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番茄的研究进展

1、抗病转基因番茄
• 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 花叶病毒(AMV)和番茄黄花卷叶病毒(TYLCV)等是引起 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病原。在番茄转基因抗病毒育种中, 主要利用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 复制相关蛋白(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EP)基因、卫星RNA基因和病毒片段的反义RNA基因等。 外壳蛋白(CP)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可以干扰病毒脱 衣壳,抑制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和积累从而 使转基因植株获得了病毒抗性。
•
2003年陈溪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 胰岛素,通过以口服方式摄入胰岛素来研究在抑制自身免 疫攻击以及预防I型糖尿病中所起到的作用,己经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
•
2006年, Chen等人将肠道病毒EV71的外壳蛋白VP1基
因导入番茄,外壳蛋白VP1在转基因番茄中获得了表达.用 转基因番茄喂食小白鼠,小白鼠可以抗肿瘤细胞的感染。
2003年王仁厚利用转基因番茄表达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aFGF),通过构建的双元表达载体带有一个经过改构的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fgf),载体上的选择标记基 因为manA,它使得转化过程中可以使用PMI这种不含抗生素及 除草剂的选择系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afgf 转基因番茄植物,并且通过PCR-Southern、RT-PCR证明了afgf 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
•
葡激酶( Staphylokinase,SAK)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泌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首次发现于 1948 年,它可以 激活人体中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血纤维蛋白溶酶,从而 溶解血栓。同其他溶栓药物相比,葡激酶具有溶栓效果好, 纤维蛋白选择性强,无显著促凝血作用等优点。 2011杜景川等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葡激酶( Staphylokinase,SAK) 基因导入番茄中。经 PCR、 Southern 杂交和 Northern 杂交检测,葡激酶基因已整合 到再生番茄植株基因组中,共获得 8 个转基因株系。经 ELISA 检测,转基因番茄的果实和叶片均能表达 SAK 蛋白, SAK 蛋白在果实和叶片可溶性蛋白中的比例最高分别为 3.42%和2.47%。转基因番茄中的 SAK 蛋白具有一定的溶栓 活性,溶栓比活力为 3 866 AU·mg-1。
剔除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的研究进展

同物种 间基 因交 流 , 已经成 为 现代 生物 科 学 的前 沿 技术 , 到科学 界 和 普 通 民众 的高度 重 视 。据 受
农 业生 物技 术应 用 服务 组 织 (S A 统 计 ,9 6 IA A) 19
年 转基 因植 物在世 界 范 围内进 入 规模 化 生 产 , 转
目前消 除这种 安 全 隐患 有 两种 方 式 , 一 是 第 选 择非抗 生 素抗性 基 因作 为选 择标 记 , 如 以 甘 例
meh d frmo igc r lt emak rg n sa dg v rs e t fterd v lp n. to so e vn or ai re e e n a eapo p c i e eo me t e v o h
Ke r s r n g n c p a t ma k rfe ; o v r in s se ; i —p c f e o i ain y wo d :ta s e i l n ; r e — e c n e so y tm s e s e i c rc mbn t r t i o
浙 江 农 业 学 报 At gi l reZ ea gni, 0 2 2 ( ) 3 5— 5 c A r u ua h ines 2 1 ,4 2 :5 3 9 a ct j s
ht:/ w .jyb c t / w w z x .n p n
何海燕 , 周洁 , 李亚丽 , 剔除转基 因植物 中选择标记 的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1, ( )35 39 等. J. 2 22 2 : — 5. 0 4 5
速度 递增 , 为全球 推 广 速 度最 快 的农业 生 产 技 成 术 ¨。 然而 国际上 对 转 基 因 生 物 的安 全 性 争 论 不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及中间试验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及中间试验于恒秀;刘巧泉;徐丽;陆美芳;蔡秀玲;龚志云;裔传灯;王宗阳;顾铭洪【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09(35)6【摘要】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中Wx基因表达水平和成熟种子中Wx蛋白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个转基因系降低至10%左右,相当于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1个转基因系降到了2%以下,形成了糯稻新品系.转基因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其胶稠度相应变软,而糊化温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囚水稻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武香粳9号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成功培育了无抗性选择标记且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反义Wx基囚水稻新品系.【总页数】7页(P967-973)【作者】于恒秀;刘巧泉;徐丽;陆美芳;蔡秀玲;龚志云;裔传灯;王宗阳;顾铭洪【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海,202183;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念研究所,上海,200032;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念研究所,上海,200032;扬州大学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 [J],2.无抗性选择标记转AP1基因抗病水稻新品系的选育 [J], 于恒秀;刘巧泉;王玲;赵志鹏;徐丽;黄奔立;龚志云;汤述翥;顾铭洪3.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含有抗稻瘟病基因和软米基因两系不育系水稻新品系 [J], 赵国超; 王冬翼; 张珍; 王彤; 吴雪源; 曾文秀; 李建粤4.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优质长粒香型软米水稻新品系"上师大19号" [J], 胡兰;孙双燕;曹伟召;曾文秀;赵国超;李建粤5.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 [J], 王玲;于恒秀;黄世文;赵志鹏;龚志云;汤述翥;顾铭洪;刘巧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表达载体[发明专利]
![一种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表达载体[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ab1172ab2e3f5727a4e9620b.png)
专利名称:一种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表达载体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朱祯,陈松彪
申请号:CN200410039232.4
申请日:20040209
公开号:CN1654662A
公开日:
200508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表达载体,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高效率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及其所用的双标记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标记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包含两个独立的T-DNA,其中一个T-DNA含有选择标记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另一个T-DNA携带目的基因。
本发明创造性地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为一个可视的剔除标记构建在与选择标记基因相同的T-DNA结构域上。
由于gfp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位于同一T-DNA结构域上,二者在转基因后代植株中偕同遗传,同时由于gfp基因能在许多种植物中稳定表达和方便地检测,所以这一体系能普遍适用于大多数包括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在内的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地址: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科院遗传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关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系统要 求共转化 频 率 高 , 且共 转化 的 D A在 受体 细 胞 中处 N 于不连锁状态 , 以满 足剔 除标 记 的需 要 。D l k J 才可 e o 等 Bc 用 两个农杆 菌转 化 油菜 , 转化 率达 6% ~8%。M Ki t 共 0 0 cn h g 等[在烟草 的转化 中用两 个分 别带 有 不 同基 因 的农 杆 菌进 ] 行 转化 , 后代 进行 筛选 获得 了 只带有 一个基 因的转化 体。 对 刘 峰等 I利用 双农 杆菌/ 8 ] 双质粒 的共转 化系统 获得 了无 选择 标记转磷 酸烯 醇式 丙 酮酸 羧化 酶基 因的水 稻植 株 。在 实 际 应用 中 , 由于 不 同转化 质 粒 载体 中的转 基 因共 整合 频 率偏 低, 且常 整合 在受 体基 因组 的 同一位 点上 , 使共 转化 系统 的
安徽农业科学 。oma o A hi .Si 0 9 3 (2 :30—59 ,4 5 Ju l f nu A c. 0 ,7 1 )59 2 32 50
责任编辑
李 占东Biblioteka 责任校对况玲玲 无选 择标 记 转 基 因植 物研 究 进展
张 洁, 郑文永, 王冬梅 (北 业 学 命 学 院河 保 7O 河 农 大 生 科 学 ,北 定OO) 11
有 目的基 因而不含 有标 记 基 因的转 化植 株 。这 主要是 由于 两个基 因不可能完全位 于同一个 整合位 点 , 因此转基 因植株 在其后 的 自交过程 中 , 目的基 因和标记 基 因会 发生分 离和重
在人或动物 消化道 内的数 量 , 危及抗 生素 在临床及 兽 医 这将
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转化 技术 、终止 子技术 、雄 性不育 技术 、外 源基 因删除 技术 。其 中, 源基 因删 除技术 为实现 转基 因 生物的安 外
全 应用 展 示 了诱人 的前景 。最后,对探 索新 的安全 转基 因技 术策 略保 障转基 因生物安全 提 出 了建 议。
关 键词 :转基 因生物;生物安全性;安全转基因技术;外源基 因删除技术
Ad n e n t a g nec n a nm e tt c o o i s va c s0 r ns e o t i n e hn l g e Z NG Qi Z NG J e g, U nF n Z HA a , HA nF n F We — e g, HANG Ho gJ g, UA Wl . n n i n —i Y N e J n n u
综 述
安全 转基 因技术 研 究进展
张茜 ,张金凤 ,付 文锋 ,张鸿景 2 袁文 军
1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林 木 育 种 国 家工 程 实 验 室 ,国家 林 业 局 树 木 花 卉 育 种 与生 物 l程 重 点 开 放 实 验 室 , 木 、 . T 林 花卉 遗 传 育 种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北 京 10 8 ; 003 2 河 北 省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家庄 0 0 6 : . 石 50 1 3 河 北 省 围场 满 族 蒙 古族 自治县 林 业 局 ,围场 县 0 85 . 640
摘 要 :转基 因生物安全性 问题 已5起 了公众的普遍担忧, 重制约 了转基 因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近年来,研 『 严
究 者探 索 了不 同 的技术 策 略来 解 决转 基 因生 物 的安全 性 问题 ,安全 转基 因技术 成 为 当前 转基 因研 究 的热 点之
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a dBoe nl y S a dn r i e Jn n 5 10, hn ; . e aoao Co ee c m rvm n a d n i c oo , hn ogPo n , ia 0 0 C i 2 KyLbrtr o r Gnt poe t n th g vc 2 a yf p iI e Bo cnl y H ag uia, n t o A r utr, i n2 00 C i ; . ol e iehoo , u nhah i Mi ̄r f gi l e Jn 5 10, hn 3 Clg o t g y c u a a e f ce , Si e c n
中图分类号 :5 10 5 3 s 1 .3 . 文献标 识号 : A 文章编 号 :0 1 4 4 ( 0 1 0 - O 9 0 10 - 9 2 2 1 ) 7 OO - 6
Adv n e n Ag o a tru —M e i td Co — Tr n f r a i n S se a c s i r b ce im — da e — a so m to y t ms f r M a k r—Fr e Tr n g n c Rie 0 re e a s e i c
行该方面 的研究意义重大 。在遗传转化过程 中, 抗性标 记基 因是筛 选转化体 的有效手段 , 但也带来 了生态环 境及食品安全方面 的潜在隐患。为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 因水 稻 , 用共转 化无 选择标记 系统 , 法简单 可采 此方 易行 , 可操作 性强 , 尤其是农 杆菌介导的共 转化法 , 应用较为 广泛 。同时 , 对获得 的转基因水稻 , 其生物安全性
S a dn o a n e i , ia 50 4 hn ; . h it d l Sho i L iu L iu2 10 , hn ) h nogN r l i rt Jn n20 1 ,C i 4 T eFr d oln aw , aw 7 10 C i m U v sy a s Mi ec a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1.转基因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其主要过程为: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
转基因技术根据人们的意愿操作, 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 从而定向地改变生物遗传特征, 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技术。
简而言之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大自然不同物种的优秀基因组合到另一个新的物种里面,新的基因信息可以按照要求转入另一种机体, 借以提供一种手段来改造农作物的性状和改良家畜品种, 或生产安全高效的药物, 或制作预防严重疾病的疫苗, 或进行基因治疗, 或制作一系列的食品或蛋白质等,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和医药学,解决人类的粮食、健康、能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1.1植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病毒介导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电激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真空渗透转化法以及聚乙二醇介导法等。
1.1.1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最早始于1985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