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小说PPT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精品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精品PPT课件
四. 乡土小说--主要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 带有浓厚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 鲁迅首开乡土小说创作风气。 主要作家:彭家煌(湖南) 许杰(江浙) 蹇先艾(贵州)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一.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茅盾:《子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老舍:--市民诗人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文学之先河。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军《八月的乡村》
四. 左联外民主主义作家
主要代表:叶圣陶《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 李颉人《死水微澜》
五. 京派小说 指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
之后,继续留在北京的或其它北方 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 作家群,也称北方作家派。是左联外最重要的文学派别。 主要代表:沈从文《边城》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寻根文学:阿城的《棋王》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韩少功的 《爸爸爸》)
先锋小说:格非、孙甘露、余华
新写实小说 : 池莉的《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 《单位》、《一地鸡毛》 叶兆言的《艳歌》 新历史小说:莫言的《红高粱》 陈忠实的《白鹿原》 刘震 云的 《故乡天下黄花》 苏童的《妻妾成群》
人性与人道主 义 : 戴厚英《人啊,人》。刘心武的《爱的位置》,张炫的《被爱情

三体ppt 课件

三体ppt 课件

03 《三体》中的主要人物
叶文洁
叶文洁是《三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位物理学家, 因为对人类的绝望和对科学的执着,她向宇宙发送了地球的 坐标,从而引发了三体文明与人类的接触。
叶文洁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的行为对整个故 事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辑
罗辑是《三体》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也是叶文洁的学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时间膨胀与三体舰队
时间膨胀
时间膨胀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个 概念,指在高速运动或强引力场中, 时间的流逝会变慢。在《三体》中, 时间膨胀被用来解释三体舰队在高速 航行时的时间变化。
三体舰队
三体舰队是《三体》系列中的一支外 星舰队,来自一个名为三体的文明。 在故事中,三体舰队为了占领地球而 进攻地球,时间膨胀在三体舰队的航 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仰的融合,如人类文明在面对三体文明时,一些科学家和宗教领袖携
手合作,共同应对外部威胁。
05 《三体》的影响与启示
对科幻文学的影响
01
02
03
推动科幻文学发展
《三体》的成功激发了更 多作家投身于科幻文学创 作,推动了科幻文学的繁 荣发展。
拓展题材与风格
《三体》以其独特的题材 和风格,拓展了科幻文学 的边界,为后来的创作者 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三体文明的发展与困境
三体文明的发展
三体文明在科技、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 战,如资源短缺、社会动荡等。
三体文明的困境
三体文明在应对自身困境的同时,也不断地与人类文明产生冲突和交锋,面临着来自人类文明的威胁 和挑战。
科学与信仰的冲突与融合

白鹿原读书分享(共20张PPT)

白鹿原读书分享(共20张PPT)
第16页,共20页。
一、意象鲜明、民族史诗
第9页,共20页。
鹿子霖是一个阴鸷、 淫乱、孱弱的人。在 与白氏家族的纠葛矛
盾中,他处心积虑地 腐朽堕落的人格
以阴毒的手段与白家 抗衡。最令人齿冷的 是,他唆使小娥拉白 孝文下水的阴谋,以 及俨然厚道长者的跪 谏。投井下石、背信 弃义、……
第10页,共20页。
原上的精神
朱先生是旧式知识分子
的典型代表。他满腹经纶, 刚正不阿,也乐天知命。 他一生以做学问为生,以 做学问为荣,安贫乐道, 却不是归隐山林的修士, 在日本鬼子入侵中华大地 时他也能拍案而起,愤而 反抗;时势平静之后,又 再埋首书堆,以绵薄之力 为一片土地一方人记录风 土人情,无欲无求,不争 不斗。
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 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 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第8页,既自尊自信、律人律 己、顽强、坚毅,又顽固、守 旧、冷酷无情。做为一族之长,
他具有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 有形无形的至高权力。小说展 示出白嘉轩以一种超出常人的 意志力与使命感坚守白家的社 会地位。他换地迁坟、种植鸦 片、兴办学堂送子女进学堂读 书,躬身劳作。
第13页,共20页。
权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对权势的热衷和 执着,不仅构成小说或明或暗的线索,也是白鹿 两家赖以生存的心理动因。
第14页,共20页。
谶兆预言。这是常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因素。集 中表现于白鹿原上的智者圣者——朱先生的行为言
语之中。朱先生既是宗法家族观念的维护者,又是充满
禅机妙心的社会文化危机的预言家,也是伦理道德观 念的美质的象征。
第5页,共20页。
白鹿原,也叫荻寨原,位于 西安市霸桥区,地处长安城以东 的制高区域,南接蓝关,北扼灞 水,俯临长安,地势险要,历来 为兵家必争之地。

小说红高粱ppt 人教课标版

小说红高粱ppt 人教课标版

小说《红高粱》
作品介绍
《红高粱》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 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 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 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这部小说 的情节是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的:主 干写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和过 程;后者由余占鳌与戴凤莲在抗战前的爱 情故事串起。
故事情节介绍及评点
《红高粱》小说的创新在于
1,内容上,以民间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 2,形式上,视角与人称的交替变换。 3,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4,哲学思想的思考。 5,原生态人物的塑造。
出色的环境描写
首先,他善于运用暗喻,在无形中赋予 了静态的事物予生命力。“高粱的叶子在风 中滋滋乱叫” “风利飕有力,高粱前推后拥, 一波一波地动,路一侧的高粱把头伸到路当 中”,当中的“叫” “前推后拥” “伸” 这些看似随手拈来的字眼在人不知不觉中把 高粱人格化,形象地表现出风吹高粱地时的 景象。
思考及探讨
2、通过比较小说的文本和“县志”(也是作 者虚构的),探讨哪个叙述是“事实”,研究 作者对“战争” “英雄”的认识?
小说的文本和“县志”都是作者的虚构,但作 者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 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 书似的“事实”。而作者却要颠覆这样的“事实”, 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 的微观舞台——民间的视角,建构自己的叙述与评 价体系,还“战争”“英雄”本来的面目,这也是 对历史的一种思考吧。
《红高粱》的创作动机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据他所述来源 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故乡的游击队在胶 莱河桥头上打一场伏击战,消灭了日本鬼 子一个小队,结果他招来了日本军队的报 复,把附近村庄的100多个老百姓杀死, 并烧毁了村子里的所有房屋.

《蒲柳人家》ppt课件(精品)

《蒲柳人家》ppt课件(精品)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纤夫和船老板纤夫和船老板?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开小店的花鞋杜四匠郑端午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老秀才老秀才?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注音,理解加红色的词语,参照注释了 hòng 解关于“石敬塘”的典故。
何满子听不大懂,可是他听说过殷
汝耕这个名字。去年冬天,一个下 大雪的日子,乡下哄传殷汝耕在通 州坐了龙庭,另立国号,天怒人怨, 大地穿白挂孝。寒假里周檎回来, 大骂殷汝耕是儿皇帝,管殷汝耕叫 石敬塘,还给何满子讲了一段五代 qí n 残唐的故事。
1979年平反后发表大量作品:
《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 《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 长篇小说奖。 《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

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 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 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 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全部著作共60种,约700万字,被公认为 是高产、优产、稳产作家。
一丈青大娘性格: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性格豪学问的相貌——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
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 相貌。
何大学问的经历——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 2. 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 3. 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
1.
何大学问的性格——
hāo
tān
参照注释了解加红色的词语 及历史背景:

90年代的小说 (二王现象)

90年代的小说 (二王现象)

四、个人化
脱离80年代的集体性政治化思想的独立姿态。
个人经验成了作家据以描述现实的主要参照。
90年代的小说概述
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占据了社会生活
的中心,文学的神圣性被消解,不再具有轰 动效应。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时代,文学的 生存依赖于市场,一步步走向世俗化。 90年代以来的小说一方面呈现出一种多元的 格局,另一方面它的热点总是作用于/暗合于 读者的心理需求。
一、市场化
20世纪80年代对现代化较为乐观。 现代化发展本身具有的矛盾。 随着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和消费文化的成熟,知识
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 作家 1993年深圳文稿拍卖会。 1993年9月28日,中国青年出版社与周洪签定了中 国大陆第一份购买作家的合同。 许多作家开始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职业,甚至自称 是码字师傅。
王小波谈小说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
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我觉 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 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 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 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 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 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 牵牛花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 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 黄 金 时 代 》 书 影
《 我 的 精 神 家 园 》 书 影
王小波
王小波和王朔都是自由撰稿人;爱嘲弄、挖
苦知识分子;游戏态度,充满了讽刺、幽默、 调侃等等。 王朔是实用主义者,王小波则是一个理想主 义者。王朔的游戏指向游戏行为本身,而王 小波嘲弄、讽刺、批判的是专制、强权、愚 昧、虚伪、腐朽、无趣的东西。

《活着》赏析课件(共45张PPT)

《活着》赏析课件(共45张PPT)

❖ 小说《活着》从细微处讲述生活,讲述特定 历史时期之下小人物的命运,讲述了一段中 国社会不同寻常岁月中一个平凡家庭活着与 死亡的故事。像一部关于历史的寓言,以意 象直接的叙述方式领悟错综复杂的人生含义 。作者余华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 地将生活残酷的本质从虚假人道中剥离出来 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 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 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
1987年,余华以一篇 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 《十八岁的出门远行》 正式踏上文坛
发展历程
(二)中期“华丽转身”
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转型后,文本主题更多的 是对当代个体人生,生存现状和人性境遇给予的温 情的关注。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 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 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 和想象的感觉。
❖ 小说平实的语言将本身虚构的事实讲得如此真实, 将中国人的生活讲得不动声色却着实催人泪下,当 我们被作者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吸引的时候,这部小 说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才可能在更本质的层 次上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者自序:
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 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语 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 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的责任,去忍受现实所给予我们 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
❖ 《活着》运用第一人称,以主人公福贵的口吻,从 讲述 “一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角度,表现原先 难以表述的对人及时代真相的认识——也就是我们 通常看到的关于“活着”的故事。
❖ 小说采取的是倒叙的方式,用老人自己的话将老人 一生的种种曲折的经历娓娓道来,平实自然,引人 入胜。
❖ 2、叙述风格:平静、缓慢

《红高粱》作品讲解ppt

《红高粱》作品讲解ppt

电影《红高粱》
导 演 演 员 张艺谋 我奶奶——巩俐
我爷爷——姜文
成 就 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 节金熊奖
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 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奖; 1988年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8年获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 金熊奖; 1988年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 佳导演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 1988年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1988年摩洛哥第一届马拉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 阿特拉斯金奖; 1989年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听众 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1989年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 1989年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1990年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年度奖提名奖; 1990年古巴年度发行电影评奖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抗日 大背景守护家园
《红高粱》的创作动机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据他所述来源 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故乡的游击队在胶 莱河桥头上打一场伏击战,消灭了日本鬼 子一个小队,结果他招来了日本军队的报 复,把附近村庄的100多个老百姓杀死, 并烧毁了村子里的所有房屋.
《红高粱》叙事视角
一个是孩子“豆官”的 第三人称 “祖宗=子孙“的叙事结构 一个是成人“我” 的 第一人称

用 《 红 高 粱 》 里 的 话 说
他是“最美丽最丑 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 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 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 的人.
:
人物分析——戴凤莲
裹小脚,看似传统,却敢于为命运做抗争, 冲破传统道德的束缚 机智聪明、懂得自卫 会感恩、善良

符号式的象征环境: 生命的神圣
爱情 生在此、死在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陈忠实和《白鹿原》
• 陈忠实:1942年出生于西安市,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长 篇小说《白鹿原》,中短篇小说《初夏》、《乡村》、 《到老杨树背后去》、《蓝袍先生》、《四妹子》、《夭 折》、《日子》,论文集《创作感受谈》,另有《陈忠实 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 • 《白鹿原》:小说表现了自清末迄与40年代内战的50年中, 渭河平原白、鹿两个家族的欺负沉浮与历史风云之间的纠 结。浓郁的风土气息中融入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主要人物 有: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朱先生等。作者将个人、 家族、村庄的经历、命运的讲述,放置于现代史的广阔背 景中,联结重要的历史事件,以探索、回答历史变迁的因 由和轨迹,以及有关乡村、民族命运的问题。
谢谢观看!
四、阿来和《尘埃落定》
•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马尔康县,毕业 于马尔康师范学院。8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后转向小说 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 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 山》。 • 《尘埃落定》:1998年出版,2000年获得第五届矛盾文学 奖。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描写了川藏间的康巴地 区藏民在现代的生活变迁。智障者,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 体现了作者的一种“边缘”的自觉意识。《尘埃落定》不 仅是对特殊、诡异的风情习俗的展示,作者对小说语言有 自觉追求。基本框架
一、女性写作
• 90年代女性小说明显走向整体性成熟。“女性写作”作为一种女性的 存在性“发言”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感性的情绪性写作。特点是 “反叛式写作”。 • 90年代女性作家的多元构成取向: 1、穿越80年代、在90年代风采依旧且初显大家风范的女作家: ①迟子建:她90年代的小说与前期作品有着内在的一致,都散 发出忧伤而温暖,宁静又悠远的韵调; ②铁凝:她探求人的美好心灵,也不惮暴露人的丑恶灵魂,然 而不变的是作家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这一追求是铁凝 的作品具有温暖而冷静,清新而凝重的风格。 2.9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体现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①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私语化。在此类作品中反传统叙事, 反男性经验的女性叙事初见端倪,女性意识得到了明确体认,并且开 始从性别自觉过度到话语自觉. ②以徐坤、斯婷为代表的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 此类作品直接 以对男权世界和异性文化秩序的怀疑、解构为目标,张扬女性主义。
90年代的小说
基本框架
1.长篇小说的兴盛
2.小说创作与文化事件 3.90年代的小说家
一、时代背景
90年代大众文化逐渐 确立其在文化市场的 稳固地位,文化的分 流已趋清晰。现实批 判的意义明显。尤其 是小说阅读的真实性 严重影响了出版发行 对象的数量个比重, 以及作家写作方向。
二、题材分类
• • • • • • • 历史长篇(《康熙大帝》《曾国藩》《少年天子》《白门柳》) 家族长篇(《白鹿原》《九月寓言》《旧址》第二十幕》) 象征寓言长篇 怀旧长篇 社会问题长篇 都市长篇 女性主义长篇
一、时代背景
• 在90年代小说中,于大众文化潮流和后现代 思潮相呼应,王小波、王朔、贾平凹的创作 也自成一景,在他们那里雅与俗,严肃与游 戏,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中国文学转型的阵痛与复杂性也体现• 王朔:1958年生于北京,1978年开始创作1984年辞职,成 为自由写作者,后进入影视业,1978年发表处女作《等待》 • 作品分类: 1.言情小说《空中小姐》《浮出海面》等 2.“顽主系列”小说《我是你爸爸》《顽主》《千万别把 我当人》等。 • 争议:来自于文本内在的“混杂性”。对主流政治文化的 颠覆、批判;对批判的内在消遣;对精英文化的嘲笑;对 文化身份的依恋靠拢。针对王朔的争议不是发生在艺术层 面,而是精神、道德倾向上所做的选择。因此,王朔及其 文本成文“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晚生代”小说家
• “晚生代”小说家是活跃在90年代文坛的一批青年作家。诸如鲁羊、 韩东、阎连科、朱文、毕飞宇、东西等。也称“新当代作家”“新状 态作家”或“六十年代出生作家”,晚生代作家是90年代边缘化文学 语境的产物。 • 文学风格:1.哲学型 2.写实型 3.以毕飞宇和李洱为代表的诗意型 4.私语型 • 局限性及存在问题: 1.精神意义和美感的缺失 2.叙述的琐碎、粗鄙化,理性力量的不足 3.模式化倾向 4.一些色情滥情描写,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四、“现实主义冲击波”
“现实主义冲击波”最初指的是 刘醒龙、谈歌、关仁山、何申等 作家创作的一批小说出现的效应, 后来,扩大指称90年代后期大量 出现的以“现实主义”方法,表 现当前乡镇、工厂、城市的现实 生活,接触经济生活为核心的社 会矛盾的小说在文学界产生的影 响。
五、《马桥词典》
• • • • • 评价存在巨大分歧 得到媒体的渲染的那种付诸法律诉讼的方式 有关叙事虚构在当前的“危机”和“可能性” 探索文类的“自我更新能力” 为“传统叙事的衰落”探求出路基本框架
三、对王小波的评价
•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撰 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主要作品有“时代三部 曲”、《我的精神家园》、《革命时期的爱情》学术论著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 评价: 1.具有原创性 2.“背向”现存文化体制和观念,也“背向”“大众”和 “流行文化” 3.飞扬想象,游戏精神,充沛的幽默感
• • • •
代表作品: 阎连科:《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 韩东:《我爱美元》《弟弟的演奏》《到大厂究竟有多远》 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是谁在深夜里说话》《飞翔 像自由落体》《青衣》《玉米》 • 李洱:《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花腔》 《石榴树上结樱桃》 • 鬼子:《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 淋湿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