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密鲴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密斯特黄彩鲶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密斯特黄彩鲶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房伟平;邹记兴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密斯特黄彩鲶为鲶形目、鲿科鱼类,背部体色金黄,腹部白色。
关于黄彩鲶的分类,我们经初步鉴定认为其原产地为东南亚等地,根据国内外鱼类资料,可将其归为鳠属,这里,我们暂按国内分法将其命名为MystusSp.。
【总页数】3页(P10-11,后插1)
【作者】房伟平;邹记兴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尾密鲴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黄邦星
2.密斯特黄彩鲶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研究 [J], 房伟平;林永贺;陈振龙;邹记兴
3.密斯特黄彩鲶卵巢发育的研究 [J], 房伟平;卓孝磊;邹记兴
4.杂交鲶(怀头鲶♀×鲶♂)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J], 赵春刚;陈军;王鹏;潘伟志;关海虹
5.密斯特黄彩鲶人工繁殖与胚胎发育的研究 [J], 房伟平;陈振龙;邹记兴;李国文;林显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鳞斜颌鲴

繁殖技术
(1)自然繁殖
细鳞斜颌鲴自然繁殖的要求条件不高,一般只要有一定的流水刺激,即使流速在0.2米/秒左右也可产卵。因 此,在有流水河道的水库、湖泊等自然水体中,引种细鳞斜颌鲴,一般都能自行繁殖,形成天然种群。在繁殖季 节,适当注意繁殖保护,可以扩大种群维持稳产高产。
(2)人工繁殖
雌雄鉴别:在生殖季节,在雄鱼头部、鳃盖、胸鳍和鳞片上,有白色追星出现,体表比雌鱼粗糙,轻压腹部 能挤出乳白色精液。雌鱼则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压感松软。若用挖卵器取卵检查,卵粒大小均匀、饱满, 容易分开,这就是已达性成熟的标志,可以进行人工催产。
亲鱼选择:性成熟的2龄细鳞斜颌鲴,雌性个体重在350克以上,雄性则在250克以上。因此,选用500克左右 的亲鱼催产效果好,其怀卵量在10万粒左右。
亲鱼培育:细鳞斜颌鲴亲鱼可用专池培育,也可与鲢、鳙、草鱼等混养培育,它对培育条件的要求不高。如 果单塘培育,每亩水面可放养亲鱼125千克左右,若是在小池塘中培育,可放养几十尾,或近百尾亲鱼。在春、 秋两季,需保持较肥的水质,只要适量投喂豆饼浆、糠或麸皮等饲料,就能使其发育成熟。如果采用混养形式, 每亩混养百尾左右,到产卵季节之前,再分出单独精养1个月左右,也能达到成熟。
感谢观看
营养价值
1)鳔和皮中粗蛋白质量分数较高,肌肉次之,眼最低(♀/♂,8.48%/7.37%),雌雄鱼各部位粗蛋白质量分数, 除雌性性腺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外,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
黄鳝养殖中的人工授精技术及繁育方法

黄鳝养殖中的人工授精技术及繁育方法黄鳝是一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黄鳝养殖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而人工授精技术在黄鳝养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黄鳝养殖中的人工授精技术以及相关的繁育方法。
一、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性黄鳝养殖过程中,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繁育效果,保证黄鳝的数量和质量。
人工授精可以确保选种优良的品种,在繁殖过程中避免遗传缺陷。
此外,通过控制人工授精时间、数量和质量,可以避免黄鳝的过度繁殖,保持养殖场的生态平衡。
二、人工授精技术的具体步骤1. 筛选种鳝:选择健康、体型适中的黄鳝作为种鳝,注意排除有缺陷或疾病的个体。
2. 准备工具:准备好人工授精所需的工具,如容器、盛放黄鳝精液的容器、显微镜等。
3. 适宜的环境条件: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增加成功率。
4. 人工授精操作:将雄性黄鳝固定在操作台上,采用显微镜观察精液的活动情况和繁殖器官的形态。
然后用无菌的工具采集雄性黄鳝的精液,将其放入容器中备用。
5. 雌性黄鳝的处理:将雌性黄鳝放入无菌的容器中,轻轻按摩雌性黄鳝的腹部,以激发其产卵的欲望。
在体内注入黄鳝精液,进行人工受精。
6. 孵化处理:将受精卵放入适宜的水域进行孵化处理,控制水温和水质等因素,促进卵的正常发育。
三、其他繁育方法除了人工授精技术,黄鳝养殖业还可以采用其他繁育方法,以提高繁殖效果和产量。
1. 自然繁殖:自然繁殖是指通过优秀的公母黄鳝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进行自主交配和产卵的方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养殖场具备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的程度。
2. 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指将黄鳝卵采集后放入特定的孵化设备中进行孵化的方法。
通过控制水温、湿度和氧气供应等因素,促进卵的孵化,提高幼鳝的存活率。
3. 利用鳃棘:黄鳝的鳃棘具有一定的繁殖功能,可通过捺母鳝腹部来促使黄鳝释放卵子。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长的养殖周期,且需要控制黄鳝的繁殖节奏的情况下。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点

黄颡鱼养殖技术要点黄颡鱼由于肉质嫩、细刺少、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
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的生长速度缓慢,上市规格小,无法大批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前景看好,养殖效益较高。
现将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腊丁。
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
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处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
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最适生长pH值为7.0~8.4,pH超过8.4则生长受影响。
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2、黄颡鱼属中与黄颡鱼相似的种类常见的有瓦氏黄颡鱼(又叫江黄颡鱼,个体一般在500克左右)、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细黄颡鱼。
目前人工养殖多是江黄颡鱼(成鱼个体一般在350克以上),少数为黄颡鱼。
黄颡鱼与其它几种黄颡鱼的主要区别是,其它几种黄颡鱼(除长须黄颡鱼外)胸鳍鳍棘外缘光滑,内缘有锯齿。
而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胸鳍鳍棘内外缘均有锯齿,但长须黄颡鱼体色青黄,须长且鼻须呈黑色。
另外,光泽黄颡鱼、江黄颡鱼、细黄颡鱼的鳍棘均有毒,人被刺后伤处红肿、剧痛,而黄颡鱼的鳍棘基本无毒。
3.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
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
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全人工饲料。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引言黄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野生黄鳝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成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黄鳝的人工繁殖过程以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鳝人工繁殖黄鳝的人工繁殖主要通过人为控制环境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来实现。
筛选优质种源选择优质的种源是成功进行黄鳝人工繁殖的关键。
优质种源应具有以下特点: -健康:无明显疾病和畸形。
- 体型适中:既不过于肥大也不过于消瘦。
- 性腺发达:性腺发达的黄鳝更容易产卵。
- 成年:通常在2岁以上的成年黄鳝更适合作为种源。
环境调控黄鳝的人工繁殖需要模拟自然环境,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
水质控制黄鳝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为pH值在6.5-8.0之间,水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更换水体。
- 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体污染。
- 安装过滤装置,净化水体。
温度调控黄鳝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温度调控: - 使用加热设备或降温设备来维持适宜的水温。
- 利用遮阳网或者调节光照时间来控制水体温度。
人工受精黄鳝是卵胎生动物,雌性黄鳝会产卵后再受精。
人工受精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选择健康的雌性和雄性黄鳝作为受精对象。
2. 将雌性黄鳝放入孵化箱中,并在合适的时间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刺激其产卵。
3. 采集雌性黄鳝产下的卵子,并放入容器中。
4. 选择优质的雄性黄鳝提取精液,将精液加入到卵子所在容器中,进行受精。
孵化过程经过人工受精后,黄鳝的孵化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将受精卵放入适宜的孵化箱中,并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2. 孵化箱中应保持湿度适宜,可以通过喷水或者加湿设备来实现。
3. 定期观察孵化情况,及时清除死亡胚胎。
黄鳝苗种培育技术黄鳝苗种培育技术是指对孵化出的黄鳝苗进行管理和养殖。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夏花苗培育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夏花苗培育
祁锦纳;孙道军;吕照明;袁耀明;袁志海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2000(030)011
【摘要】@@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鱼尝科,地方名黄姑、黄腊丁,是我国江河湖泊中常见的经济鱼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发其养殖,解决放养苗源问题,我们在1999年开展初繁试验的基础上,于2000年6至8月,在本区蔡潭湖渔场和幸福水库鱼苗场再次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试验,获得成功.得鱼苗99540尾,培育"夏花"82970尾.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祁锦纳;孙道军;吕照明;袁耀明;袁志海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水产局,438100;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水产
局,438100;黄冈市黄州区蔡潭湖渔场,438021;黄州区幸福水库鱼苗场,438022;黄州区幸福水库鱼苗场,438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J], 程维立
2.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刘涛;程保琳;张远松
3.黄颡鱼夏花苗种池塘培育技术 [J], 代国庆;骆小年;徐忠源
4.黄颡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 [J], 闫玉华;
5.瓦氏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试验 [J], 林本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尾密鲴的养殖

黄尾密鲴的养殖
佚名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75(000)005
【摘要】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本地称鱿鱼,又名“黄姑子”.广泛分布于各江河,湖泊,水库中,由于它具有食性广。
能密养高产,病害少,肉嫩味美等优点,因此,历来深受我们萍乡地区渔农所喜爱,是萍乡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年产量达3,600多担,占鲜鱼总产量12%左右.
【总页数】2页(P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 [J], 冯晓宇;王宇希;李行先
2.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J], 黄邦星
3.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J], 黄邦星
4.黄尾密鲴养殖技术 [J], 黄邦星
5.黄尾密鲴人工养殖高产高效技术 [J], 李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一、亲鳝选择及培育目前繁殖用的亲鳝由鳝笼、簖等捕鱼工具从水库、湖泊中捕捞而来。
由于黄鳝存在独特的性逆转现象,因而100%区别雌雄有一定难度,一般雄性体长选择40cm以上,50cm左右最佳,雌性体长选择25cm左右为佳。
亲鳝要求体形肥大健壮,体色鲜艳呈黄色,下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桔红色,生殖孔红肿。
雌、雄亲鳝按2:1或3:1的比例分开培育,将亲鳝池清整消毒后,每平方米投放亲鳝20-25尾。
经过人工驯食蚕蛹等动物性饵料,在培育期间,应注意经常灌注新水,调节水质,并保持水深10-25cm 为佳,每周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3,保证长时间微流水有利于刺激性腺的正常发育。
二、催产与孵化1、催情产卵:当水温达到25-28摄氏度时,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催产,每尾雌鳝注射400-500个国际单位(IV),雄鳝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且效应时间较短。
亲鳝注射药物后,雌、雄亲鳝按2:1或3:1的比例配,放入产卵池内经45-50小时可自产或挤出卵粒,人工授精时通常先采雌鳝的卵(挤卵或剖腹取卵),再解剖雄鳝取出精液,采用干法授精。
2、孵化管理:孵化最适水温为22-28摄氏度,在最适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率越高,一般在25摄氏度时,需经150小时(7-8天)左右孵出。
刚孵出的鳝苗,全长为12-20mm,鳝苗孵出后3-4天,即可放育苗池中专门培育,此时两者水温的温差不宜超过3-5摄氏度。
三、苗种培育:鳝苗放入育苗池中,待卵黄囊逐渐消失(约1周左右)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和部分大型轮虫),以后用熟蛋黄、豆粉调成糊状投喂,也可用蚌肉、蚯蚓、各种动物血及下脚料加工成糊状均匀撒入池中,每天投喂4-6次,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如果放养量为450-500尾/m2,到冬季就可收获20-40尾/kg的标准鳝种。
四、水质调节虽然鳝苗耐污水、耐低氧、耐疾病能力较强,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必须注意水质调节,每周注水或换冲水一次,每次换水占总池水1/3,盛夏季节可在育苗池中栽种磨菇、茭白、水花生或芜萍,起荫凉作用。