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氢呋喃

合集下载

聚四氢呋喃简介

聚四氢呋喃简介

聚四氢呋喃(PTMEG)简介【性质】分子式:HO-[-CH2CH2CH2CH2O-]n-H聚四氢呋喃按照分子量的不同分为:250 650 1000 1400 1800 2000 3000七种。

中文别称: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丁二醚。

聚四氢呋喃是分子两端具有羟基的直链聚醚二醇,分子呈直链结构,骨架上连接着醚键,两端为一级羟基,具有整齐排列的分子结构。

聚四氢呋喃的形态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从粘稠的无色油状液体到蜡状固体,它的物理性质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决定。

在常温下,低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为无色液体,分子量较高的聚四氢呋喃为白色蜡状物。

聚四氢呋喃的脂肪醚主链骨架容易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产品中过氧化物的存在将对氨纶和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聚四氢呋喃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由企业规定产品的质量指标,但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区别不大,其中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聚四氢呋喃商品名为“Terathane”,其规格具有代表性。

【主要用途】国内聚四氢呋喃消费中氨纶的生产用原料占到90%以上,而其他领域的消费应用只占不到10%。

而在发达国家市场,聚四氢呋喃产品应用消费比例中,约50%左右用于氨纶生产,40%用于合成橡胶弹性体,10%用于其他领域。

【生产工艺】聚四氢呋喃只能由四氢呋喃进行正离子聚合得到。

反应如下:nC4H8O+H2O====(引发剂)====HO-[-C4H8O-]n-H工业上是用乙酸酐-高氯酸、氟磺酸或发烟硫酸为引发剂,使四氢呋喃聚合成分子量为600~3000、双端基为羟基的产物。

【生产技术及专利商】有四种生产方法:高氯酸一醋酐法(专利商不明),氟磺酸催化剂法(专利商:杜邦公司),固体酸催化剂法(专利商:韩国PTG公司),杂多酸催化剂法(专利商:日本旭化成公司)【国外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2005年全球聚四氢呋喃的总生产能力约56.1万吨。

美国、日本、西欧地区是主要的生产国家和地区,其中巴斯夫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四氢呋喃生产公司,总生产能力达到l8.8万吨/年,约占世界聚四氢呋喃总生产能力的33.5l%,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建有生产装置。

我国聚四氢呋喃生产和发展现状

我国聚四氢呋喃生产和发展现状

11.1 我国聚四氢呋喃生产和发展现状聚四氢呋喃(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简称:PTMEG)是由四氢呋喃经氧离子开环聚合而制得。

常温下为白色腊状固体,融化后为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用于聚氨酯弹性纤维(Spandex氨纶)、聚氨酯弹性体、酯醚共聚物。

其中PTMEG最大的消费市场是氨纶,占总量的50%,其次是聚氨酯弹性体,占总量的35%,酯醚共聚物约占总量的15%。

PTMEG分子量不同有不同的用途。

平均分子量650-1000的PTMEG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成耐磨、耐油、低温性能好、强度高的橡胶,用作轮胎、合成革、汽车仪表盘、装饰材料、电缆等;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丁二醇制成嵌段聚醚聚酯弹性材料用作蛇形管、传送带、压簧材料及软管等。

平均分子量1800-2000的PTMEG与MDI反应制得氨纶,其强度高,回弹性能接近天然橡胶,号称人类“第二皮肤”,是近年来纺织工业中广泛采用的新型材料。

由于聚四氢呋喃生产工艺复杂,工艺条件要求极为苛刻。

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聚四氢呋喃的工业技术,并垄断着国际市场。

2003年前,我国聚四氢呋喃生产装置只有2套,分别为济南圣泉集团和山西三维集团公司所有,总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12月12日与俄罗斯国家应用化学科研中心签定了独家转让10000吨四氢呋喃和5000吨聚四氢呋喃技术的合作协议。

经过三年多的消化吸收、工程设计、工程安装,以及中俄双方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5000吨聚四氢呋喃一期工程于2002年5月18日一次试车成功,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规定的质量要求,经实验鉴定产品完全符合氨纶纺丝和聚氨酯的工业要求,成为我国聚四氢呋喃第一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聚四氢呋喃产品长期以来被西方国家垄断,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该以无机酸作催化剂,采用两步法连续生产工艺,整个过程采用DCS操作,人员少、产品质量稳定、三废少、容易治理,副产醋酸钠、醋酸甲酯可以回收。

聚四氢呋喃用途

聚四氢呋喃用途

聚四氢呋喃用途
1聚四氢呋喃的用途
聚四氢呋喃(PTFE)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有耐高温热、耐腐蚀性强等特点,更适合在极端环境下使用。

因此聚四氢呋喃又被称为“万能塑料”,其用途也很广泛。

2电气绝缘材料
聚四氢呋喃具有极佳的耐热和耐绝缘性,可以作为一种高精密的电气绝缘材料。

它可以用于生产绝缘袋和绝缘管,可防止短路和电火花的产生,也可以用于电线和电缆的防护。

3塑料制品
聚四氢呋喃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力学强度,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如导热器、管道等。

此外,它可以用于制作仪器壳、仪表等,有助于仪器保护和使用寿命。

4密封材料
聚四氢呋喃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可以用于制备密封件,如机械密封和水体密封。

它可以防止液体和气体的泄漏,为工业代替传统的橡胶密封提供有效的应用。

5医疗设备
聚四氢呋喃被广泛用于制造许多医疗设备,例如口罩、纱布等。

这些设备不仅防止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进入医院,还有利于消除医患双方接触造成的感染传播。

6勺子
聚四氢呋喃勺子无毒无味,具有柔软透明等特点,相当安全和舒适,常用于家庭的餐具中。

它的极强的耐磨性可以有效防止碰撞,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聚四氢呋喃用途的介绍。

聚四氢呋喃延伸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助于科技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聚四氢呋喃国标

聚四氢呋喃国标

聚四氢呋喃国标(原创版)目录1.聚四氢呋喃的概述2.聚四氢呋喃的性质和用途3.聚四氢呋喃国标的制定4.聚四氢呋喃国标的意义5.聚四氢呋喃国标的实施正文【聚四氢呋喃的概述】聚四氢呋喃(Poly(tetrahydrofuran)),简称 PTF,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 (C4H2FO)n。

它是一种无色、易燃、低毒的液体,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聚四氢呋喃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

【聚四氢呋喃的性质和用途】聚四氢呋喃具有以下优良性质:1.良好的溶解性:聚四氢呋喃可以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如醇、酯、酮等。

2.化学稳定性:聚四氢呋喃在常温下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低毒性:聚四氢呋喃的毒性较低,对人体和环境友好。

4.耐磨性:聚四氢呋喃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用于制备耐磨材料。

基于以上性质,聚四氢呋喃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化工:用于生产其他化学品,如聚合物、树脂等。

2.医药:用于制药过程中的溶剂和添加剂。

3.农药:用作农药中的溶剂和稳定剂。

4.涂料:聚四氢呋喃可用作涂料的溶剂,提高涂料的性能。

【聚四氢呋喃国标的制定】为了保证聚四氢呋喃的质量和安全使用,我国制定了聚四氢呋喃国标。

该标准规定了聚四氢呋喃的纯度、水分、酸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保证聚四氢呋喃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聚四氢呋喃国标的意义】聚四氢呋喃国标的制定具有以下意义:1.保障产品质量:国标规定了聚四氢呋喃的纯度、水分、酸度等指标,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

2.保证安全使用:符合国标的聚四氢呋喃产品,其纯度和安全性得到保证,有利于安全使用。

3.促进行业发展: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聚四氢呋喃国标的实施】为了确保聚四氢呋喃国标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符合国标要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不符合国标的产品流入市场。

聚四氢呋喃PTMEG-MSDS

聚四氢呋喃PTMEG-MSDS

MSDS(物料安全数据表)-- PTMEG130000015312修订日期:2006年3月7日1.化学产品/公司标识物料标识分子式:HO[(CH2)4-O]nH等级:250 到2900 (根据分子量进行分级)商品名称和同名: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公司标识:制造厂家/销售商英威达S.à r.l.英威达楼4123 East 37th Street NorthWichita,KS 67220电话号码产品信息:1-877-446-8478 (美国以外770-792-4221)运输应急:CHEMTREC 1-800-424-9300 (美国以外703-527-3887)医疗应急:1-613-348-3616 (24 小时)2.组分/有关成份的信息组份物料CAS号%25190-06-1POLY(OXY-1,4-丁二醇)-A-HYDRO-W-HYDROXY 1003.危险识别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会刺激皮肤和眼睛。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果接触皮肤,会刺激皮肤,出现不适或皮疹。

如果接触眼睛,会刺激眼睛,出现流泪或视觉模糊。

致癌信息:在浓度等于或高于0.1%时,本物质中的组分没有被IARC、NTP、OSHA 或ACGIH列为一种致癌物质。

4.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该物质,移到空气新鲜处。

如果没有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困难,输氧并打电话叫医生。

皮肤接触:接触以后用水冲洗皮肤。

衣服在清洗后再使用。

如果搬运发热的物料,进行灼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万一接触眼睛,立刻用大量的水至少冲洗眼睛15分钟。

打电话叫医生。

摄入:无特殊的干预措施可建议,因为该物品不可能存在摄入危险。

不过,如果出现症状,看医生。

5.消防措施#易燃特性闪点:>163℃(>325 F) 对于250 – 2900的等级方法:TOC在空气中的易燃限值(%)(体积计)LEL:不适用UEL:不适用自燃温度:参见下面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火灾和爆炸危险:溢出物遇到表面积大的材料(诸如,保温纤维),能够迅速分解,从而释放出极易燃烧的四氢呋喃、一氧化碳等,并在低至100℃(212 ° F)的温度下点燃。

聚四氢呋喃PTMEG简介

聚四氢呋喃PTMEG简介

中科院 华锦集团
杂多酸催化剂
尚未工业化 转化率低
12
2.1 工艺流程简述
PTMEG反应由聚合、脱色、醇解及分解四个反应组成。 PTMEG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13
PTMEG工艺流程简图 工艺流程简图
14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 介 绍 人
聚四氢呋喃简介 聚四氢呋喃简介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咨询部
目 录
市场初步分析 产品性能及用途 国内外市场分析
1
工艺方法比较 工艺流程简述
1 市场初步分析
–1.1 产品性能与用途
产品性能
四氢呋喃均聚醚(PTMEG),常温下为白色蜡状固体, 熔化后为透明、无色液体。
传统工艺
氟磺酸 催化剂
DuPont
碱性催化剂 含氟酸树脂催化剂
PTG 新工艺
Conser
固体催化剂
三废少 催化剂循环使用 1.设备腐蚀小 2.THF和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3.流程短,占地少 4.已工业化 1.THF和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2.设备腐蚀小 3.流程短,占地少
旭化成
杂多酸催化剂
技术暂不转让 转化率低
主要用途
PTMEG主要用于生产氨纶、聚氨酯弹性体和酯醚共聚 弹性体。国外PTMEG的最大消费市场是氨纶(49%)、 其次是聚氨酯弹性体(占36%左右)和酯醚共聚弹性 体(15%)。国内主要用于氨纶和聚氨酯弹性体,国 内酯醚共聚弹性体基本是空白。
2
1.2 国内外市场分析 1.2.1 国外市场分析
生产厂 山西三维集团公司 中化国际(太仓) 巴斯夫 台湾大连(仪征) 前郭 小计 生产能力 15000 20000 60000 40000 20000 155000 7 固体催化剂 工艺路线 固体催化剂 杂多酸 固体催化剂 BDO BDO 正丁烷 环氧丙烷 糠醛

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

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

在化学领域,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

它在药物、材料和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本文将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您全面了解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在化学领域的意义。

一、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的结构和性质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量较大,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其主要结构为聚氧化四氢呋喃单元组成的线性链状结构,具有较强的极性和亲水性。

在化学性质上,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拉伸性,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形态的高分子材料。

二、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在药物领域的应用在药物领域,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常用于药物载体和控释系统的制备中。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释药性能,可以将药物与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结合,制备成多种类型的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稳定输送和靶向释放,为药物疗效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在材料领域,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常用于柔性聚氨酯泡沫、弹性体和高分子涂料的生产中。

其优异的柔韧性和拉伸性,使得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鞋材等领域,为产品性能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的研究意义在化学领域,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在药物、材料和生物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而对其结构和性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个人观点和理解3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多元醇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药物、材料和生物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在传统的药物载体和材料制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聚四氢呋喃国标

聚四氢呋喃国标

聚四氢呋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种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药品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汽车等工业领域。

聚四氢呋喃的生产和检测也成为了行业内的标准规范。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聚四氢呋喃的检测方法和质量要求,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能。

在国家标准中,聚四氢呋喃的检测主要包括外观、相对密度、熔融温度、水分、挥发分、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要求。

首先,外观是聚四氢呋喃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要求聚四氢呋喃应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机械杂质和颜色不均等现象。

对于有颜色的聚四氢呋喃,应当按照标准规定的色号要求进行判定。

其次,相对密度也是聚四氢呋喃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标准要求聚四氢呋喃的相对密度应不大于1.25(25℃)。

相对密度是聚四氢呋喃物理性质之一,反映了其分子量的多少和分子结构的特点。

此外,熔融温度也是聚四氢呋喃的重要性质之一。

国家标准要求聚四氢呋喃的熔融温度应不低于350℃。

熔融温度反映了聚四氢呋喃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水分、挥发分方面,国家标准要求聚四氢呋喃的水分含量应不超过 1.5%,挥发分含量应不超过2%。

水分和挥发分是聚四氢呋喃的化学性质之一,反映了其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度和密封性。

在热稳定性方面,国家标准要求聚四氢呋喃在高温下加热3小时不应出现分解现象。

热稳定性是评价聚四氢呋喃耐高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在机械性能方面,国家标准要求聚四氢呋喃应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

机械性能是评价聚四氢呋喃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其在各种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在仪器设备方面,为了保证聚四氢呋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标准规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要求。

例如,用于测量相对密度的比重瓶应当经过清洗和烘干等预处理步骤;用于测量熔融温度的加热装置应当具备足够的功率和控温精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四氢呋喃,又名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是生产热塑性弹性体如聚酯(HYTRELO)、聚氨酯(弹性纤维)的重要软化段。

THF与阳离子引发剂反应后,生成聚四氢呋喃。

工业上运用一些有限的催化剂系统,如用FSO3H,H2SO4/SO3,HClO4/酸酐,CTSO3H来生产中等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该分子量范围的四氢呋喃主要用于生产热塑性弹性体。

分子量取决于催化剂的浓度、特性及链转移剂(如酸酐及三氧化硫)。

但这些催化剂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要生产所需分子量的聚合物,催化剂的浓度要高。

其次,聚合反应后,需用碱或酸水解,方可在聚合物的端基上获得羟基并生成分子量分布较窄(低于2.0)的聚合物。

再次,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强酸,如HF或硫酸。

为克服上述缺点,我们需尝试研究新的催化剂系统。

最近PAPPAS和ENDO曾报道用于环氧树脂、苯乙烯、双环邻位酯、邻位螺环烃聚合的高效潜热催化剂。

他们使用各种盐作为引发剂,如锍、碘、膦或季铵盐。

1实验从ALDRICH化学公司购买了六氟锑酸钾,α-溴-对二甲苯(98 %),邻-氰基吡啶(99 %),不经提纯直接合成新引发剂。

聚合级的四氢呋喃未经提纯可直接用作单体。

表氯醇用通用方法除去水分后,进行蒸馏,然后贮存在4A的分子筛中。

吡啶用CaH2干燥24 h后,进行蒸馏。

1.1合成对二甲苯基-邻氰基吡啶溴酸盐在一个双颈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α-溴-对二甲苯(14.95 g,70.2 mmol),邻氰基吡啶(8.53 g,81.15 mmol),氰甲烷(45 mL),在室温下搅拌8 d。

反应完成后,氰甲烷被蒸发掉,剩余固体在二乙醚中再搅拌12 h后进行过滤,除去未反应的物质。

过滤出来的绿色沉淀物在30 ℃不减压干燥24 h,得到18 g(78 %)的产品。

1.2合成对二甲苯基-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新催化剂把配置好的吡啶溴酸盐(1.0 g,3.35 mmol)溶解在20 mL的蒸馏水中,在通氮气的情况下搅拌2 h,把六氟锑酸钾溶解在20 mL蒸馏水中后,加入到溴酸盐溶液中,搅拌10 min,收集到白色沉淀,然后在50 ℃下真空干燥24 h,收率40 %。

1.3THF的聚合把THF(10 mL)、引发剂及助催化剂的均相混和物加入到配置有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中,在硅油浴中进行聚合反应。

加入1 N HCl(1 mL)后搅拌10 min,反应终止。

用苯/蒸馏水(40 mL/120 mL)萃取反应混合物,在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2 g),搅拌3 h,除去残留水分。

苯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蒸馏。

残留的黏性聚合物在30 ℃下真空干燥24 h。

我们还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及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1.4黏度的测量30 ℃下,用Ubbelohde型黏度计测量苯溶液中聚四氢呋喃的特性黏度。

1.5聚四氢呋喃的水解把准备好的聚四氢呋喃(0.61 g)和1 N HCl(60 mL)回流12 h,冷却至室温。

用二氯甲烷/蒸馏水(50 mL/50 mL)萃取3次,直到pH值中性。

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过滤。

蒸发滤液,除去二氯甲烷溶剂。

生成的黏性聚合物在减压下干燥24 h,可得蜡状的聚四氢呋喃,端部羟基含量达80 %。

2特性用Varina Gemini—300摄谱仪做H—核磁共振,用Brucker IFS48光谱仪做红外试验。

在Perkin-Elmer 7 seriesDSC上以10 ℃/min的速率加热;通氮气的情况下测量热变温度(Tg和Tm)。

用ShimazuLC-4A GPC,STYRAGEL柱,THP作为溶剂,聚苯乙烯进行标定来测量分子量分布。

3结果及讨论3.1合成催化剂对二甲苯基-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MPH)为一种新型催化剂。

通过邻-氰基吡啶与ɑ-溴-对二甲苯反应,然后与水溶液中的反离子SbF6-交换而成。

我们通过H-核磁共振及FT-IR红外光谱确认催化剂的分子结构。

如图1所示,典型的几个峰分别为对于甲苯基中的甲基和亚甲基。

苯基在质量分数为2.4×10-6,6.1×10-6和7.4×10-6时出峰,在9.2×10-6,8.8×10-6,8.7×10-6和8.4×10-6时分别观察吡啶基团中的4种质子,它们的结合比例与预期效果相同。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在约3 000 cm-1时出现弱峰,在1 614 cm-1~1 434 cm-1区间出现中等吸收峰,主要是由于芳香烃及脂肪烃的C-N官能团及吡啶基团造成的。

我们同时也观察到637 cm-1处由于存在SbF6-基团,出现强峰。

催化剂特别容易吸水,所以在3 525 cm-1处开始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因此,聚合前把催化剂中的水分降至低于质量分数为20×10-6是非常必要的。

3.2聚合为了检验催化剂的活性,我们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浓度、聚合时间及温度、表氯醇(EPH)助催化剂的浓度,进行了THF的本体聚合试验。

反应生成的聚四氢呋喃转化率较低,仅为1.0 %~40 %,数均分子量范围为800~5 300,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其范围相应地变大。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Mn)范围为1.4~1.6,比较窄,在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优势。

自从聚四氢呋喃在工业上用作热塑性弹性体的软化段以来,要求聚合后要有一种分馏工艺,以便生产出分子量分布低于2.0的聚合物。

其熔融范围为17 ℃(Mn830)至42 ℃(Mn5 210),这些结果与工业产品的结果相符。

聚四氢呋喃在 1 N HCl中水解,在聚合物端基上获得羟基。

水解样品与醋酸酐反应,然后用 1 N NaOH(ASTMD-1638)滴定来分析端基,确定羟基数。

羟基数的测量结果与工业产品相当,如Mn1 980,羟基数约为50。

3.3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图2给出了分子量和转化率相对于反应温度的趋势。

温度变化范围为30 ℃~55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量和转化率均增加,但在55 ℃以后,它们均急剧下降。

主要是由于THF的聚合平衡及本体聚合的上限温度较低(Tc=83 ℃±2 ℃)所致。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上限温度Tc时,无聚合物生成;低于Tc时,单体浓度将低于平衡浓度,不会发生聚合反应。

为得到高转化率及所需分子量的聚合物,分别在45 ℃和55 ℃时进行聚合试验,根据阿列纽斯表述,我们计算出使用新催化剂时,聚四氢呋喃本体聚合的活化能Ea为62 kJ/mol。

3.4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我们在55 ℃时获得的分子量和转化率较45 ℃时要高,但2 d后两种温度下的转化率和分子量又急剧下降,可能是由于聚四氢呋喃的解聚反应超过THF的聚合反应,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把聚合时间压缩至2 d。

3.5助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未加助催化剂表氯醇(EPH)的情况下,以摩尔比为1.0的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结果只有少量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转化率影响很大,当助催化剂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时,分子量和转化率最佳。

相反,当摩尔比大于1.0时,助催化剂的活性急剧下降。

3.6催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催化剂与助催化剂摩尔比为1∶1的情况下,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转化率升高,而分子量则逐渐下降。

4聚合机理根据讨论结果,我们得出了新型催化剂对二甲基苯基-邻氰基六氟锑酸盐(MPH)阳离子聚合的可能机理。

对二甲基苯基-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分解为对二甲苯阳离子和邻氰基吡啶,并达到动态平衡。

阳离子(Ⅱ)通过苯基的共振效应趋于稳定,随着反应向K1反应方向移动,吡啶阳离子(I)变得不再稳定。

另外,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1)的位阻效应,加大了C-N键的断裂程度。

生成的阳离子(Ⅱ)充当THF聚合反应的活性种,即阳离子(Ⅱ)与THF反应,生成四氢呋喃氧盐(IV),氧盐(IV)与THF单体反应进行扩链,生成聚四氢呋喃。

另外,在表氯醇助催化剂(EPH)存在的情况下,阳离子(Ⅱ)与表氯醇的环氧乙烷环作用,生成新的氧离子盐(Ⅲ),如图1所示。

助催化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前面已讨论过,与本结果相一致。

另外,当助催化剂表氯醇的浓度大大超过催化剂浓度时,阳离子(Ⅲ)的扩链仅仅集中在助催化剂上。

在链终止阶段,催化剂中释放出来的吡啶进攻扩链端的THF氧盐离子,终止THF的聚合反应(如图2所示)。

链终止后的聚合物中加入1 N HCl进行水解,链端基团转化为羟基。

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数据强有力地支持了这种链终止机理。

聚四氢呋喃水解前的核磁共振光谱说明链终后,邻氰基吡啶和对二甲苯基团较弱,但在水解后,对二甲苯、邻氰基吡啶、六氟锑酸盐的芳香族C-H官能团吸收段分别出现在3 100 cm -1,1 614 cm-1及635 cm-1处,但水解后将消失,聚四氢呋喃水解后的红外光谱与BASF产品的红外光谱一致。

5结语新催化剂通过邻氰基吡啶与α-溴-对甲苯反应,然后与水溶中的SBP6-反离子交换而成。

该催化剂在助催化剂表氯醇(EPH)存在的情况下,对四氢呋喃的聚合非常有效。

反应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800~5 300,分子量分布相对窄,范围在1.4~1.6。

我们同时也发现新催化剂作用下THF的阳离子聚合机理。

基于上述结果,对于生产用热塑性弹性体软化段的聚四氢呋喃而言,新催化剂系统为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引发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