉得教师给出的材料有意义、有价值。所以,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 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 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认真批改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 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 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以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教育活动,要想上好一堂课,作为老师必须在课下精心 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才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 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采用丰富的课堂设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的材料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才想学数学,才想有所提高,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生活化,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2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索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