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数据链路控制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10549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分:3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讲述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鉴于TCP/IP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所以兼顾OSI 和TCP/IP两大体系,阐述它们的共性问题。

内容涵盖了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以Internet为典型)、ATM和B-ISDN等网络体制,突出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详细讨论用于计算机通信的各类通信交换技术,并尽可能反映较新的进展,同时也重视必要的理论分析,比如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等问题。

This course cover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in detail based on OSI referrence model, including data link lay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network layer, transport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Meanwhile, this course takes TCP/IP in consideration owing to wide use of Internet. Therefor, the common issues are presented giving attention to two models of OSI/RM and TCP/IP. The content includes LAN. WAN, Internet, ATM and B-ISDN, giving prominence to communication subnet and resource subnet. It also specifies many kinds of switching techniques, thinking much of theoretic analysis, such as routing and flow control, etc.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计算机系工程硕士《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⑴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⑵分组交换网的出现(包交换);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⑷综合化:即各种业务综合;高速化:即宽带化。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答: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包括语法、语义和同步。

3、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分层的层次数难以确定;有些功能会在不同的层次中重复出现,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4、TCP/IP和OSI/RM体系结构。

答:OSI/RM的体系结构分为7层,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分为4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主机至网络层,互连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⑴两者之比较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ISO和CCITT最初只考虑到使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

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

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TCP/IP对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很清楚的区分,而且其模型的通用性较差。

⑵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糟糕的提出时机糟糕的技术糟糕的现实糟糕的策略⑶TCP/IP 参考模型的缺点该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

TCP/IP 模型完全不是通用的,并且不适合描述除TCP/IP 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栈。

主机至网络层在分层协议中根本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码多项式的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是逻辑上的 异或运算。 循环码的性质:在循环码中,n-k次码多项式 有一个而且仅有一个,称这个多项式为生成多 项式G(X)。在循环码中,所有的码多项式能 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
(1)编码方法

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一起构成循环码,首先 把信息序列分为等长的k位序列段,每一个信 息段附加r位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k+r的循 环码。循环码用(n,k)表示。它可以用一个n1次多项式来表示。n位循环码的格式如图4-2 所示:
(2)举例分析



例4.2 如信息码元为1101,生成多项式 G(X)= X+ X+1,编一个(7,4)循 环码。 A(X)=1101 向左移3位的1101000 除 1011的余数为1,则余数多项式R(X) =001。 在做除法过程中,被除数减除数是做逻 辑运算。


例4.3 某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 其中:生成多项式G(X)= X4+X+1, 发送端要 发送的信息序列为10110,求:(1)校验码及 校验码多项式;(2)发送端经过循环冗余编 码后要发送的比特序列; 解:生成多项式为G(X)= X4+X+1,生成多项 式的比特序列是:10011,为4阶,所以将发送 端要发送的信息序列10110左移四位,得到 XRD(X)为:101100000
4.2.3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编码一类是检错码(如奇偶校验)、另一类 是纠错码。根据检错码和纠错码的结构的不同形成了 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 (1)利用检错码 (2)利用纠错码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系统传输的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分成四类:自动请求重发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前向纠错 (FEC,Forword ErrorCorrection),混合纠错(HEC, Hybrid Error correction),信息反馈(IRQ, 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

2019-2020年电大考试《计算机网络》期末题

2019-2020年电大考试《计算机网络》期末题

电大《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题库一、配伍题(1) 概念分类:下表中左边有一组概念,右边是这些概念的分类,请给右边的分类填上对应的编号(2)(3)(4)2.请根据表格左边的分类名称,给右边的分类内容填写对应的编号。

(1)(2)(3)(4)二、单项选择题1.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适用于下列哪种类型的以太网()A.10Base-5B.10/100Base-TC.10/100Base-FD.10Base-22.在网络上的某一台计算机发出的信息,网上其它的计算机都可以接收到,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称为()A.点对点方式B.组播方式C.广播方式D.同步方式3.路由器是用于哪一层的设备()A.物理层B.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4.什么样的传输介质可以用于有强大电磁干扰的通信场合()A.电话线B.同轴电缆C.双绞线D.光纤5.下面哪种网络技术可以同时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A.DDNB.ATMC.帧中继D.FDDI6.指出下面的IP地址中,哪个是B类地址()A.170.23.0.1B.193.0.25.37C.225.21.0.11D.127.19.0.237.因特网中的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后面一个部分称为()。

A.帧头B.主机标识C.正文D.网络标识8.局域网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类型主要有()A.总线型B.总线型、环型、星型C.总线型、环型D.总线型、星型、网状型9.用TCP/IP协议的网络在传输信息时,如果出了错误需要报告,采用的协议是()A. ICMPB.HTTPC.TCPD.SMTP10. 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应用层协议的是()。

A、SMTPB、UDPC、DNSD、FTP11.计算机相互通信就是将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数字信息通过()传送给另一台计算机。

A.数字信道B.通信信道C.模拟信道D.传送信道12.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为()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D.以上均不对13.在计算机通信中,把直接由计算机产生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传输。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2.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链路和数据链路 链路(物理链路):链路(link)就是从⼀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段物理线路(有线或⽆线〉,⽽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为当需要在⼀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换⽽⾔之,数据链路=链路+通信协议 (2)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叫通信规程 (3)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 (4)封装成帧: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个帧。

⼀个帧的帧长等于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加上帧⾸部和帧尾部的长度。

⾸部和尾部的⼀个重要作⽤就是进⾏帧定界(即确定帧的界限),为了提⾼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尽可能地⼤于⾸部和尾部的长度。

但是,每⼀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传送单元 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 ASCII 码组成的⽂本⽂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特殊的帧定界符(如SOH和EOT)。

SOH:Start Of Header EOT:End Of Transmission (5)透明传输: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 8 ⽐特的组合⼀定不允许和⽤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特编码⼀样,⽆论什么样的⽐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差错地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 “SOH”或“EOT”的前⾯插⼊⼀个转义字符“ESC”(其⼗六进制编码是 1B,⼆进制是 00011011 )。

⽽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把数据送往⽹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的转义字符。

这种⽅法称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当中,那么解决⽅法仍然是在转义字符的前⾯插⼊⼀个转义字符。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讲解

计算机网络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讲解

校验码 编码器
发送装置
接收装置
校验码 译码器
信宿


存储器


反馈信号 控制器
反馈信号 控制器
15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反馈重发机制的分类
• 停止等待方式
发送端
1
2
2
3
ACK
NAK
ACK
接收端
1
2
2
3
16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连续工作方式 • 拉回方式
• 选择重发方式
重传 发送端 0 1 2 3 4 5 2 3 4 5 6
4.2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4.2.1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 线路 — 链路 • 物理线路 — 数据链路
18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4.2.2 数据链路控制
• 链路管理 • 帧同步 • 流量控制 • 差错控制 • 帧的透明传输 • 寻址
数据链路层协议 — 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 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得到对方复合站的许可。
30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的平衡配置方式
31
《计算机网络》第4章 数据链路层
4.4.3 HDLC的帧结构
标志字段F 地址字段A 控制字段C
(8位)
(8/16位) (8/16位)
信息字段I (长度可变)
帧校验字段FCS 标志字段F
(16/32位)
常用的检错码 • 奇偶校验码
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水平 垂直奇(偶)校验(方阵码)
• 循环冗余编码CRC 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编码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x)=x16+x10+x5+1。
目前常见的生成多项式G(x)的国际标准还有以下两种:
CRC-12 CRC-16
G(x)=x12+x11+x3+x2+x+1 G(x)=x16+x15+x2+1
采用循环冗余校验之后,其误码率比方块码的误码率可以再 降低1~3个数量级,所以这种循环冗余校验法在数据通 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检错码
检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一些附加位, 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可以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判断 看其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错误,它不能纠正错误而是 通过反馈信道传送一个应答帧把这个错误的结果告诉 给发送端,让发送端重新发送该信息,直至接收端收 到正确的数据为止。目前广泛采用的检错码有奇偶校 验码,方块码和循环冗余码等。
循环冗余校验的基本思想
将校验和加在数据帧的末尾,使这个带校 验和的数据帧的多项式能被生成多项式G(x)除 尽。当接收方收到带有校验和的帧时,用G(x) 去除它,如果在传送过程中无差错,则也应该 除尽,即余数应为0;如果有余数,则传输出 错,应要求对方重新发送一次。
计算校验和的算法
① 设生成多项式G(x)为n阶,在帧的末尾附加n个零,使帧为m +n 位,则相应的多项式是2nM(x)。
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是模2运算。按照它的运算法则,加法不进位, 减法不借位。加法和减法两者都与异或运算相同(相同数相加为0, 不同数相加为1) 。这里可以看作是一报文码多项式。在网络中发送 数据块多项式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事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 G(x) ,生成多项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必须是1。要计算m位的数据 帧M(x)的校验和,生成多项式必须比该校验和的多项式短。控制的原理及方法 2. 差错检测的原理及算法 3. 差错控制的方案 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数据链路控制是为有效进行数据通信,对 传输链路上的信号发送进行的控制和管理。 为此,要在物理接口之上增加数据链路控制 的逻辑层。 差错控制机制用来检测和纠正错误。奇偶校 验是一种最简单的检错方法。循环冗余检错 CRC是一种最普遍最有效的检错方法。
去余数,则剩下的部分是肯定能够被除数除尽。例如,如果你用 100除以7,余数为2;如果先用100减去2 ,剩下的98就能被7除 尽。可以认为这种方法除了是G(x)整数倍数据的多项式差错检测不 到外,其他错误均能捕捉到,由此可看出它的检错率是非常高的。
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推荐的“生成多项式” 为
0
字符2
1000001 A
1
字符3
1001100 L
0
字符4
1010000 P
1
字符5
1001000 H
1
字符6
1000010 B
1
方块校验符(奇)1 1 1 1 0 1 0 Z
1
(LRC)
采用这种校验之后,如果其中有一个二进位出错,不仅从一横行中的VRC校验位中反映 出来,同时从一纵列的LRC校验位中也反映出来,概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校验位的反映, 可以确知出错的位置,从而加以校正。采用这种办法之后,不仅可以检验出一位出错, 而且可以自动纠正一位差错,使误码率能降低2~4个数量级,纠错效果十分显著。
1010010
后面增加一位进行奇校验 1 0 1 0 0 1 0 0
(使“1”的个数为奇数)
传送时,其中一位出差错 1 0 1 1 0 1 0 0 (奇校验检查出错)
传送时有两位出差错
1 0 1 1 1 1 0 0 (奇校验不能检错)
由此可见,采用一位奇校验(或偶校验)只能检验出编码中的一位差错或奇数位差错, 而不能检验出两位或偶数位同时出错。事实上,在传输过程中,偶然一位出错的机会最 多,故这种简单的检验方法还是很有用的。但这种办法只能检验错误而不能纠正错误。 接收端检测该校验位以确定是否有差错发生。奇偶校验并不是一种十分安全可靠的检错 方法,如果有偶数个数据位在传输中同时出错,接收端无法检测出差错的数据,所以其 检错概率最多为50%。对于低速传输来说,奇偶校验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检错法。通常 偶校验常用于异步传输或低速传输,而奇校验常用于同步传输。
② 按模2除法用对应于G(x)的位串去除对应于2nM(x)的位串。 ③ 按模2减法从对应于2nM(x)的位串中减去余数。结果就是要传送
带校验和的帧,叫多项式T(x)。 后面的计算图表示帧1101011011和G(x)=x4+x+1的算法。 很清楚,T(x)能被G(x)除尽。在任何除法问题中,如果用被除数减
奇偶校验(VRC)
奇偶校验又叫字符校验,是最简单的一种校验方法。它是在每个字符编码的后面,
另外增加一个二进位。该位叫做校验位,其主要目的是使整个编码中的“1”或“0”的
个数成为奇数或偶数。如果使编码中“1”的个数成为奇数则叫做奇校验,反之,则叫做
偶校验。两位同时出错,无法检错。例如:
字符R的ASCII编码为
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检验和纠正
字符代码沿着传输线路向外传送时,由于 电路设备的质量不好,或线路上的电磁耦合噪 声干扰等,难免发生差错。如何及时地自动检 验差错,并进一步做到自动校正,这是数字通 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称为差错控制 技术)。通常,其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抗干扰编 码或纠错编码。
纠错码
纠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足够的附加 位,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在接收译码器的控制下不 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还能自动地纠正错误。如果采 用这种编码,传输系统中不需反馈信道就可以实现一 个对多个用户的通信,但译码器设备比较复杂,且因 所选用的纠错码与信道干扰情况有关。某些情况为了 纠正差错,要求附加的冗余码较多,这将会降低传输 的效率。现在比较常见的纠错编码有:海明纠错码、 正反纠错码等。
方块校验(LRC)
又叫报文校验或纵向(水平)冗余校验LRC(level redundancy code)。这种方法是 在垂直校验的基础上,在一批字符传送之后,另外增加一个检验字符,该字符的编码方 法是使每一位纵向代码中“1”的个数成为奇数(或偶数)。例如:
奇偶校验位(奇)
(VRC)
字符1
1010010 R
循环冗余校验(CRC)
循环冗余校验法(CRC,circular redundancy code)不产生 奇偶校验码,而是把整个数据块当作一个连续的二进制数据。从代数 结构来说,将数据位串看成是系数为0或1的多项式,一个k位帧可以 看成是从xk-1到x0的k次多项式的系数序列,这个多项式的阶数为k-1。 高位(最左边)是xk-1项系数,下一位是xk-2的系数,以此类推。例 如,110001有6位,表示成多项式是x5+x4+x0。它的6个多项式系 数分别是1,1,0,0,0,和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