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玉壶春瓶上的人物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玉壶春瓶上的人物故事

(许俊智救章台柳)

湖北祖恩

藏友传来数幅青花玉壶春瓶图片,想知道其一:该瓶是否

是“至正型元青花”,其二:玉壶春瓶上的人物是讲的是一个

什么故事。笔者征得藏家的同意。现就一些研究心得做一说明,

并请藏友及专家学者们指正。

一、有关“至正型元青花”几个问题的讨论

根据几张图片来看,青花呈色浓艳青翠,有微晕散(见图一),聚集现象较为广泛明显(见图二、三)

图一聚集和晕散

图二聚集和晕散图二聚集和晕散

图二聚集和晕散

图三

从足底看很明显没有火石红(图三),说明该瓶胎骨不是用麻仓土而是用一般的高岭土制作。从青花呈色的特征看,它应该符合苏麻离青的4条呈色特征⑴。仅第4条釉面凹坑下是否有铁铝合金结晶,目前从图片上尚难判断。但由于高岭土中缺铁无法与苏麻离青中的铁一道在某处熔化成为饱和溶液而形成铁铝合金结晶。因此,苏麻离青与高岭土相结合,一般不会产生釉面下凹及铁锈斑。此玉壶春瓶所用青料是苏麻离青的概率可达99%。也就可以判断是明宣德以前的民窑器。究竟是元青花还是明青花,还

需从它的纹饰来探讨。该瓶口沿是一圈卷草纹,主题人物纹饰下方瓶胫部是变形莲瓣纹,莲瓣为折肩,每个莲瓣不相连,这些都是元代较规范的纹饰,而明代的莲瓣纹饰是圆弧形肩,且莲瓣之间是相连的。没有空隙。所以可以判定该玉壶春瓶为元代青花瓷器。

目前,按专家们公认的说法,所谓“至正型”元青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元至正十一年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与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土耳其托普卡帕宫馆藏元青花进行排比研究,划分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景德镇青花瓷器,并命名为“至正型”青花器。后来的研究中将其他国家博物馆、国内博物馆,共300余件,合并称为“至正型”元青花。根据这一分类,此玉壶春瓶也应分属“至正型”元青花,但是笔者认为不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是在“元无青花”的观点统治一切氛围下。美国波普博士经过对大维德龙纹象耳瓶与土耳其及伊朗馆藏的几十件青花瓷器从色泽及纹饰比对,认为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统统归于至正型元青花瓷器,这一发现才引起了国内对“元无青花”的重新认识。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出土、出水的器物逐渐多了起来,不同的呈色特征也多了。如果再不分青红皂白,都往至正型元青花靠拢,那就不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了。

就连首先提出“至正型元青花”概念的波普博士在他的论文结尾也提出了质疑,文中说:【在结束本研究之前,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有待思考,从年代上看大维德花瓶正处在十四世纪的中叶,但是如果我们确定其相对的确切年份,将其排列于我们探讨的八十余件的瓷器中,这种想法也不成熟】。

至正型元青花公认的标准器就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的至正十一年的龙纹象耳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有许多质疑和困惑。什么是标准器?标准器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至正型元青花可以用作对比衡量的事物就是器物所用的材料在烈火重生中所反映出来的呈色特征。麻仓土在明成化年已用尽,苏麻离青明宣德年也已用完,这两种材料所形成的呈色特征几乎是不可仿制的。而至正型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标准器就是用这两种原材料制作的,他具备五条呈色特征(前面提到的苏麻离青的四条呈色特征加上麻仓土所形成的火石红共五条)(见图四、图五、图六)。

图四聚集晕散(龙纹象耳瓶)

图五聚集晕散、铁锈斑(龙纹象耳瓶)

图六足底火石红(龙纹象耳瓶)

至正十一年的龙纹象耳瓶由于使用了麻仓土和苏麻离青,可以确认是景德镇官窑产品。不但是官窑产品,而且是名不见经传的张文进向官窑定做的。为什么这样肯定呢?一是足底可见明显的火石红,是麻仓土烧制的;贡土只有官窑才能有,第二私人款铭文器绝对在市面上买不到。这种铭文瓷只能定做。一个平头老百姓能向戒备森严的官窑并且用管制很严的贡土做私活吗?但事实俱在,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这一歪理都是行得通的。只要想通这一点,什么都是可能的。国内外馆藏元青花有些不具备这五条呈色特征,所以应进行科学分类。元青花根据瓷器用料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甲型(麻仓土、苏麻离青、至正型)

乙型(苏麻离青、高岭土)

丙型(麻仓土、国产青料)

丁型(高岭土、国产青料)。

从以上分析来看,该人物玉壶春青花瓶应属于高岭苏麻型元青花,是民窑生产的精品瓷。但不能归于至正型元青花。

二,人物故事依笔者浅见,应该说的是唐代中期落魄的诗人韩翃与李王孙家的歌姬柳氏凄美的爱情故事,元朝杂剧有一台“寄情韩翃章台柳”是属于真人真事。但有一些艺术加工。唐天宝中南阳韩翃(音洪)【有名诗人,其代表作《寒食》,“春城无处不

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性颇落拓,漂泊在长安,身无分文,王孙李冀与其友善,李家累千金以节气自负,很欣赏韩翃之才。翃曾有诗赠李冀,“王孙别业拥朱轮,不羡浮名乐此身,门外碧池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李王孙家有一歌姬柳氏,艳绝一时,且善讴咏。韩翃早慕其名。李王孙居于别墅,与翃等人为宴舞之地,韩翃就住在其别墅之旁,翃其时较有名气,与其交游之人具为当时的俊彦。柳氏从门内见到,对她的侍者说:“韩夫子岂长贫贱者呼”。遂对其多了一些注意。李王孙对韩翃非常爱重,看出韩、柳之意,就设了一席酒请韩对饮,酒过数巡,李就说::“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于韩君,可乎?”韩翃闻言大惊,忙离开酒席,站立一边说:“蒙君之恩,解衣辍食久之,岂宜夺所爱乎?”。柳氏心中也惶恐不安,见李生再三坚持,明白他是出于诚意,于是跪下拜谢李生成全。李王孙又给钱三十万助韩翃安家。韩翃仰慕柳氏之色,柳氏慕韩翃之才,郎才女貌,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第二年,韩翃在科举中登第,柳氏劝他归家看望父母,“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采兰之美乎?且用器资物,足以待君之来也。”于是,韩翃与柳氏依依惜别,回老家清池探亲。但一年多还没有回来,经济拮据的柳氏开始典卖自己的首饰和衣服来维持生活。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了,洛阳、长安被叛军攻陷,人们四处逃乱。柳氏知道自己太过美貌,深恐自己被乱兵所辱,就剪发毁形,躲到法灵寺。此前平卢人侯希逸在安禄山手下为裨将,不愿叛唐,遂与安东都护王玄志袭杀叛军的平卢节度使徐归道推王玄志为平卢节度使,后王玄志病死,公推希逸为节度使参与平叛,后朝廷又封其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希逸久仰韩翃之名,聘请翃为书记。唐肃宗于至德二年平定安史之乱,君臣还京。此时韩翃与柳氏已经分别了将近八年。待稍微安定后,韩翃派心腹带着丝织提袋,装着碎金,并附辞一首去京城寻访柳氏。辞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捧辞痛哭,周围人倍感凄悯。柳氏答之曰:“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没过多久,有一番将沙吒利,在平叛中立有军功,知柳氏美貌,将其从寺中抢走。到希逸升为左仆射,进京朝见皇上,韩翃得以随行,至京师已失去柳氏的踪迹了;叹想不已。有一天,韩翃在龙首岗见一苍头用花牛拉一辎軿(古时妇女所坐有帷幔的车),后面跟着两个女仆。韩翃偶随其后,此时有一女人从车中问曰:“你是韩员外吗?,我是柳氏”。叫她的女仆告诉韩翃,她已被番将沙吒利抢走,因车中有同伴不便详述,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