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学——绵羊痘和山羊痘ppt课件
兽医传染病学精品医学PPT课件

无
?
发病率
较高
30%—95%
较高
10%—100%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病理学诊断
提供线索 ➢ 有时特征性病变可以为诊断带来很大帮助,
甚至可以确诊。 例如:鸡瘟:腺胃乳头出血
禽霍乱:肝脏针尖大的密集的坏死点 狂犬病:大脑海马角或小脑进行触片,见 特异的包涵体内基氏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精选ppt课件最新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动物的一类传染病
➢ 共患病:口蹄疫、 ➢ 牛羊病:牛瘟、牛肺疫、兰舌病,痒 病、牛海
绵状脑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 猪病;猪瘟、非州猪瘟、猪水泡病。
➢ 鸡病:A型流感、鸡新城疫。 马病:非州马瘟
➢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二 诊断
➢ 诊断的方法: 临诊诊断 、流行性病学诊断、病理学诊
➢ (4)炭疽疑似病例,要取末梢血液涂片检查,排 除后方可解剖;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4 微生物学诊断:
➢ – 病料的采集 ➢ – 病料的涂片镜检 ➢ – 分离培养和鉴定 ➢ – 动物接种实验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 (1)病料的采集:最关键的是要无菌操作,其次是正确 选择病料,含菌或毒多的内脏器官或局部组织或采病健交 界处,三是病料尽量冷藏运输,防止腐败。
➢ (2)镜检(电镜及免疫电镜):象一些形态典型的细菌 或特征性病毒如轮状、冠状、痘及腺、细小病毒及一些疱 疹病毒,如从病料中检出,结合临诊可直接作出诊断;
➢ (3)分离培养: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多数病毒初代即 可出现CPE,有些需盲传几代,如TGEV、
➢ (4)实验动物:要选择敏感动物,尽量用小动物,注意 隔离消毒和防止传染于人 。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羊痘_课件模板

后2周时,躯干部可发生一过性斑丘疹, 亦可在四肢伸侧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巨 大的向外生长的皮损,类似化脓性肉芽肿 或恶性肿瘤,可见于免疫力低下或AD患者, 偶可见病毒血症,表现为广泛的丘疹、水 疱或大疱性皮损。
根据接触史、典型皮疹、自愈过程, 一般不难诊断。如有怀疑,可将损害的痂 皮或活
预防:
羊痘预防_羊痘怎么调理
1、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绵羊和山羊。 对2~3周羔羊接种羊痘活病毒疫苗可终生 免疫。
2、平时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工作,经 常打扫羊圈,保持干燥清洁。
3、羊群中已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羊 并消毒羊舍、场地、用具,对未发病的羊 只或邻近已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疫苗紧急接
内科学疾病部分:羊痘>>>
羊痘并发症_羊痘有哪些并发症
羊痘发生后,常常伴发并发症,如呼 吸道炎症、肺炎、关节炎、胃肠炎,病羊 可在发病后死亡,特别是幼龄羔羊死亡率 很高,此外还会引起失明、关节炎、孕羊 流产等。
内科学疾病部分:羊痘>>>
治疗:
羊痘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羊痘
(一)治疗 根据接触史、典型皮疹、自愈过程, 一般不难诊断。如有怀疑,可将损害的痂 皮或活检组织放在电镜下观察,如发现病 毒包涵体可明确诊断。在组织培养上病毒 生长缓慢。 1.避免接触患羊痘的绵羊和山羊。 2.在实验室制备疫苗的工作人员防止 自
内科学疾病部分:羊痘>>>
治疗:
身接种。 3.2~3周羔羊接种羊痘活病毒疫苗可
获终身免疫。 4.患者一般作对症处理。 5.巨大而向外生长的皮损可从真皮下
部予以切除。 (二)预后 巨大的向外生长的皮损,类似化脓性
肉芽肿或恶性肿瘤,可见于免疫力低下或 AD患者,偶可见病毒血症。
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山羊痘病可导致山羊皮肤出现疱疹、 结痂,严重影响其毛皮质量和生长发 育。同时,患病山羊免疫力下降,易 感染其他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山羊痘病的病原与传播途径
病原
山羊痘病由痘病毒引起,病毒主 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呼吸道分 泌物和排泄物中。
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羊的皮肤疱 疹、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 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途径 间接传播。
农户在山羊痘病防治中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一些成功防治山羊痘病的农户表示,他们注重观察山羊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 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同时,他们也会定期清理羊舍、保持干 燥通风,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教训总结
部分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是防治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 他们表示,今后将更加重视疫苗接种和养殖环境管理,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和交 流。
综合治疗与护理
对病羊进行全面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等。同时,提供良好的护理, 如保持羊舍干燥清洁,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等,以促进病羊康复。
畜牧业发展中的山羊痘病防治挑战
疫苗研发与应用
现有的疫苗在保护率、免疫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 步改进和优化。同时,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继发感染预防
保持山羊生活环境卫生,避免病原体滋生和传播,及时发现并处 理皮肤破损,防止继发感染。
营养支持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维持山羊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 力,预防并发症发生。
呼吸系统并发症治疗
针对呼吸困难、肺炎等并发症,采用氧疗、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防疫消毒
定期对山羊圈舍、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体, 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同时,保持圈舍通风干燥,降低环境 湿度,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
人兽共患传染病讲解课件

3. 诊断
皮肤型与混合型不难诊断。单纯黏膜型易与上呼吸道型 ND、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混淆。可进行实验室诊 断。接种鸡胚或易感鸡,也可应用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 技术 。
4. 防制
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6日龄以上的鸡,200 X稀释刺种 1针;20日龄以上的鸡,100X稀释,刺种1针;1月龄以上的 鸡100X稀释刺种2针。刺种后7-10天,局部出现红肿,随后 产生痂皮,2-3周痂皮脱落,免疫期4个月。
人兽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一、 痘病
痘病 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动物和人类的一种 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的特 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禽痘则在皮肤产 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理变化。多为局部反应,有 的呈全身反应,常取良性经过。以绵羊痘和鸡痘 最为严重,病死率高。1896年、1961年与1980年。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以鸡痘为最常见,有时危害较大。其它家禽少见。幼鸡及青年鸡最 易感。潜伏期一般4-8天左右。常分为四型(根据侵害部位)。 皮肤型 一般在无羽毛处,尤其是头部如冠、髯、眼、鼻等处发生 痘疹,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皮肤包括腿、脚。先为红色斑点或丘疹,很快 成为灰白色小结节,并逐渐变大成为灰黄色痘疹,粗糙,干燥,坚硬, 数量多少不等,并可融合成大痘疹。眼部痘疹可使眼睑闭合、失明。2 周以后变为黑紫色痘痂而脱落。患鸡可有相应全身症状,但一般呈良性 经过。继发金黄色葡菌、大肠杆菌、ND、IB、IL时可造成较大损失。 粘膜型 主要侵害口腔、咽喉、眼结膜、鼻腔等处,死亡率高,危 害较大。病初表现鼻炎症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吞咽障碍,不食, 流浆液或脓性鼻涕,眼睑肿胀,闭锁。咽喉及口腔粘膜可见有大小不等 痘疹,开始为黄色,逐渐扩散成一层黄白色伪膜,故又叫“白喉”。剥 去伪膜可见到红色溃疡面,自然情况下往往形成棕色硬痂,往往引起窒 息而死亡。剖检眼睛、睢下窦及鼻腔和鼻窦可发现其肿胀,内有脓性分 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该型病程较短,即死亡快,但很少见。剖检有时可 见肠、支气管及食道痘疹病变。 混合型 即皮肤型和粘膜型同时发生。这一型也较常见,损失较大, 因死亡率高。 败血型 少见。 病理变化 与临诊所见相似。
人畜共患传染病(痘病)课件

谢谢
禽痘 爪部严重痘痂,严重时跛行
禽痘 蛋鸡头面部痘疹和痘痂同时存在
禽痘 病鸡常有结膜炎
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
睑 粘 连
眼睑粘连
人畜共患传染病
2、黏膜型
禽痘 皮肤无痘疹,只表现呼吸困难、流鼻
粘膜型鸡痘,在喉头、气管粘膜处出现 黄白色的痘状结节,痘斑不易剥离
粘膜型鸡痘,气管粘膜出现黄白 色的痘状结节
粘膜型
• 禽痘:四季均发,春秋两季和蚊子活跃季 节最流行。雏鸡和中雏鸡易感。通过接触 传播,吸血昆虫可传播本病。
三、症状
㈠ 禽痘 • 皮肤型:鸡冠、眼睑、喙角、耳球、腿、
脚、泄殖腔有痘疹。 • 黏膜型:病初呈鼻炎,后口腔、咽喉黏膜
发生痘疹,初为黄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 一黄色假膜,不易脱落。 • 混合型:皮肤、黏膜均侵害。
后3~4天,刺种部位应出现红肿、水泡及结痴,2 ~3周痴皮脱落,表示刺种成功,否则应予补种。
第一次免疫在30日龄左右,二免在开产前进行。在 本病的高发季节8~10月份和高污染的鸡场,也可 在1日龄时对雏鸡进行免疫接种。
3.发病鸡群的治疗:发病鸡群要用抗菌素 防止继发感染,尤其要防止葡萄球菌的感 染。在破溃的部位可用1%碘甘油(碘化钾 10克,碘5克,甘油20毫升,摇匀,加蒸馏 水至100毫升)治疗。对鸡痘引起的眼炎可 用庆大霉素点眼治疗。
禽痘
1、皮肤型
禽痘
轻度感染多无全身变化 严重者精神沉郁
禽痘 食欲减退,贫血、消瘦
皮肤型
• 主要是在头部皮肤上出现 较硬的结节,继而结痂、 脱落。
禽痘 头面部痘痂
禽痘 眼部痘痂
禽痘 喙部痘痂
禽痘 喙部痘疹
禽痘 鸽翅部和头面部痘痂
羊病诊断与防治ppt医学课件

羊小反刍兽疫
剖检病变
齿龈、颊和舌黏膜发生大面积坏死;肺呈暗红色或紫色 区域,触摸坚硬,主要见于肺的尖叶和心叶;脾肿大、坏死; 淋巴结肿胀;皱胃呈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出血;小 肠呈现出血条纹;大肠皱褶有小的红色出血点,时间稍长汇 合在一起,呈“斑马纹”样特征。
肺炎
羊小反刍兽疫
防制措施
羊包虫病
诊断要点
3、解剖变化:肝或肺表而凹凸不平,可在该处找到包囊。
有时也可在脾、肾、肌肉、皮下、脑、骨等处发现白色包囊。切开 包囊即可见液体流出,将液体沉淀后即可用肉眼或放人镜看到生发 囊、子囊、孙囊和原头蚴。
本病可经剖检确诊,也可用X线、B超,还可试用间接血凝试验、 变态反应等方法。
羊包虫病
棘球蚴(囊 状棘球蚴)
包虫病(CE)
棘球属
带
多房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蚴 (泡球蚴)
多房性包虫病(AE)
科 多头属
多头绦虫
脑多头蚴
脑包虫病
带属
泡状带绦虫 细颈囊尾蚴
水铃铛
羊包虫病
生活史
其发育过程包括2个阶段: 成虫和幼虫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肉 食动物(犬、狼等)
幼虫(蚴)寄生于中间宿 主—人、反刍类、啮齿类 等,所致疾病称为棘球蚴 病(包虫病)
剂量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
羊小反刍兽疫
2、加强饲养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 底消毒,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 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 察21天以上,经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 养。
3、做好疫情处置。发生疫情时,执行一类动物 疫病处置措施,对发病羊只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 化处理,做好消毒防疫措施。
3、高危人群(如屠宰工人、牧工、畜产品加工者、养犬人员) 应注意个人防护,饭前用流水洗手,注意食物与饮水卫生。
羊痘的防治

• 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
• 病原: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均属于痘病毒科山羊
•
痘病毒属, 两者不能相互传染,
• 本病毒对直射阳光 和高热 敏感, 常用消毒剂可杀灭。
流行特点
• 1.绵羊痘只发生于绵羊, 不传染给山羊, 山羊痘 只发生于山 羊, 不传染给绵羊和其他家畜。
• 2.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 通过呼吸道, 损伤的皮肤和 粘膜感染。
• 3.一般冬末春初多发。
症状
• 潜伏期6—8天
• 体温升高达41--42℃
• 1~4天发痘, 多发于皮肤、粘膜无毛或少毛部位, 如眼周围, 唇,鼻
颊,四肢和尾的内侧,乳房,阴囊 等。
• 红斑1~2天 丘疹2~3 天 水疱 1~2天破溃(体温下降),结
痂,愈合
化脓,体温升高,恶性经 过, 病死率达25%—50%。
病变
• 1、皮肤病变。 • 2、前胃和第四胃粘膜上常
有大小不等圆形或半球形 坚实的结节,严重者糜烂或 溃疡。 • 3、咽部,支气管粘膜也有 痘疹, 肺部则见干酪样结节 及卡他性肺炎。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及状, 病变可作较为确实的诊断。
2、非典型病例可采痘疹或 痂皮作中和实验
防制
1、加强饲管, 不从疫区引入病羊 2、用山羊痘活疫苗预防绵羊和山羊痘, 不论大小每只羊均尾 根内侧皮内注射0.5mL, 免疫期12个月
羊痘及其综合防控

羊痘及其综合防控羊痘是所致因羊痘病毒感染而引致的传染病,早期是个别羊发病后蔓延至全群。
病毒可经破损皮肤、黏膜等侵入机体,饲养人员、饲养用具、垫草做工等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因病毒与皮肤和黏膜有特异亲和力,一旦侵入机体后,将经脑脊液直接到达黏膜和皮肤,在上皮细胞部繁殖形成一系列的炎症变化,即水疱、丘疹、脓疱、结痂等。
1流行病学羊痘病毒牦牛主要包括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存有大量恶意软件,病羊为传染源,主要包括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皮肤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
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皮肤感染寄生虫都为传染媒介;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病情严重;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
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诱因都是发病和财务管理加重病情的诱因。
2临床症状此病潜伏期1周,短则有2~3d,天冷时达3周。
就临床症状,山及绵羊痘和山羊痘症状基本相同,但是,仍然有不小差异。
2.1绵羊痘体温骤升,精神萎靡,食欲废绝,脉搏加速,手压脊柱,有疼痛感,腰部症状最明显。
结膜充血,轻度发炎。
症状持续1~2d,在病畜无毛区,嘴角、乳房、四肢内侧、眼睛周围等,有明显的红斑,形成结节,呈椭圆状。
数日后,结节呈丘疹,形成水疱。
后期,水疱破裂,形成痂皮,为结痂期。
痂皮在4~6d,开始脱落,遗留红色瘢痕。
2.2山羊痘病程与绵羊痘类似,但是,肿大多集中乳房部。
少数病羊,病变蔓延嘴唇。
病程在1~2周。
2.3恶性山羊痘体温骤升,精神萎靡,食欲废绝,脉搏加速,呼吸困难,结膜潮红,眼睑肿胀。
鼻腔流出脑脊液分泌物,经1~3d后,周身皮肤有黄豆达的红疹,经2~3d后形成疱疹。
持续9~10d,水疱内容变脓,后期干枯,数日后脱落,形成红色陷窝,最后形成瘢痕。
此病流行期,有非典型性经过。
早期症状差别不大,但是,到丘疹期,病情不再发展,结节大而形成硬结,不形成水疱,俗称“石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