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我和父母 教学设计 教案
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罗贤珊教材: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一、课标分析:1、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
2、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说明:本单元主要围绕学生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展开,父母作为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能否顺利地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对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围绕“父母与子女”这对亲子关系展开学习活动,主要观点有:①报答养育之恩“心灵导航”栏目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我们的一生中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活动,教师应让学生体会父母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父母永恒而又无处不在的爱里,培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享受爱,读懂爱,更应回报爱。
②“爱的冲突”教材44页“探究园”展示了亲子之间的“八重奏”,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父母既有相互关爱的时候,也有因年龄代沟产生的摩擦和冲突。
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家长的“过度关心”与学生的“成人意识”难免有碰撞,亲子关系中出现不和谐音符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会破坏亲子关系,影响双方正常的沟通。
因此,要正视我和父母出现的“爱的冲突”。
③化解冲突小锦囊亲子关系问题是父母与子女双方共同的问题,要改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
教材49页列举了9个日常沟通原则,为学生提供了化解冲突的“小锦囊”。
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掌握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方法。
三、学生分析:1、学生特点:初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其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
此时期的孩子迫切希望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父母却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
3.1 我和父母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堂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反思与父母起冲突的原因,并思考化解冲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尽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亲子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难点:理解父母的爱,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家》【师】这首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师】给我们温暖、力量的地方就是家。
【生】【师】有什么不同?【生】教师讲解家庭结构:(见课件)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丁克家庭【师】你的家庭属于哪种呢?【生】【师】你能找出家的相同之处吗?【生】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师】从这首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师】我们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各个家庭的状况也有差异。
然而,不同的家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有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都有温暖的血缘亲情。
【师】你知道家有哪些功能吗?【生】材料: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爸爸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喜酒。
思考:上述内容体现了哪些家庭功能?【生】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物质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消费功能、人口生产功能【师总】家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播放视频《家是温柔港湾》【师总】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宿;家是人生的港湾【师】家是乐园,家是港湾,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书本中,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我和父母_教案[1]
![我和父母_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2e01ad9d15abe23482f4d67.png)
我和父母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二)能力目标: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三)知识目标: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和长辈二、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三、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二)导入新课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师:对了,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父母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我和父母(三)讲授新课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师: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那么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师: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
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开始与父母之间有了间隙,与父母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我们会抱怨:父母变了,他们变得好罗嗦,再不像以前那么通情达理,爱我疼我了。
3.1我和父母2教学设计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三单元《学会交往》主要围绕学生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而展开。
尤其是怎样处理好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学会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我和父母》是本单元第一小节内容,本课是7.1 节第二课时内容,重点讲解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化解“爱的冲突” ,能否顺利地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对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要学会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特别是要能正确看待生活中与父母起冲突的情况,克服“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说,出现亲子冲突是正常现象,但经常发生冲突必竟不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发展,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正常沟通。
但本课主要从教育、引导学生入手,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目标要求课标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2、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的困惑,为学生确立以下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知道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且克服“逆反”心理。
同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堂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辩论、小调查、情景剧表演,反思与父母起冲突的原因,并思考化解冲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亲子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2、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我和父母》教学教案

《我和父母》教学教案第一章:了解父母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背景、性格和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观点和做法。
1.2 教学内容:父母的基本信息:姓名、职业、年龄等。
父母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
父母的期望和关爱。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准备一张父母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观点和做法。
第二章:沟通与理解2.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与父母沟通。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谅父母的困难和压力。
2.2 教学内容: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父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工作、家庭责任等。
如何理解和体谅父母。
2.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有效的沟通技巧,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困难和经验,讨论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体谅父母的困难和压力。
第三章:感恩与回报3.1 学习目标:让学生意识到父母的付出和牺牲。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
3.2 教学内容:父母为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感恩的重要性:珍惜和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如何回报父母的爱:行动、言语、礼物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准备一份小礼物或手工作品,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学生分享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回报的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第四章:家庭和谐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共同维护家庭和谐。
4.2 教学内容:家庭和谐的意义: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的影响。
与父母合作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
如何与父母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和谐的理解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父母合作解决家庭问题。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共同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的场景。
第五章:与父母共同成长5.1 学习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共同面对挑战和变化。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教案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我和父母东湖中学杨琪教学说明: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这一阶段,因其特定的心理发展规律、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亲子关系由简单变为复杂。
学生心理上的“断乳期”,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
家庭分析:现今深圳家庭由于种种内在(单亲家庭、来深打工家庭)和外在的因素(父母对子女缺乏科学有效的管教、沟通方法,长期处于溺爱中的学生,不懂珍惜爱,不懂感恩),衍生不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不融洽等家庭问题。
教学构思:通过“我的爸爸妈妈”、“家人档案”活动,让学生从了解父母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培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亲情对对碰”活动,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并通过设计“homesweet home、“小小心意卡”活动,让学生在享受爱、读懂爱的基础上学会回报爱,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教学目标: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工作纸1、2。
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学过程:活动二:我眼中的妈妈(放心型、炸弹型、体贴型、比较型、周末型、不管型、跟踪型、间谍型、紧张型、糊涂型、老十型、婆婆型、愿望型、模范型、单亲型、疯狂型、工作狂型妈妈等)请学生讲述“我眼中的妈妈”,并配对模拟情境表演,参与扮演的同学站在所饰演人物的立场谈内心的感受。
活动使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爱,懂得爱。
并引发思考:如何面对关爱与冲突。
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讨论自选个案,每一组选出代表一名,记下讨论结果及做出汇报,并且派出2 -3名组员进行情境表演。
我和父母的教案设计

初一3.1《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3、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恩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性逐渐显现,对父母惯常的关切、要求、管教越来越不以为然,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
为了缓解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我用了从“心存感激、学会感恩”这个角度,让学生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关爱【教学难点】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那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我与父母。
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忆一忆(分组讨论)周五你准备回家⑴拿着行李⑵拿着月测试卷⑶受到老师批评⑷被同学冤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心情好的,为什么?如果心情不好的,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发泄的?引出㈡家对我们的意义。
(让学生针对活动一归纳具体观点)(1)家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
(2)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3)家是人生的港湾。
小结:一、我们都有温暖的家问学生我们有家有哪些家庭成员,从而让学生说出家的种类(一)家的种类有哪些?几代人的大家庭两代人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小孩也不要自卑,只要家庭结构稳定的,那么他(她)在学习和交往各方面的表现并不比其他孩子差。
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周杰伦他们都是单亲家庭,但他们在事业上同样成功)收养家庭重组家庭以上的家庭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是什么?共同点:都有亲人间的相互关爱和温暖的血缘亲情2、观看FLASH 影片“父亲” 设计意图:(观看FLASH ,通过直观的图片及音乐展现,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引入课堂活动二:(爱的回忆)请说一件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我和父母》教学教案

《我和父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4.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家庭问题,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生命的来源、父母的养育之恩。
2. 父母的爱:无私的爱、伟大的爱。
3. 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4. 与父母沟通: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5. 家庭矛盾的处理:面对矛盾、寻求解决方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学会孝敬父母,与父母有效沟通。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家庭矛盾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的爱、孝敬父母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家庭矛盾的处理方法。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父母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源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3. 分析父母的爱,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4. 讲解孝敬父母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5.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教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6. 分析家庭矛盾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矛盾、寻求解决方案。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孝敬父母、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教学评价:1. 课后访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沟通的情况,以及他们在解决家庭矛盾时的表现。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以及在与父母沟通方面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
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并掌握一定的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堂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反思与父母起冲突的原因,并思考化解冲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尽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的改善亲子关系。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难点:理解父母的爱,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家》【师】这首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师】给我们温暖、力量的地方就是家。
【生】【师】有什么不同?【生】教师讲解家庭结构:(见课件)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丁克家庭【师】你的家庭属于哪种呢?【生】【师】你能找出家的相同之处吗?【生】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师】从这首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师】我们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各个家庭的状况也有差异。
然而,不同的家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有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都有温暖的血缘亲情。
【师】你知道家有哪些功能吗?【生】材料: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爸爸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喜酒。
思考:上述内容体现了哪些家庭功能?【生】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物质生产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消费功能、人口生产功能【师总】家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播放视频《家是温柔港湾》【师总】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宿;家是人生的港湾【师】家是乐园,家是港湾,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书本中,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请打开你的记忆之门,让我们一起回想,一起倾听发生在你家里的故事。
【生】【新课小结】家是用爱筑成的,家是用情装饰的,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像安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家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家像快乐的海洋,让我们尽情玩耍。
没有亲情和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第二课时》【新课教学】【师】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
出示系列图片。
让学生填写下面的表格。
爱的清单父母为我做的事我为父母做的事【师】这个清单给你怎样的思考?【生】播放视频歌曲《母亲》【师】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感情的归属、希望的寄托。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对子女的奉献是无保留的。
父爱和母爱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生】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好爸爸田亮为女儿手拉滑板》【师】虽然在这个节目中田亮是被观众批评的最多的一位父亲,但是这一幕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份深沉的父爱。
【师】母爱和父爱虽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都是对我们的关爱,对家庭的热爱。
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也是责任的具体表现,更是传统美德的彰显与发扬。
材料:我:女儿,爸爸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说实话。
女儿:好的。
我:在你成长的13年中,我和你妈为你做了那么多,有没有一件令你感动至今让你都无法忘怀的事情?女儿:(想了一会)爸,没有。
我:为什么呢?女儿:那不都是正常的吗!我:……材料: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生】【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份,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翩翩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父母在我们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倾注了无数的情与爱。
与此同时父母却渐渐老去,他们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师】在家中,我们除了享受父母的关爱外,还有哪些人对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努力?【生】【师】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其他的长辈。
【师】我们如何孝敬父母?【生】【师】作为道德要求,孝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我们分为两个时期:少年时期、长大成人以后。
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分别应该怎样孝敬父母?【生】【师总】看、听、做、讲播放视频《不赡养父母被拘留男子磕头道歉》、【师】当父母年老,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常回家看望父母违法。
【师】你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生】材料:周杰伦在音乐领域不管多酷,在周妈妈面前永远是体贴的乖儿子,随着成名工作经常忙的到处飞,每当要到妈妈没去过的地方工作,周杰伦都会自掏腰包带着周妈妈一起出国玩,简直像陪着妈妈环游世界。
【师】有同学认为:我现在还小,等长大以后再孝敬父母吧。
你赞同吗?【生】播放视频《天堂午餐》子欲养而亲不待材料:爱的思考郭巨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虽家境贫困,但对母极孝。
后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于是夫妻俩一起去挖坑活埋儿子。
【师】这是孝顺吗?【生】不是【师】愚孝不是真正的孝。
出示父母闯红灯的照片【师】如何对待父母的错误?【生】【师】指出并制止父母的错误,也是孝的表现。
【新课小结】感激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
感激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希望;感激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路边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道美丽的彩虹。
播放视频《父母》《第三课时》播放视频《杭州男子与父母吵架爬高压电塔触电爆炸身亡》【师】这种悲剧的发生谁之过?【生】材料:国际青少年研究所分别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中学生进行“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
调查的研究对象是美国13所中学的1005名学生,日本15所中学的1303名学生,中国大陆22所中学的12201名学生。
美国学生最尊敬的前3名人物依次是父亲、乔丹、母亲;日本学生最尊敬的前3名人物依次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而接受问卷调查的12201名中国学生中没有1人将父母列入受尊敬的前10名人物中。
【师】中国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新课教学】【师】有两位同学最近比较烦:1、小明说:我爸爸喜欢听京剧,我喜欢听流行歌。
我爱看漫画,他经常说我不务正业。
2、李冰说:我妈成天说如果我不好好读书,回家连田都没得我耕,我一听这话,就特别反感。
耳朵都起茧了。
【师】你与父母有过分歧、误解和冲突吗?请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生】实质:多重代际差异(经历、经验、社会地位、生活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师】这个时候我们与父母的冲突产生了。
我们把它称为“爱的冲突”。
【师】当你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生】【师】有同学抱怨,在与父母的冲突中“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受伤的真的只有大家吗?【生】【师】请看看老师对一些家长的调查:能说说您在与孩子发生争执甚至冷战的时候,您心里的真实感受与想法吗?下面是这些家长的回答。
(见课件)【师】所以,“爱的冲突”是有危害的。
“爱的冲突”使父母忧心,使自己烦恼,使家庭气氛紧张,消极后果显而易见。
【师】出现“爱的冲突”是正常的,但不能以正常为理由而任其发展。
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材料: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想一想: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师总】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沟通要从心开始,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与父母的交往亦如此。
【师】很多同学在抱怨父母不了解自己,那么请扪心自出,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生】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父母最大的优点和长处吗?你知道父母最大的爱好吗?你知道父母现在最大的愿望吗?你知道父母现在最大的苦恼吗?【生】【师】理解与了解应该是相互的。
让我们停止对父母的抱怨、责怪,从自己做起,掌握与父母相处的技巧。
材料:毛毛是个“冒失鬼”,常常弄坏东西、染脏衣服、摔破花盆,惹得父母批评。
可他家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因为毛毛的过失、父母的批评而疏远,毛毛觉得与父母在一起很开心。
杨学谦就问毛毛是否有什么诀窍,毛毛说:“我有错会认,挨批评会听,帮父母做事,还会夸赞父母,老爸老妈能不喜欢我吗?遇事多和父母商量;做了错事主动检讨;发现父母言行有误,也要敢于指出等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
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啰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啰嗦的人闭嘴。
”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
“啊!你是在嫌我啰嗦呀!”母子俩都笑了。
【师】你从这个例子中学到了什么?【生】【师总】包容父母,就像父母一样包容我们的一切。
如果伤了父母的心,我们赢了整个世界又如何?活学活用:女儿: 看到妈妈在看自己的日记,扔下书包,冲上去一把抢过日记本,大声责问:“妈,你为什么偷看我的日记?”妈妈:“我想了解你,这有什么不对吗?”女儿: “你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妈妈:“你怎么这么跟我讲话?我是你妈!”女儿: “你不配做我的妈!”妈妈:“好哇!你反了你!你给我滚出去!”女儿: “滚就滚!”(砰……)甩门而去【师】妈妈和儿女之间的冲突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生】播放视频《与父母相处还有多久?》【新课小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我们一天天长大的同时,岁月的刻刀却无情地在父母脸庞上留下了一道道深痕。
父母健在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父母爱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福。
虽然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同父母发生一些误会和分歧,但请相信:分歧常有,真爱永存!让我们勇敢地跨出第一步,主动找自己的爸爸妈妈沟通。
课后习题《我和父母》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婚姻关系是家庭含义的重要体现,也是家庭组成的前提。
那么,充分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阿欢的降生喜添新成员B、小张与阿玲喜结连理C、张明的华厦落成D、老李乐收阿刚为义子2、家庭的结构伴随家庭生活的悲欢离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由核心家庭向主干家庭过渡的是()A、李强的父亲最近与夏花的妈妈再婚,级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B、张华最近喜得贵子,与其父母一家三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C、昨天,李明的你母从李明家搬走,李明和妻子住在宽敞的房子里D、已婚的阿东搬进哥嫂新买的华居,妯娌兄弟和睦相处3、在春节晚会中,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唱道:“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