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晒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出处以及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3.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文中文言词语较多,句式复杂,需要重点掌握。

2.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熟悉课文,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理清课文思路;背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吗?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原则是什么吗?

点拨:归纳了一下大概有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团结、顾全大局等。

现在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融洽。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

二、背景介绍

1.文体知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

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课文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题解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

2)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陵县境内。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共叔段三个字,表示:

*共(gōng),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

*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或者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

*段,是名。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注意读音。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一)、本文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满足。

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

(二)、本文需要掌握的通假字

1.佗邑唯命

2.谓之京城大叔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焉辟害

5.无庸,将自及

6.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7.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孝子不匮,用锡尔类

(三)、本文需要掌握的古今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2.都城过百雉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5.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6.至于廪延

(四)、本文需要掌握的一词多义

(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厌”的意思。

(2)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谓”字的宾语是“何”,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3)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

(4)其是之谓乎!

“是”代词,“之”指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主题;分析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这篇课文的内容梳理了一遍,积累了相关文言知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讨课文主旨内容。

二、理清的层次结构。

点拨:全文共9段,分4个部分:

(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开端)

(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三)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的解决)

(四)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

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

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

情节结构:先总的这篇文章记叙了郑庄公击败其弟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阴谋夺权前后的故事。从“初”武姜生庄公起,到庄公与武姜和谐“如初”止。作者以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三、研习第一部分。

①读教师示范读,学生自己读结合。

②析 (用幻灯把题目显示出来):学生讨论之后回答。

(1)“惊姜氏”中“惊”的用法是怎样的?

(2)“遂恶之”、“亟请于武公”中的“恶”“亟”的读音是怎样的?

(3)“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中的“于”的用法

点拨:(1)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2)wù qì(3)从/向介词

小结:本部分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四、研习第二部分。

思考:你看到的庄公是“忍让”,还是有意“养成其恶”?

学生自由发言。

五、研习第三部分。

1.提问:文章哪段写了“郑伯克段于鄢”具体事件?

明确:第六段。

2.分析第六段:

教师提问,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解答。

1.共叔段从一开始到“将袭郑”之间有哪些举动?你如何评价共叔段?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