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_陈广坡
测井解释5-碳酸盐岩解释

碳酸盐岩地层不同勘探阶段测井系列选择
井的类型
应测项目
可选项目
探井 评价井 开发井
井径、自然伽马能谱、补偿中 地层测试、井壁取芯 子、岩性密度、阵列声波(或 偶极声波)、双侧向+微球 (微侧向)、微电阻率成像, 核磁共振
思路:在常规测井资料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成像测井、偶 极横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测井新技术能够有效的精细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
一、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系列选择
测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储层评价,同时,随着测井技术 的发展,测井在研究井周局部构造、沉积微相及一些钻井工 程问题(如分析井漏)具有独到之处。但是,现场测井时, 油公司要求以尽量低的测井成本、解决尽量多的地质问题, 这就要求在众多的测井项目中,合理的选择测井系列。
垂直裂缝显示为竖直的深色条带 水平裂缝显示为水平的深色条带 斜交裂缝显示为深色正弦波条带状。
举例
渡1井:高角度裂缝
2、宏观地质特征的直观识别
因此,常常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以下地质现象。
·井壁崩落 ·诱导裂缝 ·断层 ·地层界面 ·各种层理 ·缝合线
·变形构造 ·眼球 、眼皮构造 ·燧石结核构造 ·薄层状构造 ·砾石、角砾 ·黄铁矿斑块
碳酸盐岩储层空隙空间成因类型不同,其储集空 间结构亦不同。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空隙空间的组合关 系,通常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6种储集类型。
储集结构类型 孔隙型 洞穴型 孔洞型
裂缝-孔隙型
裂缝-孔洞型
裂缝型
空隙空间 孔隙 洞穴
孔隙、洞穴 孔隙为主
孔隙、洞穴、 裂缝 裂缝
渗滤通道 喉道 喉道 喉道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研究进展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研究进展碳酸盐岩是一类重要的沉积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丰富的储量。
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特征和评价储层的方法,以指导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
本文将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及其勘探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类型与特征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溶蚀孔、裂缝孔和压实孔。
其中,溶蚀孔是碳酸盐岩储层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形成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裂缝孔是由于地壳运动等造成的岩石破裂而形成的,其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
压实孔则是由于地层沉积作用造成的岩石压实而形成的孔隙。
2. 储集特征与分布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与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常见的碳酸盐岩有浅海生物礁、海底碳酸盐堆积和碳酸盐碎屑岩。
浅海生物礁常常是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类型,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
海底碳酸盐堆积则以物理碎屑和胶结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孔隙和颗粒间隙。
碳酸盐碎屑岩则以颗粒间隙为主要储集空间。
二、勘探技术研究进展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在碳酸盐岩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难以有效地解决碳酸盐岩多孔介质的复杂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地震技术的发展,如反射地震、正演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等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碳酸盐岩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2. 岩心取样与分析技术岩心取样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获取岩心样品,并针对样品进行岩相分析、孔隙结构特征描述、物性测试等,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储集规律。
同时,还可以进行物性-相态关系研究,为储层评价和油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岩石物理勘探技术碳酸盐岩具有复杂的物性特征,通常需要借助岩石物理勘探技术进行综合研究。
岩石物理勘探技术包括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电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取储层的物理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弹性参数等,为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4. 模拟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过程涉及到多重物理、化学过程。
综合地球物理--重点总结

1、能够正确区分普通的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与波阻抗反演剖面,并分析说明3种剖面的各自特点及其主要差异。
(1)水平叠加剖面特点: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
(2)偏移剖面特点:正确进行DMO 处理及选择最佳的叠加速度下偏移归位的时间剖面。
相对于水平叠加剖面而言,信噪比提高,断层现象清楚,绕射波收敛,反射波归位。
是地下构造形态以及层位信息比较真实的反应。
(3)波阻抗反演剖面波阻抗反演剖面主要反映了波阻抗反演得到的密度、速度信息。
将界面信息转化为层内信息,用以推测地下岩层结构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
差异: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均反映了界面信息,纵轴均为时间轴,而波阻抗反演剖面反映了层内信息,剖面中色谱的信息反映的速度或密度或波阻抗的信息。
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比较而言,存在回转波,断面波,绕射波等现象。
6.获取地震数据的主要途径CSPCMP一、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 CRP CIP,CFP,A VOCOLANDMARK 褶积模型 GEOFRAME EPOS 二、正演模拟 波动方程 专业软件三、物理模型技术四、各种变换、反演、特殊处理 另类数据付氏变换(大)(1)小波变换(小尺度)S变换、广义S变换(中)(2)曲波变换C1---互相关(3)相干分析C2---协方差矩阵C3---特征向量AI--波阻抗:s(t)=r(t)*w(t),不使用叠前数据(除零偏移距);(4)反演井-震联合反演A.佐普利兹方程近似解EI--弹性阻抗 B.佐普利兹方程精确解C.波形反演.(5)各种属性体3D VSP开发地震TLS----时移地震(6)特殊处理成果数据CWS1-3三个角度、三个深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特征

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特征
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以下地震岩石物理特征:
1. 孔隙度: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较低,通常在1%到10%之间。
这是由于岩石成分中的石灰质颗粒具有较高的结晶度,难以形成大量的孔隙。
2. 孔隙类型: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有溶蚀孔隙、溶洞和裂缝。
溶蚀孔隙是由于地下水对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质进行溶解所形成的,溶洞是由于长期的地下水流动作用造成的大型洞穴,裂缝则由于构造运动或地质应力导致的岩石断裂形成。
3. 鄂尔多斯烃源岩对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影响:鄂尔多斯烃源岩对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鄂尔多斯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当其中的有机质在地质历史中经过高温高压作用时会释放出烃类物质,并通过地下水运移至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中,形成了一些微观孔隙,提高了储层的孔隙度。
4. 岩石速度: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速度较低,通常在1500米/秒到3000米/秒之间。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中的石灰质
颗粒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导致岩石的声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较慢。
5. 岩石密度: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密度较低,通常在
2.3克/立方厘米到2.7克/立方厘米之间。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中
的石灰质颗粒具有较低的密度,以及孔隙的存在,降低了整体的岩石密度。
这些地震岩石物理特征对于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地震勘探技术获取有效的储层信息,评估储层的含油气性和储集能力。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对不同成因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响应——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为例

第 3 2卷第 1 期
尤东华等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对不同成因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晌应
生 岩溶储 层及 叠加成 因形成 的岩 溶储 层[ g 。
1 同生期 或准 同生期 岩溶作 用 是指一 般在 海退 环境 下 的沉积一 岩早期 的沉 积 间断作用 造成 抬 升 ) 成 发 生溶蚀作 用 。同生期 岩溶 作用经 历 的地质 时 间短 ,在地层 结构 上没有 大 的地层 缺失 ,碳 酸盐岩 矿物 的 溶解 与沉淀 发生在 氧化一 原 的过渡 环境 中 。 还
碳 酸盐岩储 层成 因的研究 主要通 过成岩组 构 、微 量元 素与 同位素 、包 裹体 等方法 结合 区域沉积 背景
与构 造演化 史进行 鉴别 。而对 于某些 区域地质 背景不 清的勘探 区块 ,缺乏 关键层 段岩石 资料条 件下 ,如
何判 断 已知的碳 酸盐岩储 层 的成 因一直 困扰着很 多研 究者 。因此 ,探讨一 种定量 或半定 量 的间接方法来
・ 26 ・ 4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2 00 月 第3 卷 第 1 2 期 J un l f ia dG s eh o g (.P ) F b21 V 1 2 N . ora o l n a cn l y JJ I O T o e.00 o 3 o 1 .
自然伽 马能 谱测 井对 不 同成 因碳 酸 盐岩 岩 溶 储 层 的 响 应
— —
以塔 里木 盆地碳 酸盐岩 岩溶储 层 为例
垡 f 成都理 工大学 ,四川 I成都 605 109 \
儿不 中 I 石化石油勘探开发 中国 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 所, 研究 江苏 无锡 24 1 11 / 5 李 忠 权 ( 成都理工大学, 川 成都 605) 四 109 钱一雄 ( 国石化石油勘探 c p 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 质研究所, 江苏 无锡 2 1 ) 1 5 41 李 慧 莉 ,蔡 习 尧 ( 石化石油勘探开发 院, 中国 研究 北京 10 3 0 ) 0 8
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和开发

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和开发碳酸盐岩储层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具有较高的油气富集潜力和生产价值,而其评价与开发也成为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下面将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与开发展开探讨。
一、碳酸盐岩储层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碳酸盐岩通常分为生物碳酸盐岩、化学碳酸盐岩和变质碳酸盐岩三种类型。
其中生物碳酸盐岩是指由海洋生物的遗骸和废物沉积成岩的岩石,如白垩系中的广泛分布的中生代巨型珊瑚。
化学碳酸盐岩则是由溶液中溶解的成分沉淀成岩,如洞穴石、方解石等。
最后一种变质碳酸盐岩则是由古碳酸盐岩发生变质而形成的,比如云南的大理岩。
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是极其复杂的,在形成过程中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碳酸盐岩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沉积、压实和溶解-重结晶。
在沉积阶段,海洋中的生物体和沉积颗粒沉积到海底,经过堆积和压实之后,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峰、浅滩或是平原;在压实阶段,岩石中的孔隙逐渐减少,颗粒之间的接触逐渐增多,使得岩石的密度也随之增大;在溶解-重结晶阶段,溶液渗入岩石中,发生了重结晶和溶蚀作用,其结果就是岩石中孔隙和裂隙的增多。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从油气勘探的角度来说,对储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为寻找油气藏的最佳开发方式提供指导。
储层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孔隙结构、圈闭类型、裂缝特征、油气分布特征和储层受力演化过程等。
首先,储层岩性是储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岩性作为储层物质性质的表征,其主要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参数。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储层岩性对油气的影响,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
其次,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有效性的两个核心参数。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而渗透率是指岩石中的孔隙连通性及孔隙间连通程度。
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移动和扩散能力,因此在储层评价中必须重视其影响。
最后,针对以上评价指标,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和勘探。
裂后沉降期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响应及成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下寒

310023
摘 要 裂后充填阶段的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已逐渐成为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 为例,基于最新拼接处理 42 条二维地震大测线、柯坪地区 9 个剖面点及 12 口完钻井测井及取芯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其沉积前古 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响应特征、储层宏观分布与内部结构差异等研究。结果表明:1)沉积期盆内发育“三隆两洼”古构造格 局,对肖尔布拉克期碳酸盐岩缓坡体系(组合)内部分异产生明显控制作用,高能颗粒滩及丘滩带分布在古隆起周缘,古洋流进 一步复杂化了沉积物构成,划分出塔西南古隆起北缘颗粒滩为主的坡坪式缓坡、柯坪—温宿低隆起丘滩复合体均斜型缓坡、轮 南—牙哈低隆起丘滩复合体孤岛型缓坡;2)古隆起周缘中缓坡高能相带构成了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发育的重要载体,早期云化作 用有效保存了原始孔隙,埋藏期以先期孔隙为基础进一步调整改造,预测规模储层主要分布于三大古(低)隆区周缘高能丘滩带 内,面积达 9×104 km2。不同类型缓坡体系的储层差异明显,其中坡坪式缓坡的颗粒滩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分布稳定为特点,最 具规模性,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关注区带。基于实例解剖认为,裂后沉降期碳酸盐岩缓坡体系分异具明显受构造控制 特点,深化沉积前古构造格局认识是预测有利储集相带的关键,直接影响后续规模储层预测及品质评价。 关键词 裂后沉降期;缓坡;规模储层;肖尔布拉克组;塔里木盆地 第一作者简介 朱永进,男,1984 年出生,博士,工程师,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及风险评价,E⁃mail:zhuyj_hz@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志码 A
—— 以塔 里 木 盆地 下 寒武 统 肖 尔 布 拉 克 组 为 例
朱永进 1,2,3,倪新锋 1,2,3,刘玲利 1,乔占峰 1,2,陈永权 4,郑剑锋 1,2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与技术研究碳酸盐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岩石类型,其具有高孔隙度和渗透性,被广泛用作油气储层。
然而,由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储层评价和开发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油气行业的焦点。
一、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在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孔隙度、渗透率、有效面积、孔隙结构、有机质、水含量以及地质构造。
针对这些因素,现代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评价方法。
1. 物理评价方法物理评价方法通过使用测井数据,如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和自然伽玛测井,来解释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不同岩性和孔隙结构。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特征,我们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2. 地震评价方法地震评价方法通过使用地震勘探技术,如地震反射和地震折射,来获得储层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利用地震数据反演模型,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储量等参数。
3. 岩心评价方法岩心评价方法通过岩心分析实验,来得到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组分。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物性实验等手段,可以准确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结构。
二、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研究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以提高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1.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储层数学模型,模拟储层内流体的运动和传输过程。
通过模拟不同参数变化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可以定量地评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2. 统计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储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可以预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并为进一步开发提供指导。
3. 地质模型技术地质模型技术通过对储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建模,以获得三维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地质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并为开发提供可视化的指导。
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碳酸盐岩储层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重要的储集层 。 根据钻井揭示的岩溶型储层 , 对 测井 、 地震响应以及地震各种属性的特征进行了标定 、 对比和归纳分析指出 :碳酸盐岩岩溶的缝洞型储 层 , 在测井上的响应特征主要为低伽玛 、 具有正幅度差异的双侧向低电阻率等特征 ;利用模型正演和岩溶 精细标定技术 , 确定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在潜山表面表现为弱振幅 、 弱连续 、 低速度 、 低频率的反 射特征 ;而其内幕的缝洞系统则表现为 , 强振幅 、 低频率 、 低速度的杂乱反射特征 ;在地震属性上潜山表 面岩溶型储层具有低相干 、 弱振幅 、 低阻抗等特征 ;而在潜山内幕则表现为低相干 、 强振幅 、 低阻抗的特 征。
究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报告 .2004
(收稿日期 2005 - 07 - 22编辑 周国英 )
46
NATURAL GAS EXPLORAT ION & DEVELOPM ENT /Sep t, 2005
e ffec t on rese rvo irs, whichm ake o il and gas accum ulating m ainly in the zones w he re the e ffect is w eak;⑤ the d istribution o f the trap belt contro ls the concrete distribu tion o f re servo irs.
44
第 28卷 第 3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地球物理勘探
差异 。 更多的模拟结果 , 呈现出潜山内幕的缝洞系 统表现为强振幅 、 低速度 、 低频率的特点 。 2. 2 岩 溶系 统的 精细 标定
根据已钻井钻遇的缝洞系统 , 制作合成记录 , 进行精细的测井 —地震标定 , 依此确定洞缝系统的 地震响应特征 。
轮古 42 井在井深 5810m ~ 5830m , 钻遇 一大 型充填洞穴 , 洞穴高达 20m , 洞内被砂泥质沉积物 全充填 。 通过利用测井资料在三维地震资料上的精 细标定 (图 3), 溶洞发育段为强振幅反射 , 振幅 范围为 230 ~ 255, 与其它没有钻遇洞缝的井 (振 幅为 1 ~ 10) 存在很大的差异 。
测井伽玛值低 —中等 ;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呈现 较大正幅度差 , 微侧向或微 球形聚焦曲线 高低起 伏 ;井径在孔 、 洞较为发育段扩径明显 ;孔隙度测 井呈现高声波时差 、 高中子孔隙度 、 低密度特征 。
作者简介 陈广坡 , 男 , 1968年生 ;高级工程师 , 1990年毕业于江汉石油 学院 , 长期从事石油 地质综合研究 和油藏描 述工作 。 地址 : (730020) 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 电话 :(0931) 8686621。
图 3 轮古 42井岩溶精细标定与地质特征图
因此 ,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在潜山表面表 现为弱振幅、 弱连续、 低速度 、 低频率的反射特 征 ;而其内幕的缝洞 系统则表现为 强振幅 、 低频 率 、 低速度的杂乱反射特征 。 依据其具体的特征响 应 , 就可以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地震属性进行研究 和分析 , 确定缝洞性储集层的发育状况 。
2 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 应特征
2. 1 碳 酸盐 岩岩 溶缝 洞型 储层的 模型 正演 研究 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性致密且单一 , 地震波传播
速度高 , 地震剖面的纵 、 横向分辨率较低 , 尤其是 其上覆地层为低速的碎屑岩 , 阻抗差异很大 , 地震
波的反射和折射较为强烈 , 大大影响了地震波向 。 下传播 。 在碳酸盐岩内幕岩溶不发育的情况下 , 碳 酸盐岩之间的 阻抗差异很小 , 很难形成连 续的反 射 ;在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的情况下 , 缝洞系统使地 震波场产生散射和绕射 , 使其各向异性增强 , 在缝 洞发育区形成较杂乱的反射 。为了对碳酸盐岩岩溶 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正确的认识 , 采用 全波场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技术 , 利用有限差分法解 波动方程的方法 , 制作简单的地质模型进行全波场 模拟 。
因此 , 从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的分布规 律出发 , 以模型正演为依据 , 用实际钻井 、 取芯的 裂缝 、 溶洞型储集层对测井 、 地震资料进行标定 、 分析 、 归纳 , 然后进行预测和验证 , 这样就能对碳
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的地球 物理特征进行认 识和总 结。
1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的测井响应特 征
潜山 顶面 塌 陷 型储 集 体 (溶 洞 充填 速 度 为 4000m /s, 碳酸盐岩地层充填速度为 6000m /s, 上 覆碎屑岩地层的充填速度为 3500 m /s) 的模拟结 果 (图 2), 可以看到潜山顶面表现为弱的反射特 征 , 内部为杂乱的反射 , 与周围岩层有明显的能量
图 2 风化壳顶面塌陷洞穴型储集层模型正演
结合地质录井 、 取芯 、 测试等资料 , 对常规碳酸 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 的的主要测井 响应特征 (图 1) 表现如下 : 1. 1 裂缝 性储 层
随着裂缝张开度大小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电 阻率降低 、 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出现正幅度差 , 测井 伽玛值一般 较低 ;中子 、 密度 、 声 波时差变 化不 大 , 接近骨架测井值 ;井径曲线出现微弱扩径 , 斜 交裂缝在 FM I、 EM I等成像测井上呈现出较暗的正 弦曲线特征 ;偶极子声波成像测井变密度图上表现 为 “人 ” 字形条 纹 ;斯通利波 能量衰减严重 , 反 射系数增大 。 1.2 溶孔 、 溶洞性储层
4 结论
(1)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型储 层 , 在测井响应上主要表现为低伽玛 、 具有正幅度 差异的双侧向低电阻率特征 ;在 FM I、 DS I等成象
图 6 过轮古 201井波阻抗剖面
测井上裂缝显示为深色的正玄曲线特征 , 溶孔溶洞 则表现为深色的不规则团块和斑点状 。
(2) 通过模型正演和测井 标定 , 碳酸 盐岩岩 溶缝洞型储层在潜山表面表现为弱振幅 、 弱连续 、 低速度 、 低频率的反射特征 ;而其内幕的缝洞系统 则表现为强振 幅 、 低频率 、 低速度的杂乱 反射特 征。
可达 6000m /s以上 , 且变化较小 。 但发育缝洞时 , 特别是在溶洞被油气水或与围岩岩性差异大的砂泥 岩充填后 , 地层会变得相对 “疏松 ” , 地层密度和 地震波传播速度均会降低 。因此 , 相对致密围岩背 景而言 , 缝洞系统应是一地震低速异常体 , 具有相 对低的波阻抗特征 (图 6)。
43
地球物理勘探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05年 9月出版
图 1 裂缝 、 溶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 应特征 (据塔里木油 田分公司祁兴忠等 )
大型溶洞随着泥质充填程度的增加 , 测井伽玛值显 著增大 ;深浅双侧向 、 微球或微侧向测井的数值更 低 , 且差异明显 ;井径扩径严重 ;中子 、 密度 、 声 波曲线变化特征更为明显 。 溶洞在 FM I、 EM I等成 像测井图像上显示为较大的不规则星点分布的深色 团块 , 而溶孔则显示为黑色的斑点状 , 斯通利波能 量衰减严重 ;偶极子声波成像测井图像上呈现杂乱 的波形 。
2 候读杰 . 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导论 , 北京 :石油工 业出 版社 , 2001
3 林壬子 . 油 气勘探与油藏地球化学 . 北京 :石油工 业出
版社 , 1998 4 王铁冠 , 张枝焕译 . 油藏地 球化学 [ M ] . 北 京 :石油
工业出版社 , 1997 5 聂振荣 . 沙南 油田 沙丘 5井 区井 间化 学示 踪 剂试 验研
数 。通过和实际的钻井 、 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 为 , 均方根振幅与实际钻井揭示的缝洞型储层较为 吻合 , 并符合地质分布规律 :较强 —强振幅区域为 缝洞型储层发育区 , 变化均匀的弱振幅区域为较致 密岩性发育区 (图 5)。
图 5 轮古 2井区 16m s - 30m s均方根振幅平面图
3. 3 波 阻抗 属性 特征 本区中奥陶统灰岩较为致密 , 地震波传播速度
相干属性分析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地震道之 间的相关性 , 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 。利用相干体 资料能识别细微的岩层横向非均一性和断裂特征 。 轮南地区三维工区地震资料品质较好 , 目的层地层 产状较缓 、 岩性变化不大 。因此 , 影响地震道相似 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岩溶裂缝 、 孔洞和断裂 。 排除
3. 2 振幅 属性 特征 根据钻井所揭示的缝洞型储层的分布规律 , 选
取合适的时窗 , 提取均方根振幅 、 平均振幅 、 绝对 振幅 、 最大振幅 、 最小振幅等振幅类的地震属性参
45
地球物理勘探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05年 9月出版
(3) 在地震属性上潜山表面 岩溶型储层具有 低相干 、 弱振幅 、 低阻抗等特征 , 而在潜山内幕则 表现为低相干 、 强振幅 、 低阻抗的特征 。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 .NP, 肖凯 .PW 编 . 胡 文海 , 胡 征钦 译 . 古岩 溶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2
2 欧阳健 . 石油测井解释与储层描述 . 北京 :石 油工业出 版社 , 1994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 储层 测井 地震响应
0 引言
Roeh (1967) 将 岩溶概念 表述为 :岩溶和古 岩溶实际上是一种暴露于大气中成岩作用的地貌 , 它具有一系列清晰的并且通常是可 将其解释的形 态。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 层主要为裂缝型 、 裂缝溶洞型和溶洞型 3种类型 。 根据已钻井的揭示 , 缝洞型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 , 地表岩溶带 、 垂直渗流带 和水平潜流带 3 个岩溶 带 。其中地表岩溶带位于奥陶系顶部 , 风化壳的表 层 , 一般在 30m 左右 。 由于受降水 、 地表径流的 冲刷 、 侵蚀 , 溶蚀裂缝 、 孔洞较为发育 。 垂直渗流 带位于侵蚀面与最高潜水面之间 , 主要为地表水系 向下渗滤或沿早期裂缝向下淋滤 , 以垂直的淋滤溶 蚀作用为主 , 常发育高角度溶蚀缝 、 串珠状溶蚀孔 洞和孤立的落水洞等 。 水平潜流带 位于潜水面附 近 , 地下水活跃 , 溶蚀作用强 , 多形成较大规模的 沿水平方向发育的溶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