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总结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发展史(三个时期):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20世纪初)、学科发展期(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20世纪40、50年代)

流行病学: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揭示现象)

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找出原因)

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提供措施)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发生(时间)、在什么地区发生(空间)、在哪些人群中发生(人间)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100%,1000/千,或10000/万)

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罹患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感染率: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 (K=100%)

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时间分布包括: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短期波动(时点流行):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

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周期性: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长期趋势(长期变异):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描述疾病或者某种特征在时间、

地点、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现况研究(主要方法);生态学研究;纵向研究;爆发与流行调查;筛检。

现况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也称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现况研究类型: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Census):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指从某人群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样本)进行调查,用这部分样本的调查结果推算出该人群总体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这是以小窥大,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度,并进行比较,以判断某因素与该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匹配过头(over-matching):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该因素可能就是所研究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由于匹配的因素不参与分析,而导致丢失了信息,使研究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减弱或消失。

病例对照研究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①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高样本越小)。

②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OR越大样本越小。

③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样本大于α=0.05。

④要求的检验把握度1-β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是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生存率

主要类型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以病人为研究对象,以个体为干预单位

常用于检验和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2、现场实验(field trials)

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以个体为干预单位

常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效果,如预防接种。

3、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s)

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

常用于评价某种预防措施效果。

4、群组试验:以小的群组作为干预单位。如家庭办公室

基本特点:

前瞻前瞻性研究;随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对照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设立对照的方式: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为避免偏倚可采用盲法。

单盲(single blind)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double blind)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研究对象、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

临床试验是最常用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类型

第七章筛检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作出诊断。

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一项筛检试验优劣的评价可从真实性、可靠性、收益三方面进行

真实性又称为效度,指一项筛检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数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

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正确诊断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第十一章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针对致病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

二级预防(“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可通过普查、筛检、和群众自我检查等手段来实现。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症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防止复发和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疾病监测系统1.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人群为现场开展开展工作,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2.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病原体或其它致病因素开展监测。如我国的流感监测

3.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现场开展工作,如我国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上级单位接收称为被动监测。如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

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要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如传染病漏报调查。主动监测的质量优于被动监测。

监测病例:以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确定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在疾病监测中应逐渐提高监测病例中实际病例的比例。

直接指标: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

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可以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易于获得的指标作为监测的间接指标,同样可以达到监测的目的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之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