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一: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谈话: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某社区准

备要修建两个大花坛(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情境图)。这两个花坛分

别是什么形状?

(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2、让学生猜测:这两个花坛你们觉得哪一个花坛大一些呢?

通过猜测,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想比较哪个花坛大,需要计算它们的面积。

3、提问:你们会算它们的面积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深入探究

(一)借助方格,初步探究

师: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数方格)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用这个方法数出课本第87页这个平行四边形和

长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

说明要求: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方格代表

1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2)同桌合作。

(3)汇报结果。(2人)

(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行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二)借助图形,深入研究

师: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

(不能,很麻烦)

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格子的方法是很不方便的,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方便又简单?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同桌合作,可以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同桌合作,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师: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一个什么形?(长方形)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请你上来。

投影

师:沿什么剪开?

师:把剪下来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拼成一个长方形。(表达得很清楚,掌声送给他)

师:刚才黄立辉同学是沿着平行四边行的这条线把它剪开,把剪下来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拼成长方形,这就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像这种“一剪一拼”的方法我们称为“割补法”。板书:(割补法)

师:除了这种,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同学们看。课件演示

师: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有没有什么共同这处?

生:这三个平行四边形都是沿高线剪开,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师: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还相等吗?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产,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板书)。(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88页中间的填空)

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确定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生:底和高。

师: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就是S=ah(板书)。

三、解决问题,提升认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1题目及图形: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

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老师指名回答,先说计算公式,再列式计算。

四、巩固提高(练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例1:S=ah=6×4=24(cm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二: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62-64页。

地位作用: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这意味着,学生对于圆周长公式的学习不是接受性的,而是应该经历自我探索和与同伴、老师的互动交流的过程来获取。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能根据圆周率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

小组合作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动脑的

操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长研究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直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丰富的感性

经验。

初始能力:就学生的前知识经验而言,他们已经经历了由直线

围成的平面图形周长或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积累了一定的

探究经验。其中,学生不仅经历了测量,还体会了转化、面积守恒、等量代换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信息素养:就新知本身而言,学生对圆周长并不是一无所知,

学生从直观中可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通过学前调查

了解到,有80%的学生愿意通过测量与计算来揭示这种关系;近60%

的学生还知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有一部分学生知道

3.14,但是不知道圆周率,有的学生知道“派”,但是不知道它的

确定含义。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学习

目标具体描述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