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析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8.04

22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析

李 平① 刘锁娣②

(①苏州职业大学江苏苏州 215104 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摘 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必要环节和制度支持。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和意义,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探析

Exploring 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Ping① LIU Suo-di②

(①Suzhou V 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②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s the indispensable process and legal system to ensure teaching quality steadily improvement. The text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ut forward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way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explore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是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的一环。质量监控问题不只是单纯的对学校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质量的监控,而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全面监控的问题。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既要从学校层面上宏观把握教学质量的监控,明确学校、院系和管理监控的关系与定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求,又要从学校微观层面上,在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方面,理顺关系,加强管理与监控,使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认识

高等职业院校质量监控是指根据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效果进行监测,再在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矫正措施,从而改进培养方案,达到与超过教育质量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和质量监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考核评估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率、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价公示等。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和质量监控更为重要,它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良性循环的调控环节和运行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保障体系与反馈机制。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和跨跃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不同类型、层次的评价在时空上有机结合,使学院领导、师生员工能经常自动地检查与评价其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为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依据。高等职

收稿日期:2008-09-16

作者简介:李平(1963-)男,副研究员,从事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8.04

23

业院校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可以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使教学管理各部门及广大师生都按教学行为准则办事,并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所有环节的工作;使领导及时、准确掌握教学和管理的状况,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优化培养计划和程序,搞好教学基本建设,为其实施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满足广泛性、多样化社会需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自我保障系统。学校内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能够使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得到加强,使社会的监控反馈作用得到加强。同时,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是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自我加压、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寻求跨跃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3、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规范办学行为,维护竞争秩序,实施宏观管理的客观依据。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都推行了中央和省地两级管理、地方为主的新体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统筹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并实施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既有利于激励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学习交流,增强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创建特色、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及相关信息,及时调整政策思路和工作重心,真正实施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科学、间接和指导性的管理。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监控体系原则的构建。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笫一,系统性原则。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采取“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考察质量保障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以便有效控制;第二,目标性原则。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围绕“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这一教学活动总目标进行质量控制,实施目标管理;第三,质效结合原则。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不仅要关注教学质量,同时还要考察其办学效益,考察投入、产出比例,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提高;第四,持续性原则。从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把握教学质量的改进、发展和变化,,并从组织制度上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第五,市场化原

则。以市场标准(人才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等)对人才的需求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标准为参照和指导,监控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程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与行业、企业联合的密切程度等,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六,前赡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对国际、国内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做出预测,进而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素质发展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2、监控体系理念的构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职业教育广泛性、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战略,在建立和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还应充分考虑、认真研究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彰显“能力本位”,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理念。笫一,服务地方经济理念。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立足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第二,产学研紧密合作理念。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产学研紧密合作理念,就是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紧密地与社会和企业等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扬其所长,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要探索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共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尽快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紧密合作基地的有效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员“三赢”的局面;第三、彰显教学改革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教学观,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坚持“能力、素质本位”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理念。

3、监控体系方法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质量监控工作应是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全程性评判和落实,必须有健全的督导机构、科学的评价制度和顺畅的反馈体系做保障。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还需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科学性、可行性、简易性相结合。评价项目的选取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总体要求,做到尽可能少而精,并用等级表示评价结果,便于检测,易于操作。二是现实性、导向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评价项目的选取和评价等级的标准,既要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引导其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育思想改革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为目标,不断将教

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8.04

24 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三是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评价项目既要考察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条件和硬件建设,又要注重改革、建设和加强教学管理的过程,特别要重视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四是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评价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出规范性要求。同时,又要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改革、建改、管理等方面努力创新。五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根据评价项目内容的不同,对于能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给出定量标准;对于不易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则给出定性要求。六是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评价项目的确定,既要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貌,又要突出重点。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策略 1、以学校特色建设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办学特色的积淀,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紧密依靠行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二是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充分发挥产学合作优势,借助行业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师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致力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把“双证书”制度培养目标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明确规定毕业生需获取的岗位证书的种类和级别,鼓励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2、建立学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学校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建立学院、系部目标管理二级考评体系。加强教学的常规检查和运行管理,突出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建立以院系两级常规检查为基础、院系两级质量考评为依托,以同行听课、学生测评、用人单位反馈为依据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考评网络。

3、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树立正确人才观、质量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一定要牢牢把握其自身职业技术、产学结合以及应用性、高素质等特质。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建

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和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秉承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为深化教学改革创设新的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 4、注重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过程监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核心是对学较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与途径及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双师”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在评估监控时,应紧紧抓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核心指标及观测点进行评价。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教学实现和质量积聚的全过程。因此,监控工作应把着力点放在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上。

5、全面贯彻质量第一的观念,共建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人才市场和产业化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坚定质量意识,调整思路,找准定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管理工作;要准确把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内涵;所谓“全”,指的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全过程是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至学生的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全过程;全方位是指教育质量不仅是教学质量,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全员性是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参与质量管理,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

6、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和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显性指标。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抓好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主线,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维佳,宋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邦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解放军出版

社,2005

[3] 葛锁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研

究出版社,2004

[4]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6

[责任编辑:丁振中]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校、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为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非常重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构建了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多年的督导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独立建制的教学督导系统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发挥了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咨询决策四个方面的作用,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动态监控及定期评价并举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我院逐步从过去项目化单一教学过程监控,转变为全方位跟踪教学与管理活动,不断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与学院全面教学质量监控的部门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教务处、各系(部)、学生班干部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监控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院、系(部)构成二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公室、教务处,督导评估办公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二)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保证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力保障,学院先后制订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评学评教实施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督导工作实施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培养目标、规格、教学计划的监控 1.人才培养目标的监控。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表》、《毕业生追踪调查表》等方法,监控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2.教学基本文件的监控。通过制定《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高职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教

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xx财经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这是时隔10年后学校再次召开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大会。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多年来辛勤工作在研究生培养、管理和服务线的广大老师和同志们,向全校研究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这次会议内容重要,节点关键。说内容重要,是因为本次会议专题讨论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集全校之力商议研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问题,这些议题既契合了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目标,又符合国家和社会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说节点关键,是因为本次会议是在准备迎接全国学科水平评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的背景下,围绕省委省政府“四个一流”建设目标和落实完成“xx财经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的关键时刻,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专题会议。显然这次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学校研究生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学校10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工作;分析当前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学科建设与人

才培养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措施,以推进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经学校认真研究,确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面我代表学校作大会主题报告。 一、研究生教育工作总体回顾 发展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培育特色的推动力。我校自XX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于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始终,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布局,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回顾过去的10年,我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办学规模快速扩大。XX年我校成为硕士授权单位,XX 年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在校学生规模从XX年的35人到XX 年的660人,学生人数是XX年的19倍以上,迅速实现了办学规模上的突破。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7---2018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高庙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稿)》。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落实《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研究确立多元、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监控、跟踪、反馈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多元性原则。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为核心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三)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同时与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职能部门、专业科、教研室和学生班级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四)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质量监控保障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教学决策、政策执行、质量标准、专业评估、教学评估、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途径与方法 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效纠正与预防)。 (一)外部教学质量监控 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两个方面。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与检查 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层次对学校办学行为、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1)办学评估。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鲁教职字〔2009〕3号,《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鲁教职字[2012]1号,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学校实际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 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总结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总结 一、抓好常规监控与评价工作,保障教学质量 在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我中心坚持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依据,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为重点,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抓手,采集、分析多元评价主体反馈的各类教学质量信息,对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运行情况实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对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诊断并及时提出解决建议,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1.督教工作 抓关键时间段的教学督导检查。2013年我中心在坚持开展好开学初、期中、期末教学督导检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法定节假日的最后一堂和开学第一堂课的检查;每一门课的最后一堂课的检查;周六的上课情况检查;晚上公选课的检查,使教学督导检查工作兼顾三个校区、全程覆盖;抓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我中心在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督导的同时,重点开展了实验教学环节、校内实习、实践环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检查,以及教学基本档案的专项抽查工作;抓关键人物的督导检查,抓两头带中间;抓关键问题的督导检查。比如不走程序私自调代课、串课、研究生代课、教师迟到、早下课等问题的检查。 2.督管工作 重点围绕推动院系质量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开展工作。加强了院系督导组的建设。针对个别学院督导力量薄弱,督导不到位等问题,今年要求各学院调整补充了力量,发挥学院一级督

导的作用;推动院系领导及管理干部听课制的全面落实。今年中心将听课卡印刷成册发给了应该听课的各级领导,学期末将收回。 3.督学工作 重点围绕学风和考风的建设来开展工作。开展了课堂出勤率的检查和统计工作;开展了教材持有率的统计工作;开展了基础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协助考试中心作好各种考试的督导检查工作,抓考风促学风。我们中心在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都如实地反馈给了各个教学单位,使学校和各教学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学习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评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工作 完成2012-2013学年全校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级的申报和核定工作,完成学期、学年优秀教学效果奖的评选工作,并公示在校园网,做到公开和透明;通过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做好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保障了教学运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积极开展专项评估工作 1. 开展了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我中心在没有任何学校成型参考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实施办法。首次聘请25名专家组成8个专家组,听课264学时,发放问卷1300余份,完成了首批44门多媒体课程的评价工作,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教学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站在抓质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根据教育发展现状,以创新和改革的精神,在质量监控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能够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全面理解“监控”的基本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 从系统论角度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的无序和失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健全的教学监控系统,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更谈不上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监控的内涵来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学“监控”。如,各种教学检查、各种教学评估、各项教学环节、各种调研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收集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调控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学管理者每天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打交道,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具有较强的过程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然而,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教学监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监”与“控”,“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如果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分为“监”与“控”两个层面,并明确其职能,那么,当“监”出了问题时,如无监测系统或监测不科学、不准确;当“控”出了问题时,如无调控系统,调控不及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责任人:袁弟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一)基础与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采取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视等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20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的必要性 “强化质量意识,注重质量保障,重视过程监控,实施有效评价”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必然要求。目前,学院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采集、反馈局限于学院内部,不能体现开放性。 2.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标准建设缺乏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3.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开放性,未能形成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未能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要求。 4.缺少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的支撑,较难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的基本规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度化建设

为保障,“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分阶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制度严密、评价公正、指标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二)建设内容 探索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适应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按照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评价。教学过程结束,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学院“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具体如下图: 图表5-3-1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的监控流程图

同济大学教学高质量保障体系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2. 教学资源管理 3.教学过程管理 4.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说明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一览表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1.1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质量要求:由校长主持,明确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的地位,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2 质量目标 1.2.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质量要求: 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符合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②体现在办学中“以学生为本”、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才 培养模式。 1.2.2人才培养目标

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 门人才。人才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子目标: (1)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 (2)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 (3)实践训练:实验/写作训练;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专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4)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 理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5)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质量要求: 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与指导思想相符合; ②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③子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并明确具体实施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系)应对毕业生应达 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化,在培养计划中反映。 1.3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定位。 质量要求: ①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②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1.4 职责、权限和沟通 职责、权限和沟通是学校的重要管理职责之一。校内组织机构(行政、学术组织)的职能及 其相互关系(包括职责和权限)应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质量要求: ①有适合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所要求的组织机构; 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相互关系清楚;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育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科专业是高校发展的“本”、“源”、“纲”,学科专业的规划与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大力扶持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优、教学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结合的各类专门人才。 (三)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按照大纲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设计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设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学校工作重要的内容抓好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效关系到学校人才培 养的质量为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订学校教学质 量监控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指通过对教学质量高低的及时测定和准确判断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获得反馈信息调节和改进教学管理与 教学实施活动更是指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教学 活动本身的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明确了“监”与“控”两个层面的职能和关系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方向监控的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教学质量监控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措施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重视监控对象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监控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将监控作为开展和推动教学工作的动力 3.科学性原则 教学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严格遵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监测 4.全面性原则 监测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对教学效果的监测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监测要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监测 5.全程性原则 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听课、作业、复习、学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㈠教学过程的监控 1.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备课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对教师备课提出以下要求:①以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做到目标明确方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有效运行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有效运行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构建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质量监控系统以及保证其有效运行,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特点、形式及影响因素,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运行的经验为例,阐明了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1374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8.6%,到2006年各类高职院校数量已超过2000所。在校生规模,从2003年至2006年,短短三年翻了几番。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改造老专业的同时,也加速了新专业的开发。根据调查统计,2003年到2006年,各类高职院校开设的新专业数占总专业数的50%以上。短时间内专业的快速变化,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的研究不足,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教学设施特别是实践教学设备的不足,均使得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加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并确保其有效运行,已是各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活动,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智、务实之举。要构建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了解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质量标准。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特点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社会用人单位对某名学生质量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某名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反映与体现。

教学评估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措施和实施情况

7.1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措施和实施情况 高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为了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XXXXXX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办法(试行)》【支撑材料1】,体系由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该体系的建成,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XXX学院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任务,制定了完善的制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有效的监控运行和持续改进,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为实现XXX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XXX学院的优势和特色,我院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并完善了常态化、过程监控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该监控机制涵盖课程目标定位、课堂教学实施、毕业论文(实施)指导、测试和实践教学各环节,充分发挥监控的双主体——督导和学生的作用,为保障我院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校级教学质量监控 校级教学质量监控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联合相关处室进行的总体教学目标、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和审查工作。其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学校各专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宏观方向和总目标,订立学校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以及对教学活动整体状况和各个环节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和管

控。我校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建立教学管理、教学监督以及教学咨询和评估三大子系统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监控。同时,教学质量监控突出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2.院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学院对教学目标、过程和结果实施具体化的监控,具体包括XX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订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各教研室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常态追踪。其中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追踪采取院领导、院督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与班干部和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院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干事、班主任不定期抽查教学情况。【支撑材料2:《XXX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6》】,【支撑材料3:《XX X专业培养方案2015》】 二、教学质量监控具体措施 1. 制定并严格执行质量监控规章制度 在整体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订立《XXX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XX实施方案(试行)》【支撑材料4】、《XXXXX本科生学分制实施方案》【支撑材料5】、《XXXXX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支撑材料6】、《XXXXX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支撑材料7】、《XXXXX 调、停课申请表》【支撑材料8】、 ? XXXXX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支撑材料9】、《XXXXX 听课制度》【支撑材料10】、《XXXXX教学信息核实反馈表》【支撑材料11】等。学院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基础上,结合XXXX X学院实际,对课程 安排、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考试考查等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学校和学院通过这些规定来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为保障本科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在培养目标制定、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工作重点向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三个监控要素,即监控目标、监控组织、监控方式,主要规范监控什么、由谁监控、怎样监控,并构成一个有效的运行系统。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经验,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行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就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突出环节,既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面对许多新的课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需要增加合作企业及现场兼职指导教师等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二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围需要扩展到校外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全部教学过程的评价;三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标准需要吸收企业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等岗位技术技能描述;四是教学质量监控与适时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需要建设。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教学质量监控情况综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教学质量保障建设情况综述 一、主要目标及思路 在学院“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实训条件等,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专业定位与课程目标动态调整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重点加强订单培养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国光厂中校”等校外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二、主要措施 1.建立多级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项质量保障制度。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明确了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完善和建立了各项质量保障制度。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学院督导室、系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系部二级督导及教师构成多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4)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5)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信息工程系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主任岗位职责、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工作条例(试行)、信息工程系教学常规管理流程、信息工程系教学检查制度、信息工程系专业导师管理办法、信息工程系二课管理流程、信息工程系实践教学工作流程、信息工程系教学团队工作考核制度、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办法。(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信息工程系公开课组织与安排管理规定(试行)、信息工程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信息工程系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信息工程系教师调代课流程、信息工程系机房、实训场所教师现场教学规范(试行)。(3)教学督导管理制度:信息工程系二级督导员工作任务量化要求、信息工程系二级教学督导员考核表。(4)学生信息反馈制度:信息工程系助理班主任管理办法、信息工程系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细则。 2.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学质量保障。

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湖北省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研究项目“质量、体系、成效:研究生内涵式培养的路径探析”(2014B015);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X13015) 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4-12-16,修回日期:2015-01-28 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 李涵伟,张文言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研究生教育关系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更是学校教学科 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为重要。作为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环节的课堂 教学是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提高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 以教学与科研之间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类教学改革以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为落脚点,应当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照本宣科、整齐划一和急功近利等现实障碍,积极探索营造研究氛围、尊重师生差异、促进教学科研相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改革;硕士培养;质量提升中图分类号:G 40-0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80(2015)02-0061-04 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Class Teach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Li Hanwei,Zhang Wenyan (Graduate School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Hubei 430074) Abstract:The 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for nation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a symbol of a university ’ 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vel,henc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class teaching is a platform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s.The education reform has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because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lass teaching and closely combines teaching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and has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This kind of education reform takes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training as its foothold.Therefore,we should overcome the realistic obstacles existed in current teaching process,such as scripted the books,uniformed the teaching and eager to get the bene-fits.We should explore the strategy actively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researching,respect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words:Reform in education;Programs for master;Quality improvement. 目前,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推进硕士阶段的教学改革,已被国内不少高校视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 常规性、构成性环节,成为确保硕士生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性、基础性的教学改革主题。《国 * 第2期2015年4月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No.2Apr.2015 DOI:10.13794/https://www.360docs.net/doc/c38414748.html,ki.shjee.2015.0029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检测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 使教师树立“知识和能力”与“态度和习惯”两者并重的教学念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针对学校的实际中,研究并积极构建我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方案。 一、监控目的 1、学生“人人达标”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及时检验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主动改进教学及行政管理措施。 二、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领导,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欧福贵 成员:其他行政人员,一到九年级班主任 三、监控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2、可行性原则:力争措施简单、明确、重点突出,行得通,落得实,改得快。 3、主动性原则:调动各级监测机构的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变指令性监测为自我创造性监测。

4、全面性原则:监测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测,又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监测。 四、监控内容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程度和优劣的状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过程的监控,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质量分析几个环节,二是教学效果的监控,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因而,我们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五、监控方式 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①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抽测。侧重于形成性检测,充分发挥检测的诊断作用。评价方式既采用以纸笔考试为主的量化评价,也采用非纸笔化的质性评价;既注重水平性评价,更侧重发展性评价。抽测的形式包括对某学科单元教材的试卷检测、提交作品、日常口语交际、朗读课文、作业分析、成长档案等。 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抽测。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抽查、督导和反馈。实施听推门课制度,将听课、评课与视导、督导结合起来,有计划地随机监测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和作业批改等情况。采取对学生不定期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 六、监控体系 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监控网络,教师以自我监控和随堂监控为主,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而进行;教研组采用单项能力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